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波、輻射和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4-30 08:14:46 1
專利名稱:抗微波、輻射和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抗微波、輻射作用和減輕癌症病人放、化療毒副作用的藥物,具體地講是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製備的中成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微波和輻射已被國際公認為物理公害。長期接觸微波和電離輻射的作業人員會出現造血功能降低、神經衰弱、工作效率和體力下降等症狀。癌腫是國內外死亡率最高的病種,而放、化療是治療癌腫病人的必經手段。但放、化療治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對全身正常生理功能亦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如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免疫功能減退及出現強烈的噁心和食欲不振等反應,明顯影響放、化療的治療效果。目前,國內外缺少防護各種微波通信設備和雷達微波作業人員及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的治療藥物,採用的某些化學藥劑均會引起其他副作用,如化學藥雌三醇雖能減輕輻射後的白細胞降低和改善臨床症狀,但能引起性功能降低和月經失調等副作用。應用中草藥改善放、化療毒副作用曾引起相當的注意,但大部分研究缺少詳細的臨床報告,治療效果也不理想。
技術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保護微波和輻射作業人員的健康,又能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的廣譜性、多功能、無毒性的藥物,以及該藥物的製備方法。
微波和輻射及放、化療等致病因素雖然不同,但能引起相同的整體性反應狀態。其臨床表現為造血功能降低、免疫功能減弱及出現神經衰弱。經過中醫辯證絕大多數患者屬於虛症,尤其以陽虛症為主。本發明根據中醫辯證論治原則,採取滋陰補陽、扶正固本治則,配製成中藥複方。
本發明藥物由下列組分組成(用量為重量份)束五加 10~15份,附子3~5份,黃芪10~15份,陳皮3~5份。
本中藥複方組分的有效成分
本發明藥的製備方法是1.刺五加用70~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然後回收乙醇,收幹膏量3~5%;2.附子取制川烏片,加70~80%乙醇2~6倍,回流2小時,收浸液,藥渣再加70~80%乙醇2~5倍,回流1小時,收集濃縮液;3.黃芪飲片加水10~15倍,先後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取藥液;4.陳皮置於提取器中,加水10~15倍,加熱至沸,保持微沸,將油提取盡,出油率約0.2~0.6%,保留陳皮藥液;5.將上述醇提取膏和水煎藥液合併,減壓濃縮成稠膏,加入1~30%澱粉製成粒狀或糖衣片劑。
本發明藥物具有以下優點1.廣譜性 根據大量臨床實驗(包括微波作業人員296例,慢性放射病患者55例,癌症放療患者137例,癌症化療患者55例),證明本中成藥對微波作業人員健康、慢性放射病患者和放、化療患者均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即具有廣譜性的優點;2.多功能 根據動物實驗研究和臨床實驗結果,證明本發明有改善免疫指標,提高造血幹細胞能力,改善腦功能和減輕自由基有害作用等方面的治療功能;3.高療效 根據臨床實驗證明,本中成藥具有明顯的療效。
臨床症狀改善有效百分率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刺五加根莖6.5千克,附子(制川烏) 2.0千克,黃芪 6.0千克,陳皮 2.0千克;然後將刺五加根莖乾燥切片,用78%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回收乙醇,收幹膏量約5%;將制川烏切片,加80%乙醇4倍,回流2小時,收取浸液,藥渣再加80%乙醇3倍,回流1小時,收集濃縮液;取黃芪飲片,加水10倍,先後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取藥液;取陳皮置於提取器中,加水11倍,加熱至沸,保持微沸,將油提取盡,獲取陳皮藥液。最後,將上述四種濾液和膏劑合併,減壓濃縮成稠膏,加入1%澱粉製成糖衣片劑14000片。
本發明藥物是經過大量動物實驗篩選出的最佳組方,並經過動物亞急性毒性試驗證明無毒性。543例臨床試驗證明,其具有明顯提高患者白細胞、血小板數,改善免疫指標和減輕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失眠等不良神經症狀,保護微波和輻射作業人員的健康,以及明顯減輕癌症病人放、化療毒副作用的效能。下面描述具體臨床試驗過熱程1.癌症病人放、化療毒副作用治理的臨床試驗過熱程試驗醫院包括空軍總醫院、海軍總醫院、三零九醫院、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豐臺鐵路總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長春市白求恩醫大附屬醫院、哈爾濱醫大附屬醫院、等八家醫院。試驗對象為接受放、化療的病人。化療採用綜合療法,藥物包括氟脲嘧啶、環已亞硝脲、長春鹼等。放療採用深度X光或60Co射線。病人在接受放、化療的同時服用本發明藥物(高滋劑或片劑,每日劑量相當於生藥40克)直至放、化療結束。觀察指標為各種主訴、末稍血象(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在開始前、後和治療過程中每周一次,以比較治療效果。對部分患者進行免疫指標檢查。本次臨床試驗中化療癌症患者共55人。除一名因出現噁心不能堅持治療外,其餘均堅持完成整個療程。病人普遍反應加服本發明藥物後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如噁心、疲勞、嘔吐等)均明顯減輕。病人的白細胞和血小板在持續五周的化療累積作用下其平均值未見降低。治療前白細胞計數平均值為6246±2034/mm3,治療後為6547±2370/mm3;治療前血小板計數平均值為14.1±5.8萬/mm3,治療後為13.7±5.2萬/mm3。均維持在正常範圍。而根據文獻報導的127例肝癌病人在化療過程中白細胞明顯抑制者(<3500/mm3)佔全部病例的25%,嚴重消化道反應者佔6%。以上比較說明本發明藥物具有明顯的防治化療副作用的效果。
參加本發明藥物防治放療副作用臨床試驗的癌症患者共137人。除一名因出現藥物性蕁麻疹不能堅持治療外,其餘病人均堅持完成整個療程。病人普遍反應加服本發明藥物後自我感覺正常,放療引起不良反應(如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主訴者有5例,佔5%。在持續五周的化療累積作用下病人的白細胞和血小板平均值仍在正常範圍內。治療前白細胞計數平均值為7966±3260/mm3,治療後為6129±2007/mm3;治療前血小板計數平均值為15.1±6.8萬/mm3,治療後為14.4±4.3萬/mm3。而根據文獻報導的350例肝癌病人放療結果,白細胞下降(<3000/mm3),佔全部病例的13.7%,噁心反應者佔29.4%,嘔吐反應者佔8.1%,食欲不振佔31.1%。以上比較說明本發明藥物具有明顯的防治放療副作用的效果。
參加本發明藥物防治慢性放射病臨床試驗的對象為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並出現血象異常和植物神經無力的工作人員,共55例。以上病人服用本發明藥物膏滋劑,每日劑量相當於生藥40克,每日口服2~3次,連服2~3個月(一個療程),治療期間禁用其他中西藥物。試驗結果表明,40例白細胞低下者(<4000/mm3)用藥後白細胞恢復至正常範圍(>5000/mm3)者33例(佔82.5%);8例白細胞偏高者(<11000/mm3)用藥後白細胞恢復至正常範圍(>10000/mm3)者7例(佔87.5%);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分別達到70~98.6%。
微波損傷治療效果試驗對象為經常受到雷達和微波輻射並出現神經衰弱主訴、白細胞和血小板偏低,以及血壓偏低等症狀的作業人員。試驗對象分為兩組服藥組和對照組。服藥組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劑量相當於生藥40克;對照組服用外形相同的安慰藥。連續服藥28天或45天。服藥前、後進行主訴、白細胞和血小板等指標對比,部分人員進行免疫指標測定。試驗結果表明,服藥組81人中白細胞明顯增加和保持穩定者佔總人數的93.8%;服藥組143人中血小板明顯增加和保持穩定者佔總人數的90.9%;神經衰弱症狀改善者佔總人數的67.7%。經統計學計算分析,服藥組上述三項指標改善程度比對照組有明顯差別(p<0.01~0.05)。
權利要求
1.一種抗微波、輻射和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的藥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藥劑刺五加10~15份,附子3~5份,黃芪10~15份,陳皮3~5份。
2.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微波、輻射和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刺五加用70~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然後回收乙醇,收幹膏量3~5%;附子取制川烏片,加70~80%乙醇2~6倍,回流2小時,收浸液,藥渣再加70~80%乙醇2~5倍,回流1小時,收集濃縮液;取黃芪飲片,加水10~15倍,先後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取藥液;取陳皮置於提取器中,加水10~15倍,加熱至沸,保持微沸,將油提取盡,出油率0.2~0.6%;最後,將上述醇提取膏劑和水煎藥液合併,減壓濃縮成稠膏,加入1~30%澱粉製成粒狀或糖衣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抗微波、輻射作用和減輕癌症病人放、化療毒副作用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製成本藥物的中藥原料及其組份用量為刺五加10~15份,附子3~5份,黃芪10~15份,陳皮3~5份。本發明藥物的製備方法是將上述中藥製成的醇提取膏和水煎藥液合併後經減壓濃縮成稠膏,再加入適量澱粉製成本中藥複方。本發明藥物具有明顯提高患者白細胞、血小板數,改善免疫指標和減輕不良神經衰弱症狀,保護微波和輻射作業人員健康,以及明顯減輕癌症病人放、化療毒副作用的效能。
文檔編號A61P17/16GK1413613SQ02103699
公開日2003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19日
發明者張瑞鈞, 楊光華, 錢錦康, 王寶珍, 溫秀蘭, 王淑清, 歐大嶺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