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03:21: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屬於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成分複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對環境的危害較大。目前,滲濾液的處理方法有很多,其中,滲濾液回灌技術是最為經濟和有效的措施之一,許多垃圾場均採用此技術。滲濾液回灌技術是用適當的方法將在填埋場底部收集到的滲濾液從其覆蓋層上表面重新灌入填埋場,此技術能加速填埋場內垃圾的降解,提高填埋場產甲烷速率和產量,增大填埋場的沉降速率和總沉降幅度,縮短填埋場的維護期。為了將滲濾液噴灑到所述填埋場的上表面,需要使用霧化器,由於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成分複雜的高濃度有機液體,傳統霧化器的霧化效果不是很好,存在著霧化顆粒大、滲濾液處理效率慢的技術難題,同時,還存在著結構複雜、維護成本高的缺點。
因此,亟需一種結構簡單合理、霧化顆粒小和維護成本低廉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霧化顆粒小和維護成本低廉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包括與動力機構相連接的中空設置的傳動杆,在所述傳動杆的下端固定有柱狀殼體,所述傳動杆固定於所述柱狀殼體上表面的中心,所述傳動杆的內腔與所述柱狀殼體的腔室相連通;在所述柱狀殼體的側壁上設有兩個以上的第一鏤空區,在所述第一鏤空區內嵌設有第一網格柵,所述柱狀殼體的下底面中心向上凸起形成有凹腔;在所述柱狀殼體外套設有筒狀殼體,所述筒狀殼體包括第一筒體和位於所述第一筒體下方的第二筒體,所述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通過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筒體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二筒體的直徑,所述第一筒體的內徑小於所述柱狀殼體的外徑,所述第二筒體的內徑大於所述柱狀殼體的外徑;在所述第二筒體上設有兩個以上的第二鏤空區,在所述第二鏤空區內嵌設有第二網格柵;在所述第二筒體的下筒口固定有密封底板,所述密封底板的中心設有柱狀凸起,該柱狀凸起插設於所述凹腔內;在所述第一筒體內設有固定於所述柱狀殼體上表面的第三筒體,在所述第三筒體的上邊沿設有向外的凸緣;在所述第三筒體與第一筒體間設有三個以上的橡膠滾輪,所述橡膠滾輪與所述第一筒體和第三筒體相抵接,所述橡膠滾輪均連接於固定架上。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第一網格柵的孔徑大於所述第二網格柵的孔徑。
進一步優化地,在所述柱狀殼體的側壁上設有兩個以上的沿徑向設置的橫板。
進一步優化地,在所述柱狀殼體的側壁上端設有環形卡槽,所述第一筒體的下端卡設於該環形卡槽中。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橡膠滾輪的數量為3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於所述傳動杆為中空設置,該傳動杆不但可以傳遞動力,還可將垃圾滲濾液輸送到柱狀殼體內,無需另配備相應的進液管道;由於所述第一筒體的內徑小於所述柱狀殼體的外徑,所以,所述第一筒體的下端可卡在該柱狀殼體的上表面,防止其滑脫;所述凹腔及密封底板上柱狀凸起的設計,可將所述柱狀殼體的下部固定於所述筒狀殼體中並可旋轉;所述凸緣的設計,可防止所述橡膠滾輪自第一筒體和第三筒體間滑脫,當將所述固定架固定後,即可將本霧化器固定;綜上可看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布局合理,同時,維護成本也較低。
2.當所述傳動杆帶動所述柱狀殼體轉動時,所述第三筒體也會隨之轉動,由於所述橡膠滾輪即與第一筒體抵接,也與所述第三筒體相抵接,所以,所述第一筒體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動;上述結構設計,可使所述柱狀殼體與所述筒狀殼體的轉動方向相反,可使自第一網格柵上脫落的滲濾液液滴與所述第二網格柵的相向速度更大,使其更為猛烈的撞擊到第二網格柵上,使霧化液滴更小。
綜上,本實用新型一種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具有結構簡單合理、霧化顆粒小和維護成本低廉的優點,適於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一。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二。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三。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四。
圖中,1、傳動杆,2、柱狀殼體,3、第一網格柵,4、凹腔,5、筒狀殼體,6、第一筒體,7、第二筒體,8、連接部,9、第二網格柵,10、密封底板,11、柱狀凸起,12、第三筒體,13、凸緣,14、橡膠滾輪,15、固定架,16、橫板,17、環形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並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霧化器,包括與動力機構相連接的中空設置的傳動杆1,在所述傳動杆1的下端固定有柱狀殼體2,所述傳動杆1固定於所述柱狀殼體2上表面的中心,所述傳動杆1的內腔與所述柱狀殼體2的腔室相連通;在所述柱狀殼體2的側壁上設有兩個以上的第一鏤空區,在所述第一鏤空區內嵌設有第一網格柵3,所述柱狀殼體2的下底面中心向上凸起形成凹腔4;在所述柱狀殼體2外套設有筒狀殼體5,所述筒狀殼體5包括第一筒體6和位於所述第一筒體6下方的第二筒體7,所述第一筒體6和第二筒體7通過連接部8連接,所述第一筒體6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二筒體7的直徑,所述第一筒體6的內徑小於所述柱狀殼體2的外徑,所述第二筒體7的內徑大於所述柱狀殼體2的外徑;在所述第二筒體7上設有兩個以上的第二鏤空區,在所述第二鏤空區內嵌設有第二網格柵9;在所述第二筒體7的下筒口固定有密封底板10,所述密封底板10的中心設有柱狀凸起11,該柱狀凸起11插設於所述凹腔4內;在所述第一筒體6內設有固定於所述柱狀殼體2上表面的第三筒體12,在所述第三筒體12的上邊沿設有向外的凸緣13;在所述第三筒體12與第一筒體6間設有三個以上的橡膠滾輪14,所述橡膠滾輪14與所述第一筒體6和第三筒體12相抵接,所述橡膠滾輪14均連接於固定架15上;所述第一網格柵3的孔徑大於所述第二網格柵9的孔徑;在所述柱狀殼體2的側壁上設有兩個以上的沿徑向設置的橫板16;在所述柱狀殼體2的側壁上端設有環形卡槽17,所述第一筒體6的下端卡設於該環形卡槽17中;所述橡膠滾輪14的數量為3個。
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第一筒體6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二筒體7的直徑,所述第一筒體6的內徑小於所述柱狀殼體2的外徑,所述第二筒體7的內徑大於所述柱狀殼體2的外徑,所以,所述第一筒體6的下端可卡在該柱狀殼體2的上表面上,防止其滑脫;優選地,在所述柱狀殼體2的側壁上端設有環形卡槽17,所述第一筒體6的下端卡設於該環形卡槽17中,如此設計,可將所述第一筒體6穩定地固定於所述柱狀殼體2上。所述凹腔4及密封底板10上柱狀凸起11的設計,可將所述第二筒體7穩定地固定於所述柱狀殼體2上並可旋轉。上述結構,可使所述筒狀殼體5穩定的套設於所述柱狀殼體2上並可轉動。
所述凸緣13可防止橡膠滾輪14自第一筒體6和第三筒體12間滑脫,當將所述固定架15固定後,即可將本實施例固定;所述橡膠滾輪14可使所述柱狀殼體2與所述筒狀殼體5的轉動方向相反,使自第一網格柵3上脫落的滲濾液液滴與所述第二網格柵9的撞擊速度更大;所述垃圾滲濾液自所述傳動杆1流出後,先後經過第一網格柵3和第二網格柵9的兩次霧化,霧化效果更好、顆粒更小。所述橫板16的設計,可推動自第一網格柵3上脫落的霧化液滴撞擊到第二網格柵9上。
在使用時,將所述固定架15固定,向傳動杆1中通入垃圾滲濾液,並啟動電動機帶動所述傳動杆1轉動,即可進行霧化作業。
綜上,本實施例具有結構簡單合理、霧化顆粒小和維護成本低廉的優點,適於廣泛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