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常壓飲水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23:35:2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飲水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常壓飲水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電飲水機,其飲水機外殼體內的電開水器,多採用電熱管(電阻絲)對水直接進行加熱,即:採用內置電熱管加熱方式,其結構見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號:02271829.X,名稱為「節能型飲水機」;該專利是本申請人於2002年7月18日申請,用於將自來水加熱至開水,以供人們飲用的節能飲水機。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加熱水膽承受較高壓力,容易導致損壞;2、加熱水膽裡邊的儲水長時間不更換容易滋生細菌,特別是45℃溫水容易滋生細菌;3、濾芯超時不更換飲用水質量下降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水膽長時間處於無壓狀態下而不容易損壞、過濾器更換提示功能,保證飲用水安全、衛生效果和高效加熱的常壓飲水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常壓飲水機,包括有殼體和加熱水膽,加熱水膽位於殼體內,還包括開水無壓龍頭、熱交換器和洩壓閥,加熱水膽的出水口處通過四通分別與開水無壓龍頭、熱交換器和洩壓閥相連通,殼體上分別安裝有開水無壓龍頭和溫開水無壓龍頭,熱交換器與溫開水無壓龍頭相連通,加熱水膽內安裝有光波加熱管。
具體進一步,所述殼體還設有微電腦控制器,殼體內設有過濾器,過濾器的出水口連接有流量計,微電腦控制器與流量計相電連接,光波加熱管與微電腦控制器相電連接,熱交換器位於過濾器上方。
具體進一步,所述過濾器的出水口處設有消毒進水閥。
具體進一步,所述過濾器的出水口分別與開水無壓龍頭和溫開水無壓龍頭相連通,過濾器與開水無壓龍頭和溫開水無壓龍頭之間連接有進水電磁閥。
具體進一步,所述熱交換器的出水口處設有換水電磁閥。
具體進一步,所述加熱水膽的進水口處連接有安全閥。
具體進一步,所述殼體上設有排水管。
具體進一步,所述熱交換器包括不鏽鋼盒子、內管和外管,內管置於外管內,內管和外管盤彎在不鏽鋼盒子內,外管與過濾器相連通,內管與加熱水膽的出水口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結構通過洩壓閥降低加熱水膽在加熱時而產生的高壓,使加熱水膽長時間處於常壓狀態,避免熱水膽承受高壓而容易損壞;2、通過流量計對過濾器的流量進檢測,能及時提示更換功能,保證飲用水安全和衛生效果;3、加熱水膽內採用光波加熱管,能均勻對加熱水膽內的水進行高效加熱,起到節能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熱交換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
殼體1;過濾器2;加熱水膽3;微電腦控制器4;洩壓閥5;安全閥6;消毒進水閥7;排水管8;進水電磁閥9;換水電磁閥10;熱交換器11;不鏽鋼盒子1101;內管1102;外管1103;開水無壓龍頭12;溫開水無壓龍頭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於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常壓飲水機,包括有殼體1和加熱水膽3,加熱水膽3位於殼體1內,還包括開水無壓龍頭12、熱交換器11和洩壓閥5,加熱水膽3的出水口處通過四通分別與開水無壓龍頭12、熱交換器11和洩壓閥5相連通,殼體1上分別安裝有開水無壓龍頭12和溫開水無壓龍頭13,熱交換器11與溫開水無壓龍頭13相連通,加熱水膽3內安裝有光波加熱管,通過洩壓閥5降低加熱水膽3在加熱時而產生的高壓,使加熱水膽3長時間處於常壓狀態,避免加熱水膽3承受高壓而容易損壞。
具體進一步,所述殼體1還設有微電腦控制器4,殼體1內設有過濾器2,過濾器2的出水口連接有流量計,微電腦控制器4與流量計相電連接,光波加熱管與微電腦控制器4相電連接,熱交換器11位於過濾器2上方。熱交換器11包括不鏽鋼盒子1101、內管1102和外管1103,內管1102置於外管1103內,內管1102和外管1103盤彎在不鏽鋼盒子內,外管1103與過濾器2相連通,內管1102與加熱水膽3的出水口相連通,本結構通過流量計對過濾器2的流量進檢測,能及時提示更換功能,保證飲用水安全和衛生效果。另外,外管1103內的冷水能對內管1102內的熱水進行降溫。過濾器2的出水口處設有消毒進水閥7,過濾器2的出水口分別與開水無壓龍頭12和溫開水無壓龍頭13相連通,過濾器2與開水無壓龍頭12和溫開水無壓龍頭13之間連接有進水電磁閥9,利用消毒進水閥7和進水電磁閥9進行切換水路,能滿足不同的需求。熱交換器11的出水口處設有換水電磁閥10,換水電磁閥10能對加熱水膽3進行換水。加熱水膽3的進水口處連接有安全閥6,減少加熱水膽3的進水水壓,殼體1上設有排水管8,排出殼體1內的廢水。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