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與流程
2023-07-21 23:53:16 2

本發明屬於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炎炎夏日,很多人整日整夜都離不開空調。但是長期吹空調對人體的危害很多,容易得空調病。此外,在夜間睡眠過程中如果發生發燒或蹬被子現象,用戶無法及時發現,處於冷風環境下,更容易受冷感冒,這種情況對於兒童尤為嚴重。
為了解決製冷吹出冷風而導致不舒適的問題,可以基於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作為控制目標來控制壓縮機運行頻率的控制方法。現有盤管溫度控制過程中,盤管目標溫度均採用固定值,一般為固化在空調存儲器中的一個溫度固定值。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一個現象:在用戶設定的室內目標溫度不同的情況下,在室內溫度接近室內目標溫度時,用戶反而感覺不舒適。經分析,這種現象是由於在室內溫度接近用戶設定溫度時基於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作為控制目標來控制壓縮機運行頻率、且盤管目標溫度為固定值所引起的。
由於換熱器的盤管溫度是關乎空調冷媒系統和整體空氣調節的關鍵參數,如果控制不當,可能會帶來空氣調節性能變差、降低舒適性的問題。因此,如何基於盤管溫度進行合理、舒適的控制,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兼顧空調器室內溫度調節的舒適性和空調器的低功耗節能性,並能夠根據人體溫度靈活進行控制,實現更加合理的空調器控制。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變頻空調器為壁掛式空調器,所述方法包括:
空調開機運行製冷模式,在空調進入室溫PID控制時,獲取室內溫度傳感器檢測的當前室內溫度,作為第一室內溫度,將所述第一室內溫度與設定補償溫度的差值作為第二室內溫度,計算所述第二室內溫度與當前室內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獲得室內溫差,根據所述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第一目標頻率;
將所述第二室內溫度與設定的舒適溫度作比較;
若所述第二室內溫度不小於所述舒適溫度,執行下述的室溫PID控制:
根據所述第一目標頻率控制所述壓縮機;
若所述第二室內溫度小於所述舒適溫度,執行下述的雙重PID控制:
檢測空調蒸發器的盤管溫度,計算所述盤管溫度與盤管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獲得盤管溫差,根據所述盤管溫差進行盤溫PID運算,獲得第二目標頻率;根據所述第一目標頻率和所述第二目標頻率中的較小值控制所述壓縮機;所述盤管目標溫度根據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確定,且滿足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小時所述盤管目標溫度小;
在所述室溫PID控制或所述模糊控制過程中,檢測人體溫度,在所述人體溫度異常時,升高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
如上所述的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盤管目標溫度根據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確定,具體包括:
獲取室內推薦目標溫度和盤管推薦目標溫度;
計算所述室內推薦目標溫度與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的差值,作為第一差值;
根據公式第二差值=a*第一差值獲取第二差值;a為不大於1的正數;
計算所述盤管推薦目標溫度與所述第二差值之差,計算結果確定為執行所述盤溫PID運算的實際盤管目標溫度。
如上所述的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設定補償溫度是預先存儲並調用的、與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和所述當前室外溫度對應的補償溫度。
如上所述的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設定補償溫度通過下述方法調用:
將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與預先存儲的室內目標溫度範圍作比較,判斷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所屬的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將所述當前室外溫度與預先存儲的室外溫度範圍作比較,判斷所述當前室外溫度所屬的室外溫度範圍;根據預先存儲的、與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和室外溫度範圍相對應的多個補償溫度中查找與所述當前室內目標溫度所屬的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和所述當前室外溫度所屬的室外溫度範圍相對應的補償溫度作為所述設定補償溫度,並調用。
如上所述的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在執行所述雙重PID控制時,實時檢測所述室內溫度,計算所述第二室內溫度,並將所述第二室內溫度與所述舒適溫度作比較,在所述第二室內溫度不小於所述舒適溫度時,退出所述雙重PID控制,執行所述室溫PID控制。
如上所述的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在執行所述雙重PID控制時,實時檢測所述室內溫度,實時檢測所述室內溫度,計算所述第二室內溫度,並將所述第二室內溫度與所述舒適溫度作比較,在所述第二室內溫度不小於所述舒適溫度、且所述第二室內溫度與所述舒適溫度之差大於設定的差值時,退出所述雙重PID控制,執行所述室溫PID控制。
如上所述的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所述人體溫度異常包括人體第一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大於第一設定溫度值;或者,所述人體溫度異常包括人體第一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大於第二設定溫度值、且呈上升趨勢;或者,所述人體溫度異常包括人體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小於第三設定溫度值;或者所述人體溫度異常包括人體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小於第四設定溫度值、且與所述第四設定溫度值的差值達到第一差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採用本發明的方法,在空調進入室溫PID控制之前,不對室內溫度傳感器檢測的當前室內溫度作補償,按照正常控制方式控制壓縮機運行,使得室內溫度快速降低,保證室內溫度調節的舒適性;在空調進入室溫PID控制時,,通過設定舒適溫度,根據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的大小,選擇採用室溫PID控制或採用基於蒸發器盤管溫度的盤溫PID控制,既能在室溫高時及時、快速對房間進行降溫,達到製冷目的,又可以將盤管溫度穩定在盤管目標溫度,使得空調出風溫度舒適,達到出風涼而不冷的舒適製冷效果。而且,盤溫PID控制過程中的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目標溫度來確定,室內目標溫度小時盤管目標溫度也小,使得盤管目標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保持一致,在室內目標溫度要求低的情況下執行盤溫PID控制時降溫速度快,快速達到所要求的室內低溫的平衡,進一步提高用戶舒適性。此外,對於室溫PID控制,利用設定補償溫度對當前室內溫度作補償,以補償後的溫度作為室溫PID控制的基準室內溫度,降低了基準室內溫度,使得基準室內溫度更接近於室內對應於用戶主要活動空間的實際溫度,能夠降低壓縮機運行頻率,降低壓縮機能耗,實現節能性。同時,在製冷控制過程中,檢測人體溫度,根據人體溫度是否出現異常來決定是否升高室內目標溫度,從而使得空調的控制更加靈活、人性化,進一步提高了製冷舒適性。
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後,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 是基於本發明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請參見圖1,該圖所示為基於本發明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
如圖1所示,該實施例實現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具體來說是實現壁掛式變頻空調製冷控制方法的具體過程如下:
步驟101:空調開機,控制壓縮機運行。
空調開機後,將根據用戶設定的或默認的運行模式及運行參數、按照預定的控制程序控制壓縮機運行。
步驟102:判斷空調是否進入室溫PID控制。若是,執行步驟104;若否,執行步驟103。
在空調控制過程中,將根據對壓縮機的控制是否進入室溫PID控制執行不同的控制,具體而言,對壓縮機是否進入室溫PID控制是決定是否對室內溫度進行補償的必要條件。
其中,室溫PID控制是指根據當前室內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的溫差作為控制目標、執行PID控制的一種控制過程。而且,在空調開機後,並非立即進入室溫PID控制,一般是在當前室內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小到一定值後才進入PID控制,因此,可以根據當前室內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是否小到一定值來判定空調器是否進入室溫PID控制。除此之外,還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中其他能夠判定空調器是否進入室溫PID控制的方法進行判定。
步驟103:如果步驟102判定空調器還未進入室溫PID控制,按照常規控制方法控制壓縮機。
也即,如果空調器還未進入室溫PID控制,則不執行室內溫度補償的處理,而是按照常規控制方法控制壓縮機。其中,常規控制方法是指現有變頻空調器的控制方法。例如,現有空調器的控制方法為:在室內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間的溫差大於設定溫差時,控制壓縮機高頻運行,直至室內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的溫差不大於設定溫差。那麼,在壓縮機運行時間還未達到設定運行時間時,如果常規控制方法中壓縮機要高頻運行,則保持高頻運行狀態,使得室內溫度能夠快速逼近室內目標溫度,快速地為用戶提供一個較為適宜的室內環境。
按照常規控制方法控制壓縮機運行過程中,仍不斷執行判斷空調器是否進入室溫PID控制的過程。
步驟104:如果步驟102判定空調器進入室溫PID控制,將對室內溫度進行補償,然後,利用補償後的室內溫度計算室溫PID控制的壓縮機頻率。
具體來說,在判定空調器進入室溫PID控制時,獲取室內溫度傳感器檢測的當前室內溫度,作為第一室內溫度,計算第一室內溫度與設定補償溫度的差值,作為第二室內溫度。
其中,設定補償溫度是預先存儲、可以隨時調用的一個溫度值,也是空調出廠前、由空調研發人員通過特定試驗條件和特定試驗手段試驗獲得並寫入到空調存儲器中的數值。當壓縮機運行時間達到設定運行時間時,滿足了對室內溫度進行補償控制的條件,則獲取室內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當前室內溫度,將該當前室內溫度作為第一室內溫度。然後,獲取設定補償溫度,計算第一室內溫度與設定補償溫度的差值,將該差值作為第二室內溫度。然後,執行步驟105。
步驟105:計算第二室內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的溫差,獲得室內溫差,根據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壓縮機第一目標頻率。
其中,根據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的具體方法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來實現。但是,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計算室內溫差的室內溫度並非室內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而是對檢測的溫度進行了溫度補償後獲得的第二室內溫度。
步驟106:判斷步驟104所獲得的第二室內溫度是否小於舒適溫度。若是,執行步驟108及後續步驟的雙重PID控制;否則,執行步驟107的室溫PID控制。
該步驟106可以與步驟104及步驟105同時進行,在此分為以先後順序描述僅是為了更加清楚地表述該實施例的控制過程。在步驟104獲得第二室內溫度之後,將第二室內溫度與設定的舒適溫度作比較,並判斷第二室內溫度是否小於舒適溫度。其中,舒適溫度可以是出廠時空調的一個默認設定溫度,也可以是由用戶自行選定並設置的一個設定溫度。如果是由用戶自行設定,空調可以給出一個參考溫度值,供用戶參考。例如,建議將該舒適溫度設定為27℃。
步驟107:如果第二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執行室溫PID控制,根據第一目標頻率控制壓縮機。
如果步驟106判定第二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表明此時室內溫度較高,則執行室溫PID控制,根據第一目標頻率控制壓縮機,使得室內溫度快速降溫至室內目標溫度。
步驟108:如果第二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執行雙重PID控制。
如果步驟106判定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為避免溫度過快下降導致體感不舒適,執行雙重PID控制,以便及時調整壓縮機運行頻率,使得蒸發器盤管溫度能夠穩定到盤管目標溫度,以調整空調出風溫度,達到涼而不冷的舒適出風效果。具體雙重PID控制的過程參見下面步驟109和步驟110的描述。
步驟109:檢測蒸發器的盤管溫度,根據盤管溫差進行盤溫PID運算,獲得第二目標頻率。
蒸發器的盤管溫度的檢測可通過在蒸發器盤管上設置溫度傳感器進行檢測。檢測出盤管溫度之後,計算盤管溫度與盤管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將該溫差作為盤管溫差。其中,盤管目標溫度根據當前室內目標溫度確定,且滿足當前室內目標溫度小時盤管目標溫度也小。然後,根據盤管溫差進行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並將該目標頻率定義為第二目標頻率。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的方法可以參考現有技術中的室溫PID運算而獲得壓縮機目標頻率的方法。其中,盤溫PID運算的初始頻率可以為一個設定的初始頻率。優選的,盤溫PID運算的初始頻率為步驟:106判定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執行雙重PID控制時壓縮機的當前運行頻率。而且,該當前運行頻率至少是在壓縮機運行一段時間(如3min)之後的一個運行頻率。
步驟110:根據步驟105計算的第一目標頻率與步驟109計算的第二目標頻率中的較小值控制壓縮機。
在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時,根據盤管溫度及盤管目標溫度執行盤溫PID運算,並根據室溫PID運算輸出的第一目標頻率及盤溫PID運算輸出的第二目標頻率中的較小值控制壓縮機運行,在製冷降溫的同時調整盤管溫度,使得盤管溫度能夠向盤管目標溫度逼近。
步驟111:在上述的室溫PID控制或雙重PID控制過程中,檢測人體溫度,並判斷人體溫度是否異常。如果異常,執行步驟113,升高室內目標溫度作為當前室內目標溫度,並根據升高後的室內目標溫度執行製冷控制;否則,執行步驟112,保持當前室內目標溫度不變,繼續執行製冷控制。然後,轉至步驟106。
而且,如果檢測到人體溫度異常,還可以控制空調發出報警信息和/或報警信號。譬如,控制空調通過內置的通訊單元向用戶手機發送報警信息,手機收到報警信息後通過燈光、振動或聲音的方法發出報警信號。或者,控制空調通過自身設置的報警裝置發出聲音、燈光等報警信號。
在空調製冷運行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是因過冷而導致著涼感冒。如果用戶自我感知意識和空調操作水平正常、且處於清醒狀態,能夠及時感知是否過冷而控制空調的運行狀態,以提高室內環境溫度。但是,如果用戶自我感知意識和空調操作水平異常,例如嬰兒或者睡眠狀態下的成人,不能感知到過冷,處於冷風環境下,則會更容易受涼感冒。為解決該問題,該實施例在空調製冷運行時,實時檢測人體溫度,並判定人體溫度是否出現異常。如果出現異常,將自動升高室內目標溫度,使得房間溫度維持在較高的狀態。
具體來說,人體溫度異常包括人體第一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大於第一設定溫度值。例如,第一預設部位是頭部,頭部溫度值能夠反映人體是否發燒。人體預設部位及預設部位溫度的檢測,可以利用現有技術中的紅外檢測手段來實現。譬如,通過紅外熱成像裝置生成的紅外熱圖像進行分析,確定人體頭部位置,從而確定出頭部溫度。然後,判斷頭部溫度是否大於第一設定溫度值。第一設定溫度值也是預先設定的一個數值,反映人體是否發燒,例如為37℃。如果頭部溫度大於該第一設定溫度值,表明人體出現了發燒的異常,將自動升高室內目標溫度,使得房間維持較高溫度。
或者,考慮到個體體溫差異及檢測裝置精度問題,人體溫度異常還可以包括人體第一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大於第二設定溫度值、且呈上升趨勢。例如,第一預設部位仍為頭部,在確定出頭部溫度、且頭部溫度值大於第二設定溫度值後,再判斷頭部溫度是否呈上升趨勢。如果頭部溫度呈上升趨勢,表明人體出現了發燒的異常。
此外,人體溫度異常還可以包括人體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小於第三設定溫度值。例如,第二預設部位是軀幹,通過軀幹溫度值反映人體在睡眠狀態下是否蹬被子。同樣的,第二預設部位及該部位的溫度利用現有技術中的紅外檢測手段來實現。第三設定溫度值可以是預先設定的、表徵第二預設部位裸露在環境中的實際溫度。當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小於第三設定溫度值時,表明人體該部位未被遮蓋,而是裸露在環境中,從而判定人體此處的遮蓋物如被子被掀開。此時,也自動升高室內目標溫度,使得房間溫度保持在較高的狀態。
考慮到個體體溫差異,例如成年人和嬰幼兒的正常體溫存在一定差異,第三設定溫度值包括有和不同用戶對應的多個值,譬如,包括對應於成人的值和對應於嬰幼兒的值。在判斷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時,先根據紅外檢測結果確定人體是成人還是嬰幼兒,針對不同人體與不同數值的設定溫度值作比較。
此外,人體溫度異常還可以包括人體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小於第四設定溫度值、且與第四設定溫度值的差值達到第一差值。此處的第四設定溫度值是標識第二預設部位被遮蓋狀態下的溫度值,可以利用空調的自學習功能在人體被遮蓋的狀態下自學習得到。在通過自學習獲得第四設定溫度值後,檢測人體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將該溫度值與第四設定溫度值進行比較。如果第二預設部位的溫度值小於第四設定溫度值,且下降到了一定幅度,與第四設定溫度值的差值達到了設定的第一差值,則表明第二預設部位未被遮蓋。此時,也自動升高室內目標溫度。
在空調器運行製冷模式時,室內溫度傳感器所檢測的溫度高於用戶主要活動空間的溫度。如果仍按照室內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作為室內溫度來參與PID運算,PID運算時的室內溫差偏大,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偏高,控制壓縮機按照偏高的目標頻率運行,導致空調器能耗偏大。而採用該實施例的方法,先將檢測的室內溫度減去一個補償溫度,獲得小於檢測的當前室內溫度的第二室內溫度,且該第二室內溫度更真實地反映了用戶主要活動空間的溫度。在利用該偏小的第二室內溫度參與PID運算時,能夠獲得較小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利用該較小的目標頻率控制壓縮機運行,降低了能耗。而且,由於該第二室內溫度更真實地反映了用戶主要活動空間的溫度,因而,也會使得調節後的室內溫度更加接近於室內設定溫度,而不會出現超調的問題,在滿足溫度調節舒適性的同時降低了空調器能耗。同時,通過設置舒適溫度,將第二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作比較,在室內溫度較高時,採用室溫PID控制壓縮機運行,使得室內溫度快速降溫並逼近室內目標溫度。在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時,採用室溫PID控制與盤溫PID控制的雙重PID控制:在剛進入盤溫PID控制時,盤溫PID控制起主要作用,在降溫的同時優先使盤管溫度上升至逼近盤管目標溫度;而在盤管溫度接近盤管目標溫度時,室溫PID起主要作用,使得室內溫度穩定在室內目標溫度,避免因室溫超調而導致空調停機現象的發生。從而,在整個製冷控制過程中,在使得室內溫度逼近室內目標溫度的基礎上使得盤管溫度逼近盤管目標溫度,既滿足室溫調節,又實現空調出風的舒適性,達到出風涼而不冷的製冷效果。而且,在製冷控制過程中,檢測人體溫度,根據人體溫度是否出現異常來決定是否升高室內目標溫度,從而使得空調的控制更加靈活、人性化,進一步提高了製冷舒適性。此外,盤溫PID控制過程中的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目標溫度來確定,室內目標溫度小時盤管目標溫度也小,使得盤管目標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保持一致,在室內目標溫度要求低的情況下執行盤溫PID控制時降溫速度快,快速達到所要求的室內低溫的平衡,進一步提高用戶舒適性。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目標溫度確定,具體包括:
獲取室內推薦目標溫度和盤管推薦目標溫度;
計算室內推薦目標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的差值,作為第一差值;
根據公式第二差值=a*第一差值獲取第二差值;a為不大於1的正數;
計算盤管推薦目標溫度與第二差值之差,計算結果確定為執行盤溫PID運算的實際盤管目標溫度。
其中,室內推薦目標溫度是已知的、預先存儲的一個溫度,一般地,為研發人員經大量理論研究和實驗測試所獲得的、兼顧人體舒適性和空調節能性的一個溫度,譬如,為27℃。盤管推薦目標溫度也是已知的、預先存儲的一個溫度,一般地,為研發人員經大量理論研究和實驗測試所獲得的、在室內推薦目標溫度作為實際設定的室內目標溫度時能夠送出溫度適宜的熱交換空氣的一個盤管溫度,譬如,為14℃。當然,該室內推薦目標溫度和該盤管推薦目標溫度也可以通過授權而被修改,譬如,由售後人員在用戶家中通過特殊指令進行修改。a作為根據第一差值計算第二差值的一個係數,其取值也是已知的、預先存儲的,是研發人員經大量理論研究和實驗測試所獲得的。優選的,a為小於1的正數,譬如,a取值為0.5。那麼,在室內推薦目標溫度為27℃、室內推薦盤管目標溫度為14℃、a為0.5的情況下,如果實際室內目標溫度為26℃,則實際盤管目標溫度為13.5℃;如果室內目標溫度為25℃,則實際盤管目標溫度為13℃。
採用上述的方法,根據室內目標溫度來確定盤管目標溫度時,如果室內目標溫度低於室內推薦目標溫度,表明當前期望的室內溫度要低,室內推薦目標溫度與室內目標溫度之間的第一差值為負值,根據第一差值計算出來的第二差值也為負值;那麼,根據第二差值和盤管推薦目標溫度所計算出來的實際盤管目標溫度將小於盤管推薦目標溫度。那麼,則根據實際盤管目標溫度執行盤溫PID運算時,由於盤管目標溫度小,壓縮機運行頻率大,降溫速度快,從而可以使得室內溫度能夠快速地達到所要求的較低的室內溫度,滿足對低溫需求的用戶的舒適性。而且,室內目標溫度越低,所獲得的盤管目標溫度也越低,使得盤溫PID控制過程的速度和降溫需求與室溫PID控制保持一致,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舒適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執行雙重PID控制的過程中,仍然不斷地比較第二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的大小。一旦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則退出雙重PID控制過程,轉入到室溫PID控制過程。
而且,在整個控制過程中,並非壓縮機一開始運行就執行室內溫度的補償,而是先保持壓縮機按照常規控制策略運行,保證了室內溫度能夠按照常規控制方式、快速地靠近室內目標溫度,不會影響室內溫度舒適性調節的速度。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在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且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之差大於設定的差值時,再退出雙重PID控制過程,轉入到室溫PID控制過程。通過合理選擇設定的差值,例如,設定為1℃,可以確保盤管溫度不低於盤管目標溫度,保證出風涼而不冷的舒適性。
而且,在該實施例的空調製冷運行控制過程中,如果用戶未設定風速,則控制空調風機按照最高風速運行,因為在同樣的製冷量下,高風速的出風溫度要高於低風速的出風溫度,進一步確保出風溫度不會過低。而若檢測到用戶設定的風速,則控制風機按照設定的風速運行。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室內溫度執行多少的溫度補償,是關乎空調器控制舒適性和節能性的關鍵因素。也即,設定補償溫度的選用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空調中預先存儲、隨時調用的設定補償溫度是與室內目標溫度和室外溫度相對應的一個補償溫度。基於室內目標溫度和室外溫度來確定設定補償溫度,能夠基於空調運行負荷實現對溫度補償控制在補償程度上的合理調控,達到溫度舒適性調節和低能耗節能性的均衡。
而且,空調中預先存儲的是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室外溫度範圍以及與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和室外溫度範圍相對應的多個補償溫度。在空調運行過程中執行溫度補償控制時,設定補償溫度通過下述過程來調用:
將當前室內目標溫度與預先存儲的室內目標溫度範圍作比較,判斷當前室內目標溫度所屬的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將當前室外溫度與預先存儲的室外溫度範圍作比較,判斷當前室外溫度所屬的室外溫度範圍;根據預先存儲的、與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和室外溫度範圍相對應的多個補償溫度中查找與當前室內目標溫度所屬的室內目標溫度範圍和當前室外溫度所屬的室外溫度範圍相對應的補償溫度作為設定補償溫度,並調用。
上述以溫度範圍的方式確定並調用設定補償溫度,數據處理量小,控制過程簡單,更有利於對空調器進行及時、有效地控制,提高溫度舒適性調節的速度,降低運行能耗。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