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2:12:21 2
專利名稱: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橡膠機械,具體是一種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輪胎生產中,一般來說,胎面/胎側半制品大多是用二複合擠出機組、三複合擠出機組來進行生產,也有一些高等級的胎面/胎側半制品是用四複合擠出機組來進行生產,但是二、三、四複合擠出機組生產出來的胎面/胎側,有些還需在機外對其表面進行膠片貼合。這種機外貼合的尺寸精度已不能滿足現代高等級子午線輪胎對其產品的尺寸精度及動平衡需求。因此研發在機內複合層數更多的五複合擠出機組成為市場的高端需求。五複合橡膠擠出機組將現有輪胎生產的機內複合加上部分機外貼合、機外複合的工藝改為多種方式的純機內複合,它將輪胎的胎面/胎側應用五種不同的膠料在機內複合,使各種膠料之間的貼合更加緊密,各部件的尺寸更為準確,從而滿足了現代高端輪胎生產的多種工藝要求,優化輪胎的製造工藝。此裝備適用於高等級子午線輪胎半成品部件的五複合擠出,將是高品質子午線輪胎生產中的重要工藝裝備之一。它的使用對於提高輪胎產品的品質、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能耗及原材料消耗,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五複合橡膠擠出機組比四複合橡膠擠出機組增加一臺擠出機,其主要包括一臺五複合橡膠擠出機頭和五臺擠出機,五臺擠出機的機筒分別與五複合橡膠擠出機頭的各擠料口連接。由於擠出機的機筒大而長,而且擠出機需配置有大型減速器和電機馬達,在擠出機周圍要搭建餵料輸送帶和複雜機架,使得五複合擠出機組現場機構更多,空間結構更複雜,佔地面積較大。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減少佔地面積,優化配置,關鍵是有效地安排五臺擠出機的位置,使配套部件合理布局。要合理設置五臺擠出機的空間位置,主要是合理確定各機筒與複合擠出機頭的連接角度,連接角度過大,則五臺擠出機伸展後所佔空間位置大;連接角度過小,則五複合擠出機組的配套部件有可能發生位置幹涉,且機架位置狹小,一是不利於生產工人的操作,二是不利於設備的維護檢修。另外,複合擠出機頭的擠出機擠料口的水平傾角的不同,會使複合擠出機頭中各部件及各部件的不同部位所受到的應力不同,因此,複合擠出機各擠料口的傾角大小的設置,關係到擠出機頭裝置的多項性能指標。隨著複合擠出機頭模體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的不同,模體部件受到的應力也有所不同。較大的夾角,將導致模體受到的水平分力過大,從而使得鎖緊裝置的工作劣化。複合擠出機頭的各流道腔的長度也要有一個合理的範圍,長度過大,膠料在其中停留時間過長,膠料溫度升高過多,導致擠出產量降低;長度過小,膠料在其中不能有效地將螺旋運動轉變成層流,從而導致膠料擠出尺寸不穩定,同時膠料擠出壓力建立不起較好的壓力,擠出製品的緻密性不是很好。複合橡膠擠出機頭的關鍵技術包含:各擠出機擠料口的水平傾角大小,各模體分型面的水平傾角大小,各流道腔的長度範圍。雖然現在已有了四複合橡膠擠出機頭,但為使增加了一臺擠出機的五複合橡膠擠出機組的結構緊湊、布局合理,五複合橡膠擠出機頭的各擠料口的水平傾角大小,各模體分型面的水平傾角大小,各流道腔的長度範圍仍需要重新設計,即需要一種優化設計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優化設計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各模體的分型面流道腔長度更為合理,結構簡化,製造和加工成本降低。本發明設計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包括自上而下安裝於模座的多個模體,模座上開設有連接擠出機機筒的按騎背式結構布置的擠料口,各擠料口由進口向出口傾斜設置。合模後各模體分型面之間有各自獨立的流道腔,各模體分型面之間的流道腔兩端分別連通成型口與模座上開設的對應的擠料口。本方案的模體包括從上至下安裝的上模、上中模一、上中模二、中模、下中模、下模,模座上從上至下開設的擠料口為五個,分別為上擠料口、上中擠料口、中擠料口、下中擠料口、下擠料口,五個擠料口分別連通合模後的上模流道腔、上中模流道腔、中模流道腔、下中模流道腔、下模流道腔。經過整機空間結構分析、研究、計算及現場安裝得到流道腔的長度範圍,即上模和上中模一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50mm 780mm,上中模一和上中模二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50mm 680mm,中模和上中模二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400mm 670mm,中模和下中模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400_ 670_,下模和下中模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400mm 670mm。各流道腔的長度的較佳方案為:所述的上模和上中模一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50 700mm,上中模一和上中模二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50 670mm,中模和上中模二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80 620mm,中模和下中模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80 620mm,下模和下中模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30 670mm。各流道腔的長度的最佳方案為:上模和上中模一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700mm,上中模一和上中模二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65mm,中模和上中模二之間分型面流道腔長度為600_,中模和下中模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00_,下模和下中模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60mm。與之配合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範圍為:上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 45°,上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 20°,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 -5。,下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 -20°,下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 -45°。各擠料口安裝角度的較佳方案為:所述的上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4° 38°,上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6° 20°,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 -2°,下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3° -17°,下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3° -37°。從力學、空間、維修綜合考慮,各模體分型面安裝角度的範圍:上模和上中模一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0° 55° ,上中模一和上中模二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 40°,中模和上中模二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為O 10° ;下中模和中模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為-15° -30° ;下中模和下模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為-40° -55°。各模體之間的分型面安裝的較佳方案為:所述上模和上中模一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8° 52°,上中模一和上中模二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 34°,中模和上中模二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為4° 8°,下中模和中模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為-20° -24°,下中模和下模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為-48。 -52。。對應於上述最佳的各擠料口安裝角度及各模體之間分型面安裝角度,所述各分型面之間的流道腔通過模座上對應開設的擠料口與橡膠擠出機的機筒連通。為連接方便,各擠料口套裝過渡套法蘭。為了對經過過渡套法蘭的高溫膠料進行冷卻,過渡套法蘭的套壁上開設有冷卻水通道。可以根據不同型號的五複合橡膠擠出機組確定各擠料口及其過渡套法蘭的直徑大小。所述中模與模座連接為一體,上中模二、上中模一、上模通過上鉸軸與中模相鉸接,中下模和下模通過下鉸軸與中模相鉸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的優點為:1、綜合考慮力學、空間、操作等因素確定的流道腔長度最優方案和分型面的合理角度,保證輪胎製品在擠出過程中模體無洩漏,且橡膠流動的穩定性高;2、各擠料口安裝角度的確定,保證了與之連接的五臺橡膠擠出機合理的空間位置,從而優化了布局,便於其它配套設施的安裝與維護;
3、機頭的剛性及強度好,結構簡單,製造和加工成本降低。
圖1是本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為:1、上模;2、上中模一;3、上中模二 ;4、中模;5、下中模;6、下模;7、模座;8、上模擠料口 ;9、上中模擠料口 ;10、中模擠料口 ;11、下中模擠料口 ;12、下模擠料口 ;13、過渡套法蘭。Θ 1、上模與上中模一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 2、上中模二與上中模一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3、上中模二與中模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4、中模與下中模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5、下中模與下模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Q1、上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上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3、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4、下中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 5、下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本例以配有五臺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橡膠擠出機組為例,五臺橡膠擠出機分別為120型、150型、250型、250型、150型,即擠出機螺杆直徑分別為120mm、150mm、250mm、250mm、150mmo
圖1所示為本例五複合橡膠擠出機組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包括上模1、上中模一 2、上中模二 3、中模4、下中模5和下模6,中模4與模座7連接為一體,中模4上方依次為上中模二 3、上中模一 2、上模1,上中模二 3、上中模一 2、上模I通過上鉸軸與中模4相鉸接,中模4下方依次為下中模5和下模6,中下模5和下模6通過下鉸軸與中模4相鉸接。圖1所示為相鄰模體合模狀態,上模I與上中模一2之間、上中模一 2與上中模二3之間、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為傾斜分型面,傾斜方向自模體的進料口向模體的成型口。為了滿足不同膠料生產工藝要求及機械加工方便,在上中模一 2、上中模二 3、中模4、下中模5、下模6上面各鑲嵌有可更換的流道板,在流道板內根據橡膠流體的特點,力口工出不同的流道。各模體分型面之間的流道腔兩端分別連通成型口和模座7上對應開設的擠料口,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進料口對應上模擠料口 8,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進料口對應上中模擠料口 9,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進料口對應中模擠料口 10,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進料口對應下中模擠料口 11,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進料口對應下模擠料口 12。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78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80mm,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67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67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70_。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0°,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0°,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5°,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0°,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0°。
本例上模1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0°,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5°,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10°,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30°,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50°。各擠料口套裝過渡套法蘭13,各過渡套法蘭13外接橡膠擠出機的機筒,各過渡套法蘭13的套壁上開設有對經過其中的高溫膠料進行冷卻的流水通道。各過渡套法蘭13 的直徑分別為 Φ 120mm, Φ 150mm, Φ250mm, Φ250mm, Φ 150mm。上述各擠料口套裝過渡套法蘭13後,外接相應螺杆直徑的橡膠擠出機。各擠出機的螺杆直徑可以調整,可以選擇Φ90_, Φ 120mm, Φ 150mm, Φ200mm,Φ250mm的螺杆直徑中的任一種或任幾種進行組合配置,本五複合橡膠擠出機頭各擠料口配裝相應的過渡套法蘭13。實施例2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不同、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55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550mm,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40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40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400mm。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4°,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6°,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2°,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3°,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3°。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5°,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40°,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10°,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30°,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55°。實施例3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各流道腔長度與實施例1不同。
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65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50mm,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58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58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30mm。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5°,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7°,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0°,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4為-14°,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4°。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48°,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0°,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4°,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0°,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48°。實施例4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不同、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70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70_,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62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62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70_。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8°,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20°,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3為-2°,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4為-17°,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5為-37°。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2°,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4°,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3°,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4°,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52°。
實施例5各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各流道腔長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6°,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8°,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0°,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5°,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5°。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0°,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2°,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6°,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2°,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5為-50°。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70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65mm,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600_,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600_,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60mm。實施例6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68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00_,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58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59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570_。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45°,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20°,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3為-5°,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4為-20°,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5為-45°。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40°,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0°,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0°,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4為-15°,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40°。實施例7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不同、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68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60_,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61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61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40mm。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7°,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9°,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0°,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6°,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6°。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1°,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3°,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7°,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3°,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51°。實施例8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不同、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6°,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8°,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0°,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5°,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5°。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48°,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0°,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4°,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0°,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48°。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65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50mm,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58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58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 630mm。實施例9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不同、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70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65mm,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600_,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600_,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60mm。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6°,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8°,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0°,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5°,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5°。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2°,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4°,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8°,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4°,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52°。實施例10本例結構如圖1所示,與實施例1相似,只是各流道腔長度不同、各擠料口和模體分型面的安裝角度與實施例1不同。
本例上模I和上中模一 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1為690mm,上中模一 2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2為660_,中模4和上中模二 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3為600_,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4為600_,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L5為650mm。本例各擠料口的安裝角度為:上模擠料口 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36°,上中模擠料口 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8°,中模擠料口 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3為0°,下中模擠料口 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4為-15°,下模擠料口 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5為-35°。本例上模I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 i為50°,上中模二 3與上中模一 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2為32°,上中模二 3與中模4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3為6°,中模4與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94為-22°,下中模5與下模6之間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05為-50°。上述實施例,僅為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一步詳細說明的具體個例,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凡在本發明的公 開的範圍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包括自上而下安裝於模座(7)的多個模體,模座(7)上開設有連接擠出機機筒的按騎背式結構布置的擠料口,各擠料口由進口向出口傾斜設置,合模後各模體分型面之間有各自獨立的流道腔,各擠料口的出口分別連通合模後的各模體流道腔的進料口,流道腔,各模體分型面之間的流道腔兩端分別連通成型口與模座(7)上開設的對應的擠料口 ;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體包括從上至下安裝的上模(I)、上中模一(2)、上中模二(3)、中模(4)、下中模(5 )、下模(6 ),模座(7 )上從上至下開設的擠料口為五個,分別為上擠料口( 8 )、上中擠料口(9 )、中擠料口( 10 )、下中擠料口( 11)、下擠料口( 12 ),五個擠料口分別連通合模後的上模流道腔、上中模流道腔、中模流道腔、下中模流道腔、下模流道腔; 所述上模(I)和上中模一(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50 780mm,上中模一(2)和上中模二(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50 680mm,中模(4)和上中模二(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400 67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400 67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400 67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上模(I)和上中模一(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50 700mm,上中模一(2)和上中模二(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50 670mm,中模(4)和上中模二(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80 62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580 620mm,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30 67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模(I)和上中模一(2)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700mm,上中模一(2)和上中模二(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65mm,中模(4)和上中模二(3)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00mm,中模(4)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00_,下模(6)和下中模(5)之間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為660_。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模擠料口(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0^)為30° 45°,上中模擠料口(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0° 20°,中模擠料口(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3)為5° -5。,下中模擠料口(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4)為-10° -20°,下模擠料口(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5)為-30° -45°。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上模擠料口(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GJ1)為34° 38°,上中模擠料口(9)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2)為16° 20°,中模擠料口(10)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3)為2° -2°,下中模擠料口(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4)為-13° -17°,下模擠料口(12)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ω5)為-33° -37°。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上模(I)和上中模一(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0^*40° 55°,上中模一(2)和上中模二(3)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2)為30° 40°,中模(4)和上中模二(3)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3)為O 10°,下中模(5)和中模(4)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4)為-15° -30°,下中模(5)和下模(6)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5)為-40° -55 °。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模(I)和上中模一(2)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Q1)為48° 52°,上中模一(2)和上中模二(3)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2)為30° 34°,中模(4)和上中模二(3)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3)為4° 8。,下中模(5)和中模(4)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4)為-20° -24°,下中模(5)和下模(6)之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夾角(θ5)為-48° -52°。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各擠料口套裝過渡套法蘭(13),各過渡套法蘭(13)外接橡膠擠出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過渡套法蘭(13)的套壁上開設有冷卻水通道。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五複合橡膠擠出機頭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模(4)與模座(7)連接為一體,上中模二(3)、上中模一(2)、上模(I)通過上鉸軸與中模(4)相鉸接 ,中下模(5)和下模(6)通過下鉸軸與中模(4)相鉸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橡膠擠出機的五複合擠出機頭,包括安裝於模座上的上模、上中模一、上中模二、中模、下中模、下模,模座上開有連接擠出機機筒按騎背式結構布置的五個擠料口,傾斜設置的各擠料口連通合模後的各模體之間分型面流道腔。上述各模體間的分型面流道腔的長度依次分別為550~780mm、550~680mm、400~670mm、400~670mm、400~670mm。較佳方案為650~700mm、650~670mm、580~620mm、580~620mm、630~670mm。還設計了與之配合的上模擠料口、上中模擠料口、中模擠料口、下中模擠料口、下模擠料口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各模體間的分型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保證所聯接擠出機的合理位置,優化布局,便於安裝與維護。
文檔編號B29C47/12GK103192511SQ20131012926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5日
發明者黃髮國, 江建平, 鄧文忠, 程一祥, 王東明, 潘家芳 申請人:桂林橡膠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