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最危險的時間段(世界早產兒日心急)
2023-08-08 15:40:40 3
2011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早產日」,它是由歐洲新生兒關愛基金和歐洲家長組織發起,其目的是為了提升全世界對於早產兒群體和其家庭所面臨挑戰的認知。
而在中國,一直以來坊間都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早產兒更加聰明」。也有很多人和機構為此做過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甚至是偉人。其中就包括牛頓、雨果、馬克.吐溫,甚至是邱吉爾這樣偉大的人物。
但是,我們都說早產兒更聰明,這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來一步步揭秘吧。
每個寶寶都是降臨人間的天使,有些特別勇敢的小寶寶,他們提前降臨,為了給世界驚喜,也為了早早與爸媽相見——他們就是早產兒!
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 ,其實中國的早產兒數量約為117萬,佔全部新生兒的10%左右,位居全球第二。
由於早產兒諸多器官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較弱,他們的成長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的,需要爸爸媽媽更加精心的呵護。
而且早產兒一般都身體虛弱,很容易發生感染等問題,所以孕媽媽們一定不要迷信「早產兒更聰明」這種說法,懷孕期間一定要好好注意休息,增加營養,給寶寶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儘量防止早產兒的發生。
前面提到了那麼多的名人、偉人都是早產兒,那是否就可以認定早產兒確實比一般的孩子更聰明呢?答案是:不足以說明。
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 ,其實中國的早產兒數量約為117萬,而這其中成為偉人、名人的人只是極少一部分人,所以這些人的事例不足以支撐早產兒跟聰明這個論斷。
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孩子相較於其他孩子來說更加早慧,但這和他們出生的早晚並沒有太大關係。嬰兒出生的早晚是由孕媽在孕期的身體狀況狀況決定的,其與智商高低並無直接關係。
所以,早產兒更聰明的說法並不科學。
早產兒因為沒有足月出生,他們在媽媽子宮中生活的時間不夠長,因此很多方面都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在家庭護理方面需要更加小心和細心。
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媽要從居室環境、飲食、衛生等多方面全方位地關注孩子。
要精心細緻的餵養孩子,在氣候變換的季節一定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同時也要在外人接觸寶寶方面更加謹慎,避免孩子感染外來的一些病菌。而且居家環境要居要儘量保持安靜、清潔。
特別要關注孩子的飲食問題,由於早產兒的體重增長很快,所以孩子的營養供給一定要及時,並且早產兒最好是能夠母乳餵養。
孩子的吃奶量可根據不斷增長的體重來決定。
一般說來,寶寶的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例如一個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餵350—45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就可以了。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者是按需哺乳均可。
相信每個寶媽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健康的,但是有些寶寶就是「急性子」著急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於是便有了「早產兒」。
雖然相較於足月寶寶來說,早產兒的出生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需要寶爸媽花費更多的實際和精力去照顧,但經過精心呵護的早產兒們長大後會像足月寶寶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在這方面寶爸媽們可以完全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