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3:22:21 2
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閉、後端敞口的圓形管體,管體內部設有若干個管徑大小不同的管腔,管體的前端或前端靠近管腔的側壁上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其中至少一個管腔內穿有連接微型壓力傳感器與外部信號處理器的導線。本發明結構簡單、引流效果較佳,通過在引流管前端加裝微型壓力傳感器,能夠在清除血腫的同時及時準確地監測顱內壓,提前預防在引流術中出現顱高壓等併發症,並且減少病人腦室穿刺的疼痛,適於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
【背景技術】
[0002]現代醫療中,當顱內出現血腫時會及時採用顱內血腫引流術,目的是能在較短時間內清除血腫,有效減輕出血後繼發腦水腫及腦神經的損害,而引流術的完成離不開引流管。引流管由彈性固體矽橡膠製成,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組織無刺激性、無毒性、無過敏反應、機體排異反應極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與體液以及組織接觸過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彈性和柔軟度,不被降解,是一種相當穩定的惰性物質。使用引流管時藉助導引針實現穿刺,穿刺或拔管時,導引針插入引流管的管體內並與管體前端接觸,導引針的材料一般為鈦合金或不鏽鋼材料。
[0003]在實施顱內血腫引流術的過程中,如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腦積水等併發症,從而引起顱高壓,給患者帶來更多疾病的困擾和疼痛,因此實時監測患者的顱內壓是必不可少的。臨床上監測顱內壓多採用顱內壓監護儀,利用光導纖維探頭,監測腦組織、腦室、硬膜下壓力。顱內壓監測包括有創顱內壓監測和無創顱內壓監測,無創顱內壓監測包括基於閃光視覺誘發電位和無創腦電阻抗監測技術等,可實現連續顱內壓監測,但因為它們均是間接地通過電生理的方法估算的顱內壓,準確性差,目前臨床上沒有被應用。有創顱內壓監測包括腦室內測壓、硬膜下測壓、硬膜外測壓、腰穿測壓,最常用的是腰穿測壓,但腰穿測壓只能反應當時的壓力,不能進行連續監測;最準確測壓的方法為腦室內測壓,通過在顱縫與瞳孔中線交點處行顱骨鑽孔並行腦室穿刺,或在在手術中置入細矽膠管,導管與測壓裝置相連接實現。因此顱內壓監測仍需要單獨進行穿刺完成,如若能夠在顱內血腫引流術的同時進行顱內壓監測,可使患者減少一次病痛折磨,並及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早期診斷。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能夠在清除血腫的同時及時監測顱內壓。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閉、後端敞口的圓形管體,管體內部設有若干個管徑大小不同的管腔,管體的前端或前端靠近管腔的側壁上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其中至少一個管腔內穿有連接微型壓力傳感器與外部信號處理器的導線。
[0006]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管體的前側有周向間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條,每兩個相鄰的弧形條之間均有一個豁口,弧形條所對應弦的長度走向與管體的軸線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均與管體內最大管徑的管腔連通,所述管腔的最大管徑與所述弦的長度的比例為1: (3—6)。該種結構的引流管的引流效果較佳,弧形條所對應弦的長度為弧形條的軸向投影長度,故弧形條的軸向投影長度遠大於管腔的最大管徑,以致每兩個相鄰弧形條之間的那個豁口,其軸向長度也遠大於管腔的最大管徑。緣於此,引流過程中,顱內的血塊難以堵塞所述豁口,顱內產生的血塊能實現隨到隨排,血塊排放的及時性較好,以至該種結構的引流管引流通暢、引流效果較佳。
[0007]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條的數量為三個或四個。這樣,上述結構的引流管簡單而合理,其軸向的相應強度較佳。
[0008]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管體的前側周向設置若干間隔布置的小孔,管體的最大管徑與小孔直徑的比例為(2—4):1。該種結構的引流管結構簡單、易於加工、成本低。
[0009]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管體的材料為醫用級彈性固體矽橡膠或醫用級PVCo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理化特性,與體液以及組織接觸過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彈性和柔軟度,彈性恢復力好。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引流效果較佳,通過在引流管前端加裝微型壓力傳感器,能夠在清除血腫的同時及時準確地監測顱內壓,提前預防在引流術中出現顱高壓等併發症,並且減少病人腦室穿刺的疼痛,適於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實施例1的立體圖(所述引流管處於正常形態或穿刺後的引流狀態)。
[0012]圖2是所述引流管實施例1的另一立體圖(所述引流管處於穿刺時的使用狀態或拔管時的使用狀態)。
[0013]圖3是所述引流管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引流管處於穿刺時的使用狀態或拔管時的使用狀態)。
[0014]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0015]圖5是所述引流管實施例2的立體圖(本引流管處於正常形態或穿刺後的引流狀態)。
[0016]圖6是圖5的主視圖(本引流管處於正常形態或穿刺後的引流狀態)。
[0017]圖7是圖6的B-B放大剖視圖。
[0018]圖8是所述引流管實施例3的立體圖(本引流管處於正常形態或穿刺後的引流狀態)。
[0019]圖9是所述引流管與外部信號處理器連接的使用狀態圖。
[0020]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管體,11、弧形條,12、豁口,13、條形槽,14、小孔,2、管腔,3、微型壓力傳感器,4、信號處理器,5、導線,6、導引針。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22]實施例1:
[0023]請參見圖1至圖4,所述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閉、後端敞口的圓形管體1,管體I的前端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3,管體I的材料為醫用級彈性固體矽橡膠或醫用級PVC。管體I的前側有周向間隔布置的三個外凸弧形條11,每兩個相鄰的弧形條11之間均有一個豁口 12,弧形條11所對應弦的長度走向與管體I的軸線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 12均與管體I內最大管徑的管腔2連通,所述管腔2的最大管徑與所述弦的長度的比例為1:6 (為更加清楚地說明問題起見,在圖1至圖4中,管體1、弧形條11並沒有實際按照上述比例示出)。
[0024]穿刺或拔管時,導引針6插入管體I內並與管體I前端接觸,迫使弧形條11伸長、回落,以致管體I前側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且每兩個相鄰弧形條11之間形成一個軸向延伸的條形槽13。
[0025]所述弧形條11的規格相同,以致各豁口 12的規格相同、各條形槽13的規格也相同。
[0026]實施例2:
[0027]請參閱圖5至圖7,所述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閉、後端敞口的圓形管體1,管體I的前端靠近管腔2的側壁上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3,管體I的材料為醫用級彈性固體矽橡膠或醫用級PVC。管體I的前側有周向間隔布置的四個外凸弧形條11,每兩個相鄰的弧形條11之間均有一個豁口 12,弧形條11所對應弦的長度走向與管體I的軸線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12均與管體I內最大管徑的管腔2連通,所述管腔2的最大管徑與所述弦的長度的比例為1:3(為更加清楚地說明問題起見,在圖5至圖7中,管體1、弧形條11並沒有實際按照上述比例示出)。
[0028]穿刺或拔管時,導引針6插入管體I內並與管體I前端接觸,迫使弧形條11伸長、回落,以致管體I前側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且每兩個相鄰弧形條11之間形成一個軸向延伸的條形槽13。
[0029]所述弧形條11的規格相同,以致各豁口 12的規格相同、各條形槽13的規格也相同。
[0030]實施例3:
[0031]請參閱圖8,所述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閉、後端敞口的圓形管體1,管體I的前端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3,管體I的材料為醫用級彈性固體矽橡膠或醫用級PVC。所述管體I的前側周向設置若干間隔布置的小孔14,管體I的最大管徑與小孔14直徑的比例為3:1。
[0032]以上所述實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前端的結構不同,但管體I是相同的,管體I內部均設有若干個管徑大小不同的管腔2,其中至少一個管腔2內穿有連接微型壓力傳感器3與外部信號處理器4的導線。請參閱圖9,穿刺時,所述引流管的後端連接外部信號處理器4,藉助於導引針6進入顱內(此時,管體I前側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當將導引針6從管體I內拔出後,管體I通過其自身所具有的彈性恢復力,使得管體I的前側有周向間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條11,且在若干弧形條11的圍合作用下形成周向間隔布置的若干豁口 12(此時,所述引流管為穿刺後的引流狀態);或者管體I前側本身具有若干小孔14。顱內血腫即通過所述豁口 12或小孔14中排出,與此同時,所述引流管的前端或前端靠近管腔2的側壁上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3,其可以實時監測顱內壓,提前預防在引流術中出現顱高壓等併發症,並且減少病人腦室穿刺的疼痛,適於推廣應用。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閉、後端敞口的圓形管體,其特徵在於,管體內部設有若干個管徑大小不同的管腔,管體的前端或前端靠近管腔的側壁上置有微型壓力傳感器,其中至少一個管腔內穿有連接微型壓力傳感器與外部信號處理器的導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其特徵在於,管體的前側有周向間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條,每兩個相鄰的弧形條之間均有一個豁口,弧形條所對應弦的長度走向與管體的軸線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均與管體內最大管徑的管腔連通,所述管腔的最大管徑與所述弦的長度的比例為1: (3 — 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條的數量為三個或四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其特徵在於,管體的前側周向設置若干間隔布置的小孔,管體的最大管徑與小孔直徑的比例為(2 — 4):1。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可測顱壓的顱內血腫引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的材料為醫用級彈性固體矽橡膠或醫用級PVC。
【文檔編號】A61M25/14GK104436418SQ201410799075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20日
【發明者】周化慶, 周本原 申請人:周化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