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的變扣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5:40:46
專利名稱:抽油杆的變扣接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採井口工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抽油泵杆柱組合中兩端連接兩種不同直徑抽油杆的變扣接頭。
背景技術:
筒式抽油泵是採油作業中常用機械,型號為38的筒式抽油泵是其中的常見類型。筒式抽油上部連接的抽油杆柱組合中,筒式抽油的38mm活塞上部連接的拉杆直徑為15. 9mm,拉杆的外螺紋直徑是23. 8mm.加重杆直徑為25. 4mm,加重杆的外螺紋直徑是 34. 9mm。這樣,在抽油杆柱組合中,變扣組合部件多,造成成本浪費;變扣組合長度超過液壓鉗的主鉗背鉗間距,故現場採用人工管鉗緊扣的方法,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身體差異,導致上扣扭矩不達標的風險存在,成為杆柱脫扣的重要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抽油杆的變扣接頭,能依次在抽油杆組合中連接筒式抽油活塞、拉杆和加重杆,大、小直徑抽杆通過變扣接頭直接連接,降低材料成本,消減人工管鉗上扣扭矩不達標的風險,提高施工速度,減小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抽油杆的變扣接頭,包括本體和圓錐臺體,其特徵在於本體為圓柱體形,在本體的一端有圓錐臺體,圓錐臺體大端的直徑與本體的外徑相同,本體和圓錐臺體為一體;本體內有大直徑內螺紋,圓錐臺體內有小直徑內螺紋;大直徑內螺紋的中心線與小直徑內螺紋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的大直徑內螺紋的公稱直徑在26. 9mm 38mm之間;小直徑內螺紋的公稱直徑在23. 8mm 34. 9mm之間。為了從外表能識別小直徑內螺紋能適應那一種規格的抽油杆連接,所述的圓錐臺體的長度與小直徑內螺紋連接的抽油杆的接箍外徑相等。簡述抽油杆的變扣接頭的使用過程,有助於理解本實用新型。抽油杆的變扣接頭的小直徑內螺紋連接小直徑抽油杆的外螺紋,大直徑內螺紋連接大直徑抽油杆的外螺紋, 液壓鉗的主、背鉗牙分別卡緊大、小直徑抽油杆的扳手方直徑,旋轉主鉗使內、外螺紋結合達到標準緊扣扭矩。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抽油杆的變扣接頭,能使兩種不同直直徑的抽油杆螺紋連接,降低材料成本,消減人工管鉗上扣扭矩不達標的風險,外表可識別能連接的抽油杆規格,提高施工速度,減小勞動強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抽油杆的變扣接頭結構剖面示意圖。圖中,1-本體,2-圓錐臺體,3-大直徑內螺紋,4-小直徑內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 以一個適用於公稱直徑為15. 9mm和公稱直徑為25. 4mm的抽油杆的變扣接頭為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抽油杆的變扣接頭,包括本體1和圓錐臺體2。本體1為圓柱體形,本體1是外徑陽毫米,本體1的長度是101毫米,材質是25鉻鉬。在本體1的一端有圓錐臺體2,圓錐臺體2大直徑端的直徑與本體1的外徑相同,圓錐臺體2長度為38毫米,圓錐臺體2小直徑端直徑為38毫米。本體1和圓錐臺體2為一體。本體1內有大直徑內螺紋3,圓錐臺體2內有小直徑內螺紋4。大直徑內螺紋3的中心線與小直徑內螺紋4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的大直徑內螺紋3的公稱直徑是34. 9mm,大直徑內螺紋3的長度是46毫米;小直徑內螺紋4的公稱直徑是23. 8mm,小直徑內螺紋4的螺紋長是30毫米。小直徑內螺紋4連接的抽油杆的接箍外徑是38毫米。其餘加工技術要求普通抽油杆接箍的要求相同,即執行的是SY/T5(^9_2006標準。
權利要求1.一種抽油杆的變扣接頭,包括本體(1)和圓錐臺體O),其特徵在於本體(1)為圓柱體形,在本體(1)的一端有圓錐臺體O),圓錐臺體( 大端的直徑與本體(1)的外徑相同,本體⑴和圓錐臺體⑵為一體;本體⑴內有大直徑內螺紋(3),圓錐臺體⑵內有小直徑內螺紋;大直徑內螺紋(3)的中心線與小直徑內螺紋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的大直徑內螺紋(3)的公稱直徑在沈.9mm 38mm之間;小直徑內螺紋(4)的公稱直徑在23. 8mm 34. 9mm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的變扣接頭,其特徵是所述的圓錐臺體O)的長度與小直徑內螺紋(4)連接的抽油杆的接箍外徑相等。
專利摘要抽油杆的變扣接頭,應用於油田抽油泵杆柱組合中兩種不同直直徑的抽油杆螺紋連接。本體為圓柱體形,在本體的一端有圓錐臺體,圓錐臺體大端的直徑與本體的外徑相同,本體和圓錐臺體為一體;本體內有大直徑內螺紋,圓錐臺體內有小直徑內螺紋;大直徑內螺紋的中心線與小直徑內螺紋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的大直徑內螺紋的公稱直徑在26.9~38mm之間;小直徑內螺紋的公稱直徑在23.8~34.9mm之間。效果是能使兩種不同直直徑的抽油杆螺紋連接,降低材料成本,消減人工管鉗上扣扭矩不達標的風險,外表可識別能連接的抽油杆規格,提高施工速度,減小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E21B17/042GK202338215SQ20112039465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7日
發明者姚紅星, 孫連會, 尹雷, 朱國良, 李寶軍, 王婷婷, 王忠林, 馬靖國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