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7:54:41 3
專利名稱: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穩壓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線圈式穩壓器是現代社會常用的電子器件之一。現有技術中,線圈式穩壓器是通過碳刷在線圈上的滑動來進行電壓調節,而碳刷的滑動則是通過控制電路進行控制。現有技術中的控制電路通常由兩片LM393運算比較器及一些電阻構成模擬集成電路作為控制電路,通過調節比較閾值進行穩壓控制。由於電壓的調節是靠碳刷在線圈上滑動來實現的,故調節速度會比較慢。而比較 器的運算速度快且不可控制,當外界電壓波動時,運算比較器會快速做出反應使碳刷動作。由於速度不可控,故碳刷會在慣性力的作用下使輸出電壓反向超出穩壓範圍,從而導致碳刷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來回波動。不僅輸出電壓穩定性差,而且容易導致碳刷磨損。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亟需提供執行機構的運行速度可控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以提高輸出電壓精度、減少碳刷磨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該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具有運行速度可控,輸出電壓精度高,碳刷磨損小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設置有輸入信號單元、PWM處理器單元、驅動單元和執行單元,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上述PWM處理器單元設置為晶片U3,所述晶片U3的型號為ATmega8 ;所述驅動單元設置有排阻R1、排阻R2、電阻R3、晶片Ul、晶片U2、電容Cl、電容C2、電容C3、電容C4、二級管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ll ;所述光耦Ul的型號為TLP521,所述晶片U2的型號L298N ;所述晶片U3的引腳I與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引腳2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28與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引腳I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7、引腳20和引腳21接+5V電源,所述晶片U3的引腳8、引腳22接地,所述晶片U3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2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0與晶片Ul的引腳4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8與晶片Ul的引腳6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5與晶片Ul的引腳8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4與所述晶片U2的引腳6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23與電阻R3 —端、晶片U2的引腳I、晶片U2的引腳15連接,電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排阻Rl的引腳I接+5V電源,所述排阻Rl的引腳2與晶片Ul的引腳7連接,所述排阻Rl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5連接,所述排阻Rl的引腳4與晶片Ul的引腳3連接,所述排阻Rl的引腳5與晶片Ul的引腳I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I接+5V電源,所述排阻R2的引腳2與晶片Ul的引腳16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14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4與晶片Ul的引腳12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5與晶片Ul的引腳10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15與晶片U2的引腳5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13與晶片U2的引腳7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11與晶片U2的引腳10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9與晶片U2的引腳12連接,所述晶片U2的引腳8接地;所述電容Cl 一端、所述電容C2 —端、所述晶片U2的引腳9、所述晶片U2的引腳11接+5V電源,所述Cl另一端、所述電容C2另一端接地,所述晶片U2的引腳4、所述二極體D2正極、所述二極體D3正極、所述電容C3 —端、所述電容C4 一端接+12V電源,所述電容C3另一端、所述電容C4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極體D2負極、所述二極體D9正極、所述晶片 U2的引腳3與執行單元的引腳2連接,所述二極體D3負極、所述二極體Dll正極、所述晶片U2的引腳2與執行單元的引腳I連接,所述電容D9另一端、所述電容Dll另一端接地。上述排阻Rl的型號為A102J,所述排阻R2的型號為A102J。上述電阻R3為O. I歐姆。上述二極體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ll的型號均設置為IN4007。上述電容Cl設置為100微法。上述電容C2設置為O. I微法。上述電容C3設置為100微法。上述電容C4設置為O. I微法。本實用新型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設置有輸入信號單元、PWM處理器單元、驅動單元和執行單元,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驅 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該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通過PWM處理器單元的可編程功能產生PWM控制信號驅動驅動單元,進而控制執行單元的速度,具有運行速度可控,輸出電壓精度高,碳刷磨損小的特點。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的電路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的電路圖。在圖I、圖2中,包括輸入信號單元100、PWM處理器單元200、驅動單元300、執行單元400。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如圖I、圖2所不,設置有輸入信號單兀100、PWM處理器單元200、驅動單元300和執行單元400,輸入信號單元100的輸出端與PWM處理器單元200的輸入端連接,PWM處 理器單元200的輸出端與驅動單元300的輸入端連接,驅動單元300的輸出端與驅動單元300的輸入端連接。其中,PWM處理器單元200設置為晶片U3,晶片U3的型號為ATmega8。晶片U3是一種可編程的邏輯器件ATmega8,該晶片內部集成了 10位的AD轉換模塊和PWM模塊。驅動單元300設置有排阻R1、排阻R2、電阻R3、晶片Ul、晶片U2、電容Cl、電容C2、電容C3、電容C4、二級管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11。光耦Ul的型號為TLP521,光耦Ul是光耦隔離器件,它起到了前後級隔離作用,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晶片U2的型號L298N,晶片U2是電機驅動晶片,它具有很強的驅動能力,其驅動電流在15A左右。晶片U3的引腳I與輸入信號單元100的引腳2連接,晶片U3的引腳28與輸入信號單元100的引腳I連接,晶片U3的引腳7、引腳20和引腳21接+5V電源,晶片U3的引腳8、引腳22接地,晶片U3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2連接,晶片U3的引腳10與晶片Ul的引腳4連接,晶片U3的引腳18與晶片Ul的引腳6連接,晶片U3的引腳15與晶片Ul的引腳8連接,晶片U3的引腳14與晶片U2的引腳6連接,晶片U3的引腳23與電阻R3 —端、晶片U2的引腳I、晶片U2的引腳15連接,電阻R3另一端接地。排阻Rl的引腳I接+5V電源,排阻Rl的引腳2與晶片Ul的引腳7連接,排阻Rl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5連接,排阻Rl的引腳4與晶片Ul的引腳3連接,排阻Rl的引腳5與晶片Ul的引腳I連接。 排阻R2的引腳I接+5V電源,排阻R2的引腳2與晶片UI的引腳16連接,排阻R2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14連接,排阻R2的引腳4與晶片Ul的引腳12連接,排阻R2的引腳5與晶片Ul的引腳10連接。晶片Ul的引腳15與晶片U2的引腳5連接,晶片Ul的引腳13與晶片U2的引腳7連接,晶片Ul的引腳11與晶片U2的引腳10連接,晶片Ul的引腳9與晶片U2的引腳12連接,晶片U2的引腳8接地。電容Cl 一端、電容C2—端、晶片U2的引腳9、晶片U2的引腳11接+5V電源,Cl另一端、電容C2另一端接地,晶片U2的引腳4、二極體D2正極、二極體D3正極、電容C3 —端、電容C4 一端接+12V電源,電容C3另一端、電容C4另一端接地,二極體D2負極、二極體D9正極、晶片U2的引腳3與執行單元400的引腳2連接,二極體D3負極、二極體Dll正極、晶片U2的引腳2與執行單元400的引腳I連接,電容D9另一端、電容Dll另一端接地。該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工作原理是給晶片U3輸正常的PWM控制程序後,通過輸入信號單元100輸出信號至輸入信號單元100,晶片U3將輸出相應的PWM控制信號至光耦U1,光耦Ul將PWM信號放大輸送給電機驅動晶片U2,電機驅動晶片U2驅動電機從而實現執行機構的控制,保證輸出電壓的穩定。當執行機構出現卡死現象時晶片U2的第I腳和第15腳上會出現高電壓,PWM處理器單元200的晶片U3將檢測到高電壓時就會發出關閉信號,從而起到了保護作用。該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通過PWM處理器單元200的可編程功能產生PWM控制信號驅動驅動單元300,進而控制執行單元400的速度,具有運行速度可控,輸出電壓精度高,碳刷磨損小的特點。該電路還具有結構簡單、靈活性高、易於升級、輸出電壓穩定性好的特點。實施例2。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它結構與實施例I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排阻Rl的型號為A102J,排阻R2的型號為A102J。電阻R3為O. I歐姆。二極體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ll的型號均設置為IN4007。電容Cl設置為100微法,電容C2設置為O. I微法。電容C3設置為100微法,電容C4設置為O. I微法。 該電路還具有結構簡單、靈活性高、成本低廉、輸出電壓穩定性好的特點。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設置有輸入信號單元、PWM處理器單元、驅動單元和執行單元,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 所述PWM處理器單元設置為晶片U3,所述晶片U3的型號為ATmega8 ; 所述驅動單元設置有排阻R1、排阻R2、電阻R3、晶片U1、晶片U2、電容Cl、電容C2、電容C3、電容C4、二級管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ll ; 所述光耦Ul的型號為TLP521,所述晶片U2的型號L298N ; 所述晶片U3的引腳I與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引腳2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28與所述輸入信號單元的引腳I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7、引腳20和引腳21接+5V電源,所述晶片U3的引腳8、引腳22接地,所述晶片U3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2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0與晶片Ul的引腳4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8與晶片Ul的引腳6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5與晶片Ul的引腳8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14與所述晶片U2的引腳6連接,所述晶片U3的引腳23與電阻R3—端、晶片U2的引腳I、晶片U2的引腳15連接,電阻R3另一端接地; 所述排阻Rl的引腳I接+5V電源,所述排阻Rl的引腳2與晶片Ul的引腳7連接,所述排阻Rl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5連接,所述排阻Rl的引腳4與晶片Ul的引腳3連接,所述排阻Rl的引腳5與晶片Ul的引腳I連接; 所述排阻R2的引腳I接+5V電源,所述排阻R2的引腳2與晶片Ul的引腳16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3與晶片Ul的引腳14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4與晶片Ul的引腳12連接,所述排阻R2的引腳5與晶片Ul的引腳10連接; 所述晶片Ul的引腳15與晶片U2的引腳5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13與晶片U2的引腳7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11與晶片U2的引腳10連接,所述晶片Ul的引腳9與晶片U2的引腳12連接,所述晶片U2的引腳8接地; 所述電容Cl 一端、所述電容C2 —端、所述晶片U2的引腳9、所述晶片U2的引腳11接+5V電源,所述Cl另一端、所述電容C2另一端接地,所述晶片U2的引腳4、所述二極體D2正極、所述二極體D3正極、所述電容C3 —端、所述電容C4 一端接+12V電源,所述電容C3另一端、所述電容C4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極體D2負極、所述二極體D9正極、所述晶片U2的引腳3與執行單元的引腳2連接,所述二極體D3負極、所述二極體Dll正極、所述晶片U2的引腳2與執行單元的引腳I連接,所述電容D9另一端、所述電容Dll另一端接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排阻Rl的型號為A102J,所述排阻R2的型號為A102J。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阻R3為O.I歐姆。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二極體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ll的型號均設置為IN4007。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容Cl設置為100微法。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容C2設置為O.I微法。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容C3設置為100微法。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容C4設置為O.I微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設置有輸入信號單元、PWM處理器單元、驅動單元和執行單元,輸入信號單元的輸出端與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入端連接,PWM處理器單元的輸出端與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驅動單元的輸出端與驅動單元的輸入端連接。PWM處理器單元設置為型號Atmega的晶片U3,驅動單元設置有排阻R1、排阻R2、電阻R3、晶片U1、晶片U2、電容C1、電容C2、電容C3、電容C4、二級管D2、二級管D3、二級管D9和二級管D11;光耦U1的型號為TLP521,晶片U2的型號L298N。該可控穩壓器控制電路具有運行速度可控,輸出電壓精度高,碳刷磨損小的特點。
文檔編號G05F3/16GK202583933SQ20122007112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何成 申請人:廣東西屋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