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於泳衣應用的可拉伸的織物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02:09:36
專利名稱:適合於泳衣應用的可拉伸的織物的製作方法
適合於泳衣應用的可拉伸的織物 本發明涉及設計為在泳衣應用中具有改善效用的新型織物,和製備這樣
的織物的方法,以及由這樣織物製成的衣物。用伸長率、15%應變時瞬時織
物增長以及尺寸穩定性來表徵該織物。該織物包括一種交聯聚烯烴彈性纖維 和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的第二纖維。
背景技術:
和發朋內容
泳衣是服裝業的一部分,已知其具有特殊的需求和要求。泳衣通常構建 自針織織物,這是因為針織織物能通過壓縮或拉長形成針織織物的單獨的編 織線圏(線圈)而更加輕易地順應身體。但是,除非織物具有使編織線圈回到 其原尺寸的能力,否則該線圈順應或拉長的能力也導致諸如局部拱脹等變 形,尤其是在衣物經受較多拉伸的區域。在含水環境如遊泳所遇到的環境中, 這些變形往往被擴大。局部拱脹不但難看,而且增大了遊泳者在水中移動的 阻力。因此,期望製造一種具有彈性體性質的針織織物,從而由該織物製造 的泳衣或其它衣物是更加尺寸穩定的。
含有彈性纖維的織物是眾所周知的。目前常見的是將相對少量的彈性纖
維如斯潘德克斯(spandex)與配對(companion)硬質紗線共編織。由於多數彈性 纖維的本性,常常需要熱定形步驟來保持尺寸穩定性。若沒有這樣的熱定形 的話,彈性纖維將收縮,壓縮織物線圏,從而減小了總尺寸。已知熱定形具 有包括成本以及彈性和/或配對紗線對熱的不期望的反應在內的幾個缺點。為 了防止對熱的反應,已確定出能在稍微較低的溫度時進行熱定形的彈性纖維 (例如參見US 5948875或US 6472494)。另 一方法報導於US2006/0021387 Al 中,其披露了圓型針織(circular knit)彈性織物,該織物包含無包覆的彈性體 材料如斯潘德克斯,所述彈性體材料用短纖紗或連續長絲硬質紗線添紗。該 織物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經受稱作"溼定形"的含水定形步驟。 一種無 需傳統的高溫熱定形或溼定形的尺寸穩定的織物是令人期望的。
US2005/0164577 Al披露了由交聯烯烴類彈性纖維製造的圓型針織伸長 織物。這些織物顯示了改善的增長特性但仍沒有所期望的尺寸穩定性。因此,具有更高的尺寸穩定性的織物是令人期望的,尤其是在諸如竟技遊泳者所遇 到的那些情形下。同樣令人期望的是,具有改善的尺寸穩定性以允許在諸如
印花等最終衣物加工中柔韌性(flexibility)較高。
已發現包含彈性纖維以及硬質配對紗線的改進織物可這樣獲得利用針 織條件諸如供料速率和細號數(gauge)織針,得到細緊密線圏(fme tight loop)。
或是該纖維的化學本性的結果或是在纖維製造工藝諸如變形工藝中引入的。 因此,本發明的 一方面為 一種彈性織物,其特徵在於其伸長率大於90%, 在15%應變時瞬時總織物增長為7%或更小,長度和寬度的尺寸穩定性均為 ±7%,其中所述織物包含6%~50%重量的第一纖維和50%~94%重量的第二纖 維,所述第一纖維為11~99分特(dtex)的交聯聚烯烴纖維;所述第二纖維為 22 176分特的纖維,其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
本發明的另 一方面為由本發明的優選織物製造的衣物,特別是泳衣。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為製備尺寸穩定的彈性織物的方法,包括在適於產生 細緊密線圈的針織條件(例如1000 1600 mm/臘克(mm/rack)的硬質紗線與 200~1000 mm/臘克的彈性紗線)下組合第一纖維和第二纖維,所述第一纖維 為11-99分特的交聯聚烯烴纖維;所述第二纖維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 第二紗線為22~176分特的纖維。
本發明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列術語在用於本專利申請中時應具有如下指出的意義
"纖維"是指長徑比大於約10的材料。通常,根據其直徑對纖維進行分 類。長絲纖維通常定義為具有大於約15旦尼爾(17分特)、常常大於約30旦 (33分特)的單根纖維直徑。細旦纖維通常表示直徑小於約15旦尼爾的纖維。 微旦纖維通常定義為每根絲小於約0.9旦尼爾(l分特)的復絲纖維。
相對於為確定長度的不連續的一股材料(也就是,通過切斷或以其它方 式分割成預定長度段的線股)的"短纖維","長絲纖維"或"單絲纖維"是指連續 的、無定限(也就是,未預先確定的)長度的連續單股材料。
術語"紗線"包括單絲纖維以及纏繞或連接在一起以形成連續股的大量 纖維。
"彈性纖維"是這樣一種纖維,其在第一次拉伸和在第四次拉伸至100%應變(兩倍長度)之後會恢復其拉伸長度的至少約50%,更優選至少約60%, 甚至更優選70%。 一種進行該試驗的合適方法是基於發現於國際人造纖維標
7章,選項A中的方法。在此試驗中,將纖維置於相隔4英寸的夾具之間, 再以約20英寸/分鐘的速度將該夾具拉開至8英寸的距離,然後使其立即恢 復。優選的是,本發明的彈性紡織品在施加偏置(biasing)力之後具有高百分 數的彈性恢復(即,低百分數的永久定形)。
在本領域內"彈性材料"也稱為"彈性體"和"彈性體的"。對於本發明,"彈 性製品"為包含彈性纖維的製品。
"非彈性"或"硬質"纖維是指按上面所定義不是彈性的纖維。應理解的是, 儘管被稱為"非彈性",這些纖維無需是剛性的,且可以具有在偏置力下被拉 伸到某種程度的能力,並當在該拉伸之後解除偏置力時可顯示一定的恢復。
"包芯紗線(core spun yam)"是指通過如下方法製備的紗線將纖維圍繞 芯進行纏繞,從而至少部分地掩蓋了該芯,所述的芯為另一長絲或先前紡成 的紗線。
術語"伸長率"是指在施加載荷給定長的時間之後,以初始織物尺寸的 百分數表示的織物伸長量。利用下列方法測定伸長率。使每個均為10cm長 和5 cm寬的3個織物樣品在Instron Universal測試機中縱向地承受兩個負荷 (至36N)和卸荷(至0%伸長率)循環,每次一個樣品,其中應變速度設定為400 mm/min。測量在第二個循環中三個樣品於36N載荷時的平均伸展作為伸長 率。對橫向(cross)(或寬度)和機器(machine)(或長度)方向切割的樣品進行該試 驗,各方向得到其自己的伸長率值(En^機器方向伸長率;E^橫向伸長率)。
然後按下式計算總織物伸長率(Ef): Ef = >/^w2 + ^e2 。
術語"模量"當涉及本發明的織物時是指在上述測定伸長率的方法中的 第二拉伸循環,拉伸織物40。/。所需的載荷。在第二負荷循環中40%的伸長率 時,三個樣品的載荷的平均在此處稱為"模量"。每個織物方向得到其自己的 模量值(Mm—幾器方向模量;M^橫向模量)。然後按下式計算總織物模量(Mf):
術語"增長"當涉及本發明的織物時是指在拉伸應變條件下織物的尺寸 變化。在本發明中如下計算增長首先,從織物中切割下樣品 一個沿機器
,BISFA1998,第方向,另一個沿橫向方向。樣品的短尺寸總是切成10cm長,而長尺寸隨測 量增長所處的應變水平而變化。通常,測量三個應變水平15%、 25%和35%。 其次,通過以確保末端在試驗過程中不脫離的方式將長尺寸的末端(extreme) 縫合而將樣品轉變成環。接著,用尺和記號筆在樣品表面作兩組記號 一組 在環的前部或頂部,另一組在環的後部或底部。然後,將環的兩端都固定到 具有兩突出端的框上,所述突出端足夠長以確保整個環套在突出端。突出端 以固定的距離相互遠離。給定這些突出端之間的距離的話,當將環拉伸以觸 及兩突出端時,可設置該環的大小從而達到期望的應變(通常為15%、 25% 和35%)。拉伸後的樣品可置於空氣("乾式增長")或水(本發明使用自來水,但 可以是例如含氯溶液一"溼式增長")中。在室溫時將樣品在該應變和環境條件 (乾式或溼式)下保存24小時。24小時之後,從所選的(乾式或溼式)環境中取 出樣品並將其從框中取出,再在1分鐘後測量記號間的距離(有時稱為"瞬時 增長")以及在24小時後再次測量記號間的距離(除非另外指出,1分鐘後的 距離為本申請所指的測量值)。在機器和橫向方向,如下計算在給定的時間 和給定的方向(機器方向或橫向)的增長((暴露後距離-初始距離)/初始距 離)x 100。總織物增長(Gf)計算為+GC2 ,其中Gm為機器方向的增長,
Ge為橫向方向的增長。
"織物寬度"是通過織物橫向的兩個邊緣之間距離的三次測量平均值來 測定的。
本發明的織物的"織物密度"是通過從織物的左邊、織物的右邊和織物的 中心處取出的樣品的每單位面積質量的平均值來測定的。樣品尺寸為100
2
cm 。
"尺寸穩定性"是指在熱洗和滾筒乾燥序列中織物的收縮水平。其按照標 準AATCC 135-1999類型1;V,在橫向和機器方向同時進行測量。
本發明的織物包含約6%~50%重量的第一紗線,所述第一紗線是彈性的 且包含11 99分特的交聯聚烯烴纖維。優選基於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纖維,其 中更優選基於聚乙烯的纖維。優選聚烯烴纖維包含伯烯烴如乙烯或丙烯以及
另外的C2-C20(X-烯烴作為共聚物。用於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單體優選為l-丁烯、
l-己烯或l-辛烯,其中通常1-辛烯優選用於許多應用中。第一紗線可具有無 規、嵌段或假嵌段(pseudo block)(例如討論於WO 2005/090427, WO 2005/090425和WO 2005/090426中的嵌段的乙烯-a-烯烴嵌段共聚物,它們都通過參考而以其完整的形式併入本文M效結構。第一紗線可還包含多於一 種的聚烯烴。
第一紗線可通過任意合適的工藝如電子束、uv交聯或者矽烷交聯來交
聯。該交聯水平可在約10~100%的範圍內。按照ASTM D-2765,以在沸騰 的二曱苯的索氏提取中的不溶百分數來方便地測定聚乙烯材料的交聯水平。 本發明的第一紗線優選包含聚烯烴,通過示差掃描量熱法(DSC)測定, 該聚烯烴的熔點為約30。C至約170°C,更優選4(TC至150°C,最優選45。C至 140。C的。
第一紗線還可包括一種或多種的本領域共知的添加劑。此類添加劑包括 抗氧化劑、顏料或染料、摩擦係數改進劑或者加工助劑。
由交聯的、均勻支化的乙烯聚合物製得的纖維是尤其優選的。這些纖維 描述於US 6,437,014 (其通過參考以其完整的形式併入本文)中,並一般稱為 lastol。這樣的纖維可以以商品名DOW XLATM纖維得自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優選第一紗線為單絲纖維,但是該紗線可以是復絲或者可以是包覆紗 線,例如包芯紗線,其中彈性纖維構成芯,而使硬質紗線如聚酯迴繞該芯。
若第一紗線為優選的單絲彈性纖維或復絲彈性纖維,則其支數可以為 11~99分特,優選17 94分特,最優選22~88分特(按本領域技術人員共知 的標準工業方法來測定)。本發明的織物可以包含約6°/。~50%重量,優選 9~40%重量的第一紗線。如果不止一種的彈性紗線用作"第一"紗線的話,該 重量百分數是根據所有彈性紗線的總含量。
本發明的織物還包含50 94。/。重量的第二紗線,所述第二紗線為22~176 分特的非彈性纖維,其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聚酯紗線包括諸如聚對苯 二曱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曱酸丁二醇酯(PBT)和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醇 酯(PTT)。尼龍包括尼龍6和尼龍6,6的材料。聚丙烯包括均聚聚丙烯、無規 共聚聚丙烯、抗衝改性聚丙烯、嵌段共聚物(segmented block copolymer)、官 能化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以及丙烯類彈性體和塑性體,例如描述於 WO03/040442和提交於2005年8月19日的美國申請60/709688 (它們均通 過參考以其完整的形式併入本文)中的那些聚丙烯。第二紗線可以是直絲或
變形纖維,其中通常更優選變形纖維。"變形"纖維是指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 知的經機械加捻(mechanical twist)的纖維。該機械加捻賦予纖維微量的彈性。第二紗線可以是單絲或復絲纖維。第二紗線的支數可以為22-176分特, 優選28 165分特,最優選33 156分特(按本領域技術人員共知的標準工業 方法來測定)。本發明的織物可以包含約50%~94%重量的第二紗線,優選約 60~91%重量。該重量百分數是根據用作"第二"紗線的非彈性紗線的總含量。 應理解的是,可使用多於一種的非彈性紗線。還應理解的是,可以在本發明 的織物中使用不同於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的那些的紗線(例如,纖維素 類纖維),因而第一纖維與第二纖維的重量百分數無需等於100%。
可以以任意合適方式製備本發明的織物,然而,最優選利用針織方法如 經編(warp knitting)(包括經平-絨針,單梳祁經編和雙面經編構造)或圓型針織 (包括單面針織(Single jersey),羅紋和雙羅紋結構)來製備織物。
在編織方法中,通常期望優化條件以產生細緊密線圈尺寸。促進其的一 種方法是增加機器的用於編織織物的織針的號數(也就是,使用更細的織針)。 例如,在經編方法中可使用28、 32、 36、 40或更高號數,或者在圓型針織 方法中可使用22、 24、 28、 32或更高號數來製備織物。促使產生具有細緊 密線圈尺寸的織物的另一方法是優化第一紗線和第二紗線的供料速度。對於 經編,已發現對彈性纖維和硬質紗線/纖維均採用100 5000 mm/臘克,優選 200~4000 mm/臘克,最優選300~3000 mm/臘克的供料速度可獲得好結果。 對於圓型針織,已發現對^_質紗線/纖維採用1.0 10mm/針,優選1.2 6mm/ 針,最優選1.5~4 mm/針的供料速度可獲得好結果。理想的是,用於圓型針 織的彈性纖維以這樣的速度來供料,以使得硬質紗線供料速度對彈性纖維供 料速度之比為1.0~7,優選1.2~5,最優選1.5~4。
還可通過利用各種整理步驟來改進本發明的織物。這些整理步驟包括洗 滌,其為在約2(TC 95。C的溫度範圍內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清洗。該洗滌工 藝可以是不連續的工藝,其中將織物以繩狀或平幅狀在噴射或溢流或緩流或 經軸(beam)-高壓釜機器中進行處理。該不連續工藝還包括在例如,滾筒洗衣 機中處理衣物成品。洗滌工藝也可以是連續工藝,其中織物以平幅狀進行處 理。
另一整理步驟為染色步驟,其包括酸性、^t反應性(dispersereactive)、 金屬絡合、還原染料染色工藝。
另一整理步驟為烘乾,其可在拉幅機中於帶式烘乾機或滾筒烘乾機上進 行,通常在100°C~190°C內,停留時間為5~1000秒。另一整理步驟可以是熱定形,這尤其取決於所用的硬質纖維。熱定形步 驟可以在拉幅機(用於處理處於平幅形式的織物)中或者在蒸汽機(用於處理
處於平幅或管狀形式的衣物或織物)中。通常的溫度為100°C 230°C,停留時 間為5 1000秒。
另一整理步驟為印花,其可包括用於直接印花工藝的滾筒或平板篩網印 花和/或轉移印花機,該印花步驟之後使用織物汽蒸工藝來固定涉及的染料, 清洗步驟除去未固定的染料。印花還可包括數字印花。
本發明的織物可按幾個力學性能諸如伸長率、增長、模量、織物寬度、 織物密度和尺寸穩定性等來表徵。優選本發明的織物具有伸長率大於90%, 優選大於100°/。、 110%、 130%或者甚至150%,但實踐限制小於約300%; 15%應變1分鐘之後增長小於7% (優選小於5%,更優選小於4%);模量 20~1000(優選50 700);織物密度100~300(優選140 250);以及在織物的長 度和寬度方向各自的尺寸穩定性土7% (優選±6%,更優選±5%)。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為由本發明的優選織物製造的衣物,特別是泳衣。本 發明的衣物可以得益於所述織物,因此其特徵可以是具有低增長、優良的尺 寸穩定性和如對於該優選織物所描述的模量。
本發明的另 一方面為製備尺寸穩定的彈性織物的方法,包括在適於產生 細緊密線圈的針織條件下組合第一纖維和第二纖維,所述第一纖維為11 99 分特的交聯聚烯烴纖維;所述第二纖維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第二纖維 為22 176分特的纖維。針織工藝可以是經編或者圓型針織工藝。
本發明的織物可另外包含用於氣味控制或溼度處理體系的抗菌處理,從 而通過改變纖維的吸水性或其它處理來提供穿過織物的液體轉移。這些改性 可以在纖維水平引入或者在織物水平在織物整理步驟中引入。
當採用經編工藝時,優選針織機採用大於28號數的織針,其中在某些 應用中優選32、 36、 40或更高號數的織針。在這樣的工藝中還優選第一紗 線和第二紗線的供料速度均為100-5000 mm/臘克,更優選200~4000 mm/臘 克,甚至更優選300-3000 mm/臘克。
當採用圓型針織時,優選針織機採用大於22號數的織針,其中在某些 應用中優選24、 28、 32或更高號數的織針。還優選第二紗線的供料速度為 1~10 mm/針,優選1.2 6 mm/針,更優選1.5 4 mm/針。優選第一紗線的供 料速度為這樣,以使得第二紗線的供料速度對第 一 紗線的供料速度之比為1~7,優選1.2~5.0,更優選1.5 4。 實施例
使用下列纖維製造一系列的織物("第一"紗線選自紗線A、紗線B或紗 線C,而"第二"紗線選自紗線D-K):
紗線A:將基本上線型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熔紡,製備78分特的單絲彈 性纖維,並用電子束交聯至65%的凝膠水平,其中該基本上線型的乙烯-辛 烯共聚物具有以下性質按ASTM D-1238 (190°C, 2,16 kg)測定,其具有3 克/10分鐘的12;按ASTM D-792測定,其具有0.875 g/cm3的密度。通過 DSC以加熱速度IO 。C/min測量,該紗線的熔融峰為 70。C。
紗線B類似於紗線A,不同的是其為44分特的圓(round)單絲纖維。
紗線C類似於紗線B,不同的是其為22分特纖維。
紗線D:將基本上線型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熔紡,製備44分特的單絲彈 性纖維,並用電子束交聯至65%的凝膠水平,其中該基本上線型的乙烯-辛 烯共聚物具有以下性質按ASTMD畫1238(19(TC, 2.16kg)測定,其具有1.3 克/10分鐘的12;按ASTM D-792測定,其具有0.890 g/cm3的密度。通過 DSC以加熱速度IO 。C/min測量,該紗線的熔融峰約為120°C。
紗線E: PES (PET聚酯)直絲(Flat PES), 45分特/46根絲。
紗線F: PA6(也稱為"尼龍6")直絲,44分特/10根絲。
紗線G: PTT(聚對苯二甲酸三亞甲酯聚酯),44分特/10根絲。
紗線H:黑色聚丙烯直絲,44分特/30根絲。
紗線I: PES直絲,78分特〃2根微PES絲。
紗線J: PTT, 44分特/12根絲。
紗線K: PES變形紗,50分特/72根絲。
紗線L: PA66雙股變形紗,156分特(2股,78分特)。
紗線M:黑色聚丙烯變形紗,55分特/48根絲(1股,55分特),來自 Tri-Ocean。
在所有的實施例中報導了瞬時增長(也就是說,解除偏置力1分鐘之後 測量的增長)。
實施例1 (對比)整經使用紗線A來產生1340經紗(end)的經編經軸(beam)。用2.1X的 預牽引(pre-draft)和1.4X的最終牽引(final draft)在來自LIBA的整經機中產生 經軸。將紗線E整經成1328經紗/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2號數("32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 A針織條件為650mm/臘克,對於紗線E針織條件為1480mm/臘克。採用了 經平-絨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黑色,然後熱 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2(對比)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372經紗(經軸21x42")的經編經軸。用2.5X 的預牽引和2X的最終牽SI在Karl Mayer整經機中產生經軸。選擇預牽引和 牽引條件以避免在成品中出現橫檔(barre)。將紗線F整經成1360經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2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使用的 針織條件為600mm/臘克,對於紗線F針織條件為1300mm/臘克。採用了經 平-絨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鈷藍色,然後 熱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3 (對比)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376經紗的經編經軸。用2.5X的預牽引和 2X的最終牽引在來自Karl Mayer的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G整經成 1368經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2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針織條 件為800 mm/臘克,對於紗線G針織條件為1300 mm/臘克。採用了經平-絨 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鈷藍色,然後 熱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12實施例4(對比)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360經紗的經編經軸。用2.3X的預牽引和 1.8X的最終牽引在來自LIBA的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H整經成1340 經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2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針織條 件為600mm/臘克,對於紗線H針織條件為1400mm/臘克。採用了經平-絨 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然後乾燥。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5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560經紗的經編經軸。用2.5X的預牽引和 2X的最終牽引在KarlMayer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I整經成1548經紗 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6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針織條 件為700 mm/臘克,對於紗線I針織條件為1300 mm/臘克。採用了經平-絨 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紫色,然後熱 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6
整經使用紗線C來產生1560經紗的經編經軸。用2X的預牽引和1.5X 的最終牽引在Karl Mayer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I整經成1548經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6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C針織條 件為800 mm/臘克,對於紗線I針織條件為1300 mm/臘克。採用了經平-絨 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淡黃色,然後 熱定形。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7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556經紗(經軸21x42")的經編經軸。用2.5X 的預牽引和2X的最終牽引在Karl Mayer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F整經 成1540經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6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針織條 件為600 mm/臘克,對於紗線F針織條件為1250 mm/臘克。採用了經平-絨 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鈷藍色,然後 熱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8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560經紗的經編經軸。用2X的預牽引和1.5X 的最終牽引在Karl Mayer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J整經成1548經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6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使用的 針織條件為800mm/臘克,對於紗線J針織條件為1300mm/臘克。採用了經 平-絨針織物構造。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深粉紅色(dark pink),然後熱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1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9
整經使用紗線B來產生1560經紗的經編經軸。用2.5X的預牽引和 2X的最終牽引在Karl Mayer整經機中產生經軸。將紗線K整經成1548經 紗的經軸。
針織將彈性和硬質紗線經軸置於32G經編機上。對於紗線B所用的 針織條件為700 mm/臘克,對於紗線K針織條件為1400 mm/臘克。釆用了 經平-絨針織物構造。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紫色,然後熱 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l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10
針織圓型針織,紗線L的供料速度為3.1 mm/針,且紗線L/紗線A供 料速度比為2.8。機器號數為28G,結構為平針單面針織(Plain Single Jersey)。
然後對所得到的織物進行整理加工洗滌,再將織物染成紫色,然後熱 定形。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1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實施例11
針織圓型針織,紗線M的供料速度為3.1 mm/針,且紗線M/紗線D 供料速度比為3.3。機器號數為32G,結構為平針單面針織。
然後對最終織物進行整理加工90。C噴射洗滌,再在拉幅機中130。C熱 定形1分鐘。
與該織物有關的性質列於表1中。在水中測量所述增長。
表1
性質實施 例1實施 例2實施 例3實施 例4實施 例5實施 例6實施 例7實施 例8實施 例9實施 例10實施 例11
Mf,cN1922079511539750621926515213315
Ef,%-207234246195152141198171218264420
成品織物重 量,g/m2200200195170256247200184230199152
成品織物寬 度,cm151142152163154169143140155144149
寬度尺寸穩 定性,%-6-6-4-2-3-4-4-2-3.3
長度尺寸穩 定性,%-13-9-8-11-2-2—3-4-6.5-l-3.2
Gf @ 15%應 變,%748135676556.3
Gf @ 25%應 變,%88916811119757.4
Gf @ 35%應 變,%151314181216151210610.8
1權利要求
1. 一種彈性織物,其特徵在於其伸長率大於90%,在15%應變時瞬時總織物增長(溼式)為15%或更小,長度尺寸穩定性在±7%內,寬度尺寸穩定性在±7%內,其中所述織物包含6%~50%重量的第一紗線和50%~94%重量的第二紗線,所述第一紗線為彈性的交聯聚烯烴纖維;所述第二紗線為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的纖維。
2. 權利要求l的織物,其中所述交聯聚烯烴纖維為U 99分特,所述 第二紗線為22~176分特。
3. 權利要求l的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為已交聯的聚乙烯纖維。
4. 權利要求3的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為交聯的、基本上線型的、 均勻支化的聚乙烯纖維。
5. 權利要求3的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為交聯的、線型的、均勻支 化的聚乙烯纖維。
6. 權利要求l的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為單絲纖維。
7. 權利要求l的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為22~88分特。
8. 權利要求l的織物,其中所述第二紗線為變形纖維。
9. 權利要求l的織物,其中所述伸長率為大於100%。
10. 權利要求1的織物,其中所述在15%應變時的瞬時總織物增長為 7%或更小。
11. 權利要求1的織物,其中所述在15%應變時的瞬時總織物增長為 5%或更小。
12. 權利要求1的織物,其中所述長度和寬度的尺寸穩定性各自為±6°/0。
13. —種由權利要求1的織物製成的衣物。
14. 一種製備尺寸穩定的彈性織物的方法,包括在適於產生細緊密線圈 的針織條件下以針織工藝組合第一紗線和第二紗線,所述第一紗線為11~99 分特的交聯聚烯烴纖維;所述第二紗線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第二紗線 為22 176分特的紗線。
15. 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針織工藝為經編工藝。
16. 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針織工藝使用具有大於28號數的織 針的針織機。
17. 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針織工藝採用的第一紗線和第二紗 線的供料速度均為300-3000 mm/臘克。
18. 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針織工藝為圓型針織工藝。
19. 權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針織工藝使用具有大於22號數的織 針的針織機。
20. 權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第二紗線的供料速度為1 10mm/針,第 一紗線的供料速度使得第二紗線的供料速度對第 一 紗線的供料速度之比為 1 7。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設計為在泳衣應用中具有改善效用的新型織物,和製備這樣的織物的方法,以及由這樣織物製成的衣物。用伸長率、15%應變時瞬時織物增長以及尺寸穩定性來表徵該織物。該織物包括一種交聯聚烯烴彈性紗線和選自聚酯、尼龍和聚丙烯的第二紗線。
文檔編號D04B21/14GK101437996SQ200780016018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3日
發明者喬斯·M·雷戈, 法比奧·德奧塔維亞諾, 費德裡卡·阿爾比羅 申請人:陶氏環球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