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的開合結構和移動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1:01: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柔性屏的開合結構和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柔性屏幕的成功量產不僅重大利好於新一代高端智慧型手機的製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彎曲的特性對可穿戴式設備的應用帶來深遠的影響,未來柔性屏幕將隨著個人智能終端的不斷滲透而廣泛應用。而將柔性屏幕應用在電子設備上時,一般都是將該柔性屏幕的一側設置成一個彎曲的斜面,做成曲面屏進行應用。或者,將該柔性屏的兩側通過電磁鐵的吸附和排斥進行展開和收攏。然而,只做成一個曲面屏,會降低柔性屏幕的屏幕利用效率。通過電磁鐵進行展開和收攏,需要將電子設備內部的很多電子元器件進行防電磁屏蔽處理,額外增加工序和加工成本,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結構設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柔性屏的開合結構,旨在方便快捷的同步打開或收攏柔性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柔性屏的開合結構,包括:
基座;
兩卷屏件,兩所述卷屏件設於所述基座的兩側,所述柔性屏的一側卷繞安裝於一卷屏件中;以及
至少一聯動組件,所述聯動組件安裝於所述基座,包括兩推動件,一所述推動件的一端與一卷屏件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推動件連接,兩所述推動件相鄰的端部抵接傳動,帶動兩所述卷屏件同步打開或收攏。
可選地,每一推動件包括:傳動部和推動部,
該傳動部的一端與另一推動件的傳動部的一端抵接傳動,該傳動部的另一端與推動部鉸接,推動部未與傳動部連接的一端與所述卷屏件鉸接。
可選地,所述傳動部包括齒輪和與齒輪相連接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一端與所述推動部的一端鉸接,一所述傳動部的齒輪與另一所述傳動部的齒輪相嚙合。
可選地,所述齒輪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一扭簧。
可選地,所述柔性屏的開合結構還包括至少兩滑動杆,所述基座的兩端設有滑槽,一滑動杆的一端與一卷屏件連接,另一端滑動連接所述滑槽,所述滑動杆於所述滑槽內滑動。
可選地,所述卷屏件包括滑動座和轉軸,該轉軸的兩端轉動連接於所述滑動座,所述柔性屏繞制於所述轉軸。
可選地,所述轉軸的兩端均開設有安裝孔,所述滑動座設有兩旋轉配合件,一旋轉配合件容置於一安裝孔,且所述旋轉配合件的外壁面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壁抵接,所述轉軸繞所述旋轉配合件旋轉;
或者,所述轉軸的兩端均設有轉動凸,所述滑動座的兩端均設有軸承,一旋轉凸插入一軸承內並於所述軸承內旋轉;
或者,所述轉軸的兩端的其中之一開設有安裝孔,其中之另一設有轉動凸,所述滑動座的一端設有旋轉配合件,另一端設有軸承,該旋轉配合件容置於該安裝孔,且旋轉配合件的外壁面與安裝孔的孔壁抵接,該轉動凸插入該軸承內並於所述軸承內旋轉。
可選地,所述滑動座設有旋轉配合件時,該旋轉配合件的端部設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背離所述旋轉配合件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壁連接。
可選地,所述滑動座設有旋轉配合件時,所述旋轉配合件的外壁面為曲面。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移動終端,包括柔性屏的開合結構,該柔性屏的開合結構包括:
基座;
兩卷屏件,兩所述卷屏件設於所述基座的兩側,所述柔性屏的一側卷繞安裝於一卷屏件中;以及
至少一聯動組件,所述聯動組件安裝於所述基座,包括兩推動件,一所述推動件的一端與一卷屏件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推動件連接,兩所述推動件相鄰的端部抵接傳動,帶動兩所述卷屏件同步打開或收攏。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採用柔性屏的開合結構,通過設置兩卷屏件,將柔性屏的側邊卷繞至卷屏件中,然後通過聯動組件的兩推動件,對兩卷屏件進行推動,兩推動件的端部抵接傳動,以實現柔性屏的兩側進行同步打開和收攏。如此,不需要設置電磁鐵或其他額外的傳動機構,即可方便快捷的同步打開或收攏柔性屏,減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避免了冗餘設計,降低了生產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柔性屏的開合結構處於收攏狀態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柔性屏的開合結構處於打開狀態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聯動組件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卷屏件與滑動杆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卷屏件的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剖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後……)僅用於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柔性屏的開合結構100。
參照圖1至5,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該柔性屏的開合結構100包括:
基座10,該基座10可一體成型於移動終端,形成移動終端外殼的一部分,也可以單獨設置,將該基座10裝配到移動終端的外殼的背離柔性屏的表面,通過該基座10固定卷屏件30和聯動組件50。可以理解的是,該基座10可為金屬件,也可以為塑料件。
兩卷屏件30,兩所述卷屏件30設於所述基座10的兩側,所述柔性屏的一側卷繞安裝於一所述卷屏件30中;以及
至少一聯動組件50,所述聯動組件50安裝於所述基座10,包括兩推動件51,一所述推動件51的一端與一所述卷屏件30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所述推動件51連接,兩所述推動件51相鄰的端部抵接傳動,帶動兩所述卷屏件30同步打開或收攏。
聯動組件50可以設置一個,可位於基座10的中部以實現平衡推動。當然,也可以設置兩個,在基座10的長度方向呈間隔設置,如此,聯動組件50的運行更加平穩,受力更加均勻。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採用柔性屏的開合結構100,通過設置兩卷屏件30,將柔性屏的側邊卷繞至卷屏件30中,然後通過聯動組件50的兩推動件51,對兩卷屏件30進行推動,兩推動件51的端部抵接傳動,以實現柔性屏的兩側進行同步打開和收攏。如此,不需要設置電磁鐵或其他額外的傳動機構,即可方便快捷的同步打開或收攏柔性屏,減少了零部件的應用,避免了冗餘設計,降低了生產加工成本。
參照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推動件51包括:傳動部511和推動部513,該傳動部511的一端與另一推動件51的傳動部511的一端抵接傳動,該傳動部511的另一端與推動部513鉸接,推動部513未與傳動部511連接的一端與所述卷屏件30鉸接。
兩傳動部511抵接傳動,可以一個傳動部511為主動部,提供傳動的動力,另一個為從動部。也可以兩個均為主動部。該推動部513可為長條形的擺臂,通過傳動部511和推動部513的鉸接,在傳動時,傳動部511位置不變,帶動推動部513運動,推動部513的兩端鉸接,可實現卷屏件30和傳動部511的聯動。
進一步地,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傳動部511包括齒輪5111和與齒輪5111相連接的連接臂5113,所述連接臂5113的一端與所述推動部513的一端鉸接,一所述傳動部511的齒輪5111與另一所述傳動部511的齒輪5111相嚙合。
也即,通過齒輪5111傳動的方式進行傳動。基座10設置安裝位安裝齒輪5111。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傳動部511包括摩擦環和與連接臂5113,所述連接臂5113的一端與所述的推動部513的一端鉸接,一所述傳動部511的摩擦環與另一所述傳動部511的摩擦環的表面抵接。
也即,通過設置兩個圓形的摩擦環,通過相互抵接的表面的摩擦力進行傳動。
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齒輪5111設有安裝槽511a,所述安裝槽511a內安裝有第一扭簧5115。第一扭簧5115的設置可為該傳動部511提供動力。當推動件51推動卷屏件30實現柔性屏的打開狀態時,第一扭簧5115處於彈性伸展狀態,當推動件51推動卷屏件30實現柔性屏的收攏狀態時,第一扭簧5115處於壓縮狀態,為柔性屏的展開蓄力。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扭簧5115處於壓縮狀態時,卷屏件30通過卡扣連接或其他連接方式連接於基座10,以抵消第一扭簧5115的彈力。該第一扭簧5115可採用恆力扭簧,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力的突變。
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屏的開合結構100還包括至少兩滑動杆40,所述基座10的兩端設有滑槽11,一滑動杆40的一端與一卷屏件30連接,另一端滑動連接所述滑槽11,所述滑動杆40於所述滑槽11內滑動。
通過該滑動杆40,使得該卷屏件30的運動軌跡更加穩定,防止出現扭曲柔性屏的情況。該滑槽40可設於基座10的安裝聯動組件50的表面,也可設置於基座10背離聯動組件50的表面,或者,在基座10的中心部位開設滑槽40也可。該滑槽11可設置為一條,形狀為T型槽,方便裝配和卡合。兩滑動杆40均位於一滑槽11內滑動。當然,在本實施例中,該滑槽11設置為兩條,一滑動杆40位於一滑槽11內。
參照圖4和圖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卷屏件30包括滑動座31和轉軸33,該轉軸33的兩端轉動連接於所述滑動座31,所述柔性屏繞制於所述轉軸33。如此,該轉軸33相對於滑動座31轉動,使得柔性屏繞制於所述轉軸33的側面
在本實用新型中,可以採用如下三種方式進行轉軸33和滑動座31的轉動連接:
第一種:所述轉軸33的兩端均開設有安裝孔331,所述滑動座31設有兩旋轉配合件311,一旋轉配合件311容置於一安裝孔331,且所述旋轉配合件311的外壁面與所述安裝孔331的孔壁抵接,所述轉軸33繞所述旋轉配合件311旋轉。
該安裝孔331為盲孔,具有側孔壁和底孔壁,旋轉配合件311與該安裝孔331的側孔壁抵接,以該旋轉配合件311的中心線為軸進行旋轉。該旋轉配合件311的外壁面為曲面,該曲面可為圓弧面。如此,使得旋轉配合件311的曲面與安裝孔331的側孔壁配合旋轉滑動,以減小滑動座31兩側安裝孔331的同心度偏差和裝配偏差。
第二種:所述轉軸33的兩端均設有轉動凸333,所述滑動座31的兩端均設有軸承313,一旋轉凸插入一軸承313內並於所述軸承313內旋轉。
通過轉動凸333和軸承313的配合,減小轉軸33轉動的摩擦力,使得轉軸33轉動的更加穩定。
第三種:所述轉軸33的兩端的其中之一開設有安裝孔331,其中之另一設有轉動凸333,所述滑動座31的一端設有旋轉配合件311,另一端設有軸承313,該旋轉配合件311容置於該安裝孔331,且旋轉配合件311的外壁面與安裝孔331的孔壁抵接,該轉動凸333插入該軸承313內並於所述軸承313內旋轉。
也即,軸承313和旋轉配合件311分別設置在轉軸33的兩端,如此進行安裝,可以綜合兩種安裝方式的好處,既可以減小滑動座31兩側安裝孔331的同心度偏差和裝配偏差,又可以減小轉軸33轉動的摩擦力,使得轉軸33轉動的更加穩定。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座31設有旋轉配合件311時,該旋轉配合件311的端部設有第二扭簧315,所述第二扭簧315的背離所述旋轉配合件311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孔331的孔壁連接。當柔性屏收攏時,柔性屏全部纏繞於該轉軸33的外側面,該第二扭簧315處於彈性壓縮的狀態。當柔性屏打開時,該第二彈簧處於彈性恢復狀態。通過該第二扭簧315為轉軸33的轉動打開柔性屏提供動力,同時使轉軸33的轉動更加穩定。該第二扭簧315為塔型扭簧,塔型扭簧在形變時,塔型扭簧的塔底與旋轉配合件311連接,塔型扭簧的塔尖與安裝孔331的孔底壁進行連接。在形變時,塔尖處先進行形變,此處因扭簧的環繞圈數較少,易形變,在轉軸33轉動的過程中,第二扭簧315的形變往上的形變越來越大,但因塔型扭簧的設置,上端的塔底處扭簧環繞的圈數較多,因此,此處會產生一定的阻力,進而使得轉軸33的轉動較為平穩,不會出現轉軸33轉動的突然加速的情況,使得轉軸33的轉動更為平穩。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可為手機或平板電腦,該移動終端包括柔性屏的開合結構100,該柔性屏的開合結構100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於本移動終端採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