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廣州烈士陵園的優秀觀後感

2023-08-01 18:21:43 2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廣州烈士陵園的優秀觀後感,我們來看看。

  【篇一: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

  今天我第一次和朋友去了烈士陵園,很有感觸的說:讓我知道什麼叫做「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些為革命而奉獻自己一生的人,他們是在是太偉大啦!

  偌大的革命烈士,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個個逼真的場面,真實地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近代革命史,也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個為了光明而戰的烈士們。他們為真理而戰,受盡折磨仍寧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後人前進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戰爭時期黨員們的鮮活事跡感染著大家,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時代的凱歌。他們大義凜然的氣概,讓每一位參觀的黨員感慨不已,同時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時期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園參觀者的心中默默傳遞。我們從烈士的足跡中找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正原因。

  時代沒有選擇讓我像烈士們那樣轟轟烈烈的為祖國就義,但我有一顆同他們一樣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心。忘記歷史是最大的背叛,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了解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艱苦的歷程,理解我黨在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從而更加相信共產黨,擁護共產黨,堅持並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過去艱苦的環境中,烈士們能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在新時期,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輩們為榜樣,勇挑重擔,攻堅克難。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我的責任就是以人為本,為居民服務。先烈們的英勇事跡感染了我,更讓我明確了新時期黨員先進性的方向,在英烈們精神的感召下我將更加努力學習。雖然目前社會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因素,但我要從自身做起,發揚團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

  雖然時光漫漫,許多往事都會如同過眼浮雲,稍縱即逝,但參觀烈士陵園所激發出來的堅定信念,卻永遠銘刻在心!

  【篇二:參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有感】

  11月26日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是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廣州一個有名的歷史景點,久仰其大名。一座高聳雄偉的廣州起義紀念碑正對著大門,上面是一把堅固挺拔的槍,一隻大手堅定有力地握著它,昭示著為人民的解放而奮鬥的決心。感謝有了他們,眼下才有一群祥和地打著太極拳,做著早操,幸福生活的人民。

  我們循著門票上的地圖一處一處地參觀和學習。四烈士墓、葉劍英同志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懷著敬畏和莊重的心情,每到一處,我們都停下來瞻仰烈士墓,仔細閱讀碑文。烈士們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跡真切地浮現在我們眼前,他們英勇奮戰、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的鬥爭精神更不時浮現在我腦海裡,感受深切。由董必武親自題名的「血祭軒轅亭」位於湖的中央,樸素典雅。雖然並不了解它的歷史,但是一聽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載著厚重的革命史。「中蘇人民血誼亭」和「中朝人民血誼亭」是為了紀念中國和蘇聯和朝鮮人民攜手奮戰、相互扶持的友誼之情。此外,還有廣東省革命史歷史博物館、廣州起義領導人雕像紀念廣場等等。

  我們看到的早晨的烈士陵園真的是充滿了生機。中老年人做各種各樣晨練的場景不時映入我們眼帘。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們的生活也豐富了許多,但是他們由衷的熱愛黨和國家的樸素情懷卻始終不變。走著走著,我們便被湖邊熱鬧的歌聲給吸引住了。這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圍坐在亭子裡高聲頌唱共產黨和祖國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還有的吹起笛子,各種樂器齊登場,領唱者鼓足氣勢,全場齊唱《中國人民解放據進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幾乎每位老人家手裡都拿著一本厚厚的歌詞,還有站著的,坐在旁邊石頭上的,專注的神情讓人肅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紹說,每周星期一、三、六都會有人聚集在這裡唱。大多數是廣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們卻能操著流利的普通話唱出了這些歌曲。歌聲嘹亮,唱得起勁,唱出了心中熱愛祖國的情懷和祝福,真讓人感動。這次的組織活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開拓了我的視野,了解了更多關於廣州起義烈士們的英勇事跡。讓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更好的去珍惜。還使我牢記革命先烈們熱愛祖國,為祖國奉獻的精神。警醒我們青少年同樣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國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謝和熱愛我們的黨和祖國。

  【篇三:參觀廣州烈士陵園心得作文】

  7月10日上午,我跟隨「喜迎黨的十八大宣傳服務團隊」參加了由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組織的201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當天早晨,我們團隊在學校西門口集中出發。到達「廣州烈士陵園」時,大家忽然安靜下來,對歷史遺址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翻開史書,時光回到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以及葉挺、葉劍英等人的領導和策劃下,廣州發動了起義。然而因形勢所逼,起義失敗,死難烈士達5700多人。後來,為紀念革命先烈,建國後,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陵園,就是現在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正門朝著中山三路的英雄廣場和廣東省體育場。大門牆上鐫刻著**同志為該園題寫的園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園內連著正門的是一條寬30米、長167米的花崗石大道,大道兩旁是蒼松翠柏,綠蔭如蓋。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達45米的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該碑是1987年廣州起義60周年時興建的,面積達2500平方米。紀念碑造型十分獨特:三塊巨石中,一隻有力的巨手緊握鋼槍、高舉著直指雲天;鋼槍上繫著起義的識別帶——紅領巾;雕像底部基座寬闊,堅如磐石;槍尖如刺,崇高向上,象徵了當年革命先烈舉槍吶喊,誓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用武裝鬥爭奪取政權的決心。紀念碑正面刻著鄧小平手書的漆金碑名;三塊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廣州起義戰鬥場面的浮雕。

  當我們「三下鄉」團隊一行來到了一對夫妻雕像前時,師姐說,這對夫妻在廣州起義是假扮的夫妻,最終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多麼偉大的一對夫妻呀。我們回想一下,當時的舊社會,女子的名聲是多麼珍貴,是多麼高潔,但是她卻為了革命事業而放棄了這些,我敬重她。然而,當今社會的人們是怎樣對待愛情的呢?那些閃婚閃離,為了錢而破壞別人家庭的「二奶」、「三奶」,那些經不起美**惑、拋棄槽糠之妻的男士們……這些現象的發生,是我們社會的悲哀。

  我們「三下鄉」團隊一行一邊參觀烈士陵園一邊聽導遊的講解,來到一個八角湖心亭,已是中午時分,湖心亭上懸掛著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的牌匾。我們在亭子裡休息,同時填寫了一份問卷調查表,內容主要是:歷史、時事、政策,調查對象面向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參觀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我們「三下鄉」團隊一行來到了廣州現代博物館。到了博物館,我們又好像回到了過去——1927年12月11日。我們看到了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以及葉挺、葉劍英等人正在開會策劃「廣州起義」的舊圖片。博物館裡還陳列著「廣州起義」後的幾次會議、戰役時的照片,旗幟,會議的草稿文案等等。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一天的時間讓我們身臨其境地了解歷史,了解過去。時間雖短,但收穫很多。時光流逝,許多往事都會成為過眼雲煙,但參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和「廣州現代博物館」所激發出來的堅定的革命主義信念,卻永銘在我心!參觀有著深刻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的烈士陵園,我們深情緬懷為了維護國家尊嚴、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烈們,我們的心靈也得到一次洗禮,我們將永不忘記這些光榮的先烈。

  這次參觀學習活動,對我的啟發很大,不僅讓我對革命先烈產生崇仰之情,而且讓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多麼來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讓我認識到,我們的黨一直是為人民服務的黨,這是我們永不動搖的堅定信念。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跟隨黨,為人民謀利益,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添光彩。

  【篇四: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參觀學習體會】

  紅色的欄杆、土黃的圍牆、開闊的正門、鮮明的標誌,11月26日上午,在年級入黨培養人的組織下,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本人與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一同前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參觀學習,祭奠為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坐落在廣州市越秀區,於195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30周年紀念日落成。凝望著**總理手書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我們從正門進入莊嚴肅穆的陵園,並在入黨培養人的帶領下,先後來到了四烈士墓、葉劍英紀念碑、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廣州公社烈士墓、廣州起義紀念碑參觀。

  通過學習,本人了解了那段英勇的歷史。紀念碑四周雕刻著的廣州起義戰鬥場面的浮雕,栩栩如生,勾起了人們心中那段紅色的記憶,將人拉回到槍林彈雨、血流成河的革命年代。仰望著那直指蒼天的**,仿佛看到了黨領導人民英勇抗戰的那段流金歲月,看到了無數革命先烈為人民拋頭顱、曬熱血的無畏眼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而面對面而矗立著的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則顯得格外和諧。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群中年男女正在曼妙地跳著交誼舞。那優雅的舞姿,讓人想起了當年中蘇人民、中朝人民彼此間互助互諒的友好關係,回顧起社會主義走過的光輝歷程。從《共產宣言》的面世到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成立,到現在我國的強大發展,都證明這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

  更加可喜的是,本人在湖邊的休息廳看到一群年過花甲的老人正在大聲地歌唱著革命紅色歌曲,小小的休息廳裡人頭攢動,人群圍了一圈又一圈。激動昂揚的歌聲與其說是在歌唱著那難忘的紅色歲月,不如說是在歌唱今天的幸福,歌唱黨的偉大、國家的富強……

  這次參觀學習,給本人啟發很大,不僅讓本人對革命先烈產生崇仰之情,而且讓我感受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讓本人認識到,我們的黨一直是為人民的黨。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跟隨黨,為人民謀利益,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添光彩。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