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8:30:16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
背景技術:
我國南海作為重要的海上戰略基地,需要不斷的完善各種基建工作,但由於淡水資源的匱乏,需要從內陸運輸水資源滿足島上的用水需求。如上所述,如果採用其他能源來進行海水淡化,容易破壞海島上的生態平衡,而且各種資源仍然需要從內陸運輸,而不能就地取材進行海水淡化,該問題是各島礁普遍存在的問題。
關於如何更好地進行海水淡化,本發明申請人已申報過專利:一種自助動力式雙效海水淡化裝置,申請號:201610538333.9,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自助動力式雙效海水淡化裝置,包括蒸餾淡化機構、反滲透淡化機構和電力系統,所述蒸餾淡化機構漂浮在海面上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蒸餾淡化,反滲透淡化機構中的海水過濾模塊沉入海面1.5米以下位置進行反滲透海水淡化,海水過濾模塊設置在蒸餾淡化機構下方;所述電力系統用於為蒸餾淡化機構、反滲透淡化機構提供抽水、排水的動力。
上述專利方案的海水淡化裝置,能夠通過蒸餾和反滲透作用進行海水淡化,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多個反滲透球串聯在一起後,中間連接管的輸水量有限,而且反滲透球不能夠充分的利用空間,海水淡化效率較低,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海水淡化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利用海水淡化盤來代替滲透球,空間利用率增加,具有更高的海水淡化效率。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包括上部海水淡化盤、輸水柱和下部海水淡化盤,所述上部海水淡化盤和下部海水淡化盤通過輸水柱連通,外部海水通過反滲透作用進入到海水淡化盤的中心腔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海水淡化盤由外至內包括濾網、活性炭層、反滲透膜和耐壓骨架,耐壓骨架圍成盤狀中心腔。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輸水柱的結構由外至內包括濾網、活性炭層、反滲透膜和耐壓骨架,耐壓骨架圍成柱狀中心腔。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輸水柱至少有3個,輸水柱成圓環形陣列排布在上部海水淡化盤和下部海水淡化盤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輸水柱的兩端均是通過管接頭與海水淡化盤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上部海水淡化盤與下部海水淡化盤之間設置有中部海水淡化盤,相鄰海水淡化盤之間通過輸水柱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上部海水淡化盤上側連接有回流管,該回流管上端與儲水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海水淡化盤為圓盤形或方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該機構還包括外部保護網,該外部保護網固定在回流管上,所述海水淡化盤和輸水柱均被罩在外部保護網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外部保護網是由直徑2~4mm的不鏽鋼絲圍成的孔徑不大於1cm2的立體網格。
3.有益效果
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主要由上部海水淡化盤、輸水柱和下部海水淡化盤組成,海水淡化盤之間通過輸水柱連通,在相同空間內,海水淡化盤相對於反滲透球具有更高的空間利用率,海水淡化效率更高;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海水淡化盤以及輸水柱的結構相同,均是由濾網、活性炭層、反滲透膜和耐壓骨架組成,輸水柱也可直接用於海水過濾,因此可在海水淡化盤之間設置多個輸水柱,能夠進一步提高空間利用率,進而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此外,濾網用於過濾小生物,活性炭層用於過濾微生物,反滲透膜用於過濾鹽分子,耐壓骨架用於提供支撐強度;海水過濾模塊所處的深度越大,壓強越大,過濾效率越高;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在上部海水淡化盤和下部海水淡化盤之間設置有中部海水淡化盤,三個海水淡化盤同時進行反滲透過濾,其效率遠大於滲透球的過濾效率,結構設計合理,原理簡單,便於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盤式海水淡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海水淡化盤和輸水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中部海水淡化盤的分布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外部保護網的結構示意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4、回流管;5、外部保護網;601、上部海水淡化盤;6011、濾網;6012、活性炭層;6013、反滲透膜;6014、耐壓骨架;602、輸水柱;603、下部海水淡化盤;604、管接頭;605、中部海水淡化盤。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結合圖1,本實施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包括上部海水淡化盤601、輸水柱602和下部海水淡化盤603,上部海水淡化盤601和下部海水淡化盤603通過輸水柱602連通,外部海水通過反滲透作用進入到海水淡化盤的中心腔內。
具體地,海水淡化盤由外至內包括濾網、活性炭層、反滲透膜和耐壓骨架,耐壓骨架圍成盤狀中心腔。以上部海水淡化盤601為例,參看圖2,其包括濾網6011、活性炭層6012、反滲透膜6013和耐壓骨架6014。
其中,耐壓骨架6014圍成空心盤狀體,用於提供支撐強度,耐壓骨架上陣列排布著水流孔,該水流孔尺寸為0.8~1.2mm,可採用不鏽鋼材料製作,以保證強度。濾網、活性炭層、反滲透膜壓合在濾網外部,其中,濾網孔徑小於1mm,用於過濾海裡的小生物,活性炭層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形成較小的流通空間,用於過濾微生物;反滲透膜用於過濾鹽分子;外部海水經過層層過過濾,例如到中心腔內的已經為過濾後淡水。
上部海水淡化盤601上側連接有回流管4,該回流管4上端與儲水缸連接,上部海水淡化盤601內的淡水經過海水的壓力作用,順著回流管4流入儲水缸內;下部海水淡化盤603內所淡化的水源經過輸水柱602流入到上部海水淡化盤601,進而從回流管4流入儲水缸內。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輸水柱602的結構由外至內包括濾網、活性炭層、反滲透膜和耐壓骨架,耐壓骨架圍成柱狀中心腔,即輸水柱602的組成結構與海水淡化盤組成結構相同,該輸水柱也能夠用於海水淡化,從而可進一步提高海水淡化效率。
輸水柱602的兩端均是通過管接頭604與海水淡化盤連接,即輸水柱602上端通過管接頭604連接至上部海水淡化盤601的下側,輸水柱602下端通過管接頭604連接至下部海水淡化盤603的上側。管接頭604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與海水淡化盤連接,另一部分固定在輸水柱上,通過管接頭兩部分的連接實現輸水柱與海水淡化盤之間的連接。為了提高密封效果,在管接頭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片,防止外部海水進入到機構內部。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2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輸水柱602設置有5個,海水淡化盤設置為圓盤形,輸水柱602成圓環形陣列排布在上部海水淡化盤601和下部海水淡化盤603之間。該結構設置能夠進一步提高空間利用率,相對於滲透球式的海水淡化模塊具有更高的淡化效率。為了適應不同的需求,也可以把海水淡化盤設置為方形,沒有特別限制。
參看圖4,本實施例的海水淡化機構還包括外部保護網5,該外部保護網5固定在回流管4上,所述海水淡化盤和輸水柱602均罩在外部保護網5內部。該外部保護網5是由直徑2~4mm的不鏽鋼絲圍成的孔徑不大於1cm2的立體網格,用於防止外部的水草或水生物破壞海水淡化模塊而影響其正常使用。
實施例4
結合圖3,本實施例的一種盤式海水淡化機構,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3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在上部海水淡化盤601與下部海水淡化盤603之間設置有中部海水淡化盤605,相鄰海水淡化盤之間通過輸水柱602連接。三個海水淡化盤同時進行反滲透過濾,其效率遠大於滲透球的過濾效率。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並不局限於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