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便秘了這樣處理才正確(寶寶便秘拉不出來)
2023-07-30 13:21:18 1
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為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份較高,因此較易發生便秘,有些寶寶在母乳轉為配方奶粉餵養也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判斷寶寶有沒有便秘,不應只看排便次數(每周≤2次),還要看寶寶拉粑粑時是否有大便乾結、排便是否費勁。(劃重點)
針對這種問題,通過飲食方法和腹部按摩法,大部分寶寶的便秘是可以解決的哦。可以作為家庭護理重要手段。
我們看一下寶寶便秘腹部按摩步驟>>>>第一步:足屈伸法
即伸一下曲一下,共10次;然後做單腿屈伸10次
>>>>第二步 順時針轉圈輕揉
在按摩時,要在溫暖,舒服的地方,麻麻手上抹些橄欖油~
>>>>3:中間的三個手指順時針,輕輕壓
>>>>4:靠近肚臍部位,順時針 大姆指輕揉
>>>>5:重點部位大拇指輕揉哦
寶寶很歡樂,親們也記得,不要在小寶哭泣或激烈反抗時做哦,小寶的心情愉快了,配合的當然也是槓槓滴!~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便秘按摩就能搞定!兒童便秘問題十分常見,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功能性便秘;另一類為器質性便秘。其中功能性便秘是指缺乏器質性病因,沒有結構異常或代謝障礙的慢性便秘,在兒童便秘中約佔97%。
病理性便秘(需要就醫)1、先天性病變,如先天性巨結腸症、神經源性腸發育不良、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肛門狹窄、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
2、繼發性病變,如腦癱、腸梗阻、肛裂等。
3、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低血鉀、高血鈣等。
0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經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使大便乾燥。長時間飲食不足可引起營養不良,腹肌的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吸收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02食物成分不當或過敏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
孩子偏食,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另外,對食物中某些物質過敏,如牛奶、雞蛋、花生等,長期進食該類食物時亦可引起便秘,此類便秘一般伴隨體重增加緩慢,容易誤導家長,此類要警惕!
02腸道功能失常
由於生活不規律和缺乏訓練排便,未形成按時排便條件反射而導致便秘。此外,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柔軟或麻痺也常致便秘。
03精神因素
小兒環境和生活習慣突然改變,突然精神刺激如焦慮、抑鬱等,也可引起程度不一的短時間便秘。另外,排便時疼痛、肛裂疼痛、對衛生間環境不適應和個人情緒不佳等均可導致便秘。
04胃腸動力異常:部分便秘患兒存在結腸或直腸肛門動力障礙,結腸無力和出口梗阻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發病機制。
判斷是否是功能性便秘?目前,功能性便秘主要依據羅馬Ⅳ診斷標準進行診斷,該準則包含排便頻率、大便性狀及其他便秘症狀。
在這裡順帶說一句,拉粑粑的形態有稀有幹,有坨坨有節節……哪種才是正常?
按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大便性狀分為7類。
1飲食調理
食物加工過於精細,導致纖維素攝入減少。低纖維飲食是兒童便秘的重要原因。
①果汁
大於4個月的寶寶,可試用果汁調整,特別是西梅汁、蘋果汁和梨汁。
②高纖維食物
對於已經開始吃輔食的寶寶,可以多餵些高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梨、蘋果、西梅、西紅柿、豆類、紅薯、西蘭花、土豆、花菜、胡蘿蔔等。也可以將果汁和果泥、菜泥混合。
ps:一般,一份30~50g的蔬菜泥或是果泥,能提供1g的膳食纖維。而4個月~2歲的寶寶,每日所需膳食纖維約3~5g。2歲以上所需的膳食纖維量,可用這樣的公式:(年齡 5)~(年齡 10)。
2、多喝水
雖然多喝水能緩解便秘,但是也不建議喝太多,可參照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攝入量。
多喝了,不僅對緩解便秘無益,還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
3、按摩
具體見前文!
4、增加母乳奶量
如果孩子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可能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
這是因為母乳特別容易消化吸收,腸道內食物殘渣少,大便量就會少一些,甚至出現排便間隔時間長的現象。
媽媽可根據孩子的身體反應,適當增加餵奶次數。如果寶寶已經4個多月了,還可以添加一點大米湯,就能較好的改善大便的狀況;
5、檢查奶粉衝調方法是否得當
有些家長怕寶寶吃不飽而在正常衝泡奶量的基礎上多加一勺奶粉;有些家長則怕寶寶「上火」而在衝泡奶粉時多加一些水,兩種做法都是不合適的。
家長一定依據配方奶粉的說明按照比例衝調奶粉,先加水,再加成比例的奶粉。不要自行調整奶粉和水的配比。
有的家長在奶粉裡添加鈣營養補充劑或者給孩子額外補充。過多的鈣質在腸道內與脂肪結合形成鈣皂,易引起便秘。母乳和配方奶中已經含有足夠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鈣,不需要額外添加。
6、肥皂條
用肥皂或削成鉛筆粗細、3釐米多長的肥皂條,用水潤溼後插入寶寶肛門,可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7、適當用藥
益生菌:功能性便秘
益生菌治療便秘,目前存在爭議的聲音,但是確實部分孩子用完之後會出現便秘緩解,但是也有部分效果不佳。所以此法僅僅作為飲食幹預不佳情況下的一種嘗試。
《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指出針對功能性便秘,推薦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
益生菌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增加糞便溼潤度,縮短排洩物在結腸內的停留時間,達到緩解便秘的目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要用40度以下的溫水衝服,否則會破壞其活性。
當然益生菌不能亂吃,如果寶寶達不到緩解的目的,就嘗試其餘方法吧。
乳果糖:功能性便秘
乳果糖是口服劑型,服用後幾乎不能被吸收,可以原形到達結腸,在結腸中被消化道菌群轉化成有機酸,致使腸道內PH值下降,刺激結腸蠕動。同時,乳果糖還可以使水分保留在腸道,從而軟化糞便,使其有利於排出。用乳果糖治療便秘不會產生依賴性,所以,家長可以放心使用。
開塞露:開塞露屬於刺激型瀉藥,它可潤滑腸道並且刺激腸道進行排便反射,短期使用相對安全,但長期使用很可能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形成沒有強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習慣,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家長不要隨便給寶寶使用開塞露。
採用了這些家庭措施24小時後,寶寶還未排便,以及出現了:
寶寶不願吃東西,體重下降;排便疼痛,大便帶血;便秘反覆發作;甚至是你不看醫生就是不放心的情況。那就帶寶寶去醫院吧
最後要特別強調一點,嬰兒便秘不要輕易使用瀉藥,也不要一著急就馬上用開塞露或者灌腸,容易使嬰兒產生依賴性,還是要去看醫生按醫囑來進行妥善治療。像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有便秘史的,嬰兒的便秘機率也會增加,您一定要及早預防。
如何預防寶寶便秘?有的家長按照傳統習慣,早早的開始給寶寶把屎把尿,在寶寶沒有尿意或便意的情況下,讓他努力排便,這也是容易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之一。
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寶寶出現便秘症狀,最好等寶寶長到18個月大以後再對其進行科學的排便訓練:為寶寶準備兒童馬桶,或者在成人馬桶上安裝兒童坐便套,或在他腳下放上穩定的腳凳,以便寶寶用力排便時腳下有支撐,不要直接讓他使用成人馬桶。每日在固定的時間對其進行排便訓練,比如早飯後要求寶寶坐在馬桶上,接受至少5分鐘的排便訓練,以便使其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平時讓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喝水,倘若實在拉不出來,採取腹部按摩等方法爭取讓寶寶排便。嬰兒若是因為便秘造成肛裂,務必及時診治,以免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寶寶便秘常常讓媽媽焦急、煩惱,其實,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就可見效,上面提供的一些較常用、安全的家庭療法,不妨試試。
參考文獻:陳潔, 程茜, 黃瑛, et al. 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J].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7(0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