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攝影大師必看的書(老郵差系列第10本書)
2023-07-15 22:25:44 2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國人當今生活的樂事,攝影也成為很多人的業餘愛好。當旅遊和攝影撞到一起,就變成了一種藝術。
鏡頭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背後都是攝影人獨一份的感悟和情感,而這,也正是攝影的魅力。
而這,恰恰是老郵差系列第10本書《老郵差 Photoshop數碼照片處理技法(旅遊篇)》要講的故事。
結合旅遊和攝影,幫助大家釐清旅遊攝影的思路和目的,明白旅遊攝影的內容和對象,以及如何更好的處理照片,呈現更精彩的作品。
ACR基本工作流程
隨著圖像處理軟體的不斷發展,我們現在處理數碼照片用到的主要軟體是Photoshop中的Adobe Camera Raw,簡稱ACR。
這是一個捆綁在Photoshop中的軟體,專門用來解讀RAW格式的數碼照片。ACR依照的是攝影人的思維方式,操作簡便,是我們現在處理數碼照片的首選工作軟體。
案例素材文件:
https:///s/19GnZMaW3uFA-NHHATVFJew
提取碼:lzj0
準備圖像
打開案例素材文件中的01.dng文件。這是一張RAW格式的數碼照片。在Photoshop中,只要打開RAW格式的數碼照片,就會自動進入Adobe Camera Raw中。
ACR是一個獨立的頁面。最上邊是工具欄,中間是照片,右邊是調整參數區。參數區最上邊是直方圖,直方圖科學、準確地反映了當前圖像的影調與色調。直方圖下邊有這張片子的前期拍攝參數。拍攝參數下邊是10個調整選項卡。只要打開一張數碼照片,進入ACR,默認就是第1個調整選項卡的「基本」調整參數區。
調整基本影調
我們這裡講最簡單的調整方法。打開一張照片,在基本調整參數區,先單擊「自動」選項,軟體對照片做自動調整,類似於相機的自動擋。
可以看到各項參數按照片子的現狀做了自動調整,有的參數值增大了,有的參數值減小了。調整參數的依據是上邊的直方圖。自動調整後,直方圖向左右移動了,右邊已經到位,左邊還略欠缺一點。
拍攝這張片子的時候是陰天,所以片子的影調比較重,感覺比較悶。我們希望這張片子的影調比較明亮。在參數區將「曝光」參數值滑標向右移動,使片子亮起來。注意看上邊的直方圖,峰值整體向右移動了。要讓片子亮,直方圖就要向右;反之,直方圖就向左。
注意,直方圖向右到頭,但不能讓直方圖在最右邊直立起來,因為這樣會損失亮調部分的細節層次。我們要求直方圖兩端到頭但不直立,這稱為「撞牆不爬牆」。
調整天空
我們先調整天空部分,注意要適當壓暗天空,調出天空細節。
在最上邊的工具欄中單擊選中「漸變濾鏡」工具。在右邊參數區單擊「曝光-」,讓曝光減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圖像的上邊按住滑鼠向下拉出漸變線,大致到水面的位置。這是這個漸變濾鏡作用的區域。
在參數區調整各項參數值。降低了「高光」參數值,適當提高了「清晰度」「去除薄霧」「飽和度」的參數值。看到圖像中天空的部分好看了,雲的細節層次都顯現出來了。
調整地面
再來調整下邊沙灘的部分,注意要適當提亮地面。
在參數區上邊先單擊「新建」,建立第2個漸變濾鏡。在參數區單擊「曝光 」,讓曝光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
在圖像最下邊按住滑鼠垂直向上拉出漸變線,大致到海平面的位置。看到下邊的沙灘亮了一些。
在右邊參數區調整各項參數值。分別提高了「對比度」「白色」「清晰度」「飽和度」的參數值,感覺地面影調有點硬,又稍稍降低了一點「去除薄霧」的參數值。
現在看到的沙灘,紋理細節很清晰,雲天的投影也很清晰。沙灘很乾淨,感覺沙灘如鏡,十分舒暢。
突出主體
畫面中的人物是點睛之筆,應該突出。在最上邊的工具欄中單擊選中「徑向濾鏡」工具。在右邊參數區單擊「曝光 」,讓曝光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並在下面的「效果」選項中選「內部」。
在圖像中人物位置按住滑鼠向外拉出漸變濾鏡圈。看到人物部分亮了一些。
在參數區分別調整各項參數值。分別降低了「對比度」「高光」「白色」參數值,提高了「陰影」參數值。
這樣做是為了讓畫面中間的主體人物亮起來,但反差不要過大,影調要柔和。提高「飽和度」參數值,讓人物衣服的顏色再豔一點。
現在,天空、地面和中間主體人物,這三項畫面中的局部處理都完成了。
調整顏色
在最上邊的工具欄中單擊選中「目標調整」工具。在右邊調整選項卡中單擊選中第4個HSL卡,進入「色相/飽和度」調整面板,選中「飽和度」面板。
將滑鼠指針放在中間人物的紅色衣服上,按住滑鼠向右移動,看到紅色和橙色參數值滑標隨之向右移動,提高了紅色衣服的飽和度。
將滑鼠指針放在藍天裡,按住滑鼠向右移動,看到藍色參數值滑標隨之向右移動,天空更藍了。
在調整選項卡中單擊第1個基本調整卡,進入基本調整面板。
根據畫面的情況,適當調整各項參數。再次提高了「曝光」「陰影」「白色」參數值,片子更亮了,但直方圖右邊爬牆了,因此把「高光」參數值降低。
適當提高「清晰度」「去除薄霧」「飽和度」參數值,片子感覺更通透了。
桌面的右下角有4個切換圖標。反覆單擊第1個或第2個圖標,可以不同的方式反覆切換調整前後的圖像,對比調整前和調整後的效果。
如果想繼續做調整,可以重新進入某個調整面板,或者激活某個調整工具,對先前的調整參數做進一步設置。
存儲圖像
一張片子調整處理完成之後,可以單擊左下角的「存儲圖像」按鈕,彈出「存儲選項」對話面板。在面板中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具體設置各項存儲參數。
可以放心的是,RAW圖像是不會被覆蓋的,因此不用擔心誤操作毀掉原文件。下回再次打開這個RAW文件,仍然是前一次調整處理的效果,因為前次調整的所有設置參數都被記錄保存在同名的xmp數據文件中了。
ACR不是萬能的,如果還有需要回到Photoshop去做的事情,就在ACR的右下角單擊「打開圖像」,將當前圖像導入Photoshop,繼續做其他需要做的處理。
對於大多數攝影愛好者,處理照片一般用於發朋友圈、做美篇、做相冊等輸出,ACR就足夠用了。凡是能在ACR做的都在ACR裡做完。
ACR只是對照片的影調和色調做調整處理,不能做照片的合成,不能替換照片的部分圖像,不能對照片做特殊效果等。
這些操作屬於平面製作的範疇,要將片子導入Photoshop中去操作。導入Photoshop之後的圖像,在做完所需的處理之後,通常是存儲為JPG格式,這是網絡和輸出設備通用的圖像文件格式。
過去處理照片用Photoshop,而現在我們用ACR來做,這是用於處理數碼照片的專業軟體。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使用Light Room,這兩個軟體是同一個團隊開發的,界面不一樣,但操作命令幾乎完全相同,學會使用ACR,也就會用Light Room處理照片了。
看完ACR的基本操作,想必有基礎的小夥伴已經學會了七七八八,那下面,數藝君舉了一個旅遊實戰的案例,一起看看。
實戰:攝影旅遊
準備圖像
打開案例素材文件中的03.dng文件。我們7個攝友自己組團去加拿大洛基山行攝。在朗杜山峽谷拍日出,景色、光線都很好。忙裡抽閒,我給同伴拍攝了這張工作照。
有意取逆光方向,暗調的人物在亮調天空的襯託下很明顯。有意將人物頭部和相機放在腰帶雲中。利用山峰、雲層、樹林、河流形成的線條向人物匯聚。
從直方圖看,明暗反差很大,峰值兩端高,陰影很重。光照、河水與森林不夠強烈。
調整原照影調
在基本面板中先單擊「自動」選項,圖像做自動曝光調整。
片子的影調變亮了。從直方圖上可以看到,兩端的峰值向中間移動了,降低了片子中最亮和最暗部分的比例,這樣片子的影調就不那麼硬了,中間影調部分得到補償調整。
繼續調整各項參數。將「高光」參數值調到最低,而「陰影」參數值調到最高,再提高一點「對比度」參數值。看到直方圖右邊爬牆了,將「白色」參數值稍降低一點。
這樣就豐富了中間調的層次,近景和森林的細節豐富多了。現在這樣的影調,真實記錄了當時的場景,但是還缺乏吸引觀賞者眼球的亮點。我們要把觀賞者的目光吸引到人和山水上來。
壓暗天空
左上角的天空太亮了,容易分散觀賞者的目光。
在最上邊的工具欄中單擊選中「漸變濾鏡」工具。在右邊參數區單擊「曝光-」,讓曝光減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圖像左上角的位置,按住滑鼠向下順著山峰的方向拉出漸變線。
稍微調整一下個別參數來壓暗天空。將「高光」參數值滑標向左移動,降低了左上角部分的高光值。再將「去除薄霧」參數值稍提高一點,天空顯得更通透了。現在感覺天空顏色已經夠藍了,所以沒有提高「飽和度」參數值。
豐富人物細節
雖然人物是暗調的,但也希望人物能有細節。
在最上邊的工具欄中單擊選中「徑向濾鏡」工具。在右邊參數區單擊「曝光 」,讓曝光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人物中間位置按住滑鼠向外拉出徑向濾鏡圈。
再來提亮人物影調。分別提高了「對比度」「白色」「清晰度」「飽和度」的參數值,豐富了暗調人物的細節層次。
人物與背景相比,人物是暗調,背景是亮調。因此豐富人物細節,但不能把人物的影調調整得與背景一樣亮。
這個徑向濾鏡是專門用來調整人物的。在右邊參數區的下邊打開「範圍遮罩」下拉框,選中「明亮度」選項。
將「亮度範圍」右邊的滑標向左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將下邊的「平滑度」參數值滑標移動到最左邊。這樣就能讓當前徑向濾鏡只作用於暗調的人物部分。
人物整體影調合適了,但感覺人物的臉部影調還是偏暗。
在參數區上邊單擊「新建」,再單擊「曝光 」,讓曝光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人物臉部按住滑鼠拉出漸變濾鏡圈。先在參數區最下邊去掉「疊加」選項的勾選,關閉徑向濾鏡的標記點,這樣便於觀察當前這個很小的徑向濾鏡效果。
然後調整相關參數值,提高了一點「曝光」「陰影」「清晰度」參數值。特地將「色溫」參數值滑標向右移動,使人臉膚色呈暖色。
滿意了,一定記得勾選最下邊的「疊加」選項,重新打開徑向濾鏡標記點。
調整山峰
在參數區上邊單擊「新建」,建立第3個徑向濾鏡。
不知道山峰要加亮還是要壓暗,在右邊參數區單擊「清晰度 」,讓清晰度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山峰中按住滑鼠拉出漸變濾鏡圈。
將滑鼠指針放在徑向濾鏡圈的外邊,看到滑鼠指針變成轉向箭頭標誌,按住滑鼠轉動徑向濾鏡圈,使之與山峰方向相符。
分別調整各項參數值。提高了「高光」「清晰度」「飽和度」參數值。還特地將上邊的「色溫」「色調」參數值滑標適當向右移動,讓山峰的上邊呈現暖色,更突出了日出光線的效果。
調整水面
水面的倒影應該更清晰一點。在參數區先單擊「新建」,再單擊「清晰度 」,讓清晰度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水面倒影的位置拉出漸變濾鏡圈。
將滑鼠指針放在圈外,看到滑鼠指針變成轉向箭頭標誌,按住滑鼠轉動徑向濾鏡圈,讓其與水面倒影方向相符。
調整各項參數值。分別提高了「對比度」「白色」「清晰度」「飽和度」參數值。河水倒影顯得很清晰,像鏡子一樣倒映山林。
調整近景
感覺近景的綠色灌木影調比較悶。在參數區上邊單擊「新建」,再單擊「曝光 」,讓曝光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近景的灌木叢中間按住滑鼠拉出漸變濾鏡圈。看到近景的灌木亮了,這就夠了,不用再調其他參數了。
調整山林
需要強調晨光中暖色調的山林。在參數區上邊單擊「新建」,再單擊「曝光 」,讓曝光加半擋,其他參數復位歸零。在山林的中間按住滑鼠向外拉出漸變濾鏡圈。
調整各項參數值。
分別提高了「陰影」「清晰度」「飽和度」參數值,提高了山林的亮度,豐富了山林的細節層次。
再將「色溫」參數值滑標稍向右移動一點點,增加了一點黃色,這樣就使晨光中山林的暖色調更加強烈了。
最後調整
局部亮點都調整好了。在最上邊的工具欄中單擊選中「目標調整」工具,回到基本調整面板。
將「清晰度」「去除薄霧」「自然飽和度」參數值都稍稍提高一點,看到圖像更顯銳了,空間更顯通透了。
實際上,當時前期拍攝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利用自然景物形成的引導線,有意識地突出主體人物。調整處理後的片子中,這種畫面的導向性更明顯了,很好地突出了我們行攝山水之間的愉悅心情。
最終效果
這張片子到底是藝術攝影作品,還是旅遊工作照,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調整後的片子,用很強烈的畫面構成關係,很強烈的色彩和影調對比關係,很好地表現了攝影人在美景中的狀態和心情。
攝影旅遊,重在攝影。按照攝影的模式和套路去拍片子,而吃、住、行都相對簡單。說是旅遊,其實只是必要的行程。參加攝影旅遊的,大多是攝影高手和執著的攝影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