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方北方景觀(城市景觀為什麼會有)
2023-07-19 15:55:36 2
今天是7月28日,唐山地震41周年的日子,走在街上,觀景,感慨南北方地理環境差異,一點感慨如下:
兩張圖片,第一張是南方的柳樹,第二張是北方的冬青。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地理環境差異顯著。
人人都知道,秦嶺-淮河為界,北方是暖溫帶,分布的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南方是亞熱帶,分布的是常綠闊葉林。
南方常綠,北方冬天落葉已是不爭的事實。可為什麼會常常在北方的城市裡看到南方常綠樹種,南方的城市看到落葉樹呢?
地理學上常言,地理環境有兩個特徵:整體性和差異性。
整體性,是各地裡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植被和土壤是地理環境的兩面鏡子。
走入一個自然區域,看植被可推斷其他地理要素特徵。
難道這些不對了嗎?
其實城市是人工環境,城市的街道樹木絕大多數已經不是天然植物,是人工引種栽培的,這些外來樹種是融入適應環境的過程。
冬青是常綠喬木,在南方可以很高大,生長在北方街邊的冬青,很矮小,常常被修剪護理。
南方的夾竹桃雖是灌木,很高大,可達5米。在北方往往養在花盆裡。
南方也有垂柳,婀娜多姿,在炎炎烈日,也看到她葉落許多。
這說明引入的樹種,離開了原來的生存環境,可以生長,不一定生長的好,這也是「桔生淮南則為橘,淮北為枳的原因。當然不排除人工培育良種,增強適應性的因素。
想想,科技育種其實就是增強植被的人為屬性,減少自然屬性的過程。
城市已不是自然環境,出現「南方落葉,北方常綠」,很正常。
今年高考題看見一斑。
知識連結:----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
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於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統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3題。
1.當地自然植被屬於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拍攝日期為3月25日。這個日期新葉發芽,說明此地位於我國北方地區,故植被為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排除B.常綠硬葉林是地中海氣候獨有的植被,我國無此氣候分布,排除C.針葉林分布於較高緯度,不合題意,排除D.
【點評】該題通過細節考察我國氣候和自然帶的分布,只要抓住材料中3月25日植物長新葉,即可輕鬆得到答案。
2.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
A.用地類型差異 B.居民愛好差異 C.景觀規劃差異 D.行政管轄不同
【答案】D
【解析】綠化隔離帶兩側自然條件完全相同,景觀不同只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根據生活常識,可能是因為行政管轄不同,不同的園林部門對綠化隔離帶的維護工作質量不同。兩側用地類型相同,均為綠化用地,排除A.居民愛好並不能影響公共植被的種類,排除B.按常識推測,道路兩側不可能規劃不同的植被。而且材料中提到,數年前兩側植被類型相同,排除C.
【點評】該題結合生活常識考察影響景觀類型的因素,頗具新意。仔細閱讀選項,聯繫生活實際,不難得出正確答案。
3.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範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A
【解析】景觀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營造城市景觀,因此需要保持常綠。而我國北方及東北地區冬季氣溫低,大多數植物都在冬季落葉,故制約常綠灌木載種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溫。
【點評】該題考察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題目中提示很明顯,「常綠」與「落葉」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