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繩體扣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8:24:11 3
專利名稱:一種繩體扣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繩扣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繩體扣具。
背景技術:
繩體扣具自面世以來,因其方便性受到了大家特別是不方便雙手繫繩帶人群廣泛的關注。但是現有繩體扣具大部分有著不容易繫緊、繫緊後容易鬆動的問題。中國專利CN101596032A公開了一種快速自由鬆緊扣,由座體、緊扣和松扣連接而成,緊扣和松扣分別穿在座體的穿孔內,松扣大於緊扣,緊扣為半圓形;松扣為長方形且一端為圓弧狀往上有翹角,在松扣的中間有一個橫軸,橫軸外有一個輥筒;帶子的自由端從緊扣下方穿過到松扣的上方繞過輥筒,再從松扣與緊扣的中間穿過。拉緊帶子的自由端則將帶子繫緊。但是該裝置的橫軸與松扣的配合位置要求很高,如果橫軸過於接近座體穿孔,該繩體不容易拉緊,如果橫軸過於接近松扣的外側,則繩體系緊後不容易鬆開。同時該裝置的結構複雜、加工困難,成本較高。英國專利文件GB2321666公開了一種帶子連接裝置,其包括連接主體,與連接主體鉸接的上環和下環,所述上環與接近連接主體的鉸接座相連,下環與遠離中心軸的鉸接座相連,由於上環和下環大小相同,當繩子從下環和上環重疊的孔穿入繞過上環自由端從下環穿出時,如果向下拉動繩帶,穿出孔逐漸增大,繩帶不能繫緊,故只能向上拉動才能把帶子拉緊。這種拉緊方式不容易繫緊繩帶,因為當繩帶繫緊後,該裝置在自由狀態下兩端是向下的,若用上述裝置時繩帶會很容易鬆動,起不到系帶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可靠繫緊的繩帶自動鬆緊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繩體扣具,其包括,本體,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分別可轉動的與本體連接,所述第一穿帶件與所述第二穿帶件的轉動軸線不重合, 所述第一穿帶件和所述第二穿帶件在遠離所述本體的一側具有一個杆狀鬆緊部;所述第一穿帶件從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遠離捆綁物的一側向接近捆綁物的一側穿過第二穿帶件的轉動軸線與第二穿帶件的鬆緊部之間的空間;所述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向接近捆綁物一側轉動時,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鬆緊部逐漸接近所述第一穿帶件的鬆緊部,直至能夠夾緊繩帶的鎖緊位置;所述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向遠離捆綁物一側轉動時,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鬆緊部逐漸遠離所述第一穿帶件的鬆緊部,直至能夠鬆開繩帶的解鎖位置。該繩體扣具還包括拉扯單元,所述拉扯單元與所述第一穿帶件相連接,用於拉扯所述第一穿帶件,使繩帶鬆開。在所述本體兩側,分別設有與本體分別可轉動的連接的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所述第一穿帶件的轉動軸線遠離所述本體靠近繩帶拉伸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二穿帶件的轉動軸線接近所述本體靠近繩帶拉伸方向的端部。
4
所述第一穿帶件的轉動軸線比所述第二穿帶件的轉動軸線遠離所述捆綁物。所述第一穿帶件相對所述本體轉動的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穿帶件或所述本體之一上的第一鉸接孔和設置在兩者相對部件上的第一鉸接軸,所述第一鉸接軸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鉸接孔中;
所述第二穿帶件相對所述本體轉動的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穿帶件或所述本體之一上的第二鉸接孔,和設置在兩者相對部件上的第二鉸接軸,所述第二鉸接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鉸接孔中。所述第一穿帶件和所述第二穿帶件各自與相應的所述本體上的轉動軸線部分構成環形結構。所述第一穿帶件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長度。所述本體為一個遠離所述捆綁物一側為短底,靠近捆綁物一側為長底的梯形支
^K O所述第一穿帶件在遠離所述本體的一側有向上的限位折彎。所述第一穿帶件在遠離所述本體的一側設置有縫合孔,用於與所述拉扯單元縫
I=I O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的繩帶扣具包括本體和至少兩個相對本體轉動的穿帶件,通過一個穿帶件從另一個穿帶件框體內從遠離捆綁物到接近捆綁物方向穿出的連接方式,使得該扣具在系帶時,穿出孔會逐漸縮小,直到把繩帶繫緊為止。同時,該扣具通過向上拉動穿帶件就能達到繩帶鬆脫的目的。這種系帶方式容易繫緊繩帶,繩帶繫緊後沒有向上拉動穿帶件的拉力時, 該扣具不容易鬆動。優選的,本發明的兩個穿帶件都是通過鉸接的方式與本體連接,穿帶件的轉動空間很大,系帶時,可以一直轉動到將繩帶鎖定的位置,繫緊後,該裝置在自然狀態下是兩個穿帶件向下的,穿出孔不會變大,相比於現有技術的繩體扣具,該繫緊的繩帶不容易鬆脫。同時,本發明的繩帶扣具結構簡單,零件成本以及加工製造成本都很低,可以廣泛用於鞋帶等繩體的鬆緊。
圖1為實施例1的繩體扣具的上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繩體扣具的底部結構示意圖3為實施例2的繩體扣具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本體11-第一鉸接孔12-第二鉸接孔21-第一穿帶件22-第二穿帶件23-穿入孔24-穿出孔212-縫合孔211,221-鬆緊部3-拉扯單元。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使用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闡述。實施例1
圖1,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繩體扣具,其包括,本體1,本實施例所述的本體1為一個梯形支架,在支架兩側分別成型有第一鉸接孔11和第二鉸接孔12,所述第一鉸接孔11接近所述本體1的對稱中心。所述第一鉸接孔11和第二鉸接孔12分別與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連接。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從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遠離捆綁物的一側向接近捆綁物的一側框體內穿出,形成了所述穿入孔23和所述穿出孔24。本實施例中第二穿帶件 22為一個半圓形的環體,第一穿帶件21為一個長方形,外側為圓弧狀的環體。第一穿帶件 21的長度大於第二穿帶件22。所述第一穿帶件21具有一個鬆緊部211,所述第二穿帶件具有一個鬆緊部221。繩帶的兩自由端分別從所述穿入孔23穿過繞過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221 從穿出孔M穿出;通過拉動繩帶兩自由端,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221逐漸接近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211,即所述穿出孔M越來越小,逐漸接近能夠夾緊繩帶的鎖緊位置;通過向上拉動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211,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221逐漸遠離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211,即所述穿出孔M越來越大,所述將繩帶鬆開。優選的,該繩體扣具還包括拉扯單元3,,用於拉拽所述第二穿帶件2,使繩帶鬆開。所述拉扯單元為一個蝴蝶結式的繩索,所述拉扯單元的一端通過成型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鬆緊部的縫合孔212與所述第一穿帶件21連接,拉動所述拉扯單元3時,所述第一穿帶件21被向上拉動,穿出孔M增大,所述繩帶更容易解開。優選的,所述第一穿帶件21在在遠離所述本體1的一側有向上的限位折彎;所述第一穿帶件21穿過所述第二穿帶件22後,通過所述限位彎使所述第二穿帶件22沿所述第一穿帶件21滑動,防止第一穿帶件21與第二穿帶件22相互脫離。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還可以為C形的半環狀,即鉸接端部與所述鬆緊部之間的支撐部為單根杆。實施例2
圖3為本發明的繩體扣具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其包括本體1以及與本體1 一體注塑成型的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可以相對本體1 轉動,所述第一穿帶件21從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遠離捆綁物的一側向接近捆綁物的一側的框體內穿出,形成了所述穿入孔23和所述穿出孔M。所述第一穿帶件21具有一個鬆緊部211,所述第二穿帶件具有一個鬆緊部221。繩帶的兩自由端分別從所述穿入孔23穿過繞過所述第二穿帶件22鬆緊部從穿出孔對穿出;通過拉動繩帶兩自由端,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逐漸接近所述第一穿帶件 21的鬆緊部211,即所述穿出孔對越來越小,將所述繩帶繫緊;通過向上拉動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211,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221逐漸遠離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211,即所述穿出孔M越來越大,所述將繩帶鬆開。優選的,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與本體連接的端部的厚度小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其餘部分的厚度,以方便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 相對本體1轉動。雖然本發明已經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其進行了詳細闡述,但是,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此基礎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權利要求保護範圍的任何形式和細節的變化, 均屬於本發明所要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繩體扣具,其包括, 本體(1),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分別可轉動的與本體(1)連接,所述第一穿帶件 (21)與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轉動軸線不重合,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所述第二穿帶件(22)在遠離所述本體的一側具有一個杆狀鬆緊部,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穿帶件(21)從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遠離捆綁物的一側向接近捆綁物的一側穿過第二穿帶件(22)的轉動軸線與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之間的空間;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向接近捆綁物一側轉動時,所述第二穿帶件 (22)的鬆緊部逐漸接近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直至能夠夾緊繩帶的鎖緊位置;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向遠離捆綁物一側轉動時,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鬆緊部逐漸遠離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鬆緊部,直至能夠鬆開繩帶的解鎖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拉扯單元(3),所述拉扯單元與所述第一穿帶件(21)相連接,用於拉扯所述第一穿帶件(21),使繩帶鬆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本體(1)兩側,分別設有與本體(1)分別可轉動的連接的第一穿帶件(21)和第二穿帶件(22)。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轉動軸線遠離所述本體(1)靠近繩帶拉伸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轉動軸線接近所述本體(1)靠近繩帶拉伸方向的端部。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轉動軸線比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轉動軸線遠離所述捆綁物。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相對所述本體(1)轉動的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穿帶件(21) 或所述本體(1)之一上的第一鉸接孔(11)和設置在兩者相對部件上的第一鉸接軸,所述第一鉸接軸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鉸接孔(11)中;所述第二穿帶件(22)相對所述本體(1)轉動的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穿帶件(22) 或所述本體(1)之一上的第二鉸接孔(12),和設置在兩者相對部件上的第二鉸接軸,所述第二鉸接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鉸接孔(12)中。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和所述第二穿帶件(22)各自與相應的所述本體(1)上的轉動軸線部分構成環形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一 7任一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穿帶件(22)的長度。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1)為一個遠離所述捆綁物一側為短底,靠近捆綁物一側為長底的梯形支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在遠離所述本體(1)的一側有向上的限位折彎。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繩體扣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穿帶件(21)在遠離所述本體(1)的一側設置有縫合孔(212),用於與所述拉扯單元縫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繩體扣具,其包括本體,以及可轉動的與本體連接的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第一穿帶件與第二穿帶件的轉動軸線不重合,第一穿帶件和所述第二穿帶件在遠離本體的一側具有一個杆狀鬆緊部;所述第一穿帶件從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遠離捆綁物的一側向接近捆綁物的一側穿過第二穿帶件的轉動軸線與第二穿帶件的鬆緊部之間的空間;所述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向接近捆綁物一側轉動時,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鬆緊部逐漸接近所述第一穿帶件的鬆緊部,直至夾緊繩帶;所述第一穿帶件和第二穿帶件向遠離捆綁物一側轉動時,所述第二穿帶件的鬆緊部逐漸遠離所述第一穿帶件的鬆緊部,直至鬆開繩帶。該繩帶扣具結構簡單,作用可靠,廣泛用於鞋帶等繩體的鬆緊。
文檔編號A44B11/06GK102224981SQ201110090339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2日
發明者王辰傑 申請人:王辰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