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牆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6:47:26 1
女兒牆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女兒牆結構,包括牆體、第一保溫板、第二保溫板、第三保溫板、保溫填充材料以及壓頂包件,其中第一保溫板、第二保溫板與第三保溫板分別設置於牆體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連接於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頂面上。保溫填充材料設置於第一保溫板與第三保溫板之間的間隙內,並且分別連接於第一保溫板與第三保溫板。壓頂包件設置於牆體的頂面上,並且罩覆住第三保溫板,使第三保溫板與外界環境相互隔離,並且在牆體外與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形成接續連接的保溫帶,從而防止冷橋現象的產生。
【專利說明】女兒牆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建築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女兒牆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在建築屋面工程中,女兒牆是外牆保溫施工的重要節點部位,必須做好此部位的保溫措施,避免形成冷橋。目前採用國標《壓型鋼板及夾芯板屋面、牆體建築構造》標準做法的建築結構,常規為直接在女兒牆上做女兒牆壓頂,然後在牆面內板與外板直接通過整體壓型鋼板包覆,如此一來在女兒牆的結構頂部造成保溫帶斷裂,而形成天然的冷橋帶,從而造成冷橋現象的發生,這樣對於建築節能是相當不利的。
【發明內容】
[0003]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女兒牆結構,通過第一保溫板、第二保溫板與第三保溫板的相互連接,進而在女兒牆結構上形成連續的保溫象,從而解決了女兒牆的結構頂部形成冷橋帶而不利於建築節能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揭示了一種女兒牆結構,包括牆體、第一保溫板、第二保溫板、第三保溫板、保溫填充材料以及壓頂包件。牆體包括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以及連接於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頂面,並且在頂面上相鄰於第一側面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檁條。第一保溫板設置於第一側面上、第二保溫板設置於第二側面上,而第三保溫板設置於頂面上,其中第三保溫板的一端抵靠於第二保溫板,另一端抵靠於固定檁條,並且與第一保溫板相隔一間隙。保溫填充材料設置於間隙內,並且分別連接於第一保溫板與第三保溫板。壓頂包件罩覆於第三保溫板上,且壓頂包件的相對二側邊分別固定於第一保溫板與第二保溫板上。
[0005]進一步地,所述女兒牆結構還包括固定件,且第一保溫板包括板體與頭部,頭部連接於板體靠近第三保溫板的一端,且頭部的厚度小於板體的厚度,壓頂包件的側邊固定於頭部表面,並且與板體之間形成一凹口。固定件的一端通過凹口依序穿過壓頂包件、頭部與牆體的第一側面,並且固定在牆體內,固定件的另一端容置於凹口內,並且壓制在壓頂包件上。
[0006]進一步地,上述的女兒牆結構,還包括密封膠,填充於凹口內,並且包覆住固定件壓制在壓頂包件的一端。
[0007]進一步地,所述女兒牆結構還包括支撐件,設置於第二保溫板上。支撐件包括彎折連接的豎直端與接合端,豎直端固定於第二保溫板上,接合端朝遠離第二保溫板的方向延伸,壓頂包件的側邊固定於接合端。
[0008]進一步地,上述的女兒牆結構還包括固定件,並且在壓頂包件的側邊與第二保溫板的表面之間具有一缺口,接合端位於缺口內,固定件的一端通過缺口穿過側邊,並且固定於接合端上,固定件的另一端容置於缺口內,並且壓制於側邊上。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
[0010]在女兒牆結構的壓頂包件設置之前,在牆體的頂面鋪設第三保溫板,使第三保溫板與設置在牆體相對二側面的第一保溫板與第二保溫板將牆體包覆,並且在第一保溫板和第三保溫板交接處增加保溫填充材料,用以提升兩者間保溫帶連接,使保溫帶可以完全包覆牆體,從而有效防止冷橋現象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2]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女兒牆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0013]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女兒牆結構位於第一保溫板一側的局部示意圖;以及
[0014]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女兒牆結構位於第二保溫板一側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申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0016]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誤差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基本達到所述技術效果。此外,「耦接」或「電性連接」 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所述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耦接於所述第二裝置,或通過其它裝置或耦接手段間接地電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裝置。說明書後續描述為實施本申請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申請的一般原則為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本申請的範圍。本申請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0017]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18]實施例描沭
[0019]如圖1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所揭露的女兒牆結構10包括牆體110、第一保溫板120、第二保溫板130、第三保溫板140、保溫填充材料150以及壓頂包件160。牆體110可以是由混凝土或檁條所組成,牆體110包括頂面111以及相對的第一側面112與第二側面113,頂面111連接於第一側面112與第二側面113之間,並且在頂面111上相鄰於第一側面112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檁條114。第一保溫板120設置在牆體110的第一側面112,第二保溫板130設置在牆體110的第二側面113,而第三保溫板140設置在牆體110的頂面111上,其中第三保溫板140的一端抵靠於第二保溫板130,另一端抵靠於固定檁條114,並且懸置於第一保溫板120上方,從而使第三保溫板140傾斜設置於牆體110的頂面111上,並與第一保溫板120之間相隔一間隙。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溫板120和第三保溫板140可以是巖棉夾芯板,而第二保溫板130可以是玻璃絲綿夾芯板,但並不以此為限。
[0020]保溫填充材料150可以是但並不局限於玻璃絲綿或其他已知的具有保溫效果的填充材料。保溫填充材料150設置於第一保溫板120與第三保溫板140之間所形成的間隙內,並且分別連接於第一保溫板120與第三保溫板140,從而在第一保溫板120與第三保溫板140之間形成連續的保溫帶,以避免冷橋現象的發生。
[0021]壓頂包件160可以是但並不局限於鍍鋁鋅板。壓頂包件160罩覆於第三保溫板150上,且壓頂包件160的相對二側邊分別固定於第一保溫板120與第二保溫板130上,讓第三保溫板140被完全包覆在壓頂包件160內,從而與外界環境相互隔離。其中,在壓頂包件160的固定方式上,可以通過焊接、鉚接或螺絲鎖固的方式將壓頂包件160的相對二側邊分別固定在第一保溫板120和第二保溫板130上。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壓頂包件160的相對二側邊分別通過螺絲或螺釘等固定件分別固定於第一保溫板120和第二保溫板130上作為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
[0022]基於上述結構,本申請的女兒牆結構通過第三保溫板鋪設於牆體的頂面上,從而讓保溫帶可以通過第三保溫板從位於牆體一側的第一保溫板連續且不間斷的延伸到牆體另一側的第二保溫板,使牆體受到這些保溫板的包覆,而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並且避免保溫帶在牆體表面斷裂,從而有效防止了冷橋現象的發生。
[0023]此外,如圖1至圖3所示,為了維持女兒牆結構10外觀的完整性,並且避免外界水氣通過固定件170的設置處滲入女兒牆結構10內,在上述實施例的女兒牆結構10中,還可以選擇性的在第一保溫板120和第二保溫板130分別與壓頂包件160相互結合的位置處設置收納結構,使固定件170可以容置於此收納結構中,以避免固定件170裸露於女兒牆結構10外而影響外觀的完整性,並避免設置有固定件170的位置成為水氣滲入女兒牆結構10內的突破點。
[0024]請參照圖1和圖2,例如,可以採用包括有板體121與頭部122的第一保溫板120,其中頭部122連接於板體121上靠近第三保溫板140的一端,且頭部122的厚度小於板體121的厚度,從而在第一保溫板120表面形成階梯狀結構。壓頂包件160的一側邊彎折固定於第一保溫板120的頭部122表面,並且與第一保溫板120的板體121之間形成一凹口123,固定件170的一端在凹口 123內依序穿過壓頂包件160、第一保溫板120的頭部122與牆體110的第一側面112,並且固定在牆體110內,而固定件170的另一端容置於凹口 123內,並且壓制在壓頂包件160上,從而讓壓頂包件160的側邊連同第一保溫板120固定在牆體110的第一側面112上。
[0025]通過上述的固定方式,固定件170可以完全的隱沒於凹口 123內,並且在凹口 20內還填充有密封膠180,除了讓密封膠180包覆住固定件170壓制在壓頂包件160的一端並且在密封膠180填充凹口 123後,可以在女兒牆結構10上設置有第一保溫板120的一側維持外觀的平整性,從而讓外界水氣無法通過凹口 123進入女兒牆結構10內。
[0026]請參照圖1和圖3,相類似地,也可以選擇性地在第二保溫板130上設置支撐件190。支撐件190包括彎折連接的豎直端191與接合端192,豎直端191固定於第二保溫板130上,接合端192朝遠離第二保溫板130的方向延伸。壓頂包件160的側邊即固定於支撐件190的接合端192上。其中,壓頂包件160的側邊可以是通過扣合、卡合或鎖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撐件190的接合端上,並且為了隱藏壓頂包件160與支撐件190的接合點,以便於維持外觀的平整性,在壓頂包件160的側邊與第二保溫板130的表面之間具有開口方向平行於第二保溫板130的缺口 30,支撐件190的接合端192位於此缺口 30內,而壓頂包件160的側邊朝向缺口 30內彎折,並且靠攏於支撐件190的接合端192。
[0027]然後,在缺口 30內通過鉚釘或螺絲等固定件170的一端穿過壓頂包件160的側邊,並且固定於支撐件190的接合端192上,而固定件170的另一端容置於缺口 30內,並且壓制於壓頂包件160的側邊上,從而使壓頂包件160的側邊固定於第二保溫板130上。通過這種設置方式,除了可以避免固定件170裸露於女兒牆結構10的表面外,還可以通過壓頂包件160的側邊在朝向缺口 30內彎折時,在缺口 30形成的頂角161來作為外界水氣的導引結構,讓外界水氣累積在壓頂包件160的側邊表面時,可以受到頂角161的導引而沿著平行於缺口 30的開口方向滑落,而不會流入缺口 30內,從而避免外界水氣通過固定件周圍的縫隙滲入女兒牆結構內。
[0028]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申請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申請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女兒牆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牆體,包括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以及連接於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頂面,並且在所述頂面上相鄰於所述第一側面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檁條; 第一保溫板,設置於所述第一側面上; 第二保溫板,設置於所述第二側面上; 第三保溫板,設置於所述頂面上,且所述第三保溫板的一端抵靠於所述第二保溫板,另一端抵靠於所述固定檁條,並且與所述第一保溫板相隔一間隙; 保溫填充材料,設置於所述間隙內,並且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一保溫板與所述第三保溫板;以及 壓頂包件,罩覆於所述第三保溫板上,且所述壓頂包件的相對二側邊分別固定於所述第一保溫板與所述第二保溫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女兒牆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固定件,且所述第一保溫板包括板體與頭部,所述頭部連接於所述板體靠近所述第三保溫板的一端,且所述頭部的厚度小於所述板體的厚度,所述壓頂包件的所述側邊固定於所述頭部表面,並且與所述板體之間形成一凹口,所述固定件的一端通過所述凹口依序穿過所述壓頂包件、所述頭部與所述第一側面,並且固定在所述牆體內,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容置於所述凹口內,並且壓制在所述壓頂包件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女兒牆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密封膠,填充於所述凹口內,並且包覆住所述固定件壓制在所述壓頂包件的一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女兒牆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支撐件,設置於所述第二保溫板上,所述支撐件包括彎折連接的豎直端與接合端,所述豎直端固定於所述第二保溫板上,所述接合端朝遠離所述第二保溫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壓頂包件的所述側邊固定於所述接合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女兒牆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固定件,並且在所述壓頂包件的所述側邊與所述第二保溫板的表面之間具有一缺口,所述接合端位於所述缺口內,所述固定件的一端通過所述缺口穿過所述側邊,並且固定於所述接合端上,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容置於所述缺口內,並且壓制於所述側邊上。
【文檔編號】E04D13/16GK204059775SQ201420506969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日
【發明者】王曉華, 王永成, 劉江偉, 宋士宇, 代秦 申請人:多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