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04:53:11 1
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屬於中藥【技術領域】。它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製成:黨參20g、枸杞子18g、女貞子15g、山藥20g、芡實10g、白朮10g、鱉甲18g、玉竹12g、石斛20g、山豆根12g、鬱金18g、前胡10g、石膏25g、地骨皮10g、知母8g、連翹12g、魚腥草12g、瓜蔞15g、天竺黃10g、赤芍8g和大棗5g。該中藥補肝腎、滋陰降火、養肺固金,有效抑制結核菌的滋生,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有效治療肺結核。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屬於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肺結核是由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發生結核病800~1000萬,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結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傳染病。該病起病可急可緩,其臨床症狀多為低熱(午後較明顯)、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症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0003]目前對該病的治療一般採用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菌藥物進行治療,但抗結核菌藥療程較長且會對身體造成較大副作用。同時耐藥性強,加大了治療難度。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該中藥補肝腎、滋陰降火、養肺固金,有效抑制結核菌的滋生,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有效治療肺結核。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其特徵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製成:黨參20g、枸杞子18g、女貞子15g、山藥20g、突實10g、白朮10g、鰵甲18g、玉竹12g、石斛20g、山豆根12g、鬱金18g、前胡10g、石膏25g、地骨皮10g、知母8g、連翹12g、魚腥草12g、瓜萎15g、天竺黃10g、赤芍8g和大棗5g。
[0006]製備及服用方法:水煎煮,分早兩次早晚服用。I個月為I個療程,一般3-6個療程即可治癒。
[0007]各中藥藥理作用:
[0008]黨參:甘,平。歸脾、肺經。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0009]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經;腎經;肺經。養肝;滋腎;潤肺。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不清;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
[0010]女貞子:甘、苦,涼。歸肝、腎經。滋補肝腎,明目烏髮。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目暗不明,內熱消渴,骨蒸潮熱。
[0011]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功能。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白帶過多。
[0012]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溼止帶的功能。生品性平,澀而不滯,補脾腎而兼能祛溼。常用於白濁,帶下,遺精,小便不禁,兼溼濁者尤宜。
[0013]白朮:苦、甘,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0014]鱉甲:鹹,微寒。歸肝、腎經。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陰虛陽允,頭暈目眩,虛風內動。
[0015]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功效與主治: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幹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0016]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功能與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乾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0017]山豆根:苦,寒;有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蘊結症。
[0018]鬱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於胸脅刺痛,胸痺心痛。
[0019]前胡:苦、辛,微寒。歸肺經。降氣化痰,散風清熱。用於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風熱咳嗽痰多。
[0020]石膏:甘、辛,大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0021]地骨皮:甘,寒。歸肺、肝、腎經。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
[0022]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0023]連翹:微寒。歸肺、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用於癰疽,瘰癧,乳痛,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人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澀痛。
[0024]魚腥草:辛,微寒。歸肺經。清熱解毒,消痛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晐,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0025]瓜萎: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用於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痺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大便秘結。
[0026]天竺黃:甘,寒。歸心、肝經。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0027]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等。
[0028]大棗:甘,溫。歸脾、胃、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
[002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中藥補肝腎、滋陰降火、養肺固金,有效抑制結核菌的滋生,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有效治療肺結核,總有效率為100%。以下結合臨床資料來進一步說明其有益效果。
[0030]一、臨床資料:
[0031]1、病例選擇:選自2010.3-2012.3的肺結核患者200例,其中男103人,女97人,年齡15-68歲;
[0032]2、診斷標準:(I)初期僅感疲勞乏力,乾咳,食欲不振,形體逐漸消瘦,病重者可出現咳(咯)血,潮熱,顴紅,盜汗,形體明顯消瘦等症;(2)常有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史;
(3)病灶部位呼吸音減弱,或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及溼羅音;(4)痰液塗片、濃縮或培養,結核菌多呈陽性;(5)血沉增快;(6)結核菌素皮試呈強陽性;(7)X射線攝片示肺部可見結核病灶,必要時可作X線斷層攝片;[0033]3、治療方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煮,分兩次早晚服用,服用3-6個療程;
[0034]4、療效評定標準:治癒:症狀消失,肺部病灶吸收鈣化,痰菌檢查轉陰;好轉:症狀改善,肺部病灶部分吸收;無效:症狀及病灶無變化;
[0035]5、治療結果:治癒193人,好轉7人,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0036]二、典型病例
[0037]王某,女,42歲。患有肺結核病5年,反覆咳血,盜汗,形體消瘦,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痰鳴。胸片示:雙肺浸潤式肺結核;痰菌(+)。診斷為肺結核。經服用本發明的中藥3個月症狀明顯減輕,半年後痊癒,隨訪I年未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0038]配比:黨參20g、枸杞子18g、女貞子15g、山藥20g、突實10g、白朮10g、鰵甲18g、玉竹12g、石斛20g、山豆根12g、鬱金18g、前胡10g、石膏25g、地骨皮10g、知母8g、連翅12g、魚腥草12g、瓜萎15g、天竺黃10g、赤芍8g和大棗5g。
[0039]製備及服用方法:水煎煮,分早兩次早晚服用。I個月為I個療程,一般3-6個療程即可治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肺結核的中藥,其特徵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製成:黨參20g、枸杞子18g、女貞子15g、山藥20g、突實10g、白朮10g、鰵甲18g、玉竹12g、石斛20g、山豆根12g、鬱金18g、前胡10g、石膏25g、地骨皮10g、知母8g、連翅12g、魚腥草12g、瓜萎15g、天竺黃10g、赤苟8g 和大率5g。
【文檔編號】A61P31/06GK103638453SQ201310597916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3日
【發明者】張晨 申請人: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