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貼合的製造方法
2023-04-30 08:05:26
一種多功能貼合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送料輥、多組傳送輥、壓輪以及收料輥,其中,壓輪上方還設置有廢料回收輥、滑擦輪和第二送料輥,第二送料輥上的材料由滑擦輪帶動進入到壓輪中,壓輪包括:上輪和下輪,所述下輪兩側對稱包覆有泡棉膠帶。當頂層材料的剝離力較大時,所述頂層材料通過滑擦輪帶動進入到壓輪中時,消除無剝離力牽扯,頂層材料的張力減小,進入到壓輪後可以與底層材料順利壓合,避免了產品捲曲的情況發生。又下輪兩端設泡棉膠帶,該泡棉膠帶增大了上、下輪之間的間隙,使得伸縮性大且較厚的泡棉材料可以順利通過所述壓輪,同時可以調節上、下輪的輪速比,使伸縮性不同的兩種材料可以順利壓合,避免材料捲曲。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貼合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貼合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材料貼合時,若遇到的材料(如伸縮性膠帶)剝離力較大時,從送料輥拉出的材料受到拉力較大,使得貼合時材料的張力過大,造成貼合後產品捲曲,影響產品質量。此外,在貼合兩種伸縮性不同的材料時,由於壓輪直接將兩層材料壓合在一起,使得貼合後的產品兩層材料表面張力一松一緊,導致材料內縮或捲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貼合機,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送料輥、多組傳送輥、壓輪以及收料輥,其中,所述壓輪上方還設置有廢料回收輥、滑擦輪和第二送料輥,所述第二送料輥上的材料由滑擦輪帶動進入到所述壓輪中,所述壓輪包括:上輪和下輪,所述下輪兩側對稱包覆有泡棉膠帶。
[0005]作為優選,所述上、下輪的輪速比為:(I?1.3):1。
[0006]作為優選,所述滑擦輪由電機通過皮帶輪帶動旋轉。
[0007]作為優選,還包括張力輥,所述張力輥設置於所述多組傳送輥之間。
[0008]作為優選,所述張力輥包括橡膠壓輪和張力輪,所述張力輪包括輥軸和套設在所述輥軸上的輥套,所述張力調節裝置設置在所述輥套的一側的輥軸上。
[0009]作為優選,所述張力調節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張力輪一側的滑擦片、彈簧和螺帽;其中,所述滑擦片的一側與所述輥套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彈簧的一端固接,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輥軸上,且所述彈簧的另一端由所述螺帽限位。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由於所述第二送料輥上的頂層材料時由滑擦輪帶動的,當頂層材料的剝離力較大時,滑擦輪與第二送料輥之間的頂層材料的張力也相應較大,而當所述頂層材料通過滑擦輪進入到壓輪中時,此時無剝離力牽扯,頂層材料的張力減小,進入到壓輪後可以與底層材料順利壓合,避免了產品捲曲的情況發生。又壓輪的下輪兩端還設置有泡棉膠帶,該泡棉膠帶增大了上、下輪之間的間隙,使得伸縮性大且較厚的泡棉材料可以順利通過所述壓輪,同時可以調節上、下輪的輪速比,使得伸縮性不同的兩種材料可以順利壓合,避免材料捲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一種多功能貼合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壓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圖2的側視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張力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所示:10-第一送料輥、20-第一傳送輥、30-張力輥、310-橡膠壓輪、320-張力輪、321-輥軸、322-輥套、330-張力調節裝置、331-滑擦片、332-彈簧、333-螺帽、40-第二傳送輥、50-壓輪、510-上輪、520-下輪、530-泡棉膠帶、60-收料輥、70-第二送料輥、80-滑擦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附圖均採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1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沿材料走動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送料棍10、第一傳送棍20、張力棍30、第二傳送棍40、壓輪50和收料棍60。其中,所述第一送料輥10上設置有產品的底層材料,所述第一傳送輥20和第二傳送輥40用於傳送所述底層材料,所述張力輥30用於調節底層材料的張力,避免其張力過大、壓合後內縮或捲曲。所述壓輪50用於壓合產品,當然,所述壓輪50上方還對應設置有用於底層材料表層保護膜回收的廢料回收輥、滑擦輪80和第二送料輥70,所述第二送料輥70上設置有產品的頂層材料,滑擦輪80帶動所述頂層材料並將其放置於所述壓輪50中,所述頂層材料和底層材料經壓輪50壓合形成產品,收料輥60用於收集產品。其中,由於所述滑擦輪80由電機通過皮帶輪帶動旋轉,即所述第二送料輥70上的頂層材料是由滑擦輪80帶動的,當頂層材料的剝離力較大時,滑擦輪80與第二送料輥70之間的頂層材料的張力也相應較大,而當所述頂層材料通過滑擦輪80進入到壓輪50中時,此時無剝離力牽扯,頂層材料的張力減小,進入到壓輪50後可以與底層材料順利壓合,避免了產品捲曲的情況發生。進一步的,所述滑擦輪80的外徑大於第二送料輥70且高度高於所述第二送料輥70,增大所述滑擦輪80的外徑和提高滑擦輪80的高度可以增加頂層材料與滑擦輪80之間的摩擦力,進而減小頂層材料通過滑擦輪80時的張力,即消除剝離力產生的影響。
[0018]請重點參照圖4,所述張力輥30 —側設置有張力調節裝置330,具體地,所述張力輥30包括橡膠壓輪310和張力輪320,所述張力輪320包括輥軸321和套設在所述輥軸321上的輥套322,所述張力調節裝置330設置在所述輥套322的一側的輥軸321上。
[0019]所述張力調節裝置330包括:設置在所述張力輪320 —側的滑擦片331、彈簧332和螺帽333 ;其中,所述滑擦片331的一側與所述輥套322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彈簧332的一端固接,所述彈簧332套設在所述輥軸321上,且所述彈簧332的另一端由所述螺帽333限位。具體地,通過調節所述螺帽333在所述輥軸321上的位置,進而調節彈簧332的伸縮量,從而調節所述張力輪320的張力,鎖定螺帽333即可使張力輪320保持恆張力,進而調整材料的張力,避免其張力過大或過小而造成內卷和彎折。
[0020]請重點參照圖2和圖3,所述壓輪50包括上輪510和下輪520,所述下輪520兩側對稱包覆有泡棉膠帶530,所述壓輪50的下輪520由電機通過傳送帶驅動旋轉。上輪510在所述下輪520的帶動下旋轉。通過在所述下輪520兩側粘貼泡棉膠帶530,增大了上、下輪510、520之間的間隙,使得伸縮性大且較厚的泡棉材料可以順利通過所述壓輪50。同時,上輪510直接與泡棉膠帶530接觸,其轉速大於下輪520的轉速,通過調節所述泡棉膠帶530的厚度,可以將所述上輪510與下輪520的輪速比控制在(I?1.3):1範圍內。通過將伸縮性較大的材料設置在第二送料輥70上,增加上輪510的輪速,與底層不具有伸縮性的材料形成對應的輪速比,而後壓合,可以避免上層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捲曲。
[0021]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傳送輥40與壓輪50之間還設置有廢料回收輥(圖中未示出)。由於壓合時,底層材料表面設置有膠和保護膜,在與頂層材料壓合之前將保護膜掀除,所述廢料回收輥用於回收所述保護膜。
[0022]請繼續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的工作過程為:
[0023]產品的底層材料設置在所述第一送料輥10上,並經所述第一傳送輥20傳送後由張力輥30進行張力調節,保持恆張力經第二傳送輥40進入壓輪50中;同時,第二送料輥70上的頂層材料由滑擦輪80帶動進入所述壓輪50,壓輪50根據頂層材料和底層材料的伸縮性,調節壓輪50的上、下輪510、520的輪速比,進而將底層材料和頂層材料壓合為產品,最後由收料輥60收料。
[0024]本實用新型將原位於壓輪50與第二送料輥70之間的較大張力轉換至滑擦輪80與第二送料輥70之間,而使得滑擦輪80與壓輪50之間的張力適中,即本實用新型利用滑擦輪80消除剝離力較大的產品的張力,確保材料順利壓合,避免壓合後產品捲曲。
[0025]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其特徵在於,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送料輥、多組傳送輥、壓輪以及收料輥,其中,所述壓輪上方還設置有廢料回收輥、滑擦輪和第二送料輥,所述第二送料輥上的材料由滑擦輪帶動進入到所述壓輪中,所述壓輪包括:上輪和下輪,所述下輪兩側對稱包覆有泡棉膠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下輪的輪速比為:(I ?1.3):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滑擦輪由電機通過皮帶輪帶動旋轉。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張力輥,所述張力輥設置於所述多組傳送輥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張力輥包括橡膠壓輪和張力輪,所述張力輪包括輥軸和套設在所述輥軸上的輥套,所述張力調節裝置設置在所述輥套的一側的輥軸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貼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張力調節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張力輪一側的滑擦片、彈簧和螺帽;其中,所述滑擦片的一側與所述輥套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彈簧的一端固接,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輥軸上,且所述彈簧的另一端由所述螺帽限位。
【文檔編號】B65H23/26GK204057427SQ201420463618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5日
【發明者】鮑宗賜 申請人:恆瑋電子材料(崑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