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之伴我熊芯講的啥(丁亞平熊出沒伴我)
2023-07-23 21:28:20 1
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海報
中國動畫在近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令人讚嘆。動畫電影的票房紛紛破億元,很多高票房影片的成績來自於高口碑,而高口碑的主要原因則是作品高質量的推動。《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持續探索,聲勢翻紅,將藝術構造融入獨樹一幟的美學意識中,注重精工細作,充滿作者性。而且,《熊出沒》系列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調整觀眾與市場,因應方針與措施,從系列舞臺劇、特色周邊產品到主題樂園,從電視動畫到三維動漫電影,反映並探索動畫跨媒介敘事與生態體系的形成過程及其經典化的可能性。該系列10年9部大電影,票房穩定,成為中國動畫的中堅力量,為建設電影強國作出了國產動畫的應有貢獻。
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熊出沒•伴我「熊芯」》,可說是一部在給人帶來希望方面求新求變、有新的審美意趣的動畫作品。熊大的勇敢、正直,熊二的憨直、憨厚、仁義,光頭強的「壞聰明」與神經質,機器熊母親、蘇洛博士的命運,東海、南洋兄弟爭鬥,充滿童趣和反諷的效果。《熊出沒》系列之所以有好口碑延伸的可能,是因為它作為合家歡動畫,不斷接受挑戰,在人物性格形塑以及故事懸念和衝突營造上,在科技話題的引入方面,讓作品從題材、人物、故事到藝術審美更富新鮮而豐富的「前趣型」特質,在「低幼向」加主流價值浸潤的基礎上可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基於「熊出沒」品牌強大的生命力,發揮動畫電影的想像力,深入人心,才可能有社會與市場的巨大而明顯的成效。
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劇照
在觀看《熊出沒•伴我「熊芯」》後,首先感覺,這部最新推出的動畫,通過現實題材的選擇與藝術審美觀照,塑造了豐富、複雜而多維的角色形象,這讓創作者在中國式超穩定敘事中抓牢觀眾,特別是小朋友們的觀影心理:壞人害好人,好人歷盡千難萬險,到後來壞人遭殃,好人團圓。不過,熊大、熊二究竟能不能找到媽媽?一切都是迷霧重重,並不是簡單的講述與完結。多年以前,熊媽媽在一場大火之後,突然離開了熊大、熊二。媽媽意外失蹤後,熊大、熊二對她的思念與日俱增,多年以後,熊大、熊二與媽媽相遇、團聚。但是,鐵甲怪抓走了熊媽媽,東海教授還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信息植入她身體裡,修改了她兩個孩子的數據,讓她認不出熊大、熊二。
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劇照
媽媽的失蹤與突然歸來,給熊大熊二帶來了刻骨體驗。從這個設定和不斷的翻轉來看,故事、人物老套嗎?完全不。當然,更重要的是,影片借空間造型與人物設置以及性格塑造的豐富深化,讓觀眾產生了好奇性與新鮮感的敘事,並不是簡單呈現「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賣關子」,而是深具創造性、意味深長。
片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是熊媽媽。雖然是創造出來的機器人,但她所展現出的母愛的赤誠、真摯,讓觀眾能感受到她是愛孩子遠遠超過愛自己,她是願意把心窩掏出來給孩子看的。實驗室失火,她立即離開孩子,奔向火場;多年後她和熊大熊二相見,為了孩子的安全嚴辭拒絕熊大熊二的熱情相認;等到東海、南海陰謀黑幕的真相被揭穿之後,她因不能釋懷而勇於犧牲……觀眾看到這裡,會感到身臨其境,有些心冷甚至傷感的感覺。她的最後歸來,並與孩子們團圓,頗有點超現實的虛擬性,昭示著一種永恆,整部影片不啻為一首愛的頌歌。同時,這一創新性形象的成功塑造,體現了角色戲路的突破突圍,展現了動畫電影類型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劇照
大而言之,《熊出沒》系列無論是角色人物,還是劇情故事,某種意義上都是專屬於孩子的,所吟哦的是歸屬孩子們的歌。具體的故事與人物,與影片的主題設定、其對真善美追求的價值觀,在9部系列動畫電影中得到充分彰顯,代表了故事人物真實與價值構建真實的一種奇妙結合。與許多口碑票房慘不忍睹的動畫影片完全不一樣,《熊出沒》系列電影的票房與口碑節節攀高,不斷邁上新臺階,這與其故事、人物的豐富設定與三維技術的運用有關,更與其文化與話題製造能力不無關係。
在《熊出沒•伴我「熊芯」》中,各種可以融入的真實事實的視覺陣列、上乘製作與靈活的現實活動,賦予故事、人物以能量,這些敘事手段與我們所知的愛、親情情感、暖心治癒以及智能化社會、社會倫理等精神內涵緊密結合在一起。影片劇情的設定與演繹,有著自己獨立的敘事性能量,但這種展現又有一定的限度,它必須與第二重真實(即精神與深層內涵)相協調,通過兩重真實的協商,故事和人物典型賦予作品精神內容與當下性的邊沿以生命力,由此才能使影片引人入勝、饒有趣味、雅俗共賞。
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劇照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熊出沒•伴我「熊芯」》是一部直抵心靈深處的電影。影片採用的是現實題材的劇情,展現了現實主義的溫情回望,反映了家庭觀眾的情感需求和倫理需求,建構了一個個體性的動機,即找媽媽。多年前媽媽在一場大火之後離開了孩子,這背後還有怎樣的故事?熊大、熊二想一探究竟。光頭強帶熊大熊二前往振興島參觀機器人研究所,意外得到了尋找熊媽媽的線索。對於熊大、熊二來說,找媽媽,哪怕是陷入黑暗的沼澤中,也是一次讓他們心緒翻騰的溫暖親情之旅。
媽媽對孩子寵愛有加,身邊帶的一塊琥珀石,因為裡面映有作為星星的熊大和作為月亮的熊二,成為熊媽媽與孩子相互參照的互文喻示。這應該是這部動畫電影貫注的愛的集體無意識。片中的角色熊大、熊二對母親的依戀,是在特定情境中展現的,人物性格具有豐富性。但是,熊媽媽和熊大熊二情感層次的某些處理在某些時候又顯示出悖論——熊媽媽對孩子的愛,其實是作為機器人而被視為社會的被動「求生者」,她不認為熊大熊二是自己的孩子時,對他們的呼喊視若不見,她的大愛、真情與「殉情」,似乎其實是不存在的;熊大熊二對媽媽的愛與思念,也在不少時候是處在感性、想像的灰暗和矛盾裡的。因此,這部作品表達的主題,是人與人溝通的失落與可能、焦慮的壓力與緩解,超越弱勢和強勢之間、人與人之間難以溝通的宿命,包含對真、善、美的矛盾性理解與喚醒。如今的人們處於一個新的充滿矛盾與不確定性的年代,各種問題交織,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一個歸根想像和接受考驗的問題。影片通過描寫個體在矛盾和衝突中的糾結與選擇,表達了一種對於個體、對於社會、對於倫理的深層次的真實捕捉與思考。
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劇照
機器人、遊戲打怪等科幻元素被植入這部動畫電影中,其中的技術思維與想像,既是對現實技術發展的投射,也構成故事與情節的敘事動力。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被用於故事情節的營造上,滿足了基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的藝術想像。同時,影片又在頗具表現力的細膩精準的真實表現中,提醒觀眾反思和警惕機器人、AR等技術超載帶來的倫理、社會問題。面對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我們或許應該保持追問,立足當下和未來,觀照生命與生存的意義。
作者:丁亞平 |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特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