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7:22:11 8
專利名稱: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斜禊翻邊複合刀塊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覆蓋件的質量往往直接決定了一個車型外觀質量的高 低,獲得一個高質量的車身覆蓋件是每一個汽車廠商的目標,然而在 很多時候,因模具結構設計不合理等原因,直接導致產品在衝壓完成 後產生變形等表面缺陷,即使經過後期的大量調試和整改,往往也無 法達到滿意的表面質量。
目前所公開使用在模具上的斜鍥翻邊結構,如圖l、 2、 3所示, 圖l、 2、 3分別是壓料前、壓料時以及翻邊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這 種斜鍥翻邊結構主要包括壓料芯A和翻邊鑲塊B,翻邊鑲塊B對應的 鈑金製件上的部位為待翻邊部位,在壓料時,由於壓料芯A對靠近待 翻邊部位的位置處的壓料力微小,導致翻邊鑲塊B在翻邊的過程中對 該處產生變形,對車身的外觀質量造成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充分壓緊待加工部件上靠近翻 邊部的位置處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上 模座向下設置一斜鍥驅動塊,下模座上向上設置一翻邊鑲塊,翻邊鑲 塊位於凸模一側的輪廓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所述的翻邊 鑲塊上端的限位面上設置壓塊,壓塊在該限位面上平移,壓塊與翻邊 鑲塊順延構成的壓延輪廓面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
本發明通過斜鍥驅動塊壓緊壓塊,使壓塊進一步壓緊待加工部件 上靠近翻邊部的位置處,配合翻邊整形鑲塊完成翻邊工序。本發明能 夠有效地避免覆蓋件變形,操作簡單,降低了調試時間,節約了模具 的製造周期。
圖l、 2、 3是現有技術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4、 5、 6分別是本發明的工作狀態示意圖7、 8分別是待加工部件在翻邊前和翻邊後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上模座11向下設置一斜鍥驅動塊
31,下模座21上向上設置一翻邊鑲塊34,翻邊鑲塊34位於凸模22 一側的輪廓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所述的斜禊驅動塊31 與翻邊鑲塊34彼此相對的斜面之間設置有過渡塊32,過渡塊32上端 位於凸模22 —側設置壓塊33,壓塊33位於翻邊鑲塊34上端的限位 面上平移,壓塊33與翻邊鑲塊34順延構成的壓延輪廓面與待加工部 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在本發明中,待加工部件為鈑金製件50,鈑金 製件50位於凸模22上,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正視方向是指正視鈑 金製件50。
結合圖4,上模10由上模座11和上模壓塊12組成,下模20由 下模座21和凸模22組成,所述的壓塊33與過渡塊32之間設置氮氣 彈簧40, 二者通過氮氣彈簧40活動連接,過渡塊32與翻邊鑲塊34 之間構成無間隙滑動配合,這種結構能夠確保在壓料時,壓塊33充分 壓緊鈑金製件50上靠近待翻邊部的位置處。
結合圖4,所述的壓塊33與翻邊鑲塊34之間的貼合面構成導向 面,翻邊鑲塊34與下模座21之間設有使翻邊鑲塊34沿二者的貼合面
水平向左移動的導板。
以下結合圖4、 5、 6、 7、 8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當上模10向下運動時,上模座11帶動上模壓塊12豎直向下運動, 如圖4所示,上模壓塊12首先與鈑金製件50接觸,上模壓塊12下壓 鈑金製件50,上模壓塊12向鈑金製件50提供豎直向下的壓料力F" 同時,上模座11帶動斜鍥機構30水平向左運動,即由斜鍥驅動塊31 驅動過渡塊32,再由過渡塊32帶動壓塊33斜向向左運動,當壓塊33 與鈑金製件50接觸時,過渡塊32繼續向左運動,並通過壓縮氮氣彈
簧40來壓緊壓塊33,壓塊33向鈑金製件50提供斜向的壓料力F2, 使壓塊33進一步壓緊鈑金製件50上靠近待翻邊部的位置處,如圖5 所示,此時,鈑金製件50的形狀參見圖7,其後,翻邊整形鑲塊34 水平向左運動,如圖6所示,完成翻邊整形工序,此時,鈑金製件50 的形狀參見圖8。
本發明在上模壓塊12的基礎上,增加了壓塊33和過渡塊32,通 過過渡塊32和氮氣彈簧40使壓塊33進一步壓緊鈑金製件50上靠近 待翻邊部位的位置處,確保向鈑金製件50提供充足的壓料力,壓塊 33的個數可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本發明中 翻邊整形鑲塊34的材料採用高硬度的耐磨合金鋼,並經熱處理淬硬, 壓塊33的材料為硬度為一般的材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核心在於在原有的上模壓塊12的基礎上,另 設壓塊33,通過壓塊33壓緊鈑金製件50,向鈑金製件50上靠近待翻 邊部位的位置處提供充足的壓料力,以避免該位置處因所受壓料力不 足而導致鈑金製件50在翻邊的時候變形。此外,本發明操作簡單,降 低了調試時間,節約了模具的製造周期。
權利要求
1、一種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上模座(11)向下設置一斜鍥驅動塊(31),下模座(21)上向上設置一翻邊鑲塊(34),翻邊鑲塊(34)位於凸模(22)一側的輪廓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翻邊鑲塊(34)上端的限位面上設置壓塊(33),壓塊(33)在該限位面上平移,壓塊(33)與翻邊鑲塊(34)順延構成的壓延輪廓面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斜鍥驅動塊(31)與翻邊鑲塊(34)彼此相對的斜面之間設置 有過渡塊(32),過渡塊(32)上端位於凸模(22) —側設置壓塊(33)。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壓塊(33)與過渡塊(32)之間設置彈簧,二者通過彈簧活動 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上模座(11)位於凸模(22)的一側向下設有上模壓塊(12), 上模座(11)和上模壓塊(12)之間設置彈簧,上模壓塊(12)、壓塊(33)與翻邊鑲塊(34)順延構成的壓延輪廓面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 部形狀吻合。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翻邊鑲塊(34)與下模座(21)之間的貼合面構成導向面。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待加工部件位於凸模(22)上。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待加工部件為鈑金製件(50)。
8、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彈簧為氮氣彈簧(4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斜鍥翻邊複合刀塊機構,上模座向下設置一斜鍥驅動塊,下模座上向上設置一翻邊鑲塊,翻邊鑲塊位於凸模一側的輪廓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所述的翻邊鑲塊上端的限位面上設置壓塊,壓塊在該限位面上平移,壓塊與翻邊鑲塊順延構成的壓延輪廓面與待加工部件的翻邊部形狀吻合。本發明通過斜鍥驅動塊壓緊壓塊,使壓塊進一步壓緊待加工部件上靠近翻邊部的位置處,配合翻邊整形鑲塊完成翻邊工序,能夠有效地避免覆蓋件變形,操作簡單,降低了調試時間,節約了模具的製造周期。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1352742SQ20081002115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8日
發明者廖承志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