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進膠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19:27:36 2
專利名稱:牛角進膠口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成型的模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牛角進膠口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中常見的注塑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注塑類模具的進膠方式直接影響注塑件的品質,現有技術為了減少後續人工剪除澆口,採用將模具上的進膠方式設計成潛澆口的形式,牛角進膠是常見的一種潛澆口的進膠方式。較早的高光ABS類塑件注塑類模具的進膠方式採用的牛角式進膠如圖2所示,當模具開模時,水口頂針20』向上運動,從而帶動頂出部40』的澆口流道10』運動,使位於頂出部40』 一側,與澆口流道10』連接的牛角進膠口 30』受到一個較大的頂出力,從而發生彎曲變形,並從模具中脫出。由於牛角進膠口 30』處流道的壁厚較厚,水口頂針20』頂出對牛角所做的功會轉化為牛角的彈性勢能,在脫模的瞬間,牛角進膠口 30』與澆口流道10』 一起運動彈離水口頂針20』,使得牛角進膠口 30』彈性回復,從而彈花高光模具表面。為了減少牛角進膠口的彈性回復力,逐步將水口頂出改為圖3所示的包括雙水口頂針20』、21』的頂出部40』。這種牛角進膠口結構在開模時,水口頂針21』能起到固定澆口的作用,水口頂針20』強行頂出時,牛角式進膠口也會發生彈性變形以及彈性回復,由於水口頂針21』所處的澆口流道10』內的流道較長,增加了牛角進膠口 30』彈離模具的阻力,降低了牛角進膠口 30』瞬間脫離澆口流道10』時的回彈力,不會導致彈花模具表面。但是由於其增加了流道的長度,會增加冷流道的重量,而高光流道的注塑料難以回收再利用,從而導致注塑原料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牛角進膠口結構。旨在降低牛角進膠口在脫離模具時的回彈力,同時,不增加流道,降低注塑原料的使用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彈片式牛角進膠口結構,包括牛角進膠口、進膠流道,所述進膠流道的頂出部垂直設置有雙水口,雙水口內分別設置有第一、二水口頂針,所述牛角進膠口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設置一段厚度小於進膠流道厚度的薄片式流道。作為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所述薄片式流道的厚度為I飛mm。所述薄片式流道的長度為4 10mm。所述第一、二水口頂針頂部到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長度一致。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將牛角進膠口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設置為一段薄片式流道,使得模具在脫模時,水口頂針在頂出過程中,當將牛角進膠流道脫出時,薄片式流道發生變形,由於其流道較薄,水口頂出時使得牛角進膠口回彈力減弱,使牛角進膠口不會回彈彈花模具表面;並且,這種結構也使雙水口頂針的頂部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長度能夠保持在較短的範圍內,在不影響脫模的情況下,節約了注塑原料,降低了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彈片式牛角進膠口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牛角進膠口結構(單水口)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牛角進膠口結構(雙水口)的剖視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牛角進膠口結構應用於高光注塑模具,目的是為了降低牛角進膠口在脫模過程中回彈對高光模具表面造成的影響。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彈片式牛角進膠口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該牛角進膠口結構包括牛角進膠口 30、進膠流道10,進膠流道的頂出部40垂直設置有雙水口,雙水口內分別設置有第一、二水口頂針20、21,牛角進膠口 30與進膠流道頂出部40之間設置一段厚度小於進膠流道厚度的薄片式流道31。該薄片式流道31的厚度優選為廣5_,長度優選為4 IOmm為宜。當高光模具脫模時,雙水口內,即與進膠流道10垂直設置的兩個平行流道內分別設置了將流道頂出的第一水口頂針20和第二水口頂針21,對於本實用新型牛角進膠口結構而言,由於在牛角進膠口 30與進膠流道頂出部40之間設置了一段薄片式流道31,此處所指薄片式流道是指該流道的厚度要小於進膠流道和牛角進膠口流道的厚度,當第一水口頂針20向上通過進膠流道的頂出部40頂出進膠流道10時,進膠流道10帶動牛角進膠口30脫出,此時,處於兩者之間位置的薄片式流道由於流道厚度較薄的原因,減弱了牛角進膠口 30向上運動的作用力,從而使得牛角進膠口 30在進膠流道10脫出時回彈的作用力減弱,有效減少了牛角進膠口回彈導致彈花高光模具的表面,降低了產品的報廢率,並且由於水口頂針的頂部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較短,使進膠流道內剩餘的注塑原料更少,節約了注塑原料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不像現有技術,如圖3所示的現有技術具有雙水口的牛角進膠口結構中,為了減少牛角進膠口在模具脫模時產生較大回彈力彈花高光模具表面的概率,第二水口頂針的頂部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需要設置得比較長,這樣會導致進膠流道中注塑原料的浪費,增加產品的成本。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上實施方式,在上述實施方式公開的技術內容下,還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牛角進膠口結構,包括牛角進膠口、進膠流道,所述進膠流道的頂出部垂直設置有雙水口,雙水口內分別設置有第一、二水口頂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牛角進膠口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設置一段厚度小於進膠流道厚度的薄片式流道。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角進膠口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薄片式流道的厚度為I 5mm。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角進膠口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薄片式流道的長度為4 IOmm0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角進澆口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二水口頂針頂部到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長度一致。
專利摘要一種牛角式進膠口結構,包括牛角進膠口、進膠流道,所述進膠流道的頂出部垂直設置有雙水口,雙水口內分別設置有第一、二水口頂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牛角進膠口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設置一段與兩者相連接的薄片式流道。本實用新型使得模具在脫模時,水口頂針在頂出過程中,當將牛角進膠流道脫出時,薄片式流道發生變形,由於其流道較薄,水口頂出時使得牛角進膠口回彈力減弱,使牛角進膠口不會回彈彈花模具表面;並且,這種結構也使雙水口頂針的頂部與進膠流道頂出部之間的流道長度能夠保持在較短的範圍內,在不影響脫模的情況下,節約了注塑原料,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B29C45/27GK202922898SQ20122057905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
發明者梁耀榮, 吳玉祥, 袁進, 胡洋 申請人: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