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高原挑戰 帶著索尼A7RM3行走藏區
2025-05-06 21:48:25
作為當下索尼的全畫幅畫質旗艦,A7RM3彌補了上一代機型的多處短板,目前已經變得越發全面可靠。近日,我帶著它踏上了飛往雲南的航班,開啟一段高原自駕拍攝之旅。也正好借這機會來考驗一下這臺相機在高原、低溫、長途顛簸等各種情況下的表現。
這次行程去頭去尾其實只有2天,還要在高原上自駕開車,真正留給拍攝的時間並不多。考慮到這點,我在A7RM3上基本上一直安裝著一支索尼最新推出的FE24-105mm F4 G OSS鏡頭,想利用大變焦比來降低換鏡頭的工作量。另外,還在攝影包裡帶上了FE16-35mmF2.8GM和FE70-200mmF2.8GM作為備用。
一、對焦速度直逼A9
由於A7RM3的對焦性能比上一代機身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都不輸於旗艦A9,因此我在旅行中的對焦設置也順勢改為了AF-C連續對焦+廣域對焦的模式。這支24-105mm鏡頭採用了直驅超聲波馬達(DDSSM),在A7RM3上對焦迅速、精準,並且對快速移動的物體也具有極強的連續對焦能力,而且整個對焦動作非常安靜。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1/125s;F4;ISO1600
坐在車內向外拍攝,從攝影包內掏出相機到開機拍攝,也就1、2秒的時間,對焦精準,非常快速準確地完成了拍攝。
二、眼控對焦識別率高
在看表演時,有時舞檯燈光比較暗,當時我吃驚地發現在如此暗的環境下,對於眼睛眯著的狀態,我手裡的這套A7RM3相機依然可以非常精準地通過眼控對焦將焦點落在眼睛上。確實是令人印象深刻,並且顛覆了以往的對焦操作習慣。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1/125s;F4;ISO1600
我摸索出將眼控對焦的功能自定義在AF-ON這個按鈕上,右手大拇指啟動眼控對焦,食指釋放快門,非常方便。
三、機動性更佳
變焦鏡頭省事的地方就是擰擰變焦環就可以改變畫面的取景範圍。這對在高原有點高原反應的人來說,確實輕鬆了不少。抵達後的第一晚,就是一個昏暗的餐廳拍攝現場。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1/10s;F4;ISO12800
第一張是在餐廳裡用24mm廣角端仰拍的,展現整體氣勢。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1/20s;F4;ISO12800
第二張圖則是在105mm端用1/20秒的快門速度手持拍攝的。得益於出色的鏡頭光學防抖和機身五軸防抖,照片清晰度依然非常高。新的五軸防抖系統對高解析度拍攝進行了優化,最高可補償5.5級快門速度。所以在弱光下機動拍攝,我基本不考慮使用三腳架了。
四、風光神器
到卡瓦博格要知道,「不是人看山,而是山看人。」如果卡瓦博格不願見你,遮住他的雲彩永遠不會散去。如果他願意見你,會讓你看到他的全貌。抵達那夜,濃雲繞在山間,讓人覺得失去了希望。然而第二天一早起床,就從酒店的陽臺上看到了毫無遮攔的卡瓦博格峰!迅速穿衣拿設備,前往觀景臺拍攝。
拍攝風光時,其實在觀景臺很難通過位置的移動獲得太多不一樣的構圖。這時反倒是利用焦距的變化,能獲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1/10s;F4;ISO100
105mm長焦端,拍攝梅裡雪山主峰卡瓦博格峰。正好能夠拍到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到峰頂的瞬間。冬天的陽光,不像夏日那麼熱烈,微微的暖色,帶點粉紅,有種淡淡的美。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1/4s;F11;ISO100
24mm廣角端,在輕描淡寫的日照金山之下,加上了清晨山谷裡升起的淡藍色霧氣。天界與凡界,就在這兩種色彩之間遙相呼應。
風光攝影中,對光線、層次和色彩的處理是比較關鍵的幾個點。日照金山通常會帶來的問題是雪山頂部特別亮,山谷很黑。這次在拍攝的時候,一方面是利用A7RM3的實時取景功能,迅速確定曝光量,確保雪山不過曝。另一方面則依靠相機的大寬容度特點,強拉陰影暗部,讓暗部有足夠的細節層次。另外也嘗試了物理光學濾鏡來平衡大光比效果。這樣的表現讓我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就非常定心了。控制光線遊刃有餘。
五、高感和長曝表現出色
這次在梅裡雪山運氣不錯,凌晨雲散,看到了流星下的卡瓦格博。當時在酒店陽臺上,使用24-105mm鏡頭拍攝。雖說最大光圈小一檔,曝光的時候就必須提高一檔ISO來彌補,但實際在後期檢查畫質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圖像質量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地方。實際用到的ISO2500或ISO3200,還遠沒有達到A7RM3的高感極限。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8s;F4;ISO2500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FE 24-105mm F4 G OSS;452s;F8;ISO100
題圖那張星軌照片,並不是用堆棧的方式拍成,而是直接長曝7分半鐘獲得的。畫面依然乾淨清晰,月色下的雪山銳度細節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六、像素轉換多重拍攝獲得極致畫質
為了達到極致的畫質,索尼還推出了一個新的功能,叫做「像素轉換多重拍攝」。利用機身五軸防抖功能,以1個像素增量精準位移,拍攝4幅單獨的像素移動影像,包含總共1.694億像素的數據。這4幅照片可以用配套的「Imageing Edge」軟體進行自動合成和後期處理。最後生成的照片在清晰度和色彩準確度上面有顯著的提升,細節和色彩非常驚人!
(左:普通模式;右:像素轉換多重拍攝模式)
這種模式必須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使用,必須拍攝靜止不動的物體。我先嘗試了室內靜物,發現效果確實非常明顯,以至於一旦要拍到靜物,我首先想到的是打開三腳架,用像素位移模式拍攝。
(左:普通模式;右:像素轉換多重拍攝模式)
這個模式其實並不推薦在拍攝風光的時候使用,因為或多或少會有會動的地方。我看卡瓦博格上非常晴朗,基本沒有會動的地方,因此也用像素位移模式嘗試著拍了一下。發現遠距離風光的銳度和細節也有著刀刻般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在飄動的雲彩部分,出現了馬賽克情況。畢竟,這個功能就不是給風光設計的。
小結:
在整個行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與FE24-105mm F4 G OSS設備組合在充分考慮便攜的優勢下,同時具備了非常高的操作性能和較好的畫質。無論是中小光圈還是最大光圈的畫質都非常出色,無論是光線充足時的色彩還是弱光下的細節都可圈可點。此外,在低溫下它也能正常的工作。作為旅行攝影師來說擁有一部同時具有便攜性、高畫質、機動性又能抵抗嚴寒的拍攝設備真是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
附:一些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