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月寶寶早教訓練手指遊戲(寶寶精細動作小遊戲)
2023-07-27 09:19:10 1
今天給大家準備的,也是關於精細動作訓練的——指尖遊戲。相信大家對「精細動作」、「手眼協調」等字眼並不陌生。
何為精細動作呢?主要是指寶寶的手部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
比如抓放、對捏、模仿、畫畫、剪貼、摺疊、書寫等等…
不同月齡的寶寶對於精細動作的訓練需求不同:
新生寶寶:會有抓握反射。1~3 月齡:開始注意自己的小手;有意識的抓、摸、拍打。4~6 月齡:抓握更有方向感;會撕紙;會將蓋在臉上的布扯掉。7~9 月齡:有預期行為能力;會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捏取東西。10~12 月齡: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顆粒;有意識的放置。13~18 月齡:可以模仿著劃橫道和豎道;能夠用積木搭一些矮矮的塔。19~24 月齡:會捏橡皮泥;會串珠。25~30 月齡:會用積木搭一些具有空間感的物體;可以進行有控制的畫畫。31~36 月齡:摺紙;會畫簡單的圖形和填色。有心理學家說:兒童的智力體現在他的手指尖上。
也就是說,精細動作培養有助於兒童大腦發育。對寶寶視覺運動、語言能力、咀嚼吞咽能力、抓握拿取和各種移動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今天給大家準備的這幾個指尖小遊戲,遊戲材料依然是身邊常見的玩意兒,製作簡單,方便大家收集和整理好給寶寶操作。
運送類
運送物體是手部運動的基本功能。
寶寶可以通過這個功能學會自己吃飯,有目的、可控制的抓取和放置物品。
運送物品的方式有很多,除了用手抓握和捏取以外,還可以利用工具,比如筷子、勺子、夾子,甚至是運送液體的容器等。
△ 把桌球或泡沫球放在籃子裡,讓寶寶用手一個一個放進瓶子
△ 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起再倒入瓶口
△ 用夾子移動豆子
△ 用滴管吸取液體擠到凹槽裡(可用防滑墊或樂高的凹槽)
滴管吸取加點食用色素的液體,看起來就更有趣了。
1 歲半以上的孩子還可以延伸為過家家遊戲。
△ CC 製作的好朋友的下午茶
運送類的訓練可以鍛鍊寶寶手部肌肉,增加手部力量,提高寶寶專注力。
要注意的是:遊戲中用到的小顆粒物品,不要讓寶寶誤食。
穿引類
穿引類的訓練需要更細緻的手眼腦的協調,起初可以先由家長示範給孩子看。
讓寶寶理解穿引的概念,也可以手把手地教,讓寶寶體驗穿引過程中的相對位置。
△ 穿鞋帶
穿衣服、繫鞋帶絕對是寶寶們的大難題。
直接拿小鞋子練習難度大,也可能引發寶寶排斥,不如用硬紙板畫一個鞋子,在相應的位置打好孔,讓寶寶拿著鞋帶自己穿。
孩子對遊戲永遠是樂此不疲的,既鍛鍊了手部動作,還學習了生活技能,何樂而不為呢?
△ 也可以在紙板上來一場「編織」
下面這種進階版的穿引,就需要寶寶去體會位置空間的變化。
△把吸管裁剪成段,用線穿引,吸管越長越細難度越大哦
△給杯蓋打出孔,用雪糕棍兒插入
給小棍兒和插口塗上顏色,讓寶寶插入對應顏色的孔洞,在練習穿插的同時還練習了顏色匹配。
其實大部分材料根本不必專門購買,細心收集一下,早上買粥打包用的帶蓋紙杯,喝豆漿的吸管,洗乾淨晾乾,都可以變成不花錢的「教具」。
分類類
按照不同種類、顏色、形狀等特點對物品進行分類,可以增強寶寶的判斷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
△ 把不同顏色的豆子進行分類放置
△ 彩色夾子對應色盤
利用彩紙或彩筆製作一個色盤,對應顏色給小夾子進行標記,由寶寶匹配顏色給夾子分類。
比照類
比照類遊戲是在現有的規則或模式下,在基本框架的基礎上,進行比照、參考、遵循等動作訓練。
不僅可以刺激視覺,提高手眼協調能力,還能促進寶寶手部肌肉發育。
△ 根據線條的走勢擺石子擺扣子
當然,如果你手邊沒有合適的石頭扣子,其他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有早教的心,哪裡都是道具!
△ 上圖 CC 用的是慄子,哈哈
△ 給動物找影子
趁機再給大家分享一個這套動物遊行積木的玩法。
我用籤字筆描出輪廓— CC 可以玩塗色——塗完色之後可以找影子。
更小一些的寶寶,媽媽可以幫寶寶塗好顏色,引導認知並找對對應的顏色,再根據顏色識別形狀。
這屬於邏輯思維裡的一個玩法,非常鍛鍊寶寶的觀察能力。
家裡積木那麼多,只會排長隊,疊高高那就太浪費啦!
練手眼協調、練觀察能力,練邏輯思維,積木才是全才小能手啊。
爸爸媽媽在設計形狀槽的時候,可以是整塊的形狀,可以是多個形狀的組合。
△ 根據形狀擺組合(樂高)
△ 用橡皮泥組成字母形狀
這也算是一種趣味字母製作了,英語啟蒙無處不在,關鍵還是要發現和抓住機會。
剪裁類
很多父母禁止孩子拿剪刀,其實適合寶寶用的無尖頭的兒童剪紙剪刀是可以讓寶寶試試的。
當然還要提前和寶寶說明安全問題,只能坐下來玩,不可以拿著剪刀亂跑。
△沿著線條剪裁就可以啦
△ 線條參考
也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剪裁不同的形狀,後期再進行拼貼,增加遊戲完整性和延伸性,就像這些動物字母。
怎麼樣,看完是不是多了很多思路?
所有的精細動作訓練,都不只是鍛鍊某一項能力,在這過程中,寶寶的專注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想像力,樣樣都不會落下。
這些遊戲準備起來都不難,難的是耐心和堅持。
帶孩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也是一天,精心策劃既開心又益智也是一天。
陪伴用不用心,你知,孩子知。
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同樣需要父母的熱情和活力。
在生活中發現樂趣,在遊戲中學習,對寶寶和父母來說都是一種成長。
很多媽媽苦於想高質量陪伴,卻沒那麼多點子,但願我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讓你和寶寶之間更加親密。
比起結果,你們在一起的點滴更難得。
來自公眾號:CC 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