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四擋變速箱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04:37:31 1
專利名稱:電動四擋變速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速機構,具體涉及一種電動四擋變速箱。
背景技術:
變速箱是公路交通運輸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之一,通過改變變速箱內的齒輪嚙合可以隨時改變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速擋位,以適應各種不同的路況。現有的四擋變速箱結構複雜,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的電動四擋變速箱。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電動四擋變速箱,其包括箱體,設置在該箱體上的主動軸及從動軸,該主動軸上固連設置有輸入從動齒輪、第一變速齒輪、第二變速齒輪、第三變速齒輪,在所述從動軸上空套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變速齒輪、第三變速齒輪相對應嚙合的第四變速齒輪、第六變速齒輪,在所述從動軸上還滑套設有與所述第二變速齒輪相嚙合的第五變速齒輪,其中,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上具有一撥叉,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分別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第六變速齒輪的相鄰面上對應設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塊。進一步的,所述第五變速齒輪通過花鍵與所述從動軸滑動配合。所述第五變速齒輪上具有一撥動端,該撥動端上設置有一與所述撥叉自由端相對應的撥叉位。所述撥叉固連在所述箱體上與所述主、從動軸相平行的撥叉軸上,在該撥叉軸端部設置有拉索,該拉索通過固連在所述箱體上的拉索支架定位。所述撥叉軸上具有四個擋位槽,其與設置在所述箱體上的擋位控制裝置對應配
口 o所述擋位控制裝置包括設於所述箱體上的中空擋位體,設於該擋位體端部且可在該擋位體內部滑動的擋位球,該擋位球的球面與所述擋位槽相匹配,所述擋位球通過處於所述中空擋位體內的彈性體與所述擋位體固連。在所述箱體上還設置有輸入軸,該輸入軸上固設有一與所述輸入從動齒輪相哨合的輸入主動齒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直接通過拉索定位所述撥叉的位置,由該撥叉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分別通過與第四、六變速齒輪結合定位,進而使得該第二變速齒輪與第五變速齒輪嚙合、第一變速齒輪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嚙合、第三變速齒輪與所述第六變速齒輪嚙合來實現所述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的力矩傳遞,由齒數比不一樣的多組齒輪嚙合,使得由主動軸傳輸至從動軸,並最終從該從動軸端部輸出的力矩達到多種不同的速度,實現多擋變速,使用簡單方便。[0012]在所述撥叉軸上具有四個擋位槽,其與所述擋位控制裝置配合使用,用於各擋位的定位,方便快速合擋定擋。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垂向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P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如圖I和圖2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包括箱體1,設置在該箱體I上的主動軸2及從動軸3,該主動軸2上固連設置有輸入從動齒輪12、第一變速齒輪13、第二變速齒輪14、第三變速齒輪15,在所述從動軸3上空套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第三變速齒輪15相對應嚙合的第四變速齒輪16、第六變速齒輪18,在所述從動軸3上還滑套設有與所述第二變速齒輪14相嚙合的第五變速齒輪17,其中,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上具有一撥叉20,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分別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第六變速齒輪18的相鄰面上對應設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凹槽171及凸塊161、181。本實用新型中的主動軸2的動力是由設於所述箱體I上的輸入軸4上的輸入主動齒輪11與所述輸入從動齒輪12之間的嚙合進行傳遞的,保證動力的平穩傳遞。該輸入軸4通過外接發動機30或其它動力源,在發動機30的主軸與所述輸入軸4之間通過連接套31固連。在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第二變速齒輪14和第三變速齒輪15間隔固定設置在所述主動軸2上,當主動軸2因輸入從動齒輪12轉動而轉動,進而帶動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第二變速齒輪14和第三變速齒輪15分別同軸轉動。而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第六變速齒輪18分別空套設置在所述從動軸3上,且該第四變速齒輪16、第六變速齒輪18與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第三變速齒輪15相嚙合,即是當第一變速齒輪13、第三變速齒輪15同軸轉動時,帶動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第六變速齒輪18轉動,而所述從動軸3不轉動,也就是空轉。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滑套設置在所述從動軸3上且與所述第二變速齒輪14相嚙合,具體地,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通過一花鍵與所述從動軸3滑動配合,這是當所述第二變速齒輪14帶動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轉動時,由於第五變速齒輪17因花鍵的周向定位,使得整個從動軸3將會隨著第五變速齒輪17的轉動而轉動,進而由該從動軸3的端部輸出動力。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四擋變速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上具有一撥動端172,在該撥動端172上設置有一與所述撥叉20自由端相對應的撥叉位。所述撥叉20通過該撥叉位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在所述從動軸3上的花鍵軌道上來回撥動。其中,所述撥叉20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撥開,使其與所述第二變速齒輪14脫離嚙合,形成空擋;當所述撥叉20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撥向第四變速齒輪16,使得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上的凹槽171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上的第一凸塊161配合,即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和第四變速齒輪16成為一整體,並由所述花鍵周向定位,這時主動軸2轉動時,由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帶動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進行動力傳輸,最終由從動軸3輸出動力,形成一擋,這時,所述第三變速齒輪15與所述第六變速齒輪18將形成空轉;當所述撥叉20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撥向第二變速齒輪14並與其嚙合,形成一擋,這時,所述主動軸2通過所述第二變速齒輪14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動力傳動,最終由從動軸3輸出動力,而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第三變速齒輪15與所述第六變速齒輪18將形成空轉;當所述撥叉20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撥向第六變速齒輪18,使得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上的凹槽171與所述第六變速齒輪18上的第二凸塊181配合,即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 和第六變速齒輪18成為一整體,並由所述花鍵周向定位,這時主動軸2轉動時,由所述第三變速齒輪15帶動所述第六變速齒輪18進行動力傳輸,最終從從動軸3輸出動力,形成一擋,這時,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將形成空轉。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可以自由設定所述第一變速齒輪13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16、所述第二變速齒輪14與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所述第三變速齒輪15與所述第六變速齒輪18的齒數比,從而輸出不同轉速的動力。所述撥叉20的定位所述撥叉20固連在所述箱體I上與所述主、從動軸2、3相平行的撥叉軸21上,該撥叉軸21通過軸承固連在所述箱體I上,在所述撥叉軸21的端部設置一拉索22,並通過固連在所述箱體I上的拉索支架23進行拉索定位。當需要換擋時,只需拉動拉索22,使得撥叉軸21帶動撥叉20撥動所述第五變速齒輪17即可。為了進一步進行擋位定位,在所述撥叉軸21上具有四個擋位槽211,該四個擋位槽211與設置在所述箱體I上的擋位控制裝置24對應配合。具體地,參見圖3,所述擋位控制裝置24包括設於所述箱體I上的中空擋位體241,設於該擋位體241端部且可在該擋位體241內部滑動的擋位球243,該擋位球243的球面與所述擋位槽211相匹配,所述擋位球243通過處於所述中空擋位體241內的彈性體242與所述擋位體241固連。實際生產過程中,該擋位控制裝置24可直接通過一端部與所述擋位槽211相匹配的擋位塊與所述箱體I彈性連接形成。當拉動拉索22時,撥叉軸21軸向移動,所述彈性體242比如彈簧收縮,使得擋位球243或擋位塊脫離所述擋位槽211,當所述擋位球243或擋位塊達到一新的擋位槽211時,彈性體242擴張,將所述擋位球243或擋位塊頂至擋位槽211上,形成新的擋位。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
以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包括箱體,設置在該箱體上的主動軸及從動軸,該主動軸上固連設置有輸入從動齒輪、第一變速齒輪、第二變速齒輪、第三變速齒輪,在所述從動軸上空套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變速齒輪、第三變速齒輪相對應嚙合的第四變速齒輪、第六變速齒輪,在所述從動軸上還滑套設有與所述第二變速齒輪相嚙合的第五變速齒輪,其中,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上具有一撥叉,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分別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第六變速齒輪的相鄰面上對應設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五變速齒輪通過花鍵與所述從動軸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五變速齒輪上具有一撥動端,該撥動端上設置有一與所述撥叉自由端相對應的撥叉位。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撥叉設置在所述箱體上與所述主、從動軸相平行的撥叉軸上,在該撥叉軸端部設置有拉索,該拉索通過固連在所述箱體上的拉索支架定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撥叉軸上具有四個擋位槽,其與設置在所述箱體上的擋位控制裝置對應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擋位控制裝置包括設於所述箱體上的中空擋位體,設於該擋位體端部且可在該擋位體內部滑動的擋位球,該擋位球的球面與所述擋位槽相匹配,所述擋位球通過處於所述中空擋位體內的彈性體與所述擋位體固連。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四擋變速箱,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箱體上還設置有輸入軸,該輸入軸上固設有一與所述輸入從動齒輪相哨合的輸入主動齒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四擋變速箱,其包括箱體,設置在該箱體上的主動軸及從動軸,該主動軸上固連設置有輸入從動齒輪、第一變速齒輪、第二變速齒輪、第三變速齒輪,在所述從動軸上空套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變速齒輪、第三變速齒輪相對應嚙合的第四變速齒輪、第六變速齒輪,在所述從動軸上還滑套設有與所述第二變速齒輪相嚙合的第五變速齒輪,其中,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上具有一撥叉,在所述第五變速齒輪分別與所述第四變速齒輪、第六變速齒輪的相鄰面上對應設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撥叉的撥動實現齒輪的不同配對,進而形成不同的擋位控制,做到多擋位變速。
文檔編號F16H63/34GK202756549SQ20122033772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沈瑞寒 申請人:沈瑞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