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與流程
2023-04-30 16:38:23 2

本發明涉及技術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環保意識的推廣和水資源的縮減,汙水處理問題一直是熱點問題,被人們廣泛研究。
目前,汙水處理主要針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汙水處理中主要應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但是,前者只能吸附汙水中的部分有害物質,淨化效果不理想;後者,由於臭氧不易存儲,只能即時製造使用,限制了汙水淨化效率,且成本不易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安裝反應爐,並在反應爐內安裝隔離板將其內部上下分割為上腔室和下腔室,並在隔離板上設置可連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流通閥;
s2、安裝導流管,將上端與上腔室內安裝的抽吸泵輸入端連接,將其下端插入下腔室並靠近下腔室底部;並在下腔室內填入活性炭;
s3、在反應爐外周安裝罩殼,罩殼配合反應爐外壁形成分解腔,並在分解腔內設置氧氣分解器;
s4、設置連通上腔室頂部和分解腔頂部的第一導氣管,並設置連通導流管下端與分解腔底部的第二導氣管;
s5、將汙水灌入下腔室,並開啟抽吸泵將下腔室內的汙水與分解腔內的臭氧吸入導流管混合進行氧化反應後,水氣混合物進入上腔室並分離;
s6、對上腔室內水溶液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將上腔室內水溶液排出反應爐或者經流通閥回流到下腔室。
優選地,步驟s1中,還包括在上腔室底部設置排放閥。
優選地,步驟s2中,導流管貫穿隔離板安裝。
優選地,步驟s3中,將罩殼包裹在反應爐下端。
優選地,反應爐下端和罩殼均設置為倒錐形結構,且罩殼上圓截面與反應爐下端的上圓截面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優選地,步驟s6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61、在上腔室內設置水質檢測器;
s62、設置控制器,並將水質檢測器、流通閥和排放閥分別與控制器連接;
s63、控制器內預設淨化閾值;
s64、控制器獲取水質檢測器檢測的水質數據並與淨化數據比較,然後根據比較結果控制流通閥和排放閥工作,將上腔室內水溶液排出反應爐或者經流通閥回流到下腔室。
優選地,步驟s63中,控制器內還預設有第一工作狀態和第二工作狀態,第一工作狀態下,流通閥關閉,排放閥打開;第二工作狀態下,流通閥打開,排放閥關閉;步驟s64具體為:控制器(13)將水質檢測器(12)檢測到的水質數據與淨化閾值比較,當水質數據達到淨化閾值,控制器控制第一工作狀態工作;如果水質數據未達到淨化閾值,控制器控制第二工作狀態工作。
優選地,步驟s63中,控制器內還預設有時間閾值;步驟s64中,控制器根據時間閾值周期性獲取水質檢測器檢測的水質數據。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上腔室和下腔室、分解腔和上腔室在抽吸泵工作下通過導流管可由下自上流通,下腔室內的汙水和分解腔內的臭氧在導流管內混合,如此,通過臭氧對汙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氧化並產生氧氣;水氣混合物進入上腔室後分離,氣體溢出聚集在上腔室頂部,溢出氣體中包括氧氣和臭氧,溢出氣體通過第一導氣管回到分解腔,氧氣在氧氣分解器作用下轉換為臭氧;臭氧質重下沉,對分解腔底部臭氧進行補充,從而保證第二導氣管導入導流管中的臭氧的充足與純度,保證導流管中,臭氧對汙水中有害物質的充分氧化。
在流通閥作用下,上腔室和下腔室可自上而下流通,如此,可將上腔室內水溶液重新排放到下腔室進行循環淨化,保證汙水淨化效果。
本發明中,下腔室內的活性炭對汙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吸附是為第一淨化;導流管中,通過臭氧對汙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氧化,相當於對汙水進行第二次淨化。如此,通過兩重進化的結合,可有效去除汙水中的有害物質,保證汙水淨化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流程圖;
圖2為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臭氧循環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安裝反應爐1,並在反應爐1內安裝隔離板8將其內部上下分割為上腔室1a和下腔室1b,並在隔離板8上設置可連通上腔室1a和下腔室1b的流通閥9,上腔室1a底部設置排放閥2。
s2、安裝導流管3,將上端與上腔室1a內安裝的抽吸泵10輸入端連接,將其下端插入下腔室1b並靠近下腔室1b底部。具體的,導流管3貫穿隔離板8安裝,以便通過隔離板8對導流管3進行固定,保證其工作的可靠性。
如此,上腔室1a和下腔室1b在抽吸泵10工作下可由下自上流通,在流通閥9作用下,可自上而下流通。
步驟s2還包括在下腔室1b內填入活性炭14。為了增加活性炭14在下腔室1b底部的聚集程度,步驟s1中應該選擇下端為倒錐形結構的反應爐1。
s3、在反應爐1外周安裝罩殼4,罩殼4配合反應爐1外壁形成分解腔4a,並在分解腔4a內設置氧氣分解器5。本步驟中,為了為了保證裝置外觀的美觀,罩殼4包裹反應爐1下端形成分解腔4a,且罩殼4也為倒錐結構,罩殼4的上圓截面與反應爐1下端上圓截面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s4、設置連通上腔室1a頂部和分解腔4a頂部的第一導氣管6,並設置連通導流管3下端與分解腔4a底部的第二導氣管7。
s5、將汙水灌入下腔室1b,並開啟抽吸泵10將下腔室1b內的汙水與分解腔4a內的臭氧吸入導流管3混合進行氧化反應後,水氣混合物進入上腔室1a並分離。
本實施方式中,汙水進入下腔室1b後,下腔室1b中的活性炭對汙水中有害物質進行吸附。在氧氣分解器5作用下,分解腔4a內產生臭氧,由於臭氧較重下沉在分解腔4a底部,如此,抽吸泵10工作時,第二導氣管7從分解腔4a底部抽取臭氧並送至導流管3與自下腔室1b抽取的汙水混合,故而,導流管3內的汙水在上升過程中與臭氧混合,臭氧對汙水中有害物質進行氧化並產生氧氣;水氣混合物進入上腔室1a後分離,水溶液沉在底部,溢出氣體漂浮在頂部。上腔室1a頂部的溢出氣體中包含了氧氣和未反應完的臭氧,溢出氣體通過第一導氣管6回到分解腔4a,臭氧下沉;氧氣經過氧氣分解器5分解後轉換成臭氧再下沉,下沉的臭氧對分解腔4a底部的臭氧進行補充,以便對臭氧進行循環利用,提高汙水淨化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避免導流管3中的汙水通過第二導氣管7倒流,步驟s4中還在第二導氣管7上設有出口朝嚮導流管3的單向閥11。
本方法中,將罩殼4設置為倒錐結構,通過坡面保證了臭氧下沉的效率,提高了分解腔底部臭氧的純度,從而保證導流管3中的臭氧含量,提高汙水氧化效果。
s61、在上腔室1a內設置水質檢測器12。
s62、設置控制器13,並將水質檢測器12、流通閥9和排放閥2分別與控制器13連接。
s63、控制器13內預設淨化閾值、時間閾值、第一工作狀態和第二工作狀態,第一工作狀態下,流通閥9關閉,排放閥2打開;第二工作狀態下,流通閥9打開,排放閥2關閉。
s64、控制器13根據時間閾值周期性獲取水質檢測器12檢測的水質數據並與淨化數據比較,然後根據比較結果控制第一工作狀態和第二工作狀態的執行。具體地,當水質淨化數據達到淨化閾值,說明汙水淨化完成,此時,控制器控制第一工作狀態執行,對上腔室內的水溶液進行排放;如果水質淨化數據未達到淨化閾值,說明汙水淨化未完成,此時,控制器控制第二工作狀態執行,將上腔室內的水溶液回流到下腔室1b進行重新淨化。
如此,步驟s61到s64,通過對上腔室1a內水溶液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將上腔室內水溶液排出反應爐或者經流通閥9回流到下腔室,實現了對上腔室1a中淨化完成的水溶液的自動排放,也實現了對上腔室中為完全淨化的水溶液的重複淨化。如此,實現了上腔室1a中水溶液的及時排放,可避免上腔室1a中水溶液通過第一導氣管6溢流造成工作的不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