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防溺水服裝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4:18:51
專利名稱:兒童防溺水服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救生服裝,尤其涉及一種兒童防溺水服裝。
背景技術:
救生衣是落水人員能夠及時獲救的重要保障,故在航運、航空上均有配備。普通救生衣是向救生衣氣囊內充氣,從而產生浮力,其多為馬甲樣式,在經在水中一定時間浸泡後,氣囊內空氣會逐漸洩露,從而失去浮力。同時救生衣在水中容易上浮,堆積於人體頭部,十分不適,且影響行動。還有的救生衣是填充固體浮塊,如專利號為「201120282519. 5」的救生衣是採用增設胯帶,從而控制救生衣與身體牢固結合,同時增設反光片等警示標貼,延長待援時間,增大生存機率。但其樣式仍為馬甲,對於成人完全可以適應,而對於兒童,尤其是幼兒來說,其容易造成平浮狀態,增加溺水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結構簡單,穿戴舒適,在水中可完全保持平衡,尤其適合於兒童穿戴的兒童防溺水服裝。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兒童防溺水服裝是由上裝和下裝組成,上裝環胸口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上浮環,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下裝環腰部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下浮環,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本實用新型採用浮塊填充在服裝的胸口、腰部,且腰部浮力小於胸口浮力,從而在保障足夠浮力的情況下,可使穿戴者在水中能夠保持直立漂浮,最大節省體力,同時防止兒童頭部浸入水中造成窒息。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圖I是兒童防溺水服裝結構示意圖。圖例1、上裝,2、上浮環,3、下浮環,4、下裝。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實施例如圖I所示,兒童防溺水服裝是由上裝I和下裝4組成,上裝I環胸口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上浮環2,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下裝4環腰部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下浮環3,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浮力材料可選用交聯聚乙烯發泡材料製作,其形變可逆性,壓縮性、回彈性能優秀,是高品質的水上用品製作材料。而且其密度小,浮力大,體積薄,可以很好地用於改衣服設計中。具有獨立的汽泡結構,能有效阻止溼汽的穿透,每立方釐米的吸水率僅為〈O. 002g,是良好的防水(潮)材;更能有效防止汽泡內結露;是優異的救生衣、漂浮板、水床、浮床、踢水板、遊泳板、遊泳衣、衝浪板、水上遊泳玩具等製作良材。在下浮環3上側的下裝4腰部位置設置一圈鬆緊帶或褲線,防止下裝在水下脫落。同時在下裝4腰部附近設置連接件。在上裝I下擺處設置連接件,其與下裝4上的連接件配合連接,當穿戴本實用新型時,將連接件扣合,防止上裝I下擺向上浮起,從而遮於頭部,造成窒息等情況。所述上浮環2和下浮環3的表層為防水層,採用尼龍布或氯丁橡膠做面料,內層為上裝的外層。上浮環2內填充的浮力材料的浮力大於下浮環3內填充的浮力材料浮力。以兒童體重30kg為例,浮力材料經過壓縮3D立體成型,其厚度為每片6mm左右,按照標準規格生產的救生衣,都有它的浮力標準一般成年為每片7. 5千克/24小時,兒童則為每片5千克/24小時,這樣才能確保胸部以上付出水面。表面採用耐水和透氣性較好的材料,挑選時除了注意其浮力外,還要注意跨帶接口有無破損,以防入水後無重力上浮。以兒童體重30kg為例,當兒童穿戴本實用新型落水時,上裝I、下裝4共同產生的浮力,以及人體自身浮力,三者的總和大於兒童體重,從而使得兒童可漂浮在水面上,頭部露出水面,得以正常呼吸。下裝4產生的浮力可以使得兒童身體呈斜角度漂浮在水中,受力點平均分於人體,不再像傳統救生衣的受力點主要集中在人體上半身,尤其是頸部附近。這 樣使得落水兒童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體力,以待救援。本實用新型根據實際情況,可增大尺碼,增加浮力材料,同樣適合於成人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兒童防溺水服裝,是由上裝和下裝組成,其特徵在於上裝環胸口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上浮環,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下裝環腰部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下浮環,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兒童防溺水服裝,其特徵在於在下浮環上側的下裝腰部位置設置一圈鬆緊帶或褲線,在下裝腰部附近設置連接件,在上裝下擺處設置連接件,其與下裝上的連接件配合連接。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兒童防溺水服裝,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浮環和下浮環的表層為防水層,採用尼龍布或氯丁橡膠做面料,內層為上裝的外層。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兒童防溺水服裝,其特徵在於上浮環內填充的浮力材料的浮力大於下浮環內填充的浮力材料浮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防溺水服裝,是由上裝和下裝組成,上裝環胸口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上浮環,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下裝環腰部設置填充層,該填充層即為下浮環,填充層內填充浮力材料。本實用新型採用浮塊填充在服裝的胸口、腰部,且腰部浮力小於胸口浮力,從而在保障足夠浮力的情況下,可使穿戴者在水中能夠保持直立漂浮,最大節省體力,同時防止兒童頭部浸入水中造成窒息。
文檔編號B63C9/093GK202593830SQ20122026181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明者葉航 申請人: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