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印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00:47:21 3
專利名稱:轉印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串聯式轉印裝置,該轉印裝置設有多個用於相應色調的感光鼓並 將形成在相應感光鼓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上。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串聯繫統中,相應感光鼓上的調色劑圖像向中間轉印帶的轉印通過向感 光鼓中的每一個施加轉印偏壓來執行(例如,參照日本專利未審公布No. 2005-234229公告)。在傳統成像設備中,感光鼓和多個中間轉印輥設置在這樣的位置處,即在將中間 轉印帶夾在中間的感光鼓的每一個與中間轉印輥的每一個之間形成接觸,然後轉印偏壓所 施加到的中間轉印輥的每一個使得中間轉印帶以壓力接觸感光鼓的每一個。在此情形中, 因為感光鼓的每一個與相對的中間轉印輥沿中間轉印帶的移動方向具有公共接觸區域,所 以很可能的是,取決於對感光鼓的每一個的夾壓力,由於調色劑積聚而出現遺漏字符等,因 而導致圖像質量的缺陷。要克服此問題,例如,如圖6中所示,在日本專利未審公布No. 2005-234229公告 的轉印裝置中,感光鼓31A-31D以感光鼓31D、感光鼓31C、感光鼓31B和感光鼓31A的順 序沿中間轉印帶的移動方向C從上遊側朝著下遊側設置。而且,在該轉印裝置中,感光鼓 31A-31D與相對的中間轉印輥34A-34D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分別具有公共接觸區 域。然後,通過中間轉印帶41將轉印偏壓從中間轉印輥34A-34D的每一個施加到感光鼓 31A-31D的每一個。在此情形中,因為惰輥43的底部位於感光鼓31A-31D的頂部之上,所以 採取相應感光鼓31A-31D的旋轉軸的方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並且由於中間轉印帶41從上 方朝著下方傾斜地延展到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上,所以對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夾壓 力不穩定。由此,在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處出現轉印不良。然後,在日本專利未審公布No. 2005-234229公告的轉印裝置中,通過控制對相應 感光鼓31A-31D的夾壓力來克服轉印不良的出現;儘管如此,控制夾壓力也是一個複雜的 過程。此外,如圖7中所示,當惰輥43與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之間在水平方向上的距 離增加,而惰輥43的底部與感光鼓31A-31D的頂部之間在豎直方向上的距離固定時,中間 轉印帶41到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進入角減小(降低)。這樣,當中間轉印帶41的進入 角減小(降低)時,克服了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轉印不良的出現。然而,由此導致裝置 的尺寸擴大到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與惰輥43之間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增加的程度。另外,如圖8中所示,當將補充輥44分離地設置在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上遊 側時,中間轉印帶41被該補充輥44下壓到感光鼓31D側。這樣,通過減小(降低)中間轉 印帶41到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進入角,克服了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轉印不良的出 現。然而,由此導致補充輥44和用以移動補充輥44的提升裝置等分別變得必要,因而導致 部件數量的增加,並且因為用於容納升降裝置的區域變得必要,所以裝置的尺寸擴大。
4
因而,本發明致力於提供一種能夠在實現小型化的同時減少圖像質量缺陷的出現 的轉印裝置。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轉印裝置包括環形帶,所述環形帶形成經過驅動輥與惰輥之間的 環形移動路徑;多個圖像承載構件,所述多個圖像承載構件設置在沿所述環形帶的移動方 向的位置處;以及多個轉印構件(例如,中間轉印輥、刷形中間轉印構件等),所述多個轉印 構件設置在所述多個圖像承載構件的相應下遊側的位置處,從而與所述多個相應圖像承載 構件相對,將環形帶夾在中間。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與相 對的轉印構件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具有公共接觸區域。而其他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相應 轉印構件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不具有任何公共接觸區域。因而,假定多個圖像承載構件的旋轉軸的方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則即使環形帶 從上方朝著下方傾斜地延展到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上,但因為設置在最上遊側 的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轉印構件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具有公共接觸區域,所以設置在最 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與環形帶之間的夾壓力能保持穩定;因而能防止轉印不良。此外,由 於其他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相應轉印構件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不具有任何公共接觸區 域,所以能降低其他圖像承載構件與環形帶之間的夾壓力;因而能防止由於調色劑積聚等 而出現遺漏字符。由此,在減小裝置尺寸的同時能實現減少圖像質量缺陷的出現。優選以這樣的方式構造,即通過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形成的圖像的色 調是使轉印不良最不顯眼的色調。由於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轉印構件沿 環形帶的移動方向具有公共接觸區域,所以其夾壓力不能降低;從而出現由於調色劑積聚 等而導致的遺漏字符;並且是轉印不良出現的可能性最高的位置。因此,通過將使轉印不 良最不顯眼的色調的圖像承載構件設置在最上遊側,實現轉印不良即使出現也是最不顯眼 的。優選以這樣的方式構造,即通過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形成的圖像的色 調是黃色的。例如,當使用由四色(黃色、品紅色、青色和黑色)的色調組成的調色劑時,實 現轉印不良即使出現也是最不顯眼的。優選以這樣的方式構造,即設置在最下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的色調是黑色的,並 且提供用於使多個轉印構件靠近和遠離多個圖像承載構件移動的轉印構件移位機構。在此 情形中,在彩色列印時,使得多個轉印構件靠近多個相應圖像承載構件;而在單色列印時, 僅使得設置在最下遊側的轉印構件靠近相對的圖像承載構件,而使得其他轉印構件遠離相 對的圖像承載構件。由此,在彩色列印中能減少圖像質量缺陷的出現。另外,在單色列印中,通過將曾 設置在最上遊側的為此所用的圖像承載構件設置在最下遊側,環形帶在其間延展的驅動輥 或惰輥沿水平方向的距離能明顯分開;因而,環形帶到圖像承載構件的進入角能明顯減小 (降低)。因此,圖像承載構件與環形帶之間的夾壓力保持穩定,從而不出現由於調色劑轉 印空隙而導致的遺漏字符;因此不出現轉印不良。利用根據本發明的轉印裝置,在減小裝置尺寸的同時能實現減少圖像質量缺陷的 出現。
圖1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轉印裝置的成像設備的示意性前剖面圖。圖2A是顯示在圖像未形成時轉印裝置的圖像承載構件和中間轉印輥的布置關係 的簡圖。圖2B是顯示在形成單色圖像時轉印裝置的圖像承載構件和中間轉印輥的布置關 系的簡圖。圖2C是顯示在形成彩色圖像時轉印裝置的圖像承載構件和中間轉印輥的布置關 系的簡圖。圖3是顯示除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之外的圖像承載構件的布置關係的簡圖。圖4是顯示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的布置關係的簡圖。圖5是顯示偏移值的示例的表。圖6是顯示傳統轉印裝置的圖像承載構件和中間轉印輥的布置關係的簡圖。圖7是顯示最上遊側的傳統圖像承載構件的布置關係的簡圖。圖8是顯示最上遊側的傳統圖像承載構件的另一布置關係的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文參照附圖對包括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轉印裝置的成像設備進行說明。圖1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轉印裝置的成像設備的示意性前剖面圖。成像設備100 基於已從文檔中讀取的圖像數據在預定的紙張(記錄介質)上形成多色或單色圖像。為此 目的,成像設備100在其主體的上部中配備有圖像讀取裝置120,並且在主體內部設有成像 部110(對應於本發明的轉印裝置)和供紙部130。圖像讀取裝置120包括掃描單元70、文檔臺71和自動文檔輸送器72。在複印操作 時,掃描單元70從放在文檔臺71的頂面上的文檔的圖像平面中讀取用於列印的數據。文 檔臺71由剛性玻璃片製成,並附接到成像設備100的主體的頂面。文檔臺71的頂面構造 為通過自動文檔輸送器72自由打開和關閉。自動文檔輸送器72將放在文檔裝載託盤上的 文檔一張張地輸送到出紙託盤。這樣,掃描單元70從文檔的圖像平面中讀取用於列印的數 據。成像部110設有中間轉印帶單元40、第一成像站30A到第四成像站30D、二次轉印 單元50、曝光單元60和定影器單元80。中間轉印帶單元40伸展出一條中間轉印帶41,該 中間轉印帶41是環形帶(對應於本發明的環形帶),通過驅動輥42和惰輥43等處於可自 由旋轉方式並處於張緊狀態。中間轉印帶41使用大約60 μ m-150 μ m厚的膜製成。第一成像站30A到第四成像站30D分別根據電子攝影的方法使用由黑色、青色、品 紅色和黃色組成的相應色彩的顯影劑執行成像過程。例如,在第一成像站30A中,帶電器 32A、顯影裝置33A、中間轉印輥34A和清潔裝置35A環繞感光鼓31A(對應於本發明的圖像 承載構件)設置。中間轉印輥34A由軸形成,該軸由直徑為8-lOmm的金屬(例如,不鏽鋼)製成,軸 的表面被導電彈性體(例如,EPDM、聚氨酯泡沫等)覆蓋,並通過該導電彈性體向中間轉印 帶41均勻地施加高電壓。中間轉印輥34A將感光鼓3IA推向與垂直於感光鼓3IA的方向
6不同的方向。這裡,代替中間轉印輥34A,可使用刷形中間轉印構件。第二成像站30B到第四成像站30D以與第一成像站30A相同的方式構造。第一成 像站30A到第四成像站30D在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二次掃描方向)上成單排布置。曝光單元60基於已通過圖像掃描儀120讀取的關於由黑色、青色、品紅色和黃色 組成的相應色彩的圖像數據驅動半導體雷射器,並將相應色彩的雷射束分配到第一成像站 30A到第四成像站30D。曝光單元60可以是使用除半導體雷射器之外的光源的裝置,諸如 使用基於圖像數據驅動的發光二極體陣列的裝置。例如,在第一成像站30A處,在通過帶電器32A均勻地帶電之後,感光鼓31A的圓 周表面通過基於黑色的圖像數據從曝光單元60分配的雷射束曝光。從而,在感光鼓31A的 圓周表面上形成基於黑色的圖像數據的靜電潛像。隨後,將黑色顯影劑從顯影裝置33A供 應到感光鼓31A的圓周表面,這裡靜電潛像在黑色調色劑圖像中是可見的。形成在感光鼓 31A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圖像通過中間轉印輥34A轉印到中間轉印帶41的表面上,向該 中間轉印輥34A施加與調色劑的靜電荷極性㈠相反的極性⑴的主轉印偏壓。通過清潔 裝置35A移除感光鼓31A的表面上剩餘的調色劑。在單色成像中,上述過程僅在第一成像站30A處執行。另外,在彩色成像中,對於 青色、品紅色和黃色的相應色彩,與在第一成像站30A處執行的類似過程也在第二成像站 30B到第四成像站30D處執行。由黑色、青色、品紅色和黃色組成的相應色彩的調色劑圖像 疊加在中間轉印帶41的表面上。供紙部130設有存紙盒81、人工送紙託盤82、主紙張傳送路徑83和次紙張傳送路 徑84。在存紙盒81中,接納多張使用頻率相對高的尺寸和類型的紙張。在人工送紙託盤 82上,放置使用頻率相對低的的尺寸和類型的紙張。主紙張傳送路徑83形成為從存紙盒81和人工送紙託盤82通過中間轉印帶41與 二次轉印單元50之間的空隙、然後經由定影器單元80延伸到出紙部90。包括轉印輥50A 的二次轉印單元50通過轉印輥50A將承載在中間轉印帶41的表面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 紙上,向該轉印輥50A施加與該調色劑的靜電荷極性(-)相反的極性(+)的二次轉印偏壓。 定影器單元80向已轉印了調色劑圖像的紙張施加熱和壓力,並因而將調色劑圖像固定在 紙張上。此外,為了保持二次轉印單元50的轉印輥50A與中間轉印帶41之間的夾壓力處 於預定值,轉印輥50A和驅動輥42中的任一個由剛性材料(金屬等)製成,然後另一個採 用由柔性材料等製成的彈性輥(彈性橡膠輥和泡沫樹脂輥等)。相對於該主紙張傳送路徑83而言,次紙張傳送路徑84形成為從定影器單元80的 通過點與設置出紙輥91的點之間的部分延伸到設置二次轉印單元50的點的上遊側。在於 紙張上雙面成像的情形中,在紙張經過定影器單元80之後,隨後在已在其第一面上形成圖 像之後,通過出紙輥91使得其前後緣顛倒,次紙張傳送路徑84將該紙張傳送到中間轉印帶 41與二次轉印單元50的轉印輥50A之間的空隙。隨後,參照圖2A-圖4,對成像部110中的感光鼓31A-31D和中間轉印輥34A-34D 的布置關係進行說明。如圖2A中所示,中間轉印帶41以張緊狀態在驅動輥42與惰輥43之間延展,形成 環形移動路徑。沿中間轉印帶的移動方向C,感光鼓31A-31D以感光鼓31D、感光鼓31C、感光
7鼓31B和感光鼓31A的順序設置到中間轉印帶41的外圓周表面。在與相應感光鼓31A-31D 相對的位置處設置中間轉印輥34A-34D,將中間轉印帶41夾在中間。另外,在未形成圖像時,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採取水平方向(參照圖2A), 驅動輥42及惰輥43的底部和中間轉印輥34A-34D的底部成直線設置。驅動輥42及惰輥 43的底部設置在感光鼓31A-31D的頂部之上。在未形成圖像時,中間轉印輥34A-34D可通過未示出的升降機構(轉印構件移位 機構)朝著垂直於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水平方向)的方向(豎直方向)移動,並 從而靠近相對的相應感光鼓31A-31D或遠離感光鼓31A-31D。也就是說,通過升降機構,中 間轉印輥34A-34D使得中間轉印帶41以壓力接觸感光鼓31A-31D或使得中間轉印帶41遠 離鼓31A-31D。此外,中間轉印輥34A-34D的旋轉軸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設置在 相對的相應感光鼓31A-31D的旋轉軸的相應下遊側的位置處。如圖2A中所示,在未形成圖像時,中間轉印輥34A-34D使得中間轉印帶41遠離感 光鼓31A-31D。也就是說,在未形成圖像時,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感光鼓31A-31D 的旋轉軸的布置方向和中間轉印輥34A-34D的旋轉軸的布置方向平行。如圖2B中所示,在形成單色圖像時,中間轉印輥34A使得中間轉印帶41以壓力接 觸感光鼓31A ;而中間轉印輥34B-34D使得中間轉印帶41遠離感光鼓31B-31D。在此情形 中,中間轉印帶41從上方朝著下方傾斜地延展到感光鼓31A上;即使如此,因為惰輥43與 感光鼓31A之間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很遠,所以中間轉印帶41到感光鼓31A的進入角小 (低)。由此,感光鼓31A與中間轉印帶41之間的夾壓力穩定,而且轉印能在感光鼓31A與 中間轉印帶41之間以低夾壓力執行。因此,防止由於中間轉印帶41等上的調色劑積聚而 出現遺漏字符;因此在二次轉印步驟中,能實現令人滿意的成像結果。另外,在單色成像中,通過施加到中間轉印輥34A的主轉印偏壓,執行調色劑圖像 從感光鼓31A到朝著移動方向C移動的中間轉印帶41的主轉印。然後,通過當所傳送的紙張在驅動輥42與轉印輥50A之間經過時施加到轉印輥 50A的二次轉印偏壓,執行調色劑圖像從中間轉印帶41到紙張的二次轉印。如圖2C中所示,在形成彩色圖像時,中間轉印輥34A-34D使得中間轉印帶41以壓 力接觸感光鼓31A-31D。在此情形中,如圖3中所示,感光鼓31A與中間轉印輥34A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 動方向C不具有公共接觸區域,但具有這樣的區域,即在該區域處,僅中間轉印帶41插在中 間。也就是說,間接通過中間轉印輥34A使得感光鼓31A以壓力接觸中間轉印帶41。由此, 因為感光鼓31A能夠以對中間轉印帶41的降低的夾壓力執行轉印過程,所以防止由於中間 轉印帶41等上的調色劑積聚而出現遺漏字符;因而在二次轉印步驟中,能實現令人滿意的 成像結果。此外,以與感光鼓3IA相同的方式,感光鼓3IB、3IC與中間轉印輥34B、34C沿中間 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也分別不具有公共接觸區域。因此,對於感光鼓31B、31C,以與感光 鼓31A相同的方式,也防止由於中間轉印帶41等上的調色劑積聚而出現遺漏字符;因此在 二次轉印步驟中,能實現令人滿意的成像結果。此外,如圖4中所示,設置在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與中間轉印輥34D沿中間轉印 帶41的移動方向C具有公共接觸區域。也就是說,直接通過中間轉印輥34D使得感光鼓31D以壓力接觸中間轉印帶41。通常,在設置在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的位置處,中間轉印 帶41從上方朝著下方傾斜地延展到感光鼓31D,而在水平方向上到惰輥43的距離小;使得 中間轉印帶41的進入角大(高),使得中間轉印帶41具有陡坡。由此,感光鼓31D與中間 轉印帶41之間的夾壓力不穩定。即使如此,因為直接通過中間轉印輥34D使得感光鼓31D 以壓力接觸中間轉印帶41,所以對中間轉印帶41的夾壓力能得以穩定;因此,不出現由於 調色劑轉印空隙而導致的遺漏字符,從而能防止轉印不良。這裡,因為直接使得感光鼓31D以壓力接觸中間轉印帶41,所以由於調色劑積聚 而導致的遺漏字符不太可能出現。儘管如此,由於將使遺漏字符等不顯眼的色調(黃色) 的顯影劑供應到感光鼓31D,所以在二次轉印步驟中成像中的轉印不良是不顯眼的。此外,在彩色成像中,通過施加到中間轉印輥34A-34D的主轉印偏壓,以感光鼓 31A-31D的經過順序執行調色劑圖像從感光鼓31A-31D到朝著移動方向C移動的中間轉印 帶41的主轉印。然後,通過當所傳送的紙張經過驅動輥42與轉印輥50A之間的空隙時施 加到轉印輥50A的二次轉印偏壓,執行調色劑圖像從中間轉印帶41到紙張的二次轉印。由此,成像部110能在不增加部件數量的情況下減少圖像質量缺陷的出現,因而 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此外,成像部110不需要加寬每個部件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減小設 備的尺寸。隨後,參照圖3-圖5,基於圖像質量的視覺檢查的結果對感光鼓31A-31D和中間轉 印輥34A-34D的布置關係進行說明。在檢查中,認識到感光鼓31A-31D、中間轉印輥34A-34D 和軸的直徑分別是30mm、12mm和8mm。在圖5的表中,所檢查的圖像質量通過分別表示非常 令人滿意、差不多令人滿意和不良的標記◎、〇和X顯示。首先,將感光鼓31A和中間轉印輥34A作為示例,對感光鼓31A-31C和中間轉印輥 34A-34C的布置關係進行說明。如圖3中所示,中間轉印輥34A固定(鎖定)在這樣的位置處,即中間轉印帶41 被下壓到感光鼓31A側達下推值G (Imm)的量。在此階段,中間轉印輥34A以這樣的方式固 定(鎖定),即其承載部(未示出)與保持感光鼓31A的保持器構件(未示出)形成接觸。在此情形中,圖像質量的好與壞取決於感光鼓31A的旋轉軸與中間轉印輥34A的 旋轉軸之間在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上的距離(偏移值F)。如圖5中所示,當該偏移 值F是2. Omm-4. Omm時,感光鼓31A與中間轉印輥34A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不具 有公共接觸區域。顯著地,當偏移值F是0. 3mm時,能防止大部分由於中間轉印帶41上的 調色劑積聚等而出現遺漏字符。其餘感光鼓31B、31C和中間轉印輥34B、34C的布置關係與 上文相似。接下來,對設置在最上遊側的感光鼓31D和中間轉印輥34D的布置關係進行說明。 如圖4中所示,中間轉印輥34D固定(鎖定)在鄰接中間轉印帶41的位置處。在此階段, 中間轉印輥34D以這樣的方式固定(鎖定),即其軸承部(未示出)與保持感光鼓31D的保 持器構件(未示出)形成接觸。在此情形中,圖像質量的好與壞取決於感光鼓31D的旋轉軸與中間轉印輥34D的 旋轉軸之間在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上的距離(偏移值F)。如圖5中所示,當該偏移 值F是0. 5mm-l. 5mm時,感光鼓31D與中間轉印輥34D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具有 公共接觸區域。顯著地,當偏移值F是1. Omm時,能防止大部分由於中間轉印帶41上的調色劑積聚等而出現遺漏字符。另一方面,當偏移值F是0. Omm時,由於過量電荷而出現轉印 不規則,導致圖像質量的不足。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中間轉印輥34A-34D的旋轉軸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 向C設置在相對的相應感光鼓31A-31D的旋轉軸的相應下遊側的位置處。然而,中間轉印輥 34A-34D的旋轉軸可沿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設置在相對的相應感光鼓31A-31D的旋 轉軸的相應上遊側的位置處。然而,如果中間轉印輥34A-34D設置在感光鼓31A-31D的相 應上遊側,則具有可能出現調色劑圖像發散的可能性。因此優選將中間轉印輥34A-34D設 置在感光鼓31A-31D的相應下遊側,這是因為在產生夾壓力之後,電荷隨之施加到感光鼓 34A-34D上的圖像上;於是能執行令人滿意的圖像轉印。此外,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用由四色的色調組成的調色劑,但是也可使用由多 色的色調、諸如六色或八色的色調組成的其他調色劑。在此情形中,推薦將使承載轉印不良 最不顯眼的色調的顯影劑的感光鼓設置在最上遊側。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轉印構件移位機構(未示出)使得中間轉印輥 34A-34D可朝著垂直於中間轉印帶41的移動方向C的方向移動。然而,該可移動方向不限 於此;而是,只要使得中間轉印輥34A-34D在其以壓力與中間轉印帶接觸時設置在與上述 相同的位置處,則任何其他方向也是可接受的。該實施例的上述說明在任何方面都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應被認為是限制性的。 本發明的範圍由權利要求而非上述實施例表明。此外,期望的是在意義上等同於權利要求 以及等同原則範圍內的所有變化都應包括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印裝置,包括環形帶,所述環形帶形成經過驅動輥與惰輥之間的環形移動路徑,所述驅動輥和所述 惰輥固定在所述裝置中的位置處;多個圖像承載構件,所述多個圖像承載構件沿所述環形帶的移動方向並排設置在預定 界限內;以及多個轉印構件,所述多個轉印構件在所述多個圖像承載構件沿所述移動方向的相應下 遊側的位置處設置在所述移動路徑的內側,從而與多個相應圖像承載構件相對,將所述環 形帶的一部分夾在中間,其中沿所述環形帶的移動方向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轉印構件沿 所述環形帶的移動方向具有公共接觸區域;其他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轉印構件沿所述環形帶的移動方向不具有任何公共接觸 區域。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通過設置在最上遊側的所述圖像承載構件形 成的圖像的色調是使轉印不良最不顯眼的色調。
3.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通過設置在最上遊側的所述圖像承載構件形 成的圖像的色調是黃色的。
4.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通過沿所述移動方向設置在最下遊側的所述 圖像承載構件形成的圖像的色調是黑色的;進一步包括轉印構件移位機構,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所述多個相應轉印構件靠近和遠離所 述多個相應圖像承載構件,其中在彩色列印中,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所述多個相應轉印構件靠近所述多個相應 圖像承載構件;以及在單色列印中,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設置在最下遊側的所述轉印構件靠近相對 的圖像承載構件,而使得其他轉印構件遠離相對的圖像承載構件。
5.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通過沿所述移動方向設置在最下遊側的所述 圖像承載構件形成的圖像的色調是黑色的;進一步包括轉印構件移位機構,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所述多個相應轉印構件靠近和遠離所 述多個相應圖像承載構件,其中在彩色列印中,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所述多個相應轉印構件靠近所述多個相應 圖像承載構件;以及在單色列印中,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設置在最下遊側的所述轉印構件靠近相對 的圖像承載構件,而使得其他轉印構件遠離相對的圖像承載構件。
6.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通過沿所述移動方向設置在最下遊側的所述 圖像承載構件形成的圖像的色調是黑色的;進一步包括轉印構件移位機構,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所述多個相應轉印構件靠近和遠離所 述多個相應圖像承載構件,其中在彩色列印中,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所述多個相應轉印構件靠近所述多個相應 圖像承載構件;以及在單色列印中,所述轉印構件移位機構使得設置在最下遊側的所述轉印構件靠近相對的圖像承載構件,而使得其他轉印構件遠離相對的圖像承載構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印裝置,其包括環形帶,所述環形帶形成經過驅動輥與惰輥之間的環形移動路徑;多個圖像承載構件,所述多個圖像承載構件設置在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的位置處;以及多個轉印構件,所述多個轉印構件設置在所述多個圖像承載構件的相應下遊側的位置處,以便在環形帶的另一側與多個相應圖像承載構件相對。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設置在最上遊側的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轉印構件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具有公共接觸區域。而其他圖像承載構件與相對的相應轉印構件沿環形帶的移動方向不具有任何公共接觸區域。
文檔編號G03G15/16GK102122125SQ20111000579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7日
發明者瀧口俊樹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