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灶造汽節能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03:11:36 1
專利名稱:爐灶造汽節能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民用爐灶的輔助燃燒裝置,進一步是指水汽轉換的造汽及噴射裝置。
第89212289.7號專利說明書公開了一種手提汽化節煤爐,具有提高燃燒效率的作用。但它需要等到水箱或造汽箱中的水沸騰後才能生汽,爐子燃燒初期的造汽時間顯得較長,亦不適應於燃燒不穩定的柴灶等灶類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爐灶造汽裝置,具有初始造汽時間短、造汽壓力大的特點,能應用於以煤或柴為燃料的各種爐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它有進水管和夾套以及噴汽器,其技術特點是,在夾套內腔中裝有與進水管連通的霧化管,該霧化管上朝夾套加熱壁方向開有噴霧孔,所述噴霧器同置於夾套內腔中的輸汽管連通,該輸汽管貼靠在加熱壁上且其開有進汽孔的上端頭位置高於霧化管。
以下結合附圖做出進一步說明。
圖1和圖2分別是本裝置的實際結構,其中圖1所示夾套為U形,適用於柴灶,圖2所示夾套為園柱形,適於煤爐。附圖3為設置在圖2所示夾套內的管道結構(圖1所示夾套中的輸汽管可採用回形)。在附圖中1-夾套,2-加熱壁,3-噴汽器,4-夾套內腔,5-霧化管,6-進水管,7-輸汽管,8-進汽孔。
由所述附圖可知,本裝置有進水管(6)、夾套(1)、噴汽器(3),在夾套內腔(4)中設有與進水管(6)連通的霧化管(5),該霧化管(5)上朝夾套(1)的加熱壁(2)方向開有噴霧孔。所述噴汽器(3)同置於夾套內腔(4)中的輸汽管(7)相連通,該輸汽管貼靠在加熱壁(2)上且其開有進汽孔(8)的上端位置高於霧化管(5)。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按已有技術的安裝方式,由進水管(6)將水壓入霧化管(5),則由霧化管(5)上的噴霧孔噴出水霧,水霧接觸到加熱壁(2)後立即被汽化產生壓力而經進汽孔(8)進入輸汽管(7),由於輸汽管(7)緊靠在加熱壁(2)上,使管(7)中的汽體進一步加熱,形成較高的壓力從噴汽器(3)噴出。由此使噴汽的初始過程較已有技術大大縮短,且在其後的汽化過程中,汽化效果大大提高。
本裝置在實際使用時,可將進水管(6)接通可控制流量的自來水或在爐灶的上方安裝一個水箱,並經過一個閥門將水接至進水管(6),形成壓力水。亦可在水箱上裝一個打氣筒,向水箱內壓入適量空氣,增加水壓。需停止使用時,關上水閥即可。為安全起見,最好使裝置的汽壓限制在0.15MPa以下。因此,可安裝一個安全閥,用以限壓。
本裝置具有初始造汽時間短,汽壓大的特點,克服了已有技術的不足而能應用於各種煤、柴爐灶,起到節約燃料、提高熱效率的作用。
實施例參照圖1所示結構的裝置,夾套(1)尺寸可選用200×300×80mm,霧化管為φ0.5,適於農村燒柴灶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爐灶造汽節能裝置,有進水管(6)、夾套(1)、噴汽器(3),其特徵是,在夾套內腔(4)中設有與進水管(6)連通的霧化管(5),霧化管(5)上朝夾套的加熱壁(2)方向開有霧化孔,所述噴汽器(3)同置於夾套內腔(4)中的輸汽管(7)連通,該輸汽管(7)貼靠在加熱壁(2)上且其開有進汽孔(8)的上端頭位置高於霧化管(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爐灶用造汽節能裝置,有進水管(6)、夾套(1)、噴汽器(3),它的結構特點在於夾套內腔(4)中設有同時水管(6)連通的霧化管(5),其上有噴霧孔,噴汽器同夾套內腔(4)中的輸汽管(7)連通,該輸汽管(7)緊靠在加熱壁(2)上且管的上端頭位置高於霧化管(5)。本裝置使汽化初始過程縮短,造汽壓力提高,尤其適用於燃燒不穩定的柴灶。
文檔編號F24B1/20GK2084162SQ91212499
公開日1991年9月4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1991年4月11日
發明者鄒慈生, 李賚周, 歐陽琦 申請人:廣州軍區湖南企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