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離合器及其吸盤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0:09:36 3
專利名稱:電磁離合器及其吸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離合器及其吸盤。
背景技術:
離合器設置在動力源向執行件傳遞旋轉力的路徑上,實現動力傳遞繼續或停止。壓縮機的電磁離合器可將汽車發動機的轉動傳遞到壓縮機上的傳動件,其包括與發動機連接的皮帶輪、與壓縮機主軸連接的吸盤、通電狀態下將皮帶輪勵磁從而使皮帶輪和吸盤吸合的線圈。如圖1所示,吸盤一般包括圓盤狀吸合板1,將吸合板I與主軸5的輪轂連接起來的多個彈簧鋼片2,每一彈簧鋼片2的一端用鉚釘3固定在吸合板I上,另一端夾在輪轂6和壓板7之間,並用鉚釘4固定。上述吸盤需要在6個位置進行鉚接,結構較複雜;形成的吸盤軸向總的厚度較大,裝配工序較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磁離合器及其吸盤,其容易裝配。為實現所述目的的電磁離合器的吸盤,包括環形的吸合部,其特點是,還包括筒形部和連接臂,筒形部位於吸合部的徑向內側,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的環形間隙中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能在所述電磁離合器工作時軸向變形,所述吸合部、連接臂和筒形部為一體件。所述的吸盤的較佳實施例中,連接臂的厚度小於吸合部。所述的吸盤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臂在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徑向延伸。所述的吸盤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臂在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相對徑向有偏轉角度延伸。所述的吸盤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吸合部上有沿周向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隔磁槽。為實現所述目的的電磁離合器,包括第一旋轉件、第二旋轉件、與第一旋轉件相對設置的吸盤以及設置在第一旋轉件上的勵磁線圈;其特點是,吸盤包括環形的吸合部、筒形部和連接臂,筒形部位於吸合部的徑向內側,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的環形間隙中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能在所述電磁離合器工作時軸向變形,所述吸合部、連接臂和筒形部為一體件;吸盤通過所述筒形部的內周側固定於第二旋轉件。所述的電磁離合器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筒形部的內周面上有鍵槽,所述筒形部的內周面的鍵槽和所述第二旋轉件的外周的鍵槽之間配合,所述筒形部的一側用螺母固定在第二旋轉件上。所述的電磁離合器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轉件受外部驅動源驅動,所述第二旋轉件是壓縮機主軸。[0014]所述的電磁離合器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臂在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相對徑向有偏轉角度延伸。所述的電磁離合器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吸合部上有沿周向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隔磁槽,與第一旋轉件上的線圈外端側的隔磁槽相配合,以增加磁力。通過連接臂的軸向變形,可替代彈簧鋼片的功能,因此無需彈簧鋼片,因此裝配容易。
圖1為現有的電磁離合器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磁離合器的主視剖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電磁離合器的吸盤的左視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電磁離合器吸合狀態的剖視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電磁離合器脫離狀態的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的電磁離合器的吸盤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壓縮機的電磁離合器設置在發動機向壓縮機傳遞旋轉力的路徑上,實現動力傳遞繼續或停止。壓縮機包括受驅動而旋轉的主軸以及壓縮機構。電磁離合器吸合時,發動機上的旋轉力通過電磁離合器傳遞給主軸。如圖2所示,電磁離合器包括皮帶輪10,發動機通過皮帶來驅動皮帶輪;與皮帶輪相對的吸盤11 ;設在皮帶輪10的環槽中的線圈20。其中,吸盤11與壓縮機主軸21外周鍵配合。皮帶輪10安裝在壓縮機缸蓋22外,兩者之間裝有軸承23。離合器未吸合時,皮帶輪10與吸盤11之間存在微小軸向間隙,因此雖然皮帶輪10隨發動機旋轉,離合器中的其它零件仍保持靜止;線圈20通電後,皮帶輪10勵磁,吸引吸盤11與之貼合,將動力傳遞給吸盤11。如圖3所示,吸盤11外周是與皮帶輪10產生吸合的圓板形吸合部12,中間是筒形部13,軸向延伸,內周面加工有鍵槽15,筒形部13與吸合部12之間由若干徑向延伸的連接臂14連接。吸合部12、連接臂14和筒形部13為一體。吸盤11選用導磁鋼材,例如10#鋼、65#鋼、粉末冶金、65錳、合金鋼等。吸合部12的厚度為2mnT4mm,較厚的吸合部12能聚集磁力線,增加吸盤11與皮帶輪之間吸合的磁力。有環形間隔地開設有若干隔磁槽16,該隔磁槽16與皮帶輪10上的隔磁槽24相配合,增加磁力。連接臂14的厚度小於吸合部12,為lmnT3mm,較薄的連接臂14使其在軸向具有一定的彈性,受力後容易變形。如圖4A所示,線圈通電,吸合部12與皮帶輪10之間產生磁力時,連接臂14受力產生軸向變形,吸合部12才能朝皮帶輪10移動,完成吸合動作。線圈20斷電,磁力消失,連接臂14上的回覆力作用使吸合部12脫離皮帶輪10,撤回到自然狀態,如圖4B所示。連接臂14可以設置成直線形,也可以設成如圖5所示的斜線形,斜線朝皮帶輪旋轉方向R偏轉一角度,在吸合過程減少連接臂14受到的剪應力。筒形部13的厚度大於吸合部12,其中內周面的鍵槽15與主軸21外周的鍵槽之間配合,一側用螺母24固定在主軸21上。吸盤11的生產並不複雜,對厚度約等於吸合部12的鋼板進行衝壓,例如採用
4.5mm厚的鋼板,即可切去連接臂14周圍的材料以及隔磁槽16的材料,同時衝出筒形部13,然後整形或切削形成較薄的連接臂14,最後加工出鍵槽15。已有的吸盤和輪轂的加工也包含這些工序,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吸盤11的裝配工序遠比現有技術簡單,只需將一體的吸盤11裝在主軸21上,擰緊螺母24即可,大大簡化了裝配工藝和節省裝配時間。在前述實施例中,吸盤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減輕,裝配容易。前述實施例的吸盤將吸合板、彈簧鋼片、輪轂等零件製成了一體,並同時實現了吸合板的勵磁功能,基本實現了彈簧鋼片的緩衝功能,以及輪轂的連接功能,本實用新型不僅節省了空間,還降低了裝配成本和材料成本。
權利要求1.電磁離合器的吸盤,包括環形的吸合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筒形部和連接臂,筒形部位於吸合部的徑向內側,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的環形間隙中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能在所述電磁離合器工作時軸向變形,所述吸合部、連接臂和筒形部為一體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其特徵在於,連接臂的厚度小於吸合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臂在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徑向延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臂在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相對徑向有偏轉角度延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合部上有沿周向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隔磁槽。
6.電磁離合器,包括第一旋轉件、第二旋轉件、與第一旋轉件相對設置的吸盤以及設置在第一旋轉件上的勵磁線圈;其特徵在於,吸盤包括環形的吸合部、筒形部和連接臂,筒形部位於吸合部的徑向內側,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的環形間隙中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能在所述電磁離合器工作時軸向變形,所述吸合部、連接臂和筒形部為一體件;吸盤通過所述筒形部的內周側固定於第二旋轉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筒形部的內周面上有鍵槽,所述筒形部的內周面的鍵槽和所述第二旋轉件的外周的鍵槽之間配合,所述筒形部的一側用螺母固定在第二旋轉件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磁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旋轉件受外部驅動源驅動,所述第二旋轉件是壓縮機主軸。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臂在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相對徑向有偏轉角度延伸。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合部上有沿周向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隔磁槽,與第一旋轉件上的線圈外端側的隔磁槽相配合,以增加磁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磁離合器及其吸盤,其容易裝配。為實現所述目的的電磁離合器的吸盤,包括環形的吸合部,其特點是,還包括筒形部和連接臂,筒形部位於吸合部的徑向內側,筒形部和吸合部之間的環形間隙中有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能在所述電磁離合器工作時軸向變形,所述吸合部、連接臂和筒形部為一體件。
文檔編號F16D27/14GK203023336SQ20122074182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樊靈 申請人:上海三電貝洱汽車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