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7-12 09:16:41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兒止咳的藥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咳嗽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症狀,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以起病急,惡寒、發熱、咽痛、乾咳為特徵,一兩天後才咳出少量黏痰,以後痰量增加,並逐漸轉為黃色或白色濃稠痰, 嚴重者呼吸困難,並發肺炎,慢性者以急性症狀反覆出現和受涼發病為主要特徵,西醫多以對症服藥治療為主,但小兒自理能力差,服藥不便,難以護理。
發明內容
因此人們對足浴治療小兒咳嗽的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於本發明藥物的有關報導,本發明人經過反覆研究和臨床試驗,終於找到了有更好療效治療小兒咳嗽的足浴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組合藥物。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製備方法。本發明藥物是選擇川貝母、枇杷葉、百部、黃芩、柴胡、白前、前胡、紫菀、款冬花、魚腥草、青蒿、荊芥、陳皮、薄荷、牛蒡子、桔梗、黃芪和甘草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小兒咳嗽的復發,其中選用川貝母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涼,入肺經,有潤肺散結,止嗽化痰的功能,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癭瘤,瘰癧,喉痺,乳癰。選用枇杷葉是因為其性味苦,寒,歸肺、胃經,有止痰化痰, 降氣和胃的功能,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選用百部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有溫潤肺氣,止咳,殺蟲的功能,治風寒咳嗽,百日咳,肺結核,老年咳喘、蛔蟲、蟯蟲病,皮膚疥癬、溼疹。選用黃芩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有瀉實火,除溼熱,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選用柴胡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膽經,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的功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選用白前是因為其性味辛甘,微溫,歸肺經,有瀉肺降氣,下痰止咳的功能,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選用前胡是因為其性味辛、苦,微寒,歸肺經,有散風清熱, 降氣化痰的功能,治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選用紫菀是因為其性味苦,溫,入肺經,有溫肺,下氣,止痰,止咳的功能,治風寒,咳嗽,止喘,虛勞咳吐膿血。選用款冬花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經,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嗽的功能,治咳逆喘息,喉痺。選用魚腥草是因為其性味辛,寒,入手太陰經,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能,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溼疹,禿瘡,疥癬。選用青蒿是因為其性味苦,微辛,寒,歸入肝、膽經,有清熱,解暑,除蒸的功能,治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疥瘡,瘙癢。選用荊芥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肝經,有發表,祛風,理血的功能,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選用陳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 溫,歸肺、脾經,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選用薄荷是因為其性味辛,涼,入肺、肝經,有疏風,散熱,闢穢,解毒的功能,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 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疫,牙痛,瘡擠,癮疹。選用牛蒡子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肺、胃經,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的功能,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作癢, 癰腫瘡毒。選用桔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經,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 脾經,生用有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傷勞倦,脾虛洩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癰,生用治咽喉腫痛, 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藥物的組合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的摸索、試驗、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範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川貝母3—9g枇杷葉3—9g百部3—■9g黃芩3—9g柴胡3—-9g白前3—9g前胡3—9g紫菀3—-9g款冬花3—9g魚腥草6—12g青咼3—-9g荊芥1—6g陳皮1—6g薄荷1—-6g牛蒡子3—9g桔梗3—6g黃芪6—-12g甘草1—6g優選為川貝母6g枇杷葉6g百部6g黃芩6g柴胡6g白前6g前胡6g紫菀6g款冬花7g魚腥草9g青咼6g荊芥3g陳皮3g薄荷4g牛蒡子6g桔梗5g黃芪9g甘草
3g
本發明藥物的製備方法如下一、備料
1、川貝母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悶潤,剝去心,曬乾;
2、枇杷葉取原藥材,除去絨毛,用水噴潤,切絲,乾燥,篩去碎屑;
3、百部揀淨雜質,除去鬚根,洗淨,潤透後切段,曬乾;4、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切片,曬乾;
5、柴胡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淨泥沙,撈出,潤透後及時切片,隨即曬乾;
6、白前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稍浸泡後撈出,潤透,切段,曬乾;
7、前胡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低溫乾燥,篩去碎屑。8、紫菀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淨,稍悶潤,切成小段,曬乾;
9、款冬花10月下旬至12下旬在花未出土時採挖,摘取花蕾,去淨花梗及泥土、石塊, 陰乾;
10、魚腥草去淨雜質,除去殘根,洗淨切段,曬乾;
11、青蒿揀去雜質,除去殘根,水淋使潤,切段,曬乾;
12、荊芥揀淨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乾;
13、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淨,潤軟,切絲,曬乾或低溫乾燥, 篩去灰屑;
14、薄荷揀淨雜質,除去殘根,先將葉抖下另放,然後將莖噴灑清水,潤透後切段,曬乾,再與葉和勻。15、牛蒡子揀去雜質,篩去泥屑;
16、桔梗揀淨雜質,除去蘆頭,洗淨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
17、黃芪揀淨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及時切片, 曬乾;
18、甘草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幹。二、製備
1、將所述重量的川貝母、枇杷葉、百部、黃芩、柴胡、白前、前胡、紫菀、款冬花、魚腥草、 青蒿、荊芥、陳皮、薄荷、牛蒡子、桔梗、黃I甘草共同研磨成細粉,用塑膠袋包裝成一小袋藥粉。2、將上述藥粉兌入1000毫升清水中攪拌均勻,煮沸15—20分鐘後,將藥水倒入洗足盆中冷卻至適用溫度,即為本發明藥物。本發明藥物具有止咳,化痰,宜肺平喘,清熱利喉,益氣止喘的功能,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療效快,治癒率高。下面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本發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65例,年齡1一6個月5例,6個月一 1歲8例,1一3歲15例,4一6歲19 例,7—12歲18例。2、診斷標準
急性咳嗽患兒鼻流清涕,呼吸困難,鼻塞流淚,劇烈性咳嗽,伴有發熱症狀,舌胎薄白, 脈細滑,雙肺溼性囉音。慢性咳嗽患兒陣發性咳嗽,鼻塞流涕,神疲氣短,納差,咽部充血,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哮鳴音。3、治療方法
1-6個月小兒每次1/3袋為一日劑量;6個月一 1歲小兒每次1/2袋為一日劑量;1 一5歲小兒每次1袋為1日劑量;5—12歲小兒每次1.5— 2袋為1日劑量,每日3次,分早、 中、晚用,每次洗腳10—15分鐘,每劑藥可重複使用3次,第1次加水1000毫升,煮沸15— 20分鐘,第2—3次使用時需加水200—300毫升,再煮沸15—20分鐘,冷卻至適用溫度時, 再將患兒雙腳放入藥水中浸泡,讓藥水浸過小兒足踝,家長可同時用雙手按摩小兒足掌和足背,通過足部穴位刺激,有助於達到通經活絡,促進藥物的吸收和滲透,提高藥物的療效, 連用5— 8天。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經足浴治療後,咳嗽症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隨訪1一3月無復發者; 好轉經足浴治療後,咳嗽症狀明顯減輕,體質逐漸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5、治療結果
在5—8天的足浴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急性咳嗽患兒38例,顯效四例,好轉8例, 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 36% ;在5—8天的足浴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慢性咳嗽患兒 27例,結果顯效23例,好轉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 59%。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藥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列所述重量範圍內的原料藥經加工製備而成川貝母3—-9g枇杷葉3—-9g百部3—-9g黃芩3—-9g柴胡3—-9g白前3—-9g前胡3—-9g紫菀3—-9g款冬花3—-9g魚腥草6—-12g青蒿3—-9g荊芥1一-6g陳皮1一-6g薄荷1—-6g牛蒡子3—-9g桔梗3—-6g黃芪6—_12g甘草1一-6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川貝母6g枇杷葉6g百部6g黃芩6g柴胡6g白前6g 前胡6g紫菀6g款冬花7g 魚腥草9g青蒿6g荊芥3g 陳皮3g薄荷4g牛蒡子6g 桔梗5g黃芪9g甘草3g。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製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1)川貝母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悶潤,剝去心,曬乾;(2)枇杷葉取原藥材,除去絨毛,用水噴潤,切絲,乾燥,篩去碎屑;(3)百部揀淨雜質,除去鬚根,洗淨,潤透後切段,曬乾;(4)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切片,曬乾;(5)柴胡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淨泥沙,撈出,潤透後及時切片,隨即曬乾;(6)白前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稍浸泡後撈出,潤透,切段,曬乾;(7)前胡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低溫乾燥,篩去碎屑;(8)紫菀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淨,稍悶潤,切成小段,曬乾;(9)款冬花10月下旬至12下旬在花未出土時採挖,摘取花蕾,去淨花梗及泥土、石塊, 陰乾;(10)魚腥草去淨雜質,除去殘根,洗淨切段,曬乾;(11)青蒿揀去雜質,除去殘根,水淋使潤,切段,曬乾;(12)荊芥揀淨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乾;(13)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淨,潤軟,切絲,曬乾或低溫乾燥, 篩去灰屑;(14)薄荷揀淨雜質,除去殘根,先將葉抖下另放,然後將莖噴灑清水,潤透後切段,曬乾,再與葉和勻;(15)牛蒡子揀去雜質,篩去泥屑;(16)桔梗揀淨雜質,除去蘆頭,洗淨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17)黃芪揀淨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及時切片,曬乾;(18)甘草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幹;(二)製備(1)將所述重量的川貝母、枇杷葉、百部、黃芩、柴胡、白前、前胡、紫菀、款冬花、魚腥草、 青蒿、荊芥、陳皮、薄荷、牛蒡子、桔梗、黃I甘草共同研磨成細粉,用塑膠袋包裝成一小袋藥粉;(2)將上述藥粉兌入1000毫升清水中攪拌均勻,煮沸15—20分鐘後,將藥水倒入洗足盆中冷卻至適用溫度,即為本發明藥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它主要是由川貝母、枇杷葉、百部、紫菀、魚腥草、青蒿及黃芪按一定重量製備加工而成,本發明藥物具有止咳化痰,宜肺平喘,清熱利喉的功能,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療效快,治癒率高。
文檔編號A61K36/904GK102441130SQ20111044969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陳鵬 申請人: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