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06:14: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含油軸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
背景技術:
含油軸承,即多孔質軸承,以金屬粉末為主要原料,含油軸承是用粉末冶金法製作的燒結體。利用燒結體的多孔性,使之含浸10%~40%(體積分數)潤滑油,於自行供油狀態下使用。含油軸承具有成本低、能吸振、噪聲小、在較長工作時間內不用加潤滑油等特點,特別適用於不易潤滑或不允許油髒汙的工作環境,得到了廣泛應用,已成為汽車、家電、音響設備、辦公設備、農業機械、精密機械等各種工業製品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類基礎零件。
對於用於旋轉裝置的微型含油軸承而言,含油軸承的一端與連接框架的底部對接,連接框架的底部安裝有驅動軸,驅動軸延伸穿過含油軸承的中心通孔,驅動軸的另一端設置有墊圈與卡簧用於固定含油軸承,防止含油軸承滑出驅動軸,含油軸承與連接框架以及驅動軸的裝配體一同裝配進基座之中。
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包括:
1.當含油軸承與連接框架裝配之後,含油軸承與連接框架的底部存在一個含有空氣的密閉的空間,當旋轉裝置運轉時,隨著含油軸承溫度的升高,空氣體積發生膨脹,含油軸承往往發生軸向移動,進而導致旋轉裝置的異響與質量問題。
2.含油軸承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和減阻劑,利用的是滑動摩擦的形式,磨損嚴重,壽命較短,而且潤滑油會逐漸揮發,而且灰塵也會進入軸承,從而引起旋轉裝置轉速變慢,噪音增大等問題。
3.含油軸承的固定需要在連接框架的驅動軸的另一端設置墊圈與卡簧,現有的技術將墊圈裝配在含油軸承的端面上,不利於旋轉裝置的微型化。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於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微型旋轉裝置上的含有軸承的排氣性能不良,潤滑性能不足,不利於微型化,使用壽命不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包括中心通孔,上端面,下端面,外表面,含油軸承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軸向方向布置的若干用於加強排氣且儲存潤滑油的凹槽,含油軸承的上端面與下端面上皆設置有徑向方向布置的若干用於加強排氣的凹槽,且含油軸承的外表面上的凹槽與含油軸承的上端面與下端面上的凹槽分別連通。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所述凹槽的寬度為0.5~1mm。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為0.5~1mm。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所述凹槽的數量為6~12。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所述凹槽為半圓形凹槽/梯形凹槽/矩形凹槽。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下端面與外表面的連接處為直角。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上端面與外表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倒角環。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上端面中間設置有凹臺。
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其中,上端面中間設置的凹臺深度為1~5mm。
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在含油軸承的外表面、上端面與下端面皆設置有分別連通的凹槽,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含油軸承可以在旋轉裝置運行的過程中,將含油軸承的下端面與連接框架的底部所形成的密閉空間的空氣排出,且潤滑油可同時在凹槽中流動,進一步提升潤滑效果且可避免潤滑油流失,從而避免旋轉裝置運行的異響,延長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含油軸承的上端面與外表面的連接處設置倒角環,可方便含油軸承與連接框架以及驅動軸的裝配體一同裝配進基座之中,含油軸承的下端面與外表面的連接處為直角,可防止含油軸承與連接框架以及驅動軸的裝配體滑出基座,從而提升含油軸承裝配的簡易性和可靠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含油軸承的上端面中間設置凹臺,可使得驅動軸的墊圈與卡簧嵌入到含油軸承的上端面之中,使得旋轉裝置進一步微型化,擴寬應用範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含油軸承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含油軸承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含油軸承的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同時參閱圖1、圖2和圖3,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含油軸承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含油軸承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含油軸承的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1,包括中心通孔2,上端面3,下端面4,外表面5,其中所述上端面3上設置有徑向方向布置的若干用於加強排氣的凹槽6,所述下端面4上設置有徑向方向布置的若干用於加強排氣的凹槽7,所述外表面5上設置有軸向方向布置的若干用於加強排氣且儲存潤滑油的凹槽8。所述若干個凹槽8相間環繞設置在含油軸承1的外表面5上,且分別貫穿的兩端並分別與若干個設置在上端面3的凹槽6,以及若干個設置在下端面4的凹槽7對應布置,且分別連通。所述凹槽6、凹槽7、凹槽8可以為半圓形凹槽,或者梯形凹槽,也可以為矩形凹槽。
該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1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與連接框架裝配到一起,連接框架的驅動軸延伸穿過含油軸承1的中心通孔2,含油軸承1的下端面4與連接框架的底部對接,含油軸承1的下端面4與連接框架的底部形成密閉的空間,而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上端面3、下端面4、外表面5上分別設置分別對應連通的凹槽6、凹槽7、凹槽8,形成了一條排氣的通道。在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處於運轉狀態時,由於溫度的升高,空氣體積膨脹,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密閉空間中的空氣可以經由凹槽6、凹槽7、凹槽8所形成的排氣通道排出,進而防止空氣的膨脹力作用於含油軸承1之上,從而避免含油軸承1產生軸向位移而引發異響等問題。同時,凹槽6、凹槽7、凹槽8和中心通孔2可形成一條潤滑油流動的迴路,在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1處於未運轉狀態時,凹槽6、凹槽7、凹槽8可幫助儲存含油軸承的潤滑油,進而減少潤滑油的流失,在所述的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1處於運轉狀態時,空氣的流動可帶動潤滑油同時在凹槽6、凹槽7、凹槽8和中心通孔2所形成的迴路中流動,進一步提升潤滑效果,延長使用壽命。
較佳的,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凹槽6、凹槽7、凹槽8的寬度為0.5~1mm,所述凹槽的深度為0.5~1mm,所述凹槽6、凹槽7、凹槽8的數量為6~12,從而保證含油軸承1具有較佳的加強排氣潤滑的效果,進而降低含油軸承1的磨損,有效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較佳的,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含油軸承1的上端面3與外表面5的連接處設置倒角環9,可方便含油軸承1與連接框架以及驅動軸的裝配體一同裝配進基座之中,含油軸承1的下端面4與外表面5的連接處為直角10,可防止含油軸承1與連接框架以及驅動軸的裝配體滑出基座,從而提升含油軸承裝配的簡易性與可靠性。
較佳的,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含油軸承1的上端面3中間設置凹臺11,凹臺11的深度為1~5mm,可使得驅動軸的墊圈與卡簧嵌入到含油軸承1的上端面3之中,在保證墊圈與卡簧起到固定的效果的同時,可使得旋轉裝置的結構更加的緊湊,使得旋轉裝置的體積進一步微型化。因此,所述含油軸承特別適用於小型、微型及特微型旋轉裝置等旋轉裝置之中。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包括中心通孔,上端面,下端面,外表面,其中所述上端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下端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外表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分別對應連通,所述上端面與外表面的連接處設置倒角環,所述下端面與外表面的連接處為直角,所述上端面中間設置凹臺,從而使得所述加強排氣潤滑的微型含油軸承具有較佳的加強排氣潤滑的效果,且安裝簡易可靠,結構簡單緊湊,使得所述含油軸承特別適用於小型、微型及特微型旋轉裝置等旋轉裝置之中。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於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