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面齒輪差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1:09:21

本實用新型屬於差速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面齒輪差速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當然人們對汽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差速器逐漸成為了汽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汽車差速器能夠使左、右(或前、後)驅動輪實現以不同轉速轉動的機構。主要由左右半軸齒輪、兩個行星齒輪及齒輪架組成。功用是當汽車轉彎行駛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使左右車輪以不同轉速滾動,即保證兩側驅動車輪作純滾動運動。差速器是為了調整左右輪的轉速差而裝置的。在四輪驅動時,為了驅動四個車輪,必須將所有的車輪連接起來,如果將四個車輪機械連接在一起,汽車在曲線行駛的時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轉,為了能讓汽車曲線行駛旋轉速度基本一致性,這時需要加入中間差速器用以調整前後輪的轉速差。
目前差速器總成設計,普遍採用對稱式齒輪結構,採用直齒錐齒輪齒形,差速器總成存在結構不緊湊,體積大,噪聲高;車輛行駛中由於受軸向力的作用,導致齒輪、行星齒輪軸或殼體損壞,行星齒輪與差速器殼體結合面設計為球面,為此加大了差速器殼體的加工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的問題,設計了一種面齒輪差速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面齒輪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殼體,所述差速器殼體沿其縱向中心軸方向上設置有縱向穿孔,所述差速器殼體上還設置有與縱向穿孔垂直設置的橫向穿孔,所述橫向穿孔內設置有貫穿其橫向穿孔設置的行星齒輪軸,所述縱向穿孔的開口內均設置有輪軸,所述行星齒輪軸的兩端設置有設置在差速器殼體內部的直齒圓柱齒輪,所述輪軸上設置有設置在差速器殼體內部並與直齒圓柱齒輪相配合的半軸面齒輪。
作為優選,所述直齒圓柱齒輪與差速器殼體內壁之間設置有直齒圓柱齒輪墊片。
作為優選,所述半軸面齒輪與差速器殼體內壁之間設置有半軸面齒輪墊片。
作為優選,所述半軸面齒輪與輪軸之間以花鍵固定的形式進行連接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於,
1、本實用新型在差速器的內部設置了直齒圓柱齒輪和半軸面齒輪,其半軸面齒輪嚙合角為90°,左右直齒圓柱齒輪與殼體結合面變成了平面,避免了已知技術球面設計及加工,其差速器殼體便於加工,降低生產成本。
2、與錐齒輪傳動相比,半軸面齒輪傳動具有較大的重合度,半軸面齒輪的重合度可以達到2.0以上,而重合度大對於提高承載能力和增加傳動的平穩性很重要;半軸面齒輪傳動可以減輕重量,結構也更緊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實施例1提供的面齒輪差速器的剖視圖;
圖2為實施例1提供的半圓面齒輪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剖視圖;
圖4為實施例1提供的直齒圓柱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1提供的直齒圓柱齒輪的剖視圖;
以上各圖中,1、差速器外殼;11、橫向穿孔;12、縱向穿孔;2、輪軸;3、行星齒輪軸;4、半軸面齒輪;41、花鍵;5、直齒圓柱齒輪6、半軸面齒輪墊片;7、直齒圓柱齒輪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下面公開說明書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1,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面齒輪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殼體,其差速器殼體1的作用是和現有的差速器的作用都是一樣的,不過本實用新型所提及的差速器的內部結構(即內部掏空的部分)是根據其內部所設計的部件而加工成的;從圖1中可以看出,差速器殼體上設置了縱向穿孔,該縱向穿孔是貫穿差速器殼體設置的,發明人為了降低整體的設計成本和性能,故將縱向穿孔設置在了差速器殼體的縱向中心軸線上;差速器殼體上還設置了橫向穿孔,應為差速器殼體內部構件的設置關係,橫向穿孔111需與縱向穿孔12垂直設置;如圖1所示,在橫向穿孔內部設置了行星齒輪軸,該行星齒輪軸是貫穿橫向穿孔設置的,縱向穿孔的開口內均設置了輪軸2;很明顯,行星齒輪軸3的兩端設置了設置在差速器殼體內部的直齒圓柱齒輪5,這裡需要說一下,從圖1、圖4和圖5中可以看出,該齒輪的設計方式與現有差速器中的左右齒輪的設計是不一樣的,現有的都是採用了錐齒輪的設計方式,而發明人將其設計成了直齒圓柱齒輪;在輪軸上設置了設置在差速器殼體內部並與直齒圓柱齒輪相配合的半軸面齒輪,因為左右齒輪為直齒圓柱齒輪,半軸面齒輪4也要設計成與其相對於的齒輪構型,面齒輪傳動是通過面齒輪與圓柱齒輪的相互嚙合來實現傳動,面齒輪傳動設計為上下嚙合,更便於齒輪的潤滑,由於小齒輪為圓柱齒輪,其軸向移動產生的誤差對傳動性能幾乎沒有影響。由於面齒輪傳動的小齒輪是直齒圓柱齒輪,無軸向作用力,可以簡化支撐,減輕系統的結構重量,雖然面齒輪傳動仍然屬於點接觸傳動,但在理論上仍然能夠保證定傳動比傳動,因此面齒輪傳動的振動和噪聲較低;其半軸面齒輪嚙合角為90°,左右直齒圓柱齒輪與殼體結合面變成了平面,避免了已知技術球面設計及加工,其差速器殼體便於加工,降低生產成本。
發明人為了使整個面齒輪差速器的結構更完整,效果更優秀,故還做了以下的設計,
從圖1中可以看出,直齒圓柱齒輪與差速器殼體內壁之間設置了直齒圓柱齒輪墊片7,半軸面齒輪與差速器殼體內壁之間設置有半軸面齒輪墊片6,墊片的設計是為了更好的輔助直齒圓柱齒輪和半軸面齒輪進行工作,由於面齒輪傳動的行星齒輪是直齒圓柱齒輪,無軸向作用力,所以兩種墊片設計生產簡單,墊片材質採用65Mn,衝壓形成,表面氧化處理;
半軸面齒輪與輪軸之間以花鍵41固定的形式進行連接固定,這樣設置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一種面齒輪差速器,大大改善由直齒錐齒輪嚙合產生軸向力,而造成行星齒輪軸嚴重失效的現象,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應用於其它領域,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