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熱迴路的製冷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20:50:5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加熱迴路的製冷器具。
背景技術:
在製冷器具的工作期間,製冷迴路中的製冷劑被製冷劑壓縮機壓縮,被輸送至製冷劑冷凝器,然後被引導至製冷劑蒸發器,並被製冷劑蒸發器泵送回製冷劑壓縮機。上述部件形成封閉的製冷迴路的一部分,所述製冷迴路填充有製冷劑。由於製冷劑蒸發器和製冷劑冷凝器組成製冷迴路的相當大的體積,所以所述部件增大了製冷迴路的體積,因此,製冷迴路中的製冷劑的量增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冷器具,其中,製冷迴路具有較小的尺寸。
該目的通過具有根據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徵的主題來實現。有利實施例形成從屬權利要求、說明書和附圖的主題。
根據一個方面,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一種製冷器具來實現的,所述製冷器具具有製冷迴路和加熱迴路,所述製冷迴路包括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器熱藉助於耦接元件耦接至加熱迴路,所述耦接元件藉助於可拆卸式連接機械地連接至加熱迴路。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例如在於:利用藉助於耦接元件與製冷迴路的熱交換器熱接觸的加熱迴路,實現製冷迴路與加熱迴路之間的有效的熱傳遞。由於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熱耦接,熱交換器的功能、例如熱吸收或熱輸出可至少部分地從製冷迴路轉移至加熱迴路。因此,可減小製冷迴路的尺寸和製冷迴路中的製冷劑的量。耦接元件與加熱迴路之間的可拆卸式機械連接使得作為製冷器具的可更換模塊的加熱迴路能夠花費最少的工作與製冷迴路分開,並且例如被更換。
在常規製冷迴路中,製冷劑壓縮機、製冷劑蒸發器和製冷劑冷凝器是製冷迴路的固定的部件。如果常規製冷迴路中的所述部件中的一個發生故障,則必須首先移除製冷劑,更換部件,然後再次封閉製冷迴路,之後將製冷劑再次填充至製冷迴路中。
在本發明中,加熱迴路作為與製冷迴路物理上分開的單獨的迴路存在,並且可花費最少的工作更換,而不必在該過程中打開製冷迴路。只需要釋放耦接元件與加熱迴路之間的可拆卸式機械連接,以便從製冷迴路移除加熱迴路。因此,當例如製造製冷器具類的各種器具變型時,可在所有器具變型中安裝相同的製冷迴路。可將不同類型的加熱迴路製造為用於製冷器具類的各種器具變型的單獨的模塊,並且之後可容易地安裝在製冷器具類的各種器具變型中。
由於製冷迴路的模塊化設計,還可減小製冷迴路的尺寸和製冷迴路中的製冷劑的量,因為製冷迴路中的部件的功能、例如製冷劑蒸發器的熱吸收或製冷劑冷凝器的熱輸出可從製冷迴路轉移。加熱迴路是與製冷迴路物理上分開的迴路,填充有與製冷劑不同的熱傳輸物質,加熱迴路通過耦接元件熱耦接至製冷迴路的熱交換器。例如,加熱迴路可熱耦接至製冷迴路的製冷劑冷凝器,以便吸收和輸出來自製冷劑冷凝器的熱量。替代地,加熱迴路可熱耦接至製冷迴路的製冷劑蒸發器,以便吸收熱量並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劑蒸發器。
製冷器具尤其理解為家用製冷器具,換句話說,在家庭中或在餐飲領域用於家務的目的並尤其用於在特定溫度下儲存食物和/或飲料的製冷器具,例如冰箱、冰凍機、冷藏/冰凍機、冰凍櫃或酒冷卻機。
在製冷器具的一有利實施例中,可拆卸式連接包括尤其是螺紋連接的摩擦連接、插接連接或尤其是咬扣連接的形狀配合連接。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通過上述機械連接,確保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之間的有效的熱耦接,其中,耦接元件與加熱迴路之間的機械連接是可拆卸的,以便在需要時移除加熱迴路。
摩擦連接需要待彼此連接的表面上的力,其中,如果沒有超過靜摩擦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則可防止連接的表面相互移位。優選的摩擦連接包括螺紋連接。在螺紋連接的情況下,螺釘具有外螺紋,其中,外螺紋可被旋擰至接收元件的內螺紋中,或者當被旋擰至接收元件中時,螺釘本身攻絲出內螺紋,以便獲得摩擦連接。
在插接連接的情況下,插頭嵌入合適的接收元件中,例如結合彈性密封元件實現插頭與接收元件之間的耦接。
形狀配合連接通過至少兩個連接配合件的互鎖形成。優選的形狀配合連接包括作為互鎖保持裝置的咬扣連接,其中,銷嵌入凹部中並固定在凹部中。
由於上述類型的連接,因此,可通過耦接元件在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之間實現有效的機械連接,與材料結合式連接、例如焊接連接不同,所述機械連接是可拆卸的。耦接元件和加熱迴路之間的可拆卸式機械連接可通過付出努力通過例如咬扣連接的銷嵌入相應的凹部中並且凹部中的銷通過卡鎖固定來形成。在沒有沿特定方向引導的力的情況下,在製冷器具的工作期間,機械連接保持並且確保製冷迴路與加熱迴路之間的有效的熱耦接。然而,機械連接可通過沿特定方向引導的力被釋放。通過釋放可拆卸式機械連接,加熱迴路例如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可從製冷器具中移除並更換。
例如是螺紋連接的摩擦連接、插接連接或例如是咬扣連接的形狀配合連接可在耦接元件的一側實現,也可在加熱迴路的一側實現。因此,咬扣連接的銷例如可附接至耦接元件或加熱迴路,相應的接收元件可相應地替代地附接至加熱迴路或耦接元件,以便實現有效的可拆卸式機械連接。替代地,上述摩擦連接、插接連接和形狀配合連接也可包括各種連接的組合。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熱交換器是製冷劑蒸發器或製冷劑冷凝器。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在製冷器具的工作期間,製冷迴路中的製冷劑蒸發器或製冷劑冷凝器吸收熱量或輸出熱量,並且熱量可在製冷迴路與加熱迴路之間傳遞。製冷劑蒸發器是熱交換器,其中,液態製冷劑通過從與熱交換器熱接觸的加熱迴路吸收熱量而蒸發。製冷劑冷凝器是熱交換器,其中,蒸發的製冷劑通過向與熱交換器熱接觸的加熱迴路輸出熱量而冷凝。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熱交換器是製冷劑蒸發器,其中,加熱迴路實施成能夠將來自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的熱量輸出至製冷劑蒸發器。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製冷劑蒸發器吸收的熱量是來自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通過加熱迴路排出的,因此,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被冷卻。加熱迴路的熱傳輸物質吸收冷卻區域中的熱量,並因此被加熱,然後可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迴路的製冷劑蒸發器。輸出熱量使得加熱迴路中的熱傳輸物質冷卻。由此,冷卻的熱傳輸物質再次可用於從加熱迴路的冷卻區域吸收熱量。由此實現從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到製冷劑蒸發器的有效的熱傳遞。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熱交換器是製冷劑冷凝器,所述製冷劑冷凝器實施成能夠向加熱迴路輸出熱量,其中,加熱迴路實施成能夠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器具的外部區域。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製冷劑冷凝器輸出的熱量可通過加熱迴路有效地釋放至製冷器具的外部區域。加熱迴路的熱傳輸物質通過從製冷劑冷凝器吸收熱量而被加熱。在加熱迴路的優選地鄰近製冷器具後壁的一個區域中,加熱的熱傳輸物質可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器具的外部區域。輸出熱量使得加熱迴路中的熱傳輸物質冷卻。因此,冷卻的熱傳輸物質再次可用於從製冷劑冷凝器吸收熱量。因此,通過加熱迴路可實現從製冷器具通過製冷劑冷凝器有效地釋放熱量。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熱交換器是製冷劑蒸發器,其中,製冷迴路包括另外的熱交換器,所述另外的熱交換器是製冷劑冷凝器,其中,製冷器具包括另外的加熱迴路,其中,所述加熱迴路實施成能夠從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吸收熱量,並且能夠將熱量輸出至製冷劑蒸發器,以便向製冷迴路供給熱量,其中,製冷劑冷凝器實施成能夠將供給至製冷迴路的熱量輸出至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並且其中,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實施成能夠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器具的外部區域。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由於製冷迴路的兩個熱交換器與兩個加熱迴路的熱耦接,可提供特別有效的製冷迴路,所述製冷迴路確保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的有效冷卻。熱量可從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通過加熱迴路供給至製冷劑蒸發器,而熱量從製冷劑冷凝器通過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排出。因此,製冷劑蒸發器和製冷劑冷凝器的功能可通過與加熱迴路或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的熱耦接而轉移到相應的加熱迴路。因此,不僅提高了製冷迴路的效能,而且還可減小製冷迴路的尺寸,從而尤其可減少製冷迴路中的製冷劑的量。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熱交換器包括用於引導製冷劑的內管,其中,內管具有多孔表面結構或鋸齒狀表面結構。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由於熱交換器的內管的多孔表面結構或鋸齒狀表面結構,在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之間實現特別有效的熱傳遞。多孔表面結構可通過將多孔材料附接至內管的表面來實現。鋸齒狀表面結構包括具有突起部、例如肋或具有凹部、例如凹槽的表面結構。內管的表面通過熱交換器的內管的多孔表面結構或鋸齒狀表面結構增大。表面的增大進而提高了流過內管的製冷劑與加熱迴路之間的熱傳遞效率,因為加熱迴路可高效地從熱交換器吸收大量的熱量,或者高效地將熱量輸出至熱交換器。因此,具有多孔表面結構或鋸齒狀表面結構的內管的最小長度已經足以確保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之間的充足的熱傳遞。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熱交換器實施為導熱板。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通過使用導熱板作為製冷迴路的熱交換器,可減小製冷迴路的尺寸,並且因此,製冷迴路中需要較少的製冷劑。由於加熱迴路與製冷迴路的熱交換器熱耦接,因此,熱交換器的功能可轉移到加熱迴路。加熱迴路可排出來自製冷迴路的熱量,或者可向製冷迴路供給熱量。如果熱交換器實施為導熱板,則製冷迴路與加熱迴路之間的熱耦接足以確保這兩個迴路之間的有效的熱傳遞。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耦接元件包括導熱板。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作為耦接元件的導熱板確保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之間的有效的熱耦接,從而在熱交換器與加熱迴路之間確保有效的熱傳遞。耦接元件還藉助於可拆卸式連接機械地連接至加熱迴路。由此,作為耦接元件的板適於確保耦接元件和加熱迴路之間的有效的機械連接,因為例如咬扣連接可有效地附接至上述板。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加熱迴路包括熱虹吸管、通風的熱虹吸管或加熱管,優選地包括通風的熱虹吸管。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通過熱虹吸管或加熱管實現有效且節能的熱傳遞。熱虹吸管是一種被動加熱迴路,通過利用豎直的封閉的流體迴路中的自然對流實現熱交換。熱虹吸管包括熱傳輸物質,所述熱傳輸物質在熱虹吸管的下部區域中被加熱,因此,熱傳輸物質蒸發,使得熱傳輸物質在豎直流體迴路中上升。在熱虹吸管的上部區域中,這使得熱傳輸物質冷凝並輸出熱量,因此,豎直流體迴路中的熱傳輸物質由於重力而下沉。因此,熱虹吸管包括具有恆定壓力和恆定溫度的兩相氣體混合物,並且通過熱虹吸管的不同的外部區域中的溫度差進行操作。
通風的熱虹吸管是特別優選的,因為除了加熱迴路之外,通風的熱虹吸管還包括風扇,所述風扇實施成能夠向熱虹吸管的加熱迴路供給空氣流。通過將空氣流供供給加熱迴路中的吸收或輸出熱量的位置,可通過熱虹吸管實現有效的熱傳遞。因此,通風的熱虹吸管的熱傳輸效率尤其可得到提高。
加熱管也是被動的加熱迴路,能夠通過封閉的管中的熱傳輸物質實現熱交換。加熱管的效果類似於熱虹吸管的效果,只是加熱管的端部不彼此連接,因此沒有管迴路可用。替代地,加熱管的內壁配備有具有高毛細管效應的塗層。如果由於加熱管外的區域之間的溫度差,熱傳輸物質在管的核心區域中流動,則由於塗層的毛細管效應,熱傳輸物質可流回到管的內部區域之外。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加熱迴路包括熱傳輸物質,所述熱傳輸物質包含烷烴、碳氟化合物、醇或水,優選地包括異丁烯、醇或水。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上述熱傳輸物質具有有利的熱傳輸性能。因此,烷烴、碳氟化合物、醇和水尤其適於製冷器具的加熱迴路中的兩相混合物的用途。異丁烷是一種烷烴,並在常規製冷迴路中用作製冷劑,也可優選地用作加熱迴路中的熱傳輸物質。醇和水被證明是特別有利的熱傳輸物質,它們適用於加熱迴路,而且是最低限度的有害的。由於醇的低凝固點,因此,與水相比,醇特別適用於存在接近0°的溫度的加熱迴路,因為水可能在這種低溫度下在加熱迴路中凍結。相比之下,在比水的凝固溫度高的溫度下,水適合作為有利的熱傳輸物質。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加熱迴路包括閥,其中,所述閥實施成能夠在第一位置釋放加熱迴路,並能夠在第二位置關閉加熱迴路。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加熱迴路可根據需要通過閥被釋放或關閉,因此,加熱迴路可接通或斷開。因此,通過根據所需的冷卻來調節閥,可高效地控制製冷器具的冷卻功率。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製冷器具包括用於檢測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的溫度值的溫度傳感器和用於控制閥的閥控制器,其中,閥控制器實施成能夠根據檢測到的溫度值控制閥。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根據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值,可藉助於閥控制器根據所需的冷卻功率更有效地控制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的冷卻。如果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中的溫度值超過特定的溫度閾值,則閥控制器可打開閥,以便釋放加熱迴路並實現冷卻區域的有效冷卻。如果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中的溫度值下降,則閥控制器可關閉閥,以便關閉加熱迴路,從而防止冷卻區域的不必要的冷卻。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冷卻區域具有冷卻室,其中,製冷迴路熱耦接至冷卻室,其中,溫度傳感器實施成能夠檢測冷卻室中的溫度值,閥控制器實施成能夠根據檢測到的溫度值控制閥。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在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中實現一個或多個不同的冷卻室的特定的溫度調節。製冷器具的冷卻區域可包括至少一個冷卻室,尤其包括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冷卻室。如果溫度傳感器實施成能夠檢測製冷器具的各個冷卻室中的溫度值,則閥控制器可確定檢測到的冷卻室中的溫度值是對應於冷卻室中的期望的溫度值,還是(如果適用的話)必須進行調整。由於加熱迴路熱耦接至冷卻室,因此,可選擇藉助於加熱迴路的閥的控制器來實現製冷器具的各個冷卻室的針對性的冷卻。
在製冷器具的另一有利實施例中,製冷器具的冷卻室包括冷凍室。
由此實現的技術優勢在於:由於加熱迴路與製冷器具的冷凍室的熱耦接,結合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檢測並結合閥控制器,可實現製冷器具的冷凍室的特別有效的冷卻。
附圖說明
參照附圖,闡述另外的示例性實施例,附圖中:
圖1示出了製冷器具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製冷迴路的示意圖;以及
圖3示出了製冷器具中的製冷迴路、加熱迴路和另外的加熱迴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常見的製冷器具100、尤其是冰箱,所述製冷器具可由製冷器具門101封閉,並具有框架103。
圖2示出了作為比較例的製冷器具的製冷迴路。製冷迴路105包括製冷劑蒸發器107、製冷劑壓縮機109、製冷劑冷凝器111和節流機構113。在通過從待冷卻的介質、例如冰箱內部空間中的空氣吸收熱量使液態製冷劑膨脹之後,製冷劑蒸發器107蒸發製冷劑。製冷劑壓縮機109是機械操作式部件,所述製冷劑壓縮機從製冷劑蒸發器107吸入製冷劑蒸氣並以更高的壓力排出至製冷劑冷凝器111。由於製冷劑冷凝器111,蒸發的製冷劑通過將熱量輸出至外部冷卻介質、例如環境空氣而冷凝。節流機構113是藉助於截面窄縮持續地降低壓力的裝置。
製冷劑是用於在製冷系統中傳遞熱量的流體,製冷劑在流體的低溫和低壓下吸收熱量並且在流體的較高的溫度和較高的壓力下輸出熱量,其中通常包括流體的狀態變化。
圖3示出了製冷器具中的製冷迴路、加熱迴路和另外的加熱迴路的示意圖。製冷迴路105包括製冷劑蒸發器107、製冷劑壓縮機109、製冷劑冷凝器111和節流機構113,其中,製冷劑蒸發器107實施為熱交換器115,製冷劑冷凝器111實施為另外的熱交換器121。
製冷器具100包括與製冷迴路105物理上分開的加熱迴路117,所述加熱迴路117可實施為熱虹吸管並且通過耦接元件119熱耦接至實施為熱交換器115的製冷劑蒸發器107,以便將熱量從加熱迴路117傳遞至製冷劑蒸發器107。製冷劑蒸發器107或耦接元件119可實施為導熱板。耦接元件119藉助於可拆卸式連接機械地連接至加熱迴路117,其中,所述可拆卸式連接可包括尤其是螺紋連接的摩擦連接、插接連接或尤其是咬扣連接的形狀配合連接。
加熱迴路117填充有熱傳輸物質、尤其是醇,並且實施成能夠從製冷器具100的冷卻區域吸收熱量,以獲得加熱的熱傳輸物質。加熱迴路117中存在溫度梯度,因此,熱傳輸物質在加熱迴路117的下部區域中以液態聚集狀態存在。熱傳輸物質在加熱迴路117的上部區域中以氣態聚集狀態存在。如果向加熱迴路117的下部區域供給熱量,熱傳輸物質吸收所述熱量,則使得熱傳輸物質被加熱。該加熱使得熱傳輸物質蒸發並作為氣態熱傳輸物質在加熱迴路117中向上升。加熱的熱傳輸物質可藉助於耦接元件119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迴路105的製冷劑蒸發器107。熱量的輸出使得加熱迴路117中的熱傳輸物質冷卻,因此,熱傳輸物質冷凝,並且在加熱迴路117中作為液體向下沉。如果冷卻的液體物質到達加熱迴路117的下部區域,則再次可用於吸收熱量。由此,藉助於熱傳輸物質可在加熱迴路117中實現有效的熱傳遞。
輸出至製冷劑蒸發器107的熱量被製冷迴路105中的製冷劑吸收。加熱的製冷劑然後被製冷迴路105中的製冷劑壓縮機109壓縮,並以更高的壓力送往製冷劑冷凝器111。製冷劑冷凝器111實施為另外的熱交換器121,以便從製冷劑釋放熱量,因此,製冷迴路105中的製冷劑冷凝。製冷劑冷凝器111可實施為導熱板。
製冷劑冷凝器111將製冷劑吸收的熱量經由另外的耦接元件125輸出至另外的加熱迴路123。製冷劑冷凝器111通過所述另外的耦接元件125熱耦接至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其中,所述另外的耦接元件125藉助於可拆卸式連接機械地連接至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所述另外的耦接元件125可包括導熱板。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基於與加熱迴路117類似的操作模式。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填充有熱傳輸物質,所述熱傳輸物質通過從製冷劑冷凝器111的吸收熱量而加熱。由於存在的溫度梯度,加熱的熱傳輸物質在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中向上升。在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的上部區域中,加熱的熱傳輸物質可將吸收的熱量輸出至製冷器具100的外部區域。熱輸出使得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中的熱傳輸物質冷卻,因此,所述熱傳輸物質冷凝,並且在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中作為液體向下沉,以便再次可用於從製冷劑冷凝器111吸收熱量。因此,通過加熱迴路117以及通過所述另外的加熱迴路123,可實現通過熱傳輸物質的有效的熱傳遞。
加熱迴路117、123與製冷迴路105物理上分開的技術優勢在於:與常規的製冷器具100相比,可減小製冷迴路105的尺寸。因此,本發明的製冷迴路105中需要較少的製冷劑。
為了改善熱交換器115、121與加熱迴路117、123之間的熱傳遞,熱交換器115、121可包括內管,以用於引導製冷迴路105的製冷劑,其中,內管具有多孔表面結構或鋸齒狀表面結構。多孔表面結構或鋸齒狀表面結構使得熱交換器115、121中的內管的表面增大。該措施在製冷迴路105側增大熱交換器115、121與加熱迴路117、123之間傳遞的熱量。由於尤其實施為熱虹吸管的加熱迴路117、123可吸收或輸出大量的熱量,因此,內管的最小長度已經足以在熱交換器115、121與加熱迴路117、123之間傳遞所需的熱量。
加熱迴路117、123可包括通風的熱虹吸管,因為通風的熱虹吸管與靜態熱虹吸管相比可傳遞更多的熱量。通風的熱虹吸管包括風扇,所述風扇將空氣流引導至熱虹吸管,因此,可有效地增強通風的熱虹吸管的熱吸收或熱輸出。
加熱迴路117、123可包括閥,藉助於所述閥,通過熱傳輸物質的流動被閥釋放或中斷,加熱迴路117、123可在需要時被接通或斷開。所述閥可根據製冷器具100中的溫度需求被控制,並且例如結合溫度傳感器執行。溫度傳感器可檢測製冷器具100的特定區域中的溫度。控制器可根據檢測到的溫度,通過釋放或關閉閥,控制加熱迴路117、123中的熱傳輸物質的流動。加熱迴路117、123可實施成能夠釋放來自待冷卻的特定的冷卻室、例如冷凍室的熱量。
因此,通過本發明實現了具有製冷迴路105的製冷器具100,所述製冷迴路105具有減小的尺寸並且具有較少的製冷劑。通過使用耦接元件119、125,在耦接元件119、125與加熱迴路117、123之間實現可拆卸式機械連接。因此,加熱迴路117、123可在組裝製冷器具100時容易地安裝。因此,簡化了製冷器具100的組裝,並且可減少連接點的數量。如果在製冷器具100的組裝期間將預製的組件、例如預製的加熱迴路117、123提供給生產線,則可拆卸式連接是有利的。各種預製的加熱迴路117、123可相互連接和工藝上密封,而無需釺焊或熔焊的花費。
由於製冷迴路105與加熱迴路117、123物理上分開,因此,製冷器具100的功能的模塊化劃分是可能的。製冷迴路105由此可大量製造並且固定地安裝在不同器具類型的製冷器具100中。加熱迴路117、123的不同設計在此可容易地連接至不同器具類型中的製冷迴路105。在維修工作的情況下,可用最少的工作更換加熱迴路117、123。
結合本發明的各實施例示出和闡述的所有特徵可在本發明的主題中以不同的組合提供,以便同時實現其有利效果。
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提出,並不受說明書中闡述的或附圖中示出的特徵的限制。
附圖標記列表
100製冷器具
101製冷器具門
103框架
105製冷迴路
107製冷劑蒸發器
109製冷劑壓縮機
111製冷劑冷凝器
113節流機構
115熱交換器
117加熱迴路
119耦接元件
121另外的熱交換器
123另外的加熱迴路
125另外的耦接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