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00:30:21 1
專利名稱:一種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減震器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將減震器油筒拉出防塵罩的設備。
背景技術:
減震器總成裝配後整個外表面必須均勻塗覆塗層,達到保護、美觀的作用。五十鈴減震器均為雙筒式結構,在裝配過程中連杆在油筒內長短不一致,以致在裝配後油筒壓
縮在防塵罩內,總成必須拉拔至最大極限行程後將整個油筒露出在防塵罩外後進行塗覆塗層。現減震器行業中其他公司減震器總成的拉拔多採用手工拉拔方式。前期我公司也採用手工拉拔的方式將減震器總成拉拔至最大行程。該方法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生產效率非常低。根據產品特點,前期我公司設計的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採用以雙吊環總成(即後減震器總成,如圖2所示)為基準,拉拔兩端吊環91使其拉伸至總成最大行程極限以便進行噴漆,如果是前減震器總成(如圖I所示)防塵罩93端為接頭則必須在接頭94端的螺紋上旋ー類似吊環的輔助エ裝,操作慢,造成工作勞動強度大。且部分總成產品結構特殊(例如油筒端為支耳95的減震器總成,如圖3所示),無法使用原拉拔設備進行拉拔,只可採用手エ拉拔。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以解決現有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存在的功能単一,不適用於多種減震器總成和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為實現發明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包括框架6、氣缸I、電器控制櫃3、電磁換向閥7和腳踏開關8,所述氣缸I和電器控制櫃3固定在所述框架6上,所述腳踏開關8與所述電器控制櫃3相連,所述電磁換向閥7分別於所述氣缸I和所述電器控制櫃3相連;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上拉杆拉結塊41、拉杆42、止動板51和止動塊52 ;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設置在所述氣缸I的活塞軸上,所述拉杆42設置在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上;所述止動塊52在所述止動板51兩端各設置ー個,所述框架6設置有滑動固定所述止動板51的長通孔,所述止動板51通過止動塊52用螺栓滑動固定在所述框架6上。進ー步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還包括上傳感器21、下傳感器22和傳感器安裝板23 ;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設置與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旁的所述框架6上,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設置有用於滑動固定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的長通孔,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滑動固定在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上;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於所述電器控制櫃3相連。作為優選,所述拉杆42與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通過螺紋連接。[0009]作為優選,所述止動板51上設置有兩個與減震器總成9的油筒直徑匹配的卡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每次可裝掛兩件,通用性強,拉伸定位準確,適合所有雙筒類減震器產品。從減震器總成的取出、拉拔到放入周轉車整個過程僅需8秒。解決了原拉拔機操作繁瑣,操作者直接使用手工拉拔的弊病。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I是前減震器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後減震器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油筒端為支耳的減震器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上拉杆拉結塊4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其中,I、氣缸,21、上傳感器,22、下傳感器,23、傳感器安裝板,3、電器控制櫃,41、上拉杆拉結塊,42、拉杆,51、止動板,52、止動塊,6、框架,7、電磁換向閥,8、腳踏開關,9、減震器總成、91、吊環,92、油筒,93、防塵罩,94、接頭,95、支耳。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所示,該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包括氣缸I、上傳感器21、下傳感器22、傳感器安裝板23、電器控制櫃3、框架、上拉杆拉結塊41、拉杆42、止動板51、止動塊52、框架6、電磁換向閥7和腳踏開關8。所述氣缸I和電器控制櫃3固定在所述框架6上,所述電器控制櫃3分別與所述上傳感器21、下傳感器22、電磁換向閥7和腳踏開關8相連。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設置與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旁的所述框架6上,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設置有用於滑動固定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的長通孔,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滑動固定在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上;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於所述電器控制櫃3相連。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設置在所述氣缸I的活塞軸上,所述拉杆42通過螺紋固定在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上。所述止動塊52在所述止動板51兩端各設置一個,所述框架6設置有滑動固定所述止動板51的長通孔,所述止動板51通過止動塊52用螺栓滑動固定在所述框架6上。所述止動板51上設置有兩個與減震器總成9的油筒直徑匹配的卡口。本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是根據雙筒式減震器防塵罩與油筒具有直徑差的結構特點,以防塵罩端面為基準點對油筒端進行裝掛為設計思路。雙筒式減震器總成規格較多,必須考慮其通用性。在直徑方面通過總成防塵罩與油筒的直徑的計算設計通用性的止動板51。長度方向採用上感應器21和下感應器22實現定位。根據各個品種減震器總成長度的不同通過調整感應器位置對減震器總成9 (如圖1-3所示的減震器總成)的最大、最小行程進行定位。一端採用吊掛吊環91的方式裝掛(帶支耳95的總成則上部使用上拉杆拉結塊41裝掛),一端將油筒靠在止動板51的卡口中,氣缸I工作拉拔時止動板51以防塵罩93為基點拉拔減震器總成9至要求尺寸。確保減震器總成9整個油筒92外表面完全露出在防塵罩93外。操作時首先合上電器控制櫃3內的總電源開關,開啟低壓氣開關,根據減震器總成9的最大行程和最小行程調整上下感應器21、22在定位安裝板上的感應器位置進行定位。準備工作做好後,從周轉車中取出總成後直接將減震器總成9的油筒92上的吊環91裝掛在拉杆42上(帶支耳的總成操作時將拉杆42取下後將支耳直接吊掛在上拉杆拉結塊41上裝掛),同時油筒92放入止動板51中,踩動腳踏開關8,氣缸I工作使減震器總成9拉拔到位,取下放入周轉車內。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流暢。該裝置結構簡単,操作方便,毎次可裝掛兩件,通用性強,拉伸定位準確,適合所有雙筒類減震器產品。從總成的取出、拉拔到放入周轉車整個過程僅需8秒。解決了原拉拔機操作繁瑣,操作者直接使用手工拉拔的弊病。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包括框架(6)、氣缸(I)、電器控制櫃(3)、電磁換向閥(7 )和腳踏開關(8 ),所述氣缸(I)和電器控制櫃(3 )固定在所述框架(6 )上,所述腳踏開關(8)與所述電器控制櫃(3)相連,所述電磁換向閥(7)分別於所述氣缸(I)和所述電器控制櫃(3 )相連;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上拉杆拉結塊(41)、拉杆(42 )、止動板(51)和止動塊(52 );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設置在所述氣缸(I)的活塞軸上,所述拉杆(42)設置在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上;所述止動塊(52 )在所述止動板(51)兩端各設置一個,所述框架(6 )設置有滑動固定所述止動板(51)的長通孔,所述止動板(51)通過止動塊(52)用螺栓滑動固定在所述框架(6)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上傳感器(21)、下傳感器(22)和傳感器安裝板(23);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設置與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旁的所述框架(6 )上,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 )設置有用於滑動固定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的長通孔,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滑動固定在所述傳感器安裝板(23)上;所述上傳感器(21)和下傳感器(22)於所述電器控制櫃(3)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拉杆(42)與所述上拉杆拉結塊(41)通過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止動板(51)上設置有兩個與減震器總成(9)的油筒直徑匹配的卡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涉及汽車減震器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將減震器油筒拉出防塵罩的設備。該減震器快速拉伸設備包括氣缸、上傳感器、下傳感器、傳感器安裝板、電器控制櫃、框架、上拉杆拉結塊、拉杆、止動板、止動塊、框架、電磁換向閥和腳踏開關。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每次可裝掛兩件,通用性強,拉伸定位準確,適合所有雙筒類減震器產品。從總成的取出、拉拔到放入周轉車整個過程僅需8秒。解決了原拉拔機操作繁瑣,操作者直接使用手工拉拔的弊病。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3P19/04GK202517261SQ20122009690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5日
發明者李明, 焦彥豔, 王生芳, 翁金爐 申請人:成都九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