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
2023-05-11 12:10:31
專利名稱: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多種淡水水生生物協同控制水廠富營養化原水中藻類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於氮、磷等營養物質輸入過量而引起的水體效應,主要表現為水中藻類的過度生長,同時還伴隨一系列的水質和水體生態的變化,造成水體透明度下降,水質惡化。富營養化原水極大地影響自來水廠的正常生產。
在現有的除藻方法中,有以強氧化劑和殺藻劑為除藻手段的化學方法,還有氣浮為代表的物理化學方法,以及微濾機和膜過濾的物理方法等等。化學方法、物化方法和物理方法的共同優點是除藻效率高,但也各有不足。化學方法以投加藥劑達到除藻目的,但在除藻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副產物,特別是氧化劑的使用引起藻體破裂從而導致胞內毒素釋放。氣浮和膜過濾等方法雖然沒有副產物問題,但操作複雜、運行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控藻方法存在的運行成本高、副產物多的問題,提供一種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本發明的方法是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密度為60~100g/m3,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3∶1~4∶1,鰱魚或鱅魚的單尾重量為60~200g;在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富營養化水體中設置漂浮網箱,漂浮網箱由孔徑為4~6mm的不鏽鋼絲網製成的敞口網箱,漂浮網箱的長×寬×高尺寸為1~2m×1~2m×1~2m,漂浮網箱上底四角固定有浮子,使漂浮網箱的側壁超出水面0.2~0.4m,漂浮網箱內部固定有兩片與側壁並行、與上下底垂直的孔徑為1~2cm的尼龍絲網,這兩片尼龍絲網左右與底邊分別與漂浮網箱的側壁和下底縫合在一起,兩片尼龍絲網之間及其與之相平行的漂浮網箱側壁之間的距離為30~35cm,尼龍網片上附著生長剛毛藻。本發明聯合了鰱魚、鱅魚對水體藻類的濾食去除和剛毛藻對水體營養物質的去除,從而達到控制原水中藻類含量、降低原水營養水平,利於自來水廠常規處理的目的。本發明簡單易行,能有效降低自來水廠原水中藻類含量和營養水平,解決了自來水廠富營養化高藻原水對常規處理工藝的影響,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水水質。相對來講,生物控藻方法作用穩定、沒有副產物,最大的優點是運行成本低,接近於零,這是因為生物控制作用是以太陽能為能量來源的。其基本原理是採用特殊的有機體以控制藻類或其他食物鏈中的組成部分的生長。採用多種生物,利用不同生物間的協同作用達到穩定高效的除藻目的。本發明達到的指標為進水總磷含量為0.05~0.1mg/L,出水總磷含量始終小於0.02mg/L,平均去除率為73.8%。進水藻類含量為2000萬個/L~5000萬個/L,出水藻類含量始終在500萬個/L以下,藻類平均去除率為78.1%,葉綠素a平均去除率為70.2%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實施方式的方法是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密度為60~100g/m3,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3∶1~4∶1,鰱魚或鱅魚的單尾重量為60~200g;在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富營養化水體中設置漂浮網箱,漂浮網箱由孔徑為4~6mm的不鏽鋼絲網製成的敞口網箱,漂浮網箱的長×寬×高尺寸為1~2m×1~2m×1~2m,漂浮網箱上底四角固定有浮子,使漂浮網箱的側壁超出水面0.2~0.4m,漂浮網箱內部固定有兩片與側壁並行、與上下底垂直的孔徑為1~2cm的尼龍絲網,這兩片尼龍絲網左右與底邊分別與漂浮網箱的側壁和下底縫合在一起,兩片尼龍絲網之間及其與之相平行的漂浮網箱側壁之間的距離為30~35cm,尼龍網片上附著生長剛毛藻。本實施方式聯合了水生魚類—鰱魚和鱅魚以及附著在漂浮網箱上生長的絲狀剛毛藻來控制藻類的繁殖,具有除藻穩定、高效的優點。鰱魚以浮遊植物(藻類)為主要食料,鱅魚以浮遊動物為主要食料,而絲狀剛毛藻可以吸收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
二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密度為60~80g/m3。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密度為80~100g/m3。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3∶1。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4∶1。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的鰱魚或鱅魚單尾重量為60~100g。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七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的鰱魚和鱅魚單尾重量為100~150g。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八本實施方式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的鰱魚和鱅魚單尾重量為150~200g。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九本實施方式漂浮網箱的尺寸(長、寬、高)為1.8m×1.8m×1.5m。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十本實施方式在一面積為0.016km2,平均水深為3.5m的水池實施鰱魚和鱅魚的放養和漂浮網箱的設置,鰱魚放養量為62.3g/m3,鱅魚放養量為18.0g/m3,漂浮網箱的尺寸(長、寬、高)為2m×2m×2m,放置30個漂浮網箱,漂浮網箱之間的距離為漂浮網箱長寬的10~15倍,採用矩形放置。水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為3天。經過35天的觀測,進水總磷含量為0.05-0.08mg/L,出水總磷含量始終小於0.028mg/L,平均去除率為64%。進水藻類含量為2000萬個/L-5000萬個/L,出水藻類含量始終在700萬個/L以下,藻類平均去除率為62.8%,葉綠素a的平均去除率為60.2%。其它方法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網箱四壁及下底的孔徑較小是為了防止草魚等草食性的魚類對網箱中附著生長於網片上的剛毛藻的破壞。
權利要求
1.一種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是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密度為60~100g/m3,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3∶1~4∶1,鰱魚或鱅魚的單尾重量為60~200g;在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富營養化水體中設置漂浮網箱,漂浮網箱由孔徑為4~6mm的不鏽鋼絲網製成的敞口網箱,漂浮網箱的長×寬×高尺寸為1~2m×1~2m×1~2m,漂浮網箱上底四角固定有浮子,使漂浮網箱的側壁超出水面0.2~0.4m,漂浮網箱內部固定有兩片與側壁並行、與上下底垂直的孔徑為1~2cm的尼龍絲網,這兩片尼龍絲網左右與底邊分別與漂浮網箱的側壁和下底縫合在一起,兩片尼龍絲網之間及其與之相平行的漂浮網箱側壁之間的距離為30~35cm,尼龍網片上附著生長剛毛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密度為60~80g/m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的密度為80~100g/m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3∶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比例為4∶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的鰱魚或鱅魚單尾重量為60~100g。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的鰱魚和鱅魚單尾重量為100~150g。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的鰱魚和鱅魚單尾重量為150~200g。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漂浮網箱的尺寸(長、寬、高)為1.8m×1.8m×1.5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其特徵在於漂浮網箱之間的距離為漂浮網箱長寬的10~15倍,採用矩形放置。
全文摘要
鰱魚、鱅魚和剛毛藻聯合控藻方法,它涉及一種水處理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控藻方法存在的運行成本高、副產物多的問題。本發明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投放鰱魚和鱅魚,水體中鰱魚和鱅魚的投放密度為60~100g/m
文檔編號C02F3/32GK101037257SQ20071007181
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28日
發明者崔福義, 範振強, 馬華, 何文杰, 陰沛軍, 王振江, 賈柏櫻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