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粉塵輸送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3:28:56 2
專利名稱:一種粉塵輸送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塵輸送器,尤其涉及一種粉塵均勻輸送
器o
背景技術:
在研究除塵裝置性能及開發新型除塵器時,必須將粉塵均勻的送
入除塵器入口,該工作由粉塵輸送器來完成,如圖2所示。原裝置粉 塵輸送量由插板開度來調節,無法使粉塵均勻混入氣流中,且粉塵靠 風吹輸送,易受氣流波動的影響,使吹塵量忽大忽小,且粉塵出口經 常造成堵塞,須經過震打粉塵貯倉疏堵。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粉塵輸送器,該粉塵 輸送器能均勻的輸送粉塵。
一種粉塵輸送器,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下端安裝有風機,所述 風機的一端連接有細管,所述細管的上方設有貯倉,其特徵在於所 述貯倉中設有閥體和調節杆,貯倉通過彈簧與機架相連,所述細管的 外部設有輸送管。
所述貯倉的下部為圓錐形,底部設有出口。
所述閥體為圓錐形。
所述閥體與調節杆的下端相連接,所述調節杆的上端安裝在貯倉 中軸線的頂部,通過調整所述調節杆使閥體上下運動。
3輸送管的上方設有入口,所述入口與出口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粉塵倉中增加了粉塵量調節器,將氣流吹粉塵改為
用誘導氣流吸粉塵,從而保證了粉塵輸送的均勻性。用彈簧把粉塵倉 吊在機架上,從而有效地利用了風機的振動代替了傳統的敲打粉塵倉 驅使粉塵流動。
採用了弓I射的誘導輸送法比直吹法輸送粉塵穩定均勻,使得氣流 的波動對輸送的均勻性影響減至最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粉塵輸送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在粉塵倉中增加了粉塵量調節器,將氣流吹粉塵改 為用誘導氣流吸粉塵,從而保證了粉塵輸送的均勻性。用彈簧把粉塵 倉吊在機架上,從而有效地利用了風機的振動代替了傳統的敲打粉塵 倉驅使粉塵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粉塵輸送器,包括機架l、風機2、細管3和貯倉 4,其特徵在於所述lt倉4中設有閥體6和調節杆7, If:倉4通過 彈簧8與機架1相連,所述細管3的外部設有輸送管9,通過調整調 節杆7使陶體6上下運動,控制送塵量的多少;粉塵通過輸送管9產 生的負壓,使粉塵和氣流均勻地送入除塵器。
所述貯倉4的下部為圓錐形,底部設有出口5。所述闊體6為圓錐形。
所述閥體6與調節杆7的下端相連接,所述調節杆7的上端安裝 在貯倉4中軸線的頂部,通過調整所述調節杆7使閥體6上下運動。
輸送管9的上方設有入口 10,所述入口 10與出口 5相連通。
具體工作原理風機開啟,氣流吸入風機,在氣流引射下,粉塵 由重力作用進入輸送管9,在輸送管9中氣流與粉塵充分混合後進入 試驗除塵器入口。
通過調整調節杆7來調節粉塵貯倉4中的粉塵輸出量,調節杆7 上升,粉塵通道擴大,粉塵輸送量增大;調節杆7下降,粉塵通道減 小,粉塵輸送量減小;由於閥體6和貯倉4的下部均為圓錐形,配合 合理能保證粉塵在單位時間內的輸送量是均勻的。
風機2的振動通過機架1與彈簧8的連接傳遞給粉塵貯倉4,保 證粉塵在不需敲打粉塵倉的情況下能均勻輸送。
權利要求1、一種粉塵輸送器,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的下端安裝有風機(2),所述風機(2)的一端連接有細管(3),所述細管(3)的上方設有貯倉(4),其特徵在於所述貯倉(4)中設有閥體(6)和調節杆(7),貯倉(4)通過彈簧(8)與機架(1)相連,所述細管(3)的外部設有輸送管(9)。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塵輸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貯倉 (4)的下部為圓錐形,底部設有出口 (5)。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塵輸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 (6)為圓錐形。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粉塵輸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 閥體(6)與調節杆(7)的下端相連接,所述調節杆(7)的上端安 裝在貯倉(4)中軸線的頂部,通過調整所述調節杆(7)使閥體(6) 上下運動。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塵輸送器,其特徵在於輸送管(9) 的上方設有入口 (10),所述入口 (10)與出口 (5)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粉塵輸送器,包括機架1、風機2、細管3和貯倉4。風機開啟,氣流吸入風機,在氣流引射下,粉塵由重力作用進入輸送管9,在輸送管9中氣流與粉塵充分混合後進入試驗除塵器入口。在貯倉4中安裝了調節杆7和閥體6,通過調整調節杆7使閥體上下運動,控制送塵量的多少,粉塵通過輸送管9產生的負壓,使粉塵和氣流均勻地送入除塵器。風機的振動通過機架1與彈簧8的連接傳遞給粉塵貯倉4,保證粉塵在不需敲打粉塵倉的情況下能均勻輸送。由於閥體6和貯倉4的下部均為圓錐形,配合合理能保證粉塵在單位時間內的輸送量是均勻的。
文檔編號G01M99/00GK201352180SQ200820228430
公開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5日
發明者楊振耀, 王根明 申請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