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最基本的概念(五行學說的含義)
2023-07-25 22:23:42 1
什麼是五行?求答案
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現在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
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
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
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現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
對我們的關係很大,現在先解釋這五個字。
金,凡是堅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時不是現代的科學分類,當時對於物質世界中有堅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樹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後,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長起來。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
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木的功能,生長力特別大也特別快,木就代表了生發的生命功能。
水,代表了流動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火,代表了熱能。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什麼是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是由於中國古代人對世界認識不足造成的,。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中國文化裡的五行,指的是哪五行?它是如何定義的?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首先是宇宙的本質是由五種元素相生相剋的。隨著這五種元素的興衰,宇宙和自然都會發生變化,不僅影響到人類的命運,也使得宇宙萬物循環不息。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特性的運動變化組成的。它強調整體的概念,描繪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其次五行論所確立的五色概念與之息息相關。中國的五行論雖然在戰國時期編纂和普及,但早在夏商周之前,五色就已成為崇尚色彩。從色彩學的角度來看,五種顏色早在三代前就已經出現了。從西周到春秋戰國,五色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審美標準。陰陽五行哲學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官方哲學和觀念體系,它被歷代君王專門用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而中國古代的色彩學,深奧繁複,大有學問。
再者五行相生相抑都是規律,就像太極的陰陽,五行相生的特點。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黃金是金屬。木為林木,地為地,水養萬物,火焚萬物。金生水,金是水的意思,所以五行之間是相互變化的。
另外陰陽五行的哲學概念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涉及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包括藝術。陰陽五行論中象徵色彩的表達,顯示了我們先民控制色彩、協調外界的特殊思維能力,也為我國有色色彩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中華民族及其審美模式的建立。2000多年來,雖然各個流派對它有不同的解讀,但還是沿用了作為古人的經驗。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內容如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內經》把相剋關係稱為"所勝"、"所不勝"關係。"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
3.五行制化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發展。
4.五行相乘
即過度克制,次序與相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五行相侮
即反向克制,次序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五行的母子相及
即相生關係異常的變化。
母病及子:母行虛弱→子行虛弱→母子俱虛。
中醫應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歸納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等組織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種功能活動,構建以五臟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統,進而與自然環境相聯繫,建立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
並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來分析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繫,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規律來闡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指導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因此,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主要的思維方法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對中醫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簡述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相生與相剋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2.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
(二)制化與勝復
1.制化: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定有序變化與發展的關係。
2.勝復: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勝的報復性制約,使五行之間復歸於協調穩定的關係。
(三)相乘與相侮
1.相乘: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
2.相侮: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
(四)母子相及(相生關係異常的變化)
1.母病及子,母虛累子。
2.子病及母,包括子盜母氣和子病犯母。
二、五行學說的應用:
(一)依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種。
滋水涵木法:是滋腎陰以養肝陰的治法,又稱滋腎養肝法,滋補肝腎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甚或肝陽上亢之證。
益火補土法:是溫腎陽以補脾陽的治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適用於腎陽衰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氣以補益肺氣的治法。主要用於脾氣虛衰,生氣無源,以致肺氣虛弱之證;若肺氣虛衰,兼見脾運不健者,亦可應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養肺腎之陰的治法,亦稱滋養肺腎法。主要用於肺陰虧虛,不能滋養腎陰,或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肺陰的肺腎陰虛證。
(二)依據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製水法、佐金平木法和瀉南補北法四種。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療肝脾不和或肝氣犯胃病證的治法,又稱疏肝健脾法、調理肝脾法。適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虛木乘之證。
培土製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療水溼停聚病證的治法,又稱為敦土利水法。適用於脾虛不運,水溼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陰清肝火以治療肝火犯肺病證的治法,也可稱為「滋肺清肝法」。適用於肺陰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證。
瀉南補北法:是瀉心火補腎水以治療心腎不交病證的治法,又稱為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瀉南補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