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池倉的固定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9:10:06 2
專利名稱:一種電池倉的固定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倉的固定初4勾。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方便使用,許 多電子產品都可自帶電池,但是,由於電池倉的固定機構設計得不夠理想,許 多現有自帶電池的電子產品在使用中常會遇到電池蓋容易脫落的情況,而電池 蓋脫落後,整機的強度就會變差,從而導致其他部件損壞等現象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電池倉的固定機構,旨 在解決現有電子產品在使用中電池蓋容易脫落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包括殼體和電 池蓋,所述殼體包括電池倉,在所述電池倉寬度或/和長度或/和高度方向,設有 至少一可將所述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的卡扣結構,所述卡扣結構包括一對相互 咬合的卡鉤,其中,一^^鉤位於所述電池蓋上,另一^^鉤位於所述電池倉上。 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具有在寬度或長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 上的卡扣結構,卡扣結構包括一對相互咬合的卡鉤,其中,一-^鉤位於電池蓋 上,另一卡鉤位於殼體上。
上述技術方案,由於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具有相互咬合的卡鉤,在電池倉寬 度或/和長度或/和高度方向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在不增加任何成本和其他配 件的基礎上,使電子產品電池蓋更加不容易脫落,增強了電子產品整機的安全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倉固定機構主視示意圖2是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3是圖1中殼體的立體圖4是圖3中卡鉤的立體圖5是圖1中殼體本體的結構示意圖6是圖5中卡鉤的局部放大圖7是圖1中電池蓋本體的結構示意圖8是圖7中一卡鉤的局部放大圖9是圖7中另一^^鉤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 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蓋不容易脫落的電池倉固定機構,包 括殼體和電池蓋,所述殼體上含有一電池倉,在所述電池倉長度或寬度或高度 方向上,設置有至少一可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的卡扣結構;也可以在所述電 池倉長度或寬度、寬度或高度、長度或高度以及長度、高度、寬度上各設置至 少一可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的卡扣結構。通過該卡扣結構,可進一步將所述 電池蓋牢固地扣合於電池倉上方,且不會改變原來的電池倉和電池蓋的大小, 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目的。
圖1至圖9展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為手機的電池倉固定機 構具體結構圖。
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電池蓋1和殼體2,所述殼體2上 有一電池倉24。如圖4所示,所述電池蓋1包^^頂壁13和左右兩側壁12,側壁12沿頂壁13邊緣斜向彎曲延伸而成;如圖3所示,所述電池倉24具有底壁 242和左右兩側壁241,其中每一側壁241沿其底壁242邊緣彎折延伸而成,且 每一側壁241上還設有供電池蓋1相應側壁12蓋合的止口 。
如圖7、圖8、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所述電池蓋l上設有兩 第一卡鉤ll,所述兩第一卡鉤ll設立於頂壁13左右兩側,其上含有第一卡槽 114。具體地,每一個第一卡鉤11均包括第一固定臂111、第一凸塊113和連 接部112。所述第一固定臂111 一端固定於頂壁13 —側,連接部112沿其另一 端彎折延伸而成,連"t姿部112—端進一步彎折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凸塊113, 且於第一凸塊113與第一固定臂111之間的空間形成第一卡槽114。
如圖5、圖6所示,所述電池倉24左右兩側壁241上相對設立有兩個可與 兩第一^^"鉤11配合的第二卡鉤21,所述第二卡鉤21上含有第二卡槽213,具 體地,每一個第二卡鉤21均包括第二固定臂211和第二凸塊212,所述第二固 定臂211—端固定於其所在側壁241上,其另一端進一步彎折延伸,構成第二 凸塊212,且於第二自由臂212與側壁241之間的空間形成第二卡槽213。
上述第一卡槽114和第二卡槽213開口方向相反,且第一卡槽114開口方 向面向所述電池蓋1的頂壁13,第二卡槽213的開口方向面向所述電池倉24 的底壁242,第一凸塊113可卡合於第二卡槽213中,第二凸塊211可卡合於 第一卡槽114中。這樣,第一卡鉤11和第二卡鉤21便形成一對在豎直方向相 互咬合的卡鉤組成的卡扣結構,使得電池蓋1在其寬度和高度方向上都受到限 制,在寬度和高度方向上都不能從殼體2上脫離,從而,增強了電子產品整機 的安全性。當然,本實施例的電池倉固定機構,只要兩卡鉤各具有一卡槽,兩 卡槽開口方向相反,且其中一卡鉤具有卡合於另一卡鉤卡槽中的凸塊,兩卡鉤 在水平方向相互咬合,也能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本實施例中,電池倉的固定機構上,位於其左右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 有一對上述卡扣結構。當然,根據需要,也可以設置一個上述卡扣結構或多對 上述卡扣結構。
6參見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中,所述電池蓋1於與 電池倉2上端(參照圖4所示的位置,亦為電池倉2之上端)之中間位置還設 有一"1^塊15,所述卡塊15—端彎折向外延伸第三凸塊151,該卡塊15兩側各 設有一第四凸塊14,同時,電池蓋1下端還設有至少一第四凸塊14 (本實施例 附圖展示有三個第四凸塊),對應地,如圖3所示,在電池倉24相應位置上, 亦同樣設置有可與卡塊15相配合的第一^^口 23以及與第四凸塊14相配合的第 二卡口22,可使電池蓋l在蓋合於電池倉2上時,其長度方向也能固定,並保 證在需要取下電池蓋1時,能順利的從長度方向將其方便地從殼體2上取下來。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倉固定機構並不僅限於手機電池倉的固 定機構的設計,對於其他電子產品也是同樣適用的,而且,才艮據需要,該電池 倉固定機構也可以設計成在長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的卡扣 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 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包括殼體和電池蓋,所述殼體包括電池倉,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電池倉寬度或/和長度或/和高度方向,設有至少一可將所述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的卡扣結構,所述卡扣結構包括一對相互咬合的卡鉤,其中,一卡鉤位於所述電池蓋上,另一卡鉤位於所述電池倉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兩卡鉤各具有一 卡槽,兩卡槽開口方向相反,且其中一卡鉤上設有可卡合於另一卡鉤卡槽中的 凸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位於所述電池蓋 上卡鉤為第一卡鉤,其含有第一卡槽,該第一卡槽開口方向面向所述電池蓋的 頂壁;位於所述電池倉上卡鉤為第二卡鉤,其含有第二卡槽,該第二卡槽開口 方向面向所述電池倉的底壁。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f^"鉤具 有第一固定臂、第一凸塊和連接部,所述第一固定臂一端固定於所述電池蓋上, 另一端彎折延伸形成所述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一端彎折延伸形成所述供卡合於 第二卡槽中的第一凸塊,且於第一固定臂與該第一凸塊之間形成所述第一卡槽; 所述電池倉具有側壁,所述電池倉側壁沿其底壁邊緣彎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二 卡鉤具有第二固定臂和第二凸塊,所述第二固定臂一端固定電池倉上,另一端 彎折延伸形成所述供卡合於第一卡槽中的第二凸塊,且於該第二凸塊與電池倉 側壁之間形成所述第二卡槽。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池蓋具有 側壁,所述殼體具有供所述側壁蓋合的蓋合部,所述電池蓋側壁沿其頂壁邊緣 斜向彎曲延伸,蓋合於所述蓋合部上。
6、 如權利要求1 5任一項所述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 電池蓋上端還設有一卡塊,所述卡塊一端彎折向外延伸有第三凸塊;在所述電 池倉相應位置上,_沒置有可與電池蓋上卡塊上第三凸塊相配合的第一卡口。
7、如秋利女個o",^的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塊兩側還沒有第四凸塊,所述電池蓋下端還設有至少一個第四凸塊;在所述電池倉相應位置上,設置有可與上述第四凸塊相配合的第二卡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包括殼體和電池蓋,殼體包括電池倉,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具有在寬度或長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的卡扣結構,卡扣結構包括一對相互咬合的卡鉤,其中,一卡鉤位於電池蓋上,另一卡鉤位於殼體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池倉固定機構,由於電池倉的固定機構具有相互咬合的卡鉤,在寬度或長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將電池蓋固定於殼體上,在不增加任何成本和其他配件的基礎上,使電子產品電池蓋更加不容易脫落,增強了電子產品整機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H01M2/10GK201266624SQ200820095090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7日
發明者葛水兵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