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讀後感400字
2023-07-13 06:43:45 1
篇一:名人故事讀後感
最近,媽媽教我看了一本書叫《名人故事》,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華人首富——李嘉誠這篇文章。文章中講述了李嘉誠出生於一和窮人家族,當時,為了躲避戰爭他們只好來到香港。李嘉誠苦苦找了一個星期的工作才有人收他當茶館的夥計。他踏踏實實的工作,經過了幾年的努力成為了一家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有自己用積蓄7000美元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不久便有人來和李嘉誠合作,而且要求李嘉誠必須要找一位有錢的人為他擔保,李嘉誠求遍了所有他認識的人,就是沒有人肯為他擔保。李嘉誠沒有欺騙對方,誠實的告訴了這位外商,自己認識的人不多,並沒有有錢人願意為他擔保。這位外商被他的誠實所打動,便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和李嘉誠合作。從那以後多有人都知道李嘉誠是個可信的人,都和他做生意,他在30歲時已經成為了億萬富翁!!!
我認為,李嘉誠能夠成為華人首富並不是因為他出身尊貴而是靠他自己的誠實感動了所有人,讓人們覺得他可信,都來和他做生意。在想想我們,每天都被一些謊言所迷茫,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裡,沒有真實的自我。我真心希望人們能夠找到真實的自我,向李嘉誠一樣,讓人們相信你,這樣,你才能成功!!!!
篇二:名人故事讀後感 陳家傑
星期六的下午媽媽帶我去書店,無意間我看到了一本《名人故事》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覺得非常有意思就買回了家。
在《名人故事》這本書裡講述了嶽飛、孔子、李白、曹植、白居易等等好多名人的故事。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嶽飛,他7 歲就能寫詩。當年的小嶽飛家中沒有錢讀書,更沒有錢給他請老師。略通詩文的媽媽就教他讀書寫字。沒有錢買紙筆,小嶽飛就折幾根楊柳枝做筆,在沙上寫字,沒有學上,他就在窗外聽老師講課。可見嶽飛是多麼的愛好讀書呀!
有一天,學館的老師外出。臨行前,他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每人寫一首詩。幾個公子哥兒在座上抓耳撓腮,怎麼也寫不出來。而嶽飛一書而就在牆上寫道:
懷詩
投筆由來羨虎頭,須教談笑覓封侯。
胸中浩氣凌霄漢,腳下青萍射鬥中。
英雄自合調羹鼎,雲龍風虎自相投。
功名未遂男兒志,一在時人筆敝裘。
老師回來得知是一個7 歲幼童嶽飛寫的,驚訝的不得了。於是老師不假思索的免費收下了嶽飛。後來嶽飛成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英雄。不幸的是在他39 歲那年被投降派秦檜害死,真是千古遺憾!
我以後要好好讀書,像嶽飛一樣做一位國家棟梁之材。
篇三:《名人故事》讀後感
我讀完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後,覺得裡面講的人都非常厲害,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幾個人。
蜀國的諸葛亮。三國時期,有位水鏡先生。考試這天,風和日麗。水鏡先生端坐在正座,十幾個弟子們垂手侍立。」今天,我只出一道考題:從現在起到正中午,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這所房子,誰就算出師了,否則,按照幾天前說的辦!「說完這番話,水鏡先生閉上眼,再也不說話了。諸葛亮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對老師又罵又打,老師肯定生氣,肯定會把我趕出教室的。於是諸葛亮就做了起來,老師果然生氣了,站在一旁的徐庶和龐統,也被老師趕到了教師外邊,然後諸葛亮撿出一個棍子,對老師說:」剛才為了出師,才出手的,請老師原諒。「水鏡先生聽完,笑笑說:」哈哈,好,準你出師。「諸葛亮說:」剛才,您也將徐庶和龐統趕出了教師,請允許他們也出師吧。「水鏡先生說:」哈哈,好吧。「
後來,徐庶到了劉備手下。徐庶說:」將軍,諸葛亮,才智過人,滿腹韜略,識見高深,非比等閒,不能召之即來,還是請將軍親自去見他為好。「於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到隆中去尋訪年僅26歲的諸葛亮,前後去了三次才見到,這就是有名的」三顧茅廬「。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創了三國時期三國鼎立的新局面,實現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篇四:名人故事讀後感
這一星期,我們一直學習名人的故事,我在家也看了一些名人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故事 。
愛迪生小時候家裡很窮,就連他做實驗所用的材料都是在車上賣報紙賺來的錢買的,他做實驗所用的瓶子都是從垃圾箱撿來的。
有一次,他在車上做實驗,忽然,車猛地一晃,把一瓶白磷摔碎了,白磷一見空氣立刻燃燒起來,為此,車主狠狠地的打了他一耳光,把他當一隻耳朵打聾了。就算這樣,也沒有阻止他做實驗。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還有他在製作燈絲的時候,不知失敗了多少次,最終發明了燈泡。正是他這種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使得他的一生有了一千多項發明。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他小時候很好學,很勤勞。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校長給他們提了一個問題說:」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人說:」為父母讀書。「」還有的說:「為當官而讀書。」輪到周恩來了,他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欣慰的笑了。
再看看現在的大街小巷,到處懸掛著「釣魚島是中國的,誓死保衛釣魚島,抵制日貨 ······ 。」這些條幅。我想,日本這麼小,為什麼敢和中國叫板?原來日本雖小,但很發達。忽然,我想起梁啓超的一句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為國效力。讓祖國更強大!
篇五:名人故事讀後感 吳雯鈺
讀了《名人故事》後我了解了許多不認識的名人。他們刻苦的學習和頑強的探索的精神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中。
這是一本講述中外名人小故事的書。有偉大的孔子,修建長城的秦始皇,古代詩人李白,還有我們中國敬重的毛主席,外國著名的發名家愛迪生,丹麥作家安徒生等許多名人。
其中有我一個最喜歡的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 牛頓。牛頓的天才和偉大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蘋果如果砸在我們頭上,我們可能會一怒之下把它拋的遠遠的,或是一口把它吃掉,但是牛頓卻沒有,他想了想為什麼蘋果不往上飛,而是往下砸。然而這個蘋果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
牛頓是一個科學巨人,但他很謙虛,他說:」自己只是一個在科學大海上撿貝殼的孩子。如果自己比別人高,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自從我讀了《名人故事》後發現,這些名人都是仔細觀察,發現奧秘後,才贏來的成果。在學習和生活中,因為我們常常受一點挫折就放棄,所以我們要向他們一樣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去迎接挑戰。
篇六:名人故事讀後感
《名人故事》這本書全名叫《影響中國孩子成長的名人故事》,它分為上、中、下三本書。
這本書精選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科學發明家、文學藝術家、英雄與偉人、財富思想家等 40 位名人的故事。閱讀這些偉大人物的傳記,能夠領略他們年少時經歷的故事和成功智慧,使我及其他青少年從中受到啟發和教益,提高素質,培養有益的愛好。特別是能夠激勵我們的理想和志向。這本書圖文並茂、語言精美、可讀性強,是青少年兒童最佳的課外知識讀物。
它能啟迪心靈、陶冶情操、培養趣味、豐富知識、開發智力。培根曾經說過:「用偉大人物的事跡激勵青少年,遠勝於一切教育。」也許說的就是這本書裡面的偉大人物吧!裡面有許多名人,比如愛迪生、牛頓、李時珍、居裡夫人、諾貝爾、伽利略等大家都很熟悉的許多名人,他們都有各自的發明,各自的創造。
媽媽給我說過,成功人士的背後,其實有艱苦的一面,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沒有受過苦的,所以我們現在受些苦是值得的。我非常喜歡看名人故事,每當看過一個人的事跡後,我的心裡就老光琢磨:我要怎樣才能做一個成功人士呢? 現在我才知道,我既然想做到,就不能老光空想,要實際去做一做,沒有努力,是不會有結果的,光說不練假把式,不說真練才最棒!
作者馮華平利用名人激勵我們的理想和志向,指導我們的人生道路和事業發展。它極具收藏價值,是饋贈少年兒童的最佳禮品。
篇七:名人故事讀後感
每個名人背後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世界聞名的現代音樂家聶耳吧?他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靠著自己堅強的信念和不懈努力成功的。
聶耳1912 年2 月15 日出生在雲南昆明的一個醫藥世家,可他怎麼會成為一個著名的音樂家的呢?下面就有我告訴你們吧。
聶耳在四歲的時候,父親因為辛勞過度離開了人世,只有母親一人帶著他艱難度日。聶耳從小就很聰明、懂事,從不惹媽媽生氣,5 歲時就在媽媽的啟蒙下認識了數百個漢字。
上小學後他更是奮發圖強,每門功課都很優秀,還表現出了良好的音樂天賦,先後學會了吹笛子、二胡演奏。還經常到民間傾聽洞經調——民曲,回家後再仔細琢磨,這對他以後的音樂道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中學時,聶耳又跟一位著名教授學習了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方音樂,為更好的掌握音樂理論和技巧,儘管學校的功課很重,聶耳還抽出晚上的時間學外語,同時對鋼琴、小提琴有了更深的認識,並抓緊一切時間刻苦練習小提琴,先是向首席小提琴王人藝請教,後來又跟隨奧地利人普杜什卡學習。
19 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報名參加了一次音樂比賽,從此不但解決了生活問題,更使他擁有了自己喜歡的音樂事業,同時,在樂理、編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此外,他又對和聲學、作曲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開始有了對音樂創作的嘗試,並先後創作了許多作曲。
1933 年初,聶耳加入了共產黨,參加了無數次革命演出,這更加激發了他的音樂創作的欲望和革命的激情,樹立了良好的世界觀,成為了一名中國無產階級音樂的先驅者——人民的音樂家。
這就是聶耳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心中擁有夢想,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