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三篇有感
2023-07-13 15:08:03 1
篇一:讀老三篇有感
「老三篇」是毛澤東同志的三篇著作,即: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這三篇文章我從十幾歲就讀,讀了幾十年,讀了無數遍。不僅可以倒背如流,而且成了自己的座右銘。
「為人民服務」5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像人生之樹,他植根於我的心田,我用滿腔的熱血澆灌他,我用畢生的心血哺育他,我用全部的精力培養他,他不僅長成了參天大樹,而且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紀念白求恩」像誨人不倦的教師,他教會了如何做人,做什麼樣的人: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成了我終身追求的目標。
「愚公移山」像無聲的號角激勵著我、鞭策著我、鼓舞著我,不斷克服工作中、學習中、生活中、前進中的困難與挫折,向著人生的最高境界——喜馬拉雅山的頂峰攀登、再攀登!!!
張思德、白求恩、老愚公,毛澤東筆下的三個人物,我敬佩他們、崇拜他們、學習他們,他們成了我的偶像。像張思德那樣安心於本職工作,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像白求恩那樣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像老愚公那樣不畏困難、挖山不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的我在學業、事業、生活上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共產黨員的稱號、高級職稱的資格、國家幹部的崗位、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都是我的成果、我的收穫、我的驕傲、我的幸福。
篇二:讀老三篇有感
「老三篇」一個多麼熟悉又親切的字眼,五十歲左右的人,哪個不是唱著「東方紅」背著「老三篇」長大的。的確,「老三篇」曾經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洪流中,去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
遺憾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老三篇」也漸漸離我們遠去。時隔三十多年,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重新學習「老三篇」,進一步理解和領會「老三篇」所弘揚的思想精神,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學習「老三篇」,就是要學習張思德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習愚公移山開拓進取、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的精神;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有了這些思想和精神,我們國家就能更好地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有了這些思想和精神,我們永康中學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實現打造「浙派名校」的目標;有了這些思想和精神,我們的老師就能工作熱情百倍,幸福感倍增。去認真讀讀「老三篇」吧,會有收穫的。
篇三:讀老三篇有感 崔誠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小學時就曾讀過,當時的我還不了解偉大的共產黨,也不知道這就是毛主席推薦的」老三篇「之一,但這篇文章卻給那時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做同樣一件事,不斷挖山,即便在智叟的冷嘲熱諷之下也未曾動搖,這般堅韌的毅力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也在那個時候就在我心中種下了這樣一個信念: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堅持做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貴在持之以恆。
長大後,我又陸陸續續讀到了《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中開篇第一段就讓我深思: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我在心中默默地想,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多少人是依舊胸懷天下的,還有多少人是能夠擺脫小我,站在成就大家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的。物慾橫流的社會遮蔽了人們的雙眼,仿佛每一個人都忘了曾經的夢想,只是為工作而工作,為生活而生活,卻不再去追尋這一切背後的意義。」為人民「,這三個字重似千斤,應該牢牢記在我們心中,記在每一個黨員心中,只有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擺脫現實社會的羈絆,才能用一顆純淨的心靈不斷奮進拼搏。
《紀念白求恩》是最讓我有所感悟的一篇文章。原先只以為這篇文章讚揚了白求恩的心懷民生,醫者仁心,不在乎國籍與種族,盡一切力量擔負醫者的職責,盡醫者的使命。後來才明白,小學的我只看到了白求恩這一個人,而現在的我則看到了以白求恩同志為代表的整個群體,那就是共產黨員。文章最後的」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句話點明了我們做人的最終目標,也是每位共產黨員需要不斷前進的指路明燈。
重讀毛澤東的老三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要謹記共產黨員的為人守則與前進目標,將學習到的精神應用於現實生活中來,在學習、生活、工作上不斷努力嚴格要求自己,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為民航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篇四:讀老三篇有感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在此我倡議大家重讀《老三篇》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凡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概都回熟讀和背誦」老三篇「。其實老三篇這個專有名詞是廣大群眾發明的。四十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先後在1939年、1944年和1945年寫下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三篇著作被當時的群眾稱之為」老三篇「。在當時,」老三篇「可是全國人民人人學習、誦讀並努力的身體力行的。我當時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這在當時極為平常,沒有任何值得誇耀的。他的材料影響我們幾代人,很值得我們繼續學習和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鍛鍊,特別是對現在的中學生更會大有益處。因為它是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對於全體教師來說重讀」老三篇「可以進一步地明確這樣三種精神。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品格;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愚公移山意志。「同時這也與我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相映生輝。時間的推移,並未使」老三篇「顯得過時,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老三篇「都將教育、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
在《紀念白求恩》中,毛澤東說: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揀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結合我們學校的工作,這樣的同志也不是沒有的,我希望你能好好學習一下,並真正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在《為人民服務中》中,毛澤東引用司馬遷的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結合我校現在的工作,並沒有讓你去選擇死亡,只不過讓你明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品德和生命,只要堅持這一條自己心裡就可以接受考驗,可以抗衡誘惑,可以化解許多的心裡不平衡。
在《愚公移山》中,毛澤東同志把全黨全國人民的信心凝成一句話,即革命一定要勝利,一定要下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結合我校的課改活動,可以說這也是一項革命,怎樣才能取得勝利,這就需要靠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把壓在我們頭上的兩座大山,一座升學率,一座全科及格率搬走。我們也一定要堅持下去,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而是我們全體師生自己。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有什麼搬不走呢?
」老三篇「文字樸實無華,說理深刻犀利,我近日多次重讀」老三篇「,可以說百感交集,倍覺親切。所以有必要在我們全校當中,掀起一場學習」老三篇「的思潮,希望他的精神能好好洗滌一下我們即將生透的大腦;充實一下我們即將貧血的脈管,填補一下我們精神領域的某些空白。
篇五:讀老三篇有感
聽父親提到「老三篇」,我心中不由得納悶,覺得這「老三篇」離我的生活太遠,一經了解,我才知道原來「老三篇」是毛主席寫的三篇文章,它們分別是《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今日我又細細讀起了這「老三篇」,心中產生了許多新感悟。
時隔多年,毛主席的「老三篇」依舊流傳,影響經久不衰,可見這三篇文章精神力量之深厚。作為一名80後,生活在黨的光環下,認食無憂,更不應該忘記「老三篇」中提倡的精神,更不能忘記今天的好日子,其實是無數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用鮮血鋪就的。「老三篇」裡的人物讓我感動,讓我覺得羞愧。
《紀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戰場,這裡沒有他的親人,他孤身一人堅持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毫無利己,對工作極其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忱,他在手術臺上一幹就是三天三夜,卻仍然堅持在崗位上。白求恩眼中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也沒有狹隘的愛國主義,他是一個只知道救助傷員的醫生,哪裡有傷員,他的手術臺就設在哪裡,他不怕炮轟,也不怕犧牲生命,他是一個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偉大的共產主義者。用白求恩的事跡反觀自己,反觀現在的人們,仍有不少人幹工作時拈輕怕重,看到一點利益就見異思遷。我在想,佔著如此好的生活條件還這樣工作,又怎能對得起那些逝去的先烈們;拿著國家的工資,靠著人民的信任,卻尸位素餐,幹著專門利己,偷雞摸狗的勾當,又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住著人民建造的房屋,吃著人民種的糧食,卻對人民的生活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又怎能挑起國家復興的大梁。毛主席在文中提到「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是對我們這些後來人的要求,白求恩同志犧牲了,可他的精神還在,感天地,泣鬼神。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在乎能力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肯付出,是否肯奉獻,只有將自己的私利乃至生命都置之度外時,我們才能變得高尚而純粹。
《為人民服務》中的張思德只是一個燒炭的警衛員,可是就是在這樣平凡的崗位上,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張思德的死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還要重。讀到這裡,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不令人為之動容。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張思德同志卻能在困難中看到光明,默默無聞地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人民服務」這樣的一個樸實的口號,成為那個時期無數革命志士的行動準則,抗日救國,讓熱血青年,從五湖四海奔向革命根據地,為的只是解救那些正在受難的廣大人民。此刻,我終於明白人民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唯有工作為人民,舍小我為大家,才能成為人民中的一員,時時刻刻記著人民的好。
《愚公移山》一文中毛主席以愚公為例,指出只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就一定能搬掉壓在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可是只要長此以往地堅持下去,聯合全國人民大眾,這兩座大山就一定能挖乎。愚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中國人用自己的行動說明沒有什麼困難能難倒人民,只要團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下去,一切反對派都會如紙老虎一般。在學習中,在今天的社會裡,比起愚公移去的那兩座大山,還能有什麼理由能讓我們懼怕困難呢?困難擺在那裡,只有想辦法,鼓足勇氣坦然地面對它,才能獲得愚公那樣的成功。
「老三篇」我已經讀完了,可是裡面的那些樸實的文字,偉大的精神卻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不禁要問,問自己,是否達到了那些革命者的要求。也許此時此刻,任何言語無法表達我的心情,而那些精神卻將成為我用一生踐行的準則,它們的意義永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