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21:02:26 2
專利名稱: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個人衛生用品生產設備製造領域,尤其涉及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衛生巾及紙尿褲的吸收芯體一般採用吸水纖維與高分子吸水樹脂混合物製成,兩種混合物通常通過混合、積纖、脫模等成型部件組成的成型裝置加工製得。目前,常見的吸收芯體成型裝置由以下兩種(1)吸水纖維、高分子吸水樹脂、吸水纖維,三層混合成型裝置,俗稱三明治型。將高分子吸水樹脂以三明治型混合在吸水纖維之間,可以避免生產過程中高分子吸水樹脂顆粒的浪費,也可以保持吸收芯體吸水後的表面的乾爽性;(2)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均勻混合成型裝置。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均勻混合型吸收芯體在吸收速度、吸收能力等方面都比較優秀。現有技術的這兩種設計存在如下問題(1)三明治型易造成高分子吸水樹脂吸水後產生凝膠粘連和硬點現象,甚至造成層間滑動作用;(2)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均勻混合型在生產過程會造成高分子吸水樹脂的流失,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滯留在成型網帶上,一方面造成高分子吸水樹脂的浪費、增加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造成高分子吸水樹脂堵塞成型網帶的網孔,不但影響吸收芯體的成型,而且給網帶的清洗帶來一定的困難。(3)以上兩種成型裝置大都在同一積纖腔完成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的混合,成型的吸收芯體只能是一種類型的吸水纖維,當吸收大量的液體時,會出現來不及吸收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使用兩個積纖腔來實現吸收芯體複合成型。該裝置加工成型的複合吸收芯體的分布方式是上層為一種吸水纖維、中間層為高分子吸水樹脂與另一種吸水纖維、下層為另一種吸水纖維的吸收芯體混合型式,而且該裝置不僅可以實現單一吸水材料的分布,也可以實現兩種不同類型/規格的吸水材料複合成形,滿足吸收芯體的快速吸收、擴散、鎖液的要求。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包括第一積纖腔,積纖鼓、成型模、轉動裝置和吸收芯體傳送裝置,所述第一積纖腔上設置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和高分子吸水樹脂施加裝置,在所述第一積纖腔內設置舌形部件,所述舌形部件把第一積纖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所述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和高分子吸水樹脂施加裝置傳送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到篩網成型模,另一部分用於所述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傳送吸水纖維到篩網成型模底部,所述篩網成型模設置在積纖鼓上,所述積纖鼓內部包括吸風區和吹風區,所述吸收芯體傳送裝置設在所述吹風區的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其特徵是,所述吸風區分為第一吸風區和第二吸風區,所述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還包括第二積纖腔,所述第二積纖腔上設置另一吸水纖維輸送裝置,所述第一積纖腔設置在所述第二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上,所述第二積纖腔設置在所述第一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上。進一步,所述積纖鼓內部還包括低吸風區或無風區,所述轉動裝置為皮帶單元,所述皮帶單元與所述低吸風區或無風區對應的積纖鼓表面部分相外切。進一步,所述舌形部件在所述第一積纖腔內的位置可調節,來分配第一積纖腔內兩部分的大小。進一步,在所述第一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設有氣壓調節裝置和/或第二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設有氣壓調節裝置。進一步,所述篩網成型模分為多個成型模單元,每個成型模單元成型後形成一個獨立的吸收芯體。進一步,所述吸收芯體傳送裝置為真空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進行的吸收芯體混合成型方式可以避免生產過程高分子吸水樹脂浪費,採用的兩個積纖腔,可以實現兩種或多種不同種規格吸水纖維複合成形,解決只有一種吸水纖維功能單一缺陷,滿足吸收芯體的快速吸收、擴散、鎖液的要求。另外,中間層採用的是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的均勻混合物,可以防止層間產生凝膠粘連和滑動作用。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第一積纖腔; 2.第二積纖腔;3.積纖鼓;4.施加裝置;5.舌形部件;6.篩網成型模;7.皮帶單元;8.吸收芯體傳送裝置;9.氣壓調節裝置;10.氣壓調節裝置;100.吸水纖維一 ; 101.輸送管道;102.高分子吸水樹脂;103.吸水纖維二 ;104.輸送管道;601.成型模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參見附圖1,積纖鼓3可繞著其中心軸旋轉,由轉動裝置提供動力,在積纖鼓3的外表面設置有篩網成型模6。在積纖鼓3的內部設置多個腔室,包括第一吸風區 A區,第二吸風區B區,吹風區D區等,在B區對應積纖鼓3的位置,設置第一積纖腔1,在A 區對應積纖鼓3的位置,設置第二積纖腔2,第一積纖腔1為不鏽鋼板製成,上面設置有吸水纖維一 100的輸送管道101和高分子吸水樹脂102的施加裝置4。在第一積纖腔室1裡面設置有舌形部件5,舌形部件5把腔室分為兩部分,舌形部件5能把輸送管道101輸送出來的吸水纖維一 100分成兩部分。第二積纖腔2為不鏽鋼板製成,上面設置有吸水纖維二 103的輸送管道104。在D區對應積纖鼓3的位置的一側是篩網成型模6的脫模成型區域, 在脫模成型區域設置吸收芯體傳送裝置8,吸收芯體傳送裝置8可選用真空裝置。在積纖鼓 3內部還設置一個低風區或無風區C區,對應C區外側設置轉動裝置,轉動裝置可用與積纖鼓3表面部分相外切的皮帶單元7實現。第一吸風區A區對應的積纖鼓3的一側有氣壓調節裝置10 ;第二吸風區B區對應的積纖鼓3的一側有氣壓調節裝置9,氣壓調節裝置9、10 用來調節第一積纖腔1和第二積纖腔2的負壓大小。參見附圖1,積纖鼓3在轉動裝置皮帶單元7的帶動下逆時針旋轉,這時第一吸風區A區的吸風單元吸風,使A區形成一定的負壓,第二積纖腔2上的吸水纖維二 103的輸送管道104輸送吸水纖維二 103到第二積纖腔2內,在A區的負壓作用下,吸水纖維二 103吸附在第二積纖腔2對應的篩網成型模6上,形成下層。積纖鼓3繼續轉動,覆蓋一層吸水纖維二 103的篩網成型模6到達第二吸風區B區,B區的吸風單元吸風,使B區形成一定的負壓,第一積纖腔1上的高分子吸水樹脂102的施加裝置4輸出高分子吸水樹脂102到第一積纖腔1內,同時第一積纖腔1上的吸水纖維一 100的輸送管道101輸送部分吸水纖維一 100到第一積纖腔1內,吸水纖維一 100被舌形部件5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與高分子吸水樹脂施加裝置4輸出高分子吸收樹脂102混合,被B區的負壓吸附到覆蓋一層吸水纖維一 100的篩網成型模6上,形成中間層,被舌形部件5分割的另一部分吸水纖維一 100被B區的負壓吸附到中間層之上,形成上層,完成吸收芯體的成型。隨著轉動裝置皮帶單元7的繼續轉動,吸收芯體經過低風區或無風區C區,到達吹風區D區,經過D區的風力作用下,吸收芯體脫離篩網成型模6,到達脫模成型區域的吸收芯體傳送裝置8,吸收芯體傳送裝置8可設為真空箱裝置,把吸收芯體輸送到下一道工藝設備,對吸收芯體進行分切成型後,形成單個吸收芯體。實施例二 參見附圖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積纖鼓3上篩網成型模6,分為多個成型模單元601,每個成型模單元601通過實施例一相同的成型過程後形成一個獨立的吸收芯體。這樣就不需要再經過分切成型。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包括第一積纖腔,積纖鼓、成型模、轉動裝置和吸收芯體傳送裝置,所述第一積纖腔上設置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和高分子吸水樹脂施加裝置,在所述第一積纖腔內設置舌形部件,所述舌形部件把第一積纖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所述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和高分子吸水樹脂施加裝置傳送吸水纖維和高分子吸水樹脂到篩網成型模,另一部分用於所述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傳送吸水纖維到篩網成型模底部,所述篩網成型模設置在積纖鼓上,所述積纖鼓內部包括吸風區和吹風區,所述吸收芯體傳送裝置設在所述吹風區的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其特徵在於所述吸風區分為第一吸風區和第二吸風區,所述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還包括第二積纖腔,所述第二積纖腔上設置另一吸水纖維輸送裝置,所述第一積纖腔設置在所述第二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上,所述第二積纖腔設置在所述第一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積纖鼓內部還包括低吸風區或無風區,所述轉動裝置為皮帶單元,所述皮帶單元與所述低吸風區或無風區對應的積纖鼓表面部分相外切。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舌形部件在所述第一積纖腔內的位置可調節,來分配第一積纖腔內兩部分的大小。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設有氣壓調節裝置和/或第二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設有氣壓調節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篩網成型模分為多個成型模單元,每個成型模單元成型後形成一個獨立的吸收芯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收芯體傳送裝置為真空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複合吸收芯體成型裝置,包括第一積纖腔,第二積纖腔,積纖鼓、篩網成型模、轉動裝置和吸收芯體傳送裝置,第一積纖腔上設置吸水纖維輸送裝置和高分子吸水樹脂施加裝置,篩網成型模設置積纖鼓上,積纖鼓內部包括吸風區和吹風區,吸收芯體傳送裝置設在吹風區的對應的積纖鼓的一側,吸風區分為第一吸風區和第二吸風區,第二積纖腔上設置吸水纖維輸送裝置,第一積纖腔設置在第二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上,第二積纖腔設置在第一吸風區對應的積纖鼓上。利用第一積纖腔和第二積纖腔輸送不同種材料/規格的吸水纖維材料,使形成的吸收芯體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吸水纖維組成的複合吸收芯體。
文檔編號A61F13/53GK202288651SQ20112035931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平田更夫, 張旺業, 楊建華, 韓善村 申請人:瑞光(上海)電氣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