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
2023-07-31 03:47:19 1
寒假期間,休閒、娛樂是少不了的,但一定要有節制。小編整理了小學生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快來看看吧。
20xx年小學生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一:
親愛的孩子們,快樂的寒假即將開始,猴年春節就要到了!祝願大家過上一個平安快樂、文明健康的假期。
在此,學校向同學們提出幾點要求。希望每一位同學不僅牢記在心裡,更要落實在行動上。
一、講安全。不去購買、燃放煙花炮竹,不在燃放煙花炮竹的地方玩耍圍觀。守法自護遠離煙花炮竹。出行時注意乘車安全,不將頭、手伸出窗外。提醒爸爸媽媽不能酒駕。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與陌生人交往。提高防火、防煤氣、防騙、防走失意識。注意飲食安全。
二、修道德。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看信號燈。不橫穿馬路,不翻越欄杆。尊老愛幼,講文明、講禮貌。注意餐桌禮儀。注重節儉環保,繼續我們的光碟行動,用好手帕,拒絕一次性紙巾,外出時不亂扔垃圾……時刻以《小學生守則》要求自己,把外小學生的良好形象延伸到校外。
三、勤學習。希望同學們利用假期時間多讀書,讀好書。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建議:低年級學生和家長共讀一本書,中高年級由各班自行要求,開學上交讀書活動小結和讀書筆記各一篇。學習的途徑有很多:廣泛的課外閱讀、關注時事新聞、走進大自然遊覽大好河山、學習做飯、修理小物件等勞動技能……只要是個有心人,生活中處處都有新知識新技能有待我們去學習和感受。
四.重實踐。具體有三項要求:
1.積極鍛鍊身體,磨練意志,做一個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人。
自選跳繩、跑步、球類、武術等喜歡的體育項目,並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邀請家長朋友共同參與。熟練掌握韻律操的動作,為新學期的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2.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在家裡和父母一起承擔家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積極參加社區的公益勞動。比如:清掃庭院、張貼對聯等。
3.「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活動和「青春自護·平安春節」青少年自護教育活動。各年級具體安排如下:
一年級學講一個傳統故事;二年級為長輩做一件事情;
三年級做一次文明宣傳員;四年級參加一項傳統民俗活動;
五年級參觀當地一個歷史名勝;六年級小學生如何自護。
希望家長朋友積極支持孩子們的活動,繼續做好「六個一」(每天真心誇獎孩子一句話、每周與孩子談一次心、每月陪孩子玩一天、每學期陪孩子共讀一本書、每年和孩子共同參加一項公益活動、支持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學一門藝術)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同學們,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正在腳下,明天是希望,是召喚。下學期我們將要迎接新的挑戰:
四、五年級的少先隊員要積極準備大隊長競選演講,用能力和責任心說話。
一年級小同學請以少先隊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們將要選出優秀的孩子加入到少先隊組織中來。
下學期我們還要一如既往的舉行陽光校園活動:四月份的「課前一支歌」合唱比賽,五月份「活力韻律操」比賽,請大家積極準備。
最後,預祝家長和同學們春節愉快,闔家幸福!祝大家快快樂樂過新年,平平安安回學校!
20xx年小學生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二: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在經歷了期末考試後,孩子的寒假生活即將開始,本學期也順利結束了,感謝您對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與配合。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幫助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人生,是我們的共同心願,希望我們能一如既往的為之努力。
在您讀這封信的同時,我們在微信平臺上將發布您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敬請您關注並查閱。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父母對孩子成績的關心。因為在三年後的高考中,他們需要考更高的分數才能進入更好的大學,為未來的人生奠定基礎。晉城一中也從未曾否認成績的重要,相反,正是因為突出的成績,學校受到社會和同行廣泛的尊重和認可。但是,我們絕不止步於此,我們更希望孩子能在心靈品質和道德修養方面獲得教益,我們希望孩子在一中度過的三年成為他們一生中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我們相信,這也是您的願望。只是在應試教育的快車道上,孩子被分數評價和定性。緊張激烈的競爭中,父母們慌亂無措,最終還是將目光投注到成績。然後迫不及待的給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急功近利的渴望一蹴而就。但是,如此一味重視成績,而忽略其他,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的是持久的關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好成績的取得,來自於日復一日的堅持,來自於平時點滴的積累。而這些,更需要孩子堅強、樂觀、踏實,需要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有人說,教育,在教,更在育。但我們總是重視前者忽視後者。並不只是成績發布那一刻,父母才感到教育孩子的責任,它應該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所以,無論孩子成績優秀與否,您都應該有耐心坐下來和孩子聊聊,一起和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給他一個擁抱,表達您對他的信心。這裡,沒有「別人家的孩子」,沒有簡單粗暴的指責,沒有不滿和失望,有的是平心靜氣的交流,是真誠和信任,是平等和尊重。
在學校,我們常聽到孩子抱怨父母管的太多,只關注成績,總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與此同時,在那封孩子可能會從小寫到大的「給父母的一封信」裡,沒有因為老套的題目所帶來的倦怠和麻木感。我們在每個孩子的信裡讀到了父母的辛苦,對父母的感激,讀到了真誠、感動和淚水。更多的時候,可能我們的孩子理解了父母,而我們的父母卻未能理解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正如紀伯倫所言:「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不是拿來充當可憐面子的工具,也不需要為父母失敗的人生埋單,更不是什麼「養兒防老」,他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是上帝送給父母的禮物。是孩子讓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讓他們的虛空有了寄託,讓他們體驗到生命開放的神秘和歡喜,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盡情的去施與愛。所以,在教導孩子感恩的同時,做父母的也應該感恩。感謝孩子,感謝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收穫的幸福歡愉。
對處於十六七歲的他們來說,生命正在慢慢甦醒,他們開始慢慢懂事、成熟,慢慢擁有自己的心靈世界。這塊心靈世界是標示主權的私人領地,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無權闖入,我們只能期待他們能帶領我們進入。除了真誠的溝通,大概沒其他方法可尋,簡單粗暴的打罵應該永遠拋棄。
試著保持耐心,去傾聽吧,去觀察,去記錄,注意每一個細節,對孩子的教育不是靠空談大道理,而是身體力行的實踐。在希望孩子成為更好的人的同時,您首先應該成為那樣的人。在他仰視別人之前,他首先仰視的應該是您。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而這,正是溝通的前提。同時,多花時間陪陪孩子,一起看電影,去登山,或者一夜的促膝長談,這可能比讓孩子去上輔導班更有效。教他們勇敢的去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也教他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去欣賞他們的閃光點,也試著去理解他們的叛逆和衝動。要學會耐心等待孩子的改變,在他們人生的每一個路口,給他們一句溫暖的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讓他們在信任和期待中健康成長。
可能孩子的未來並不能如我們所願,可能他終究沒能讓我們在別人面前炫耀,但我們希望他不忘初心,行事正當,希望他任何時候都能擁有信心、勇氣和擔當,希望他永遠堅強、樂觀、善良。希望他能得到愛,也能愛別人。重要的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成為他自己。
教育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就是生活本身。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斷自我教育,讓自己變得更好。可能您已經行至人生的中年,但仍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您能和孩子一起進步,去幫助孩子開創更大的世界的同時,新的世界也在向您展開。
一百年前,魯迅先生寫下《現在我們如何做父親》,開篇寫道:「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結尾他感嘆:「這是一件極偉大的要緊的事,也是一件極困苦艱難的事」。一百年後的今天,父母仍然在面對同樣的問題,誠然教育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應該試著去改變,無論是作為父母的您,還是我們老師,我們都願意獻出所有,給孩子以助力,使其自由飛行,到更高更遠更優美的境地。因為孩子不是其他,他就是我們的甜美,我們的悲傷,是我們的骨肉,我們的心。
晉城一中政教處
201x-1-31
恭祝家長朋友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