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7 20:22:06 3
專利名稱: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屬於電子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多媒體接收設備例如衛星電視接收設備、錄像機、電纜電視接收機等等已經能滿足人們欣賞具有高圖像質量的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要求。在這種接收設備中均存在或稱配置有被稱之為機芯的電子線路板藉以對信號進行處理,並且在電子線路板上配有電子調諧器,由調諧電路利用天線從VHF或UHF頻段接收的各電視(圖像)信號中選擇所期望頻道的一個信號。通常,電子調諧器安裝於電子線路板之一隅,對此可以由圖2所示,該圖給出了固裝於電子線路板2上的調諧器本體1,調諧器本體1包括殼架11、底蓋12、頂蓋13、調諧電路板14以及插接口15,底蓋12和頂蓋13起到對安裝於殼架11內的調諧電路板14的屏蔽作用。上述結構的調諧器本體1在電子線路板2上的安裝方式是這樣的在底蓋12的兩側各延設至少一對插腳121,將各插腳121以插榫的形式插固到預設於電子線路板2上的插腳孔21中,將安裝有調諧電路板14的殼架11的底側與底蓋12配合,再將頂蓋13蓋配到殼架11的上側,由頂、底蓋13、12將調諧電路板14封閉在殼架11中。上述結構的調諧器本體1與電子線路板2的結合方式早已為業界習慣採用,而且及至目前也並未提出任何結構性缺陷的質疑,但是經申請人長期關注並且徵集了大量的用戶反饋信息,歸結的主要缺陷為接收信號不穩定、發生圖像模糊。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並不是調諧器本體1自身的技術問題,而是調諧器本體1與電子線路板2之間的安裝不合理所致,而若要消除上述缺陷,就必須對電子調諧器本體1的結構作必要的改良,因為,若按目前的結構在底蓋12上延設插腳121與電子線路板2相固,那麼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插接口15是從殼架11上引出的,而且必須從殼架11上引出,因此在反覆插拔過程中殼架11反覆受力,引發鬆動甚至出現與底蓋12分離以及導致調諧電路板14上的引出腳與電子線路板2之間的連接點相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安裝可靠而得以避免接收信號不穩定、圖像模糊的現象發生的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它包括調諧器本體,該調諧器本體包括殼架、底蓋、頂蓋、調諧電路板以及插接口,底蓋和頂蓋與殼架的上、下側相蓋配,調諧電路板固定在殼架中,並且由頂、底蓋屏閉,插接口延設於殼架上,與調諧電路板電連結,所述的殼架的至少兩側延設有用於與多媒體接收設備的電子線路板相插配的插置腳。
本發明所述的插置腳的形狀為T形。
本發明所述的殼架的壁體上間設有第一、第二突條,而所述的頂、底蓋的蓋壁上分別構成有間布的第一、第二突條槽,第一、第二突條與第一、第二突條槽相配合。
本發明所述的插置腳延設在殼架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體下方。
本發明所述的插置腳在殼架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體的下方各延設有至少一對。
本發明由於變已有技術中由底蓋與電子線路板的固定為通過設在殼架上的插置腳與電子線路板插固,在使用過程中即使在插接口上反覆插拔,也不會引發殼架的鬆動,能確保調諧電路板的引出腳與電子線路板之間的電連接的可靠性,從而得以保證信號穩定、圖像清晰的收視、收聽效果。
圖1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已有技術中的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的調諧器本體與電子線路板相固定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見圖1,作為電子調諧器,在本發明中對於其電子功能並不需要限定,因為本發明所涉及的是其與電子線路板2的組裝結構。於是,所給出的電子調諧器包括調諧器本體1,而調諧器本體1包括殼架11、頂、底蓋13、12、調諧電路板14、插接口15。通常情況下,調諧器本體1為矩形體,更具體地講為矩形盒狀體,進而具體地講為一個長方形的盒狀體。調諧器本體1的底蓋12既可以直接與電子線路板2焊固,也可以通過象圖2所示的那樣延設插腳121(在圖1中未示出)與電子線路板2固定,較優選的方案是擇後者,最為優選的方案由殼架11攜其與電子線路板2固定。在底蓋12的四周隆起的蓋壁上在與蓋底板的交匯(界)處構成第二突條槽122,以便供構成於殼架11四周外壁體上的第二突條113置入,也就是說由於第二突條槽122是用來回報或稱補償第二突條113的,因此在加工第二突條槽122時,應當兼顧到第二突條113的形狀及大小,藉以滿面足兩者之間良好配合。同理,頂蓋13上所構成的第一突條槽131是用來補償殼架11上的第一突條112的,在加工時也應兼及兩者配合效果。
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在殼架11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體的下方各延設有一對形狀優選為T形的插置腳111,若果刻意增加插置腳111的數量,例如對兩側壁體的下方各延設三個甚至更多個,那麼應視為等效。此外,如果對殼架11的另外兩側的壁體下方也分別延設插置腳,那麼申請人認為仍若等效。還有,對插置腳111的形狀進行形式上的改變例如製成柱狀體、異形體等,也同樣不應視為有脫本發明所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實質性範疇。插置腳111與預先安排在電子線路板2上的插腳孔21相配合,當插置腳111猶如榫一般地插透插腳孔21後最好對其末端彎折,以避免從插腳孔21中脫出。按常識,被固定於殼架11中的調諧電路板14由其引出腳或稱引出端子與電子線路板2實行電連接(圖中未示出)。
經申請人將本發明所推薦的電子調諧器安裝於電子線路板2上用插接頭對準插接口15進行反覆連續插拔動作達一萬次以上,結果驚人地表現出殼架11毫無鬆動,然而將插接口對準圖2所示(已有技術)的殼架11上的插接口15進行連續插拔200次,結果十分令人失望,即殼架11出現明顯鬆動。由此可知本發明所公開的結構的技術效果應當是極致的,它能保障優異的收聽、收視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它包括調諧器本體(1),該調諧器本體(1)包括殼架(11)、底蓋(12)、頂蓋(13)、調諧電路板(14)以及插接口(15),底蓋(12)和頂蓋(13)與殼架(11)的上、下側相蓋配,調諧電路板(14)固定在殼架(11)中,並且由頂、底蓋(13、12)屏閉,插接口(15)延設於殼架(11)上,與調諧電路板(14)電連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殼架(11)的至少兩側延設有用於與多媒體接收設備的電子線路板(2)相插配的插置腳(1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插置腳(111)的形狀為T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殼架(11)的壁體上間設有第一、第二突條(112、113),而所述的頂、底蓋(13、12)的蓋壁上分別構成有間布的第一、第二突條槽(131、122),第一、第二突條(112、113)與第一、第二突條槽(131、122)相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插置腳(111)延設在殼架(11)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體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插置腳(111)在殼架(11)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體的下方各延設有至少一對。
全文摘要
一種多媒體接收設備的線路板的電子調諧器,屬於電子器件技術領域。包括調諧器本體,該調諧器本體包括殼架、底蓋、頂蓋、調諧電路板以及插接口,底蓋和頂蓋與殼架的上、下側相蓋配,調諧電路板固定在殼架中,並且由頂、底蓋屏閉,插接口延設於殼架上,與調諧電路板電連結,所述的殼架的至少兩側延設有用於與多媒體接收設備的電子線路板相插配的插置腳。優點由於變已有技術中由底蓋與電子線路板的固定為通過設在殼架上的插置腳與電子線路板插固,在使用過程中即使在插接口上反覆插拔,也不會引發殼架的鬆動,能確保調諧電路板的引出腳與電子線路板之間的電連接的可靠性,從而得以保證信號穩定、圖像清晰的收視、收聽效果。
文檔編號H04N5/44GK101056376SQ20071002124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8日
發明者吳曉青 申請人:江蘇新華明機械製造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