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4-25 17:20:41 1
本發明涉及複合型稻米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種植中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已現常態化,構成了對食品安全和土地生態的重大隱患。由於持續多年的化學農業種植,絕大多數農民種地已離不開「化肥、農藥、除草劑」,致使市場極缺純淨無汙染的有機食材,在其上遊「供給側」也不能如願產出。當前社會,真正的有機食材極其稀少,食材的「毒害」已涉及到了社會中的每個人。基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
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4月上旬開始買優質稻種,將稻種晾曬1~2d後,採用流水浸泡稻種2~3d,催芽後撒在準備好草炭土的大棚內培育秧苗;
S2、4月中下旬將農家肥撒在田裡,然後第一次噴施翠京元微生物菌劑,4~7d後用大型農機具對田進行深翻,5月上旬開始抽水泡田,五月中旬開始將步驟S1中培育好的秧苗插到田裡;
S3、按鴨子只數與鴨舍面積比為4~5:1的比例建設鴨舍,鴨舍牆體外安裝聚蟲燈,聚集昆蟲,消滅田間害蟲,補充鴨子營養,鴨舍邊還設有值班室、儲存飼料間以及池塘;
S4、插秧前3~8d將800~1200隻鴨雛引進鴨舍,分10~20個單元放置,控制單元溫度為30~35°,每個單元鴨群要帶養20~30隻鵝,預防黃鼠狼,遵醫囑,做好鴨和鵝的防疫工作和鴨舍的消毒工作,2~5天清理一次鴨舍糞便,集中起來漚制有機肥,並均勻的施用在田裡,然後第二次噴施翠京元微生物菌劑,促使糞便快速分解和發酵,增加水稻後期營養;
S5、田地四周用雞網攔住,在插秧8~15d且鴨雛日齡超過15d後,以每畝10~15隻的數量放鴨進入田間除草、除蟲,刺激水稻根部促進生長,白天讓鴨子在田間自由覓食,晚上再配餵玉米面和有機稻糠;
S6、7月下旬開始進木耳袋,8月前在田地和閒置的大棚裡掛完;
S7、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漿時,鴨子即可出田變賣,當水稻成熟後,開始收割、晾曬、脫粒、儲存。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的稻種為五優稻4號或稻花香2號。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農家肥的施肥量為每畝12~18kg,翠京元微生物菌劑噴灑量為每畝2~6kg,翠京元微生物菌劑濃度為15~30%。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抽水泡田的用水量為水層沒過土壤3~7cm。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的插秧方式為每畝18000~24000叢,每叢含秧苗3~5株。
優選的,所述步驟S3中的池塘面積為3000~5000m2。
本發明提出的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通過鴨菌稻共育立體農牧循環種養殖模式,水稻中養鴨,鴨子每天排洩的糞便足夠水稻秧苗的營養,水稻種植中就不再需要農藥和化肥,實現了真正的原生態有機種植,鴨子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起到了五大作用:一是除草,鴨子在田間覓食和嬉戲,把行距和株間的草踩倒在泥中,變成綠肥,除草率達到95%左右;二是除蟲,成蠅飛來產卵就會被鴨子吃掉,有效的控制潛葉蠅的發生,水稻田常見的負泥蟲和二化螟成蟲也都會被鴨子吃掉;三是培肥地力,鴨子整天在田地裡遊戲和覓食,會把糞便均勻排在田中,鴨糞是最好的有機肥原料,並且氮肥很高,起到了很好的二次追肥和培肥地力的作用;四是渾水,鴨子在田地裡遊戲,使田裡的水上下攪動,增加水中的氧氣,有利於營養的通透;五是根部修剪,鴨把嘴插在泥土中一公分左右,捕捉微生物,會把稻子的浮根嗑斷,使這些根須扎到更深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營養,避開化學農業種植模式,使有機農業在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的同時不減產,使土壤有機質不降低,黑土層不變薄不下降,促進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的平衡,從而解決了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之間的矛盾;通過微生物技術和產品,以一種低成本、安全、激發土壤自我修復能力的方式實現土壤性狀的改良和地力回升,達到健康平衡的狀態,為植物生長創造適宜的環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解說。
實施例一
本發明提出的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4月上旬開始買稻種,優選稻花香2號稻種,將稻種晾曬2d後,採用流水浸泡稻種2d,提前清理大棚內外積雪,整理大棚,準備草炭土或提前扣大棚布提高地溫,催芽後將稻種撒在大棚內培育秧苗;
S2、4月中下旬將農家肥撒在田裡,施肥量為每畝15kg,然後第一次噴施濃度為25%翠京元微生物菌劑,噴灑量為每畝4kg,5d後用大型農機具對田進行深翻,5月上旬開始抽水泡田,抽水量為水層沒過土壤6cm最佳,五月中旬開始將步驟S1中培育好的秧苗以每畝22000叢,每叢含秧苗4株的方式插到田裡;
S3、按鴨子只數與鴨舍面積比為5:1的比例建設鴨舍,鴨舍牆體外安裝聚蟲燈,聚集昆蟲,消滅田間害蟲,補充鴨子營養,鴨舍邊還設有值班室、儲存飼料間以及面積為4000m2池塘;
S4、插秧前5d將1000隻鴨雛引進鴨舍,分15個單元放置,控制單元溫度為32°,每個單元鴨群要帶養22隻鵝,預防黃鼠狼,遵醫囑,做好鴨和鵝的防疫工作和鴨舍的消毒工作,4天清理一次鴨舍糞便,集中起來漚制有機肥,並均勻的施用在田裡,然後第二次噴施翠京元微生物菌劑,促使糞便快速分解和發酵,增加水稻後期營養;
S5、田地四周用雞網攔住,在插秧12d且鴨雛日齡達16d後,以每畝12隻的數量放鴨進入田間除草、除蟲,刺激水稻根部促進生長,白天讓鴨子在田間自由覓食,晚上再配餵玉米面和有機稻糠;
S6、7月下旬開始進木耳袋,8月前在田地和閒置的大棚裡掛完;
S7、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漿時,鴨子即可出田變賣,當水稻成熟後,開始收割、晾曬、脫粒、儲存。
實施例二
本發明提出的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4月上旬開始買稻種,優選五優稻4號稻種,將稻種晾曬1d後,採用流水浸泡稻種3d,提前清理大棚內外積雪,整理大棚,準備草炭土或提前扣大棚布提高地溫,催芽後將稻種撒在大棚內培育秧苗;
S2、4月中下旬將農家肥撒在田裡,施肥量為每畝12kg,然後第一次噴施濃度為20%翠京元微生物菌劑,噴灑量為每畝3kg,7d後用大型農機具對田進行深翻,5月上旬開始抽水泡田,抽水量為水層沒過土壤5cm最佳,五月中旬開始將步驟S1中培育好的秧苗以每畝20000叢,每叢含秧苗3株的方式插到田裡;
S3、按鴨子只數與鴨舍面積比為4:1的比例建設鴨舍,鴨舍牆體外安裝聚蟲燈,聚集昆蟲,消滅田間害蟲,補充鴨子營養,鴨舍邊還設有值班室、儲存飼料間以及面積為3000m2池塘;
S4、插秧前6d將900隻鴨雛引進鴨舍,分18個單元放置,控制單元溫度為34°,每個單元鴨群要帶養28隻鵝,預防黃鼠狼,遵醫囑,做好鴨和鵝的防疫工作和鴨舍的消毒工作,3天清理一次鴨舍糞便,集中起來漚制有機肥,並均勻的施用在田裡,然後第二次噴施翠京元微生物菌劑,促使糞便快速分解和發酵,增加水稻後期營養;
S5、田地四周用雞網攔住,在插秧15d且鴨雛日齡達18d後,以每畝10隻的數量放鴨進入田間除草、除蟲,刺激水稻根部促進生長,白天讓鴨子在田間自由覓食,晚上再配餵玉米面和有機稻糠;
S6、7月下旬開始進木耳袋,8月前在田地和閒置的大棚裡掛完;
S7、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漿時,鴨子即可出田變賣,當水稻成熟後,開始收割、晾曬、脫粒、儲存。
實施例三
本發明提出的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4月上旬開始買稻種,優選稻花香2號稻種,將稻種晾曬1d後,採用流水浸泡稻種2d,提前清理大棚內外積雪,整理大棚,準備草炭土或提前扣大棚布提高地溫,催芽後將稻種撒在大棚內培育秧苗;
S2、4月中下旬將農家肥撒在田裡,施肥量為每畝18kg,然後第一次噴施濃度為28%翠京元微生物菌劑,噴灑量為每畝5kg,6d後用大型農機具對田進行深翻,5月上旬開始抽水泡田,抽水量為水層沒過土壤4cm最佳,五月中旬開始將步驟S1中培育好的秧苗以每畝19000叢,每叢含秧苗5株的方式插到田裡;
S3、按鴨子只數與鴨舍面積比為4.5:1的比例建設鴨舍,鴨舍牆體外安裝聚蟲燈,聚集昆蟲,消滅田間害蟲,補充鴨子營養,鴨舍邊還設有值班室、儲存飼料間以及面積為5000m2池塘;
S4、插秧前4d將1100隻鴨雛引進鴨舍,分12個單元放置,控制單元溫度為30°,每個單元鴨群要帶養25隻鵝,預防黃鼠狼,遵醫囑,做好鴨和鵝的防疫工作和鴨舍的消毒工作,2天清理一次鴨舍糞便,集中起來漚制有機肥,並均勻的施用在田裡,然後第二次噴施翠京元微生物菌劑,促使糞便快速分解和發酵,增加水稻後期營養;
S5、田地四周用雞網攔住,在插秧10d且鴨雛日齡達17d後,以每畝15隻的數量放鴨進入田間除草、除蟲,刺激水稻根部促進生長,白天讓鴨子在田間自由覓食,晚上再配餵玉米面和有機稻糠;
S6、7月下旬開始進木耳袋,8月前在田地和閒置的大棚裡掛完;
S7、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漿時,鴨子即可出田變賣,當水稻成熟後,開始收割、晾曬、脫粒、儲存。
上述三組實施例中提出的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種植成本低,產量高,種植出來的水稻安全質量高,對比實施例一~三可知,實施例二中的水稻長勢最好,成本最低。本發明提出的鴨菌稻立體種植方法,通過以田養鴨、以鴨促稻、以稻育菌、以菌肥田模式,利用鴨子除草、除蟲、渾水、培肥地力、根部修剪,避開化學農業種植模式,使有機農業在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的同時不減產,使土壤有機質不降低,黑土層不變薄不下降,促進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的平衡,從而解決了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之間的矛盾;通過微生物技術和產品,以一種低成本、安全、激發土壤自我修復能力的方式實現土壤性狀的改良和地力回升,達到健康平衡的狀態,為植物生長創造適宜的環境。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