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點亮中國觀後感
2023-07-28 11:45:29 1
《1921點亮中國》所要做的,就是窮盡影像資料、窮盡一切呈現手段,回到歷史本身。下面是1921點亮中國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1921點亮中國觀後感【篇一】
前一段時間因為工作無果,就只好利用五一的時間回家待了一段時間,在家沒有網線,就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偶爾也偷個小懶,就看電視去了,也許就是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在父母面前一直表現的像個孩子,還時不時的抱著媽媽笑。
就在看電視的時候,偶爾在新聞裡看到了一個電視劇叫《中國1921》,講了由80後導演和指導的一部反映毛澤東為了出國留學而四處籌款和為新中國解放運動所做的努力的電視劇。也許是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一直比較喜歡看關於毛澤東年輕時候的一些事跡,喜歡他們身上的那股年輕氣息。
《中國1921》現在還正在看,還沒有看完,但每次看的時候都有一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振奮人心,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年紀和電視劇裡他們的年紀相仿,所以一直喜歡在看,他們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之間沒有虛偽,沒有鄙視,人人平等,他們之間無話不談,有困難一起承擔,有福一起享受,他們之間的那種批評與自我批評更是不斷進步的動力,而從現在人們身上很難看到這種可貴的品質了,都為了一己之利,為了紅顏一笑,而不顧一切,放棄一切。還有裡面的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還有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以及蔡元培校長真為有這樣的老師而自豪,同樣老師也為有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羅學瓚這樣的學生而驕傲,他們都敢於承擔,敢於面對,不畏困難和權貴低頭。
每次看完,自己都在想,其實當今的中國又和90年代時期的中國有什麼兩樣呢?也許是時代的不同了,信息和技術發達了,但是種種的弊病也會隨之體現出來。同時也想,要是也能有這樣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該多好啊!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1921點亮中國觀後感【篇二】
2012年7月11日我在家打開電視,恰巧看到了上海東方電視臺2011年建黨90周年時拍攝的「1921點亮中國」5集電視連續記錄片,感覺雖然羅列了眾多當今國內外著名歷史學家的現身說法,如中國的黨史界權威章百家、金衝及、薛銜天、李玉貞等等,另外如俄羅斯遠東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齊赫文斯基、季塔連珂、米羅維茨卡婭等,俄羅斯朋友多年未見,感到很親切,但整體編排卻感覺缺乏新意,照編以往形成的邏輯,仍然固守中國十月革命後的馬列主義是從日本傳入中國的老套,只提1920年李大釗在北大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絕口不提張西曼1919年在北京大學組織的社會主義研究會,其實根據1979年張申府的回憶,證實張西曼1949年1月出版的《歷史回憶》是真實可靠的。
張申府、李大釗、陳獨秀都是張西曼組織的社會主義研究會的成員。該片再次吹捧石川禎浩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史》,把馬列主義傳入中國說成是從日本的主要途徑,我認為是違背了歷史事實。
我2011年7月發現的共產國際文件就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十月革命後馬列主義的傳入是張西曼教授1919年從蘇俄直接翻譯紹介到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社會主義研究會,《俄國共產黨黨綱》和全部十月革命後的黨政建構資料等大批馬列主義文獻都是經張西曼教授之手翻譯介紹到中國,1920年9月1日共產國際遠東局維連斯基-西比裡亞科夫給共產國際的工作報告證實1920年8月就已正式印刷出版。實際上蘇俄與中國邊界相連,蘇聯十月革命以後直接從蘇俄和共產國際傳入馬列主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何必到日本再拐個彎再到中國呢?這種以訛傳訛的行動,我覺得很遺憾!
1921點亮中國觀後感【篇三】
奔赴世界各地拍攝,採訪國內外近70位專家學者,歷時半年製作完成——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5集電視專題片《1921點亮中國》,將於今明兩天先後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和東方衛視首播,向黨的90歲生日獻上一份厚禮。
90年前,在上海的一幢石庫門民居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就是那幾個夜晚,這幢民居裡的燈光點亮了中國歷史的新曆程。匯聚於此的13人從這裡走出,星散四方,改變了民族的命運。
當時,年輕的知識分子為什麼會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救國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何會在上海誕生?《1921點亮中國》給出了它的答案。總編導施喆說,這部專題片突破了傳統黨史敘事模式,把建黨放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中去研究,吸收最近5年來黨史研究的學術成果,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學科的角度,解讀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基因。
大海撈針,塵封近90年影像露臉
「預見未來的鑰匙,隱藏在歷史之中!」這是《1921點亮中國》片頭文字中的一句。然而,找到這把鑰匙談何容易,要知道,涉及中共建黨初期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像資料幾乎是空白。怎麼辦?該片派出了專業的資料採集團隊,除在國內的重要圖書館、檔案館仔細查找外,還前往俄羅斯、日本、荷蘭、法國等地搜尋。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驚喜的發現是陳獨秀等中共早期領導人的歷史影像。這批來自1922年的珍貴資料,是迄今發現的時間最早、人物數量最多、距離中共「一大」時間最近的影像。它們是從俄羅斯當地記錄兩次會議的影片中挑選出來的,一次是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另一次是1922年11月2日至12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
當然,尋找的過程是艱難的。用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節目資料中心研發部主任汪珉的話說,「猶如大海撈針」。最早為資料中心提供重大線索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玉貞,據她透露,曾在莫斯科看到過陳獨秀的鏡頭。通過多方面努力,資料中心終於建立了一條連接俄羅斯的採集通道,並於今年2月陸續收到俄方發來的影像截圖906幅。由於事先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與照片,對於中共早期領導人的形象已相當熟悉,因此當影像截圖中突然出現一位髮際線較高、又留著鬍子的中國男人時,大家頓感一陣驚喜:這不就是時任總書記的陳獨秀嗎?而和他同桌的另一位戴眼鏡年輕人不就是黨的「一大」代表劉仁靜嗎?再經過仔細辨認,大家又欣喜地從人群中發現了瞿秋白、張國燾、王盡美、鄧恩銘等重要人物。
今年5月23日,節目資料中心派出資料採集團隊前往俄羅斯。一到莫斯科,大家直奔位於遠郊的兩處檔案館和影像館,將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採集回國。《1921點亮中國》的播出,將是它們在國內首次與觀眾見面。
意外驚喜,收穫李大釗的學籍簿
在日本拍攝期間,攝製組也有意外的收穫。今年4月,項目組編導趙菲菲去日本採訪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石川禎浩。當時正好遇上他寫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一書舉辦座談會。雖然是日語版,趙菲菲看不懂裡面的文字,但書上的圖片吸引了她,她饒有興致地翻看著。這時,一張熟悉的臉出現在眼前,她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人是陳獨秀,但她不敢確認。因為,這張照片在國內從未看到過,且跟大家熟悉的陳獨秀梳個背頭的形象很不一樣,照片中的陳獨秀皮膚黝黑,頭髮略顯凌亂,一臉燦爛的笑容。趙菲菲向石川禎浩求證,得到了肯定回答。石川禎浩說,照片是他從俄羅斯的一個學者那搜集過來的,據他考證,是1922年陳獨秀在參加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時拍攝的。
在此之前不久,攝製組到李大釗早年留學的早稻田大學取材時,還被獲許拍攝了李大釗入學時的學籍簿真品。這張16開大小的卡片詳細記載了李大釗出生年月、籍貫、學歷、學科及在東京的住址,上面顯示,李大釗於1915年7月5日完成了第一學年的學習。此外,還搜集了極具電視表現力的歷史素材,如列寧、孫中山的原聲錄音,李大釗、馬林等人物的影像。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