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放灰閥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6:21:01
旋轉放灰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放灰閥,包括閥座、閥體、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閥體位於所述閥座內部,且所述閥體上沿著圓周方向分布有多個用於容納粉狀物料的格槽;所述接料口位於所述閥座上部,用於使粉狀物料落入所述閥體的所述格槽中;所述出料口位於所述閥座下部,用於排出所述閥體的所述格槽中容納的粉狀物料;另外,還包括:氣體收集室,位於所述接料口中所述閥體向上旋轉的一側,且所述氣體收集室為下部具有開口的腔體結構,所述開口朝向並靠近所述閥體上的所述格槽;導流通道,一端和所述氣體收集室連通,另一端用於排出所述氣體收集室中的氣體。本實用新型可改變閥內氣體流向,避免除塵倉內形成空氣泡,保證下料均勻。
【專利說明】旋轉放灰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轉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特別涉及一種用於焦化除塵灰加溼設備的旋轉放灰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焦化廠輸焦過程普遍使用脈衝袋式除塵器,循環風機將含塵空氣吸入除塵器內,以進行氣固分離,收集的乾燥除塵灰經刮板機輸送至除塵灰倉貯存,達到一定數量後,再通過旋轉放灰閥緩慢放入加溼機,加水潤溼,充分攪拌後,裝車外運。
[0003]除塵灰倉的旋轉放灰閥的旋轉具有方向性,當旋轉放灰閥運行時,除塵灰經旋轉放灰閥向下旋轉的一側進入加溼機,而空氣會經由放灰閥向上旋轉的一側進入除塵倉內。旋轉放灰閥的閥體與內部轉子密封嚴密,進入的空氣不能回流,只能填補除塵灰流出後的空間,進而在除塵灰倉內部形成壓力平衡區(相當於在倉內形成空氣泡)。由於該壓力平衡區上部有大量除塵灰覆蓋,且除塵灰顆粒細小,堆密度大,空氣不能順利上升至除塵灰倉頂部而排出,因此空氣將長時間留在旋轉放灰閥入口處和灰倉下部,形狀不斷變化,該區域的變化和與向下運動的除塵灰相互影響,造成進入加溼機的物料量極不均勻,嚴重時造成堵塞。由於壓力平衡區的存在,使得旋轉放灰閥出料量不均勻,料流忽大忽小,放灰工很難把握加溼機水的補給量,一旦料流大,加水量少就會導致操作環境差,除塵灰隨風飄散,嚴重影響環境,同時也造成除塵灰大量浪費。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旋轉放灰閥,以解決在現有技術中由於壓力平衡區的存在所導致的旋轉放灰閥出料量不均勻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轉放灰閥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旋轉放灰閥,包括閥座、閥體、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閥體位於所述閥座內部,且所述閥體上沿著圓周方向分布有多個用於容納粉狀物料的格槽;所述接料口位於所述閥座上部,用於使粉狀物料落入所述閥體的所述格槽中;所述出料口位於所述閥座下部,用於排出所述閥體的所述格槽中容納的粉狀物料;其中,所述旋轉放灰閥還包括:氣體收集室,位於所述接料口中所述閥體向上旋轉的一側,且所述氣體收集室為下部具有開口的腔體結構,所述開口朝向並靠近所述閥體上的所述格槽;導流通道,一端和所述氣體收集室連通,另一端用於排出所述氣體收集室中的氣體;其中,所述導流通道與所述氣體收集室的連通位置距離所述氣體收集室的頂端I?3cm。
[0007]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導流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料口內部連通,並且所述導流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料口的連通位置位於所述出料口中所述閥體向上旋轉的一側。
[0008]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導流通道為無縫鋼管。
[0009]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導流通道上設有用於控制流體通過的閥門和用於通入壓縮氣體疏通所述導流通道的檢查口。
[0010]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導流通道的通徑為所述接料口底部寬度的1/9?1/11,優選為1/10。
[0011]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氣體收集室包括蓋板,所述蓋板的下邊緣向所述閥體的方向傾斜延伸,所述蓋板的其餘邊緣固定於所述接料口的內側,從而使所述蓋板的下邊緣和所述接料口的內側下部圍合成所述開口。
[0012]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蓋板為厚度為5mm的鋼板。
[0013]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接料口為中空倒置四稜台形結構,所述氣體收集室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所述接料口底部寬度的1/4?1/6,優選為1/5。
[0014]在上述旋轉放灰閥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接料口為圓形結構,所述氣體收集室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所述接料口底部寬度的五分之一,所述蓋板除下邊緣之外的邊緣通過板材焊接於所述接料口內壁。
[0015]分析可知,本實用新型無需外加動力,即可改變閥內氣體流向,避免除塵灰倉內形成空氣泡,保證下料均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圖1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如其所示,本優選實施例包括閥座1、閥體2、接料口 3、出料口 4、氣體收集室5、導流通道6等。
[0019]具體而言,閥體2位於閥座I內部,且在閥體2上沿著其圓周方向分布有多個隔板21,相鄰隔板21之間的空間形成用於容納粉狀物料,例如焦化廠輸焦過程形成的除塵灰的格槽210。接料口 3位於閥座I的上部,其用於使粉狀物料落入閥體2的格槽210中,例如,接料口 3與除塵灰倉連通,以接收來自於除塵灰倉的粉狀物料;出料口 4位於閥座I下部,其用於排出格槽210從接料口 3接收的粉狀物料,在實際中,出料口與加溼裝置連通,以便於加溼裝置對出料口排出的粉狀物料進行加溼,從而利於粉狀物料的運輸。氣體收集室5位於接料口 3中閥體2向上旋轉的一側(閥體2向上旋轉的一側,也即在閥體2旋轉時,閥體2上的任一格槽210處於上升階段時與之靠近的一側,也可以說,在閥體2逆時針旋轉時,氣體收集室5位於接料口 3中右側;在閥體2順時針旋轉時,氣體收集室5位於接料口3中左側),且氣體收集室5為下部具有開口 50的腔體結構,開口 50朝向閥體2上的格槽210並向閥體2上的格槽210靠近,開口 50主要用於接收從格槽210逸出的氣體。導流通道6的一端埠 61和氣體收集室5連通,另一端埠 62用於排出氣體收集室5中的氣體。為了更好地起到收集氣體的作用,可以使得氣體收集室5的開口 50的形狀與閥體2 (或者說格槽210)的外圍弧形匹配。
[0020]優選地,導流通道6的埠 62與出料口 4內部連通,並且埠 62從出料口 4中的閥體2向上旋轉一側的側板41伸入出料口 4內部,伸入位置則位於側板41上較為偏上的位置。更優選地,導流通道6的通徑為接料口 3底部寬度《2的十分之一。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導流通道6從出料口 4中的閥體2向上旋轉一側(出料口 4靠近氣體收集室5的一側)的側板41伸入後可以轉彎向下(此時使得埠 62朝向下方,不再對格槽中落下的灰塵形成垂直吹拂,由此減少埠 62中冒出的氣流對格槽中落下的灰塵的垂直吹力),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除塵效果,轉彎向下的導流通道可以向下繼續延伸至加溼裝置中,以便於加溼裝置對自埠 62排出的氣體進行加溼,使氣體中的少量粉狀物料落入加溼裝置中,如此減少了氣體中的含塵量,還降低了導流通道的堵塞率。另外,作為一個變形例,導流通道6也可以不是從側板41進入出料口 4,而是直接伸入加溼裝置內。
[0021]本優選實施例的接料口 3呈中空倒置四稜台形結構,氣體收集室5主要包括蓋板51和接料口 3的位於閥體2向上旋轉一側的側板31。蓋板51的下邊緣向閥體2的方向傾斜延伸,其餘邊緣則固定於接料口 3的內側,例如蓋板51的上邊緣焊接於側板31的上邊緣內側,其兩個側邊緣則分別焊接於與側板31相鄰的接料口 3的另兩個側板內側。從而使蓋板51的下邊緣和接料口 3的內側下部圍合成開口 50。更優選地,氣體收集室5的開口 50的覽度wI為接料口 3底部覽度w2的五分之一。
[0022]更優選地,蓋板51為厚度為5mm的鋼板,其寬度和長度則根據接料口 3的具體尺寸而改變。導流通道6為不鏽鋼材質的鋼管,其與氣體收集室5的連通位置距離氣體收集室5的頂端I?3cm,也即埠 61距離蓋板51和側板31的焊接部位I?3cm,比如為2cm。更優選地,導流通道6上設有用於控制流體(流體即氣體收集室5收集的氣體)通過的閥門7和用於通入壓縮氣體疏通導流通道的檢查口 8,本優選實施例停止運轉時,導流通道6上的閥門7關閉,檢查口 8隻在導流通道6堵塞時打開,以通入壓縮氣體疏通導流通道6。
[0023]在其他實施例中,接料口 3若為中空倒置圓臺形結構,氣體收集室5的開口 50的寬度最好為接料口 3底部寬度《2的五分之一,蓋板51除下邊緣之外的邊緣通過板材焊接於接料口 3內壁。
[0024]利用本優選實施例將除塵灰之類的粉塵物料輸入加溼裝置時,首先打開排氣閥門
7,使導流通道6導通。按照圖示旋轉方向運行閥體2,當格槽210旋轉通過氣體收集室5時,由於除塵灰倉內除塵灰的重力作用,除塵灰進入格槽210,格槽210內的空氣被擠入氣體收集室5,格槽210內填滿除塵灰,氣體則沿埠 61、導流通道6、埠 62排到下部出料口 4中。在閥體2向下旋轉的一側,由於除塵灰重力作用,格槽210中的除塵灰自動落入加溼裝置中,該加溼裝置與大氣連通(由此避免了運行閥體2內的氣體壓力增加)。除塵灰排入加溼裝置後,氣體填充格槽210空間,再向上旋轉,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保證料流均勻下落。綜上,本實用新型無需外部能源動力,可直接依靠除塵灰自身重力,將格槽內的空氣聚集到氣體收集室並順利排出,避免閥內空氣進入除塵灰倉造成懸料而對料流的影響,使旋轉放灰閥作業期間運行平衡,下料均勻。使加溼設備的效果更為突顯,有效消除揚塵汙染,保護環境,提高除塵灰的回收使用率。此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容易,操作簡捷,易於實施。
[0025]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徵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並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或在等同於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放灰閥,包括閥座、閥體、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閥體位於所述閥座內部,且所述閥體上沿著圓周方向分布有多個用於容納粉狀物料的格槽;所述接料口位於所述閥座上部,用於使粉狀物料落入所述閥體的所述格槽中;所述出料口位於所述閥座下部,用於排出所述閥體的所述格槽中容納的粉狀物料;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放灰閥還包括: 氣體收集室,位於所述接料口中所述閥體向上旋轉的一側,且所述氣體收集室為下部具有開口的腔體結構,所述開口朝向並靠近所述閥體上的所述格槽; 導流通道,一端和所述氣體收集室連通,另一端用於排出所述氣體收集室中的氣體; 其中,所述導流通道與所述氣體收集室的連通位置距離所述氣體收集室的頂端I?3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料口內部連通,並且所述導流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料口的連通位置位於所述出料口中所述閥體向上旋轉的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料口與除塵灰倉連接,所述出料口與加溼裝置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通道上設有用於控制流體通過的閥門和用於通入壓縮氣體疏通所述導流通道的檢查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通道的通徑為所述接料口底部寬度的十分之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氣體收集室包括蓋板,所述蓋板的下邊緣向所述閥體的方向傾斜延伸,所述蓋板的其餘邊緣固定於所述接料口的內側,從而使所述蓋板的下邊緣和所述接料口的內側下部合圍成所述開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通道為無縫鋼管,所述蓋板為厚度為5mm的鋼板。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料口為中空倒置四稜台形結構,所述氣體收集室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所述接料口底部寬度的五分之一。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轉放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料口為中空倒置圓臺形結構,所述氣體收集室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所述接料口底部寬度的五分之一,所述蓋板除下邊緣之外的邊緣通過板材焊接於所述接料口內壁。
【文檔編號】B65G29/02GK203714665SQ201420108917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1日
【發明者】翟瑞津, 陳勇 申請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