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5:00:01 4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
背景技術: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徵是在紅斑上反覆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中醫古稱之為「白庀」,古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其特徵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於女性。春冬季節容易復發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牛皮癬的症狀初起皮損往往是紅包或棕紅色小點或斑丘疹,有乾燥的鱗屑,以後逐漸擴展而成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相鄰的可以互相融合。鱗屑是銀白色,逐漸加厚。搔抓時,鱗屑呈碎末紛紛飛落,露出紅色光滑基面,稱為薄膜現象,剝去薄膜有針頭大的小點狀出血,這種薄膜狀鮮紅表面有點狀出血的情況被稱為奧斯匹茲現象。有些病人的鱗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礙皮膚伸縮,尤其關節等處厚硬鱗屑很容易破裂並使皮膚發生裂口而疼痛。據調查,銀屑病的發病率佔世界人口的0. 3%,黃種人發病率為0. 0.3%,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白種人明顯高於黃種人,黑種人次之。截至2007年,我國銀屑病患者已經達到458萬人。美國近年來的調查,其發病率為2. 6%,患者多達600-700萬人,遠遠高於中國。因該病頑固難治,仍被列為當今世界皮膚科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之一。在近年來召開的全國銀屑病防治協作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醫與西醫結合是防治銀屑病的方向。西醫抗癌藥和激素類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 應儘量避免使用」。現有技術中有多種治療牛皮癬的藥物,有內服的,也有外用的,比如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霜),外用已有20年歷史。強效類固醇激素軟膏(霜)外用清潔、見效快,但停藥易復發,長期使用副作用增多,所以很多醫生傾向不用,或只短期、間斷使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本發明為中藥與西藥的結合,其見效快,對皮膚無副作用。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20 40克,薄荷5 10克,樟腦5 8克,葡萄籽10 15克,氨甲蝶呤霜20 30克,凡士林20 30克。優選的,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30克,薄荷8克,樟腦6克,葡萄籽12克,氨甲蝶呤霜25克,凡士林25克。優選的,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25克,薄荷6克,樟腦7克,葡萄籽11克,氨甲蝶呤霜28克,凡士林28克。優選的,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35克,薄荷7克,樟腦8克,葡萄籽14克,氨甲蝶呤霜22克,凡士林22克。
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的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 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治療時,塗覆於患處即可。一天塗抹一次即可,一般三四天後見效,兩個月後明顯見效,近乎痊癒。在治療時,最好同時服用口服藥物,比如化毒丹、甲氧苄胺嘧啶、維生素C 片、賽庚啶等,內服和外敷同時治療,治療效果更佳。另外,患者在飲食方面,應忌食菸酒、魚蝦海鮮、羊肉、辣椒等辛腥發散的溫熱之品,而對於雞鴨、豬肉、雞蛋、河魚、牛奶、蔬菜及水果等食物,則應攝入充足以保證營養。本發明是中藥和西藥的結合,其中,氨甲蝶呤霜可以抑制患處細胞的DNA複製,起到阻止患處面積擴大的功效,薄荷、樟腦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燥的功效,馬齒莧可以排出患處毒素,對皮膚的修復有作用,葡萄籽對皮膚的恢復有幫助。諸藥合用,可以用於治療牛皮癬,使患處皮膚不癢,恢復正常膚色和手感。本發明共治療245例,治療的同時一般結合口服藥物,治癒202例,有效23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達91. 8%。本發明的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好、成本低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和病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製備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配方為馬齒莧30克,薄荷8克,樟腦6克,葡萄籽12克,氨甲蝶呤霜25克,凡士林25克。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實施例2製備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配方為馬齒莧25克,薄荷6克,樟腦7克,葡萄籽11克,氨甲蝶呤霜觀克,凡士林觀克。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實施例3製備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配方為馬齒莧35克,薄荷7克,樟腦8克,葡萄籽14克,氨甲蝶呤霜22克,凡士林22克。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實施例4製備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配方為馬齒莧20克,薄荷5克,樟腦8克,葡萄籽10克,氨甲蝶呤霜30克,凡士林20克。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實施例5製備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配方為馬齒莧40克,薄荷10克,樟腦5克,葡萄籽15克,氨甲蝶呤霜20克,凡士林30克。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病例1患者任某某,男,小腿內側、外側患有牛皮癬,皮膚暗紅,瘙癢難耐,抓癢後皮膚潮紅,有白屑脫落。治療時,口服化毒丹,同時外敷本發明的膏劑,3天後,見效,瘙癢變微癢,抓癢後,白屑脫落減少。一個月後,微癢,抓癢後,皮膚不潮紅,無白屑脫落。兩個月後, 不癢,患處皮膚雖有紅斑,但與周邊皮膚區別不大,手感一樣。病例2患者房某某,男,背部有島嶼狀牛皮癬,乾燥,暗紅,有白屑,瘙癢難耐,夜夜難以入睡。治療時,口服甲氧苄胺嘧啶、維生素C片和賽庚啶,同時外敷本發明的膏劑,3天後,見效,瘙癢變微癢,抓癢後,晚上可以安然入睡。一個月後,微癢,抓癢後,白屑脫落少。兩個月後,不癢,患處皮膚接近正常,手感同正常皮膚一樣。病例3患者馬某,男,胳膊上患有呈片狀的牛皮癬,皮膚乾燥,粗糙,有大量白屑, 脫落後有紅點。治療時,口服甲氧苄胺嘧啶、維生素C片和賽庚啶,同時外敷本發明的膏劑, 3天後,見效,瘙癢變微癢。一個月後,治癒,患處皮膚與正常相同,不仔細觀察看不出區別, 手感也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20 40 克,薄荷5 10克,樟腦5 8克,葡萄籽10 15克,氨甲蝶呤霜20 30克,凡士林20 30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30克,薄荷8克,樟腦6克,葡萄籽12克,氨甲蝶呤霜25克,凡士林25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25克,薄荷6克,樟腦7克,葡萄籽11克,氨甲蝶呤霜觀克,凡士林觀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35克,薄荷7克,樟腦8克,葡萄籽14克,氨甲蝶呤霜22克,凡士林22克。
5.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薄荷、 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是由以下組分組成的馬齒莧20~40克,薄荷5~10克,樟腦5~8克,葡萄籽10~15克,氨甲蝶呤霜20~30克,凡士林20~30克。製備方法將薄荷、樟腦、葡萄籽研細,過200目篩,然後加入氨甲蝶呤霜,混勻;然後將新鮮的馬齒莧研磨至粘稠,加入前述組分中,再加入凡士林,混勻,製成膏劑。治療時,塗覆於患處即可。一天塗抹一次即可,一般三四天後見效,兩個月後明顯見效,近乎痊癒。在治療時,最好同時服用口服藥物。本發明共治療245例,治療的同時一般結合口服藥物,治癒202例,有效23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達91.8%。本發明的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好、成本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K31/125GK102451301SQ20101051622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王京姝 申請人:王京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