發動機活塞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6:12:31 1
專利名稱:發動機活塞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塞結構,具體來說是一種帶有卸荷隔熱腔 的活塞結構。
背景技術:
發動機的活塞基體上均設置有活塞環,按照活塞環的作用不同, 可以分為氣環和油環兩大類。氣環裝在活塞基體頭部上端的環槽內, 其作用是用來防止漏氣,並將活塞頭部的熱量傳遞到氣缸壁,疏散活 塞的熱量。油環的作用是防止潤滑油竄入燃燒室,將氣缸壁上過量的 潤滑油刮回到油底殼,它安裝在氣環的下方環槽內。
當前隨著排放標準的不斷提高,節約型社會建立,要求發動機減 少能源消耗。發動機降低高度、減小體積和重量本身可以減少能源消 耗,同時重量的減輕可以減少燃油消耗。 一般來說,只要保證密封功 能的要求,活塞環數目少比數目多好,活塞環數目少既保持了最小的 摩擦面積,減少摩擦功率損失,又縮短了活塞的高度,相應也就降低 了發動機的高度,是減少燃油消耗的一種有效措施。
目前,中速機多採用四道環,中小高速發動機採用三環結構日益 增多,並開始向應用兩道環的方向發展,但是在減少活塞環數量的前 提下,要確保良好的密封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案,確保發動機保持良好的密封 性能和防竄油性能,以便進一步減少活塞環數。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動機活塞結構,其特徵在 於在兩道活塞環槽之間的活塞基體上環向設置有凹槽,形成卸荷隔 熱腔。
比較理想的是該卸荷隔熱腔設置在第一道活塞環槽與第二道活 塞環槽之間,其效果最為明顯。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活塞,由於在兩道活塞環槽之間的活塞基體上 設置有卸荷隔熱腔,具有如下作用1、當氣體從卸荷隔熱腔之上的 活塞環向下面的活塞環流動時,由於在該卸荷隔熱腔處氣體流通截面 增大,降低了該處氣體壓力,從而減小氣體對下面活塞環的衝擊,也 降低了竄氣量和竄油量;二是由於竄氣的減少,該卸荷隔熱腔還具有 隔斷由活塞頂傳向下面活塞環的熱流作用,從而減輕下面活塞環的熱 負荷,改善其工作條件,防止活塞環粘結。因此,這種活塞結構可以 進一步減少活塞環的數量,以降低活塞高度進而減小發動機體積和重 量,實現減少燃油消耗和能源消耗之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活塞結構的半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助於 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動機活塞結構的示意圖。在
發動機活塞基體1上設置有三道活塞環槽la、 1C、 ld分別用於安裝 三道活塞環,第一道活塞環槽la和第二道活塞環槽lc是用於安裝兩 道氣環,第三道活塞環槽ld是用於安裝油環。在第一道活塞環槽la 與第二道活塞環槽lc之間,在活塞基體1上環向設置有一道凹槽, 形成卸荷隔熱腔lb。由於卸荷隔熱腔lb的存在,使得在該位置活塞 基體1與氣缸壁之間的間隙變大,經過第一道氣環竄過的氣體在通過 該位置時壓力減小,因此可以減少對第二道氣環和下面油環的衝擊, 減少竄氣量和竄油量,提高密封效果,且該卸荷隔熱腔lb還具有隔 斷由活塞頂傳向第二道活塞環的熱流作用,從而減輕第二道氣環的熱 負荷,防止活塞環粘結。
當然也可以將卸荷隔熱腔lb設置在安裝第二道氣環的活塞環槽 lc與安裝油環的第三道活塞環槽ld之間,但由於經過第二道氣環後 的竄氣量少、氣體流速本身較低,因此卸荷隔熱腔lb的效果沒有設 置在第一道活塞環槽與第二道活塞環槽之間明顯。
可以理解的是,這種卸荷隔熱腔結構還可以應用於兩道活塞環的 活塞上,即將卸荷隔熱腔lb設置在安裝氣環的活塞環槽與安裝油環的活塞環槽之間。當然也可以應用於四道環的活塞上。
卸荷隔熱腔的數量可以為多道,並不限於一道,且既可分布在不 同的活塞環槽之間,也可以並排設置在相同的兩道活塞環槽之間,以進一步增強卸荷隔熱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活塞結構,其特徵在於在兩道活塞環槽之間的活塞基體上環向設置有凹槽,形成卸荷隔熱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活塞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卸荷隔熱腔是設置在活塞的第一道活塞環槽與第二道活塞環槽之間 的位置。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活塞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第一道環槽為安裝氣環的槽,所述的第二道環槽為安裝油環的槽。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活塞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第一道環槽和第二道環槽均為安裝氣環的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活塞結構,在兩道活塞環槽之間的活塞基體上環向設置有凹槽,形成卸荷隔熱腔。這種活塞結構利用卸荷隔熱腔的作用可以減少竄氣和竄油量,隔斷熱流,改善活塞的工作條件。
文檔編號F02F3/00GK201206504SQ20082011763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6日
發明者唐建萍, 軼 張 申請人:湖南江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